A. 為什麼外匯減少,本國的貨幣存量就會減少,利率就會上升
拿中國來說吧,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的規定,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留或者賣給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境內機構、境內個人向境外直接投資或者從事境外有價證券、衍生產品發行、交易,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登記。國家規定需要事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備案的,應當在外匯登記前辦理批准或者備案手續。
按照上述規定,經常項目外匯持有者很難將外匯到國外進行直接投資(例如大陸居民目前尚不能投資外國股票),會將大部分外匯轉化成本國貨幣在本國市場上流通。導致的結果就是本國貨幣存量隨著經常項目外匯收入變動,所以外匯減少,本幣也就減少,外匯增加,本幣也就增加,這就是我國輸入性通脹的由來,就是說出口在收入外匯的同時,也給本國製造了通脹。
外匯減少的原因就是出口萎縮,出口萎縮的表面原因就是本幣升值,因為本幣升值導致按照外幣計價本國的商品價格提高了,這樣本國商品國際競爭力降低從而導致出口萎縮。
下面說說利率的問題
利率是貨幣的價值體現,市場上貨幣少了,相對價值就會提高,導致利率上升。
下面再談資本項目流入流出的問題
因為本國利率提高,借貸困難,企業難以發展,所以資本的逐利性會使資本去更容易獲得利潤的地方,而且匯率提高了,本幣去國外投資看起來也更劃算,這樣就導致本國產業競爭力喪失,導致產業空心化,產業升級乏力。
外國資本流入則是熱錢的體現,熱錢就是來投機的,來本國可以坐享本幣升值和高利息的好處。一旦熱錢獲利外流,將對本國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這么來的,所以我國資本項目不敢放開,原因就在這。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探討!
B. 不理解這段話-----因為國際收支赤字,使本國外匯儲備減少,外匯供給減少,而外匯需求不變,使外匯價格上升
就是說當國際收入有赤字了(也就是說你國家的進口總量超過了出口總量),那為了購買這些多出來的進口產品,你需要購買外幣來結算(付給海外出口商錢)。那麼你本國本來儲備的外匯就要拿出一部分來用作購買海外產品,本國的外匯儲備就減少了。然後根據最基本的供求原理,由於本國的外匯儲備少了,當人們再需要購買外幣的時候,外幣的價格就上升了,相對的,外幣的升值也就等於本國貨幣的貶值。
舉個例子:假設只有兩個國家A和B,A本國有10萬B國貨幣的儲備。今年A從B購買15萬進口,出口到B只有10萬,那麼凈進口5萬。A就有了國際收支赤字5萬,這5萬就要從A國的外匯儲備里拿出來付給B。付完這5萬後,A現在只有外匯儲備5萬了,那麼其他的任何對B外匯的需求就只能從這5萬里拿,如果需求不變,由於剩的外匯儲備少了,B國貨幣升值,相對的A貶值。
C. 外國資本流入,外匯供過於求,本幣升值;本國資本流出,外匯供不應求,本幣貶值——上面這段話怎麼理解呢
前提條件是本國的利率高於外國才會導致外國資本流入,因為資本會朝高利率地區流動。外國資本流入,首先外匯肯定增加,外資要投資就要換成本國貨幣,實現在本國投資。假定本國的貨幣總量是一定的,那麼可以簡單理解成本幣的數量不變,外資看成一種有價值的東西賦予在本幣,導致了本幣總價值增加但是數目不變,所以本幣升值
D. 外幣流入減少,為什麼本幣匯率e貶值
通常,外國資本大規模流入到某個國家,會導致在外匯市場上,該國貨幣的購買量大幅增加,匯率由此往上升,並導致該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相反,外國資本大規模流出某國,會導致外匯市場上該國貨幣拋售量大幅增加,匯率由此往下跌,並導致該國外匯儲備大幅減少。這只是反映本國貨幣匯率升值貶值的一個影響因素,但要注意絕對不是決定因素。
E. 為什麼外匯匯率降低,不利於外資的流入
外匯匯率降低,意味著同樣數量的外資兌換的本幣數量減少,因此外資投資人的匯兌成本上升,降低了投資意願,所以說不利於外資的流入。
外匯是能夠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匯率的表示方式一般是,用單位外幣兌換若干本幣的表示方式。如1美元=6.5432元人民幣,或100美元=654.32元人民幣。外匯匯率降低,也就是外幣貶值,本幣升值。外匯兌換的本幣減少。
F. 為什麼一般情況下一國外匯匯率下降,會導致國內絕大部分商品價格上漲
人民幣對外貶值,進口成本增加,中國鐵礦石、石油、天然氣等嚴重依賴進口,導致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逐步會傳導至各個部門 最終傳導到終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