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的構成主體

外匯的構成主體

發布時間:2021-06-06 08:22:14

外匯市場是由哪些構成的呢

1、中央銀行
2、外匯銀行
3、外匯經紀人
4、顧客

㈡ 狹義外匯的主體是什麼

狹義外匯的主體是外匯經營銀行,狹義的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國際結算一般通過外匯經營銀行進行。

㈢ 外匯市場由什麼組成的

外匯市場是從事外匯交易和外匯投機的場所。隨著外匯交易日益電子化、網路化,取而代之的是交易商之間都是通過計算機網路來進行外匯的報價、詢價、買入、賣出、交割和清所以我們說現在的外匯市場是一個無形的市場,是一個無紙化的計算機的市場。外匯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包含了無數外匯經營機構的龐大計算機網路系統。
在外匯市場中,個人炒匯者是其中最小的交易者和參與者,他們只是隨行就市的仆從者。在國外成熟的市場中,做外匯買賣的還包括中間商、經紀公司、中央銀行國際性的公司和一些基金機構。(源:通==>匯==》國==》際)

㈣ 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有哪些

外匯市場的主體是指從事外匯交易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外匯銀行、中央銀行、外匯經紀人、客戶。

㈤ 外匯市場的組成

按外匯市場的外部形態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無形外匯市場和有形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交易結構:無形外匯市場,也稱為抽象的外匯市場,是指沒有固定、具體場所的外匯市場。這種市場最初流行於英國和美國,故其組織形式被稱為英美方式。現在,這種組織形式不僅擴展到加拿大、東京等其他地區,而且也滲入到歐洲大陸。無形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沒有確定的開盤與收盤時間。第二,外匯買賣雙方無需進行面對面的交易,外匯供給者和需求者憑借電傳、電報和電話等通信設備進行與外匯機構的聯系。第三,各主體之間有較好的信任關系,否則,這種交易難以完成。目前,除了個別歐洲大陸國家的一部分銀行與顧客之間的外匯交易還在外匯交易所進行外,世界各國的外匯交易均通過現代通訊網路進行。無形外匯市場已成為今日外匯市場的主導形式。

㈥ 外匯管理的主體包括哪些

外匯管制
1、對貿易外匯的管制
(1)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
實行比較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對於出口收匯一般都規定出口商必須將其所得外匯結售給國家指定的銀行,也就是說出口商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出口價款、結算所使用的貨幣、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在收到出口貨款後又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並按官方匯率按管理規定將全部或部分外匯結售給外匯指定銀行。此外許多國家為了鼓勵出口,實行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措施,而對一些國內急需的、供應不足的或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的商品、技術及戰略物資則要限制出口,通常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2)對進口付匯的管制
實行嚴格外匯管制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進口減少外匯支出,一般採取的措施有:
其一,進口存款預交制。它是指進口商在進口某種商品時,應向指定銀行預存一定數額的進口貨款,銀行不付利息,數額根據進口商品類別或所屬國別按一定比例確定。
其二,進口許可證制。它是指進口商只有取得有關當局簽發的進口許可證才能購買進口所需的外匯。進口許可證的簽發通常要考慮進口數量、進口商品的結構、進口商品的生產國別、進口支付條件等。
2、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
對非貿易外匯的管理一般採取的方式有:直接限制、最高限額、登記制度、特別批准。
3、對資本輸出輸入的管制
資本項目是國際收支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資本的輸出入,並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資本輸出輸入實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發展中國家由於外匯資金短缺,一般對資本輸入都實行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有利於該國經濟發展的外資。例如對外商投資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並允許其匯出利潤等。為保證資本輸入的效果,有些發展中國家採取了如下措施 :
(1) 規定資本輸入的額度、期限和投資部門 ;
(2)從國外借款的一定比例要在一定期限內存放在外匯銀行;
(3) 銀行從國外借款不能超過其資本與准備金的一定比例 ;
(4) 規定接受外國投資的最低限額等。以前發展中國家都嚴格限制資本輸出,一般不允許個人和企業自由輸出 ( 或匯出 ) 外匯資金。但是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集團化趨勢的出現,不少發展中國家開始積極向海外投資,以期通過直接投資來打破地區封鎖,帶動該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例如拉美國家、東盟各國、韓國和中國近年來的海外投資十分活躍,放鬆了資本輸出的外匯管制
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對資本輸出輸入採取的限制性措施較少,即使採取一些措施,也是為了緩和其匯率和官方儲備所承受的壓力。例如日本、德國、瑞士等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由於國際收支連年順差,貨幣匯率經常處於上升的狀況,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主要沖擊對象;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也導致這些國家國際儲備大幅度增長,又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風險,因此這些國家便採取了一些限制外國資本輸入的措施。如規定銀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繳納較高的存款准備金、規定銀行對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收利息、禁止非居民購買該國有價證券等以緩和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的局面。同時發達國家積極鼓勵資本輸出,例如日本從 1972 年起對於居民購買外國有價證券和投資於外國的不動產取消限制。應特別說明: 雖然限制資本輸入、鼓勵資本輸出是發達國家的一個總趨勢,但根據當時國際收支和匯率變動情況,外匯管制有時寬松、有時嚴格,不斷進行調整。

㈦ 國際外匯市場最核心的主體是什麼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
1.外匯銀行
外匯銀行是辦理外匯交易的商業銀行,是外匯市場的中堅。如我國的中國銀行即是外匯銀行。外匯市場的外匯交易大多通過外匯銀行進行,大額的外匯買賣大多集中在外匯銀行辦理。
2.外匯經紀人
即專門從事外匯買賣經紀活動的人。這些人必須經當地中央銀行分支機構批准。外匯經紀人本身不買賣外匯,也不承擔外匯買賣的風險,僅充當外匯買賣雙方的橋梁,靠收取手續費或傭金過活。
3.進出口商及其他外匯供求者
他們既是外匯供求者,又是外匯銀行的顧客。進出口商既是外匯的需求者(進口時)、又是外匯的供給者(出口時),其他外匯供求者即是指非貿易外匯的買賣者,如觀光旅遊者。
4.外匯投機者 他們也是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求者。
5.貼現公司
貼現公司通過辦理貼現和將貼現的票據拿到外匯市場上交易成為外匯買賣的供求者。
6.跨國公司
憑借雄厚資金進行外匯投機交易成為外匯市場的供求者。
7.中央銀行及外匯管理機構
通過參與外匯買賣、干預外匯市場而成為外匯市場的供求者及管理者。

這其中的核心主體包括了各國央行以及外匯管理機構,他們掌握著外匯市場的核心內容。

㈧ 外匯構成指的是什麼

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解釋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和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中國於1997年修正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一)國外貨幣,包括鑄幣、鈔票等;(二)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四)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五)其他外匯資產。」

閱讀全文

與外匯的構成主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