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型封閉經濟中增加貨幣供給,在短期和長期分別帶來什麼影響
封閉條件下,國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費、私人儲蓄、政府稅收。
當經濟的開放性僅限於商品的跨國流動時,國民收入還需包括貿易賬戶余額。
當經濟的開放性發展到資本、勞動力的國際流動時,國民收入被加以區分。
短期會使消費力降低,遏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投資放緩,避免泡沫。
長期會出現通貨緊縮,貨物積壓,物價下跌,企業倒閉,失業人口增加,貨幣升值,為了鼓勵出口,貨幣貶值了,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供參考。
⑵ 貨幣供應量增加的後果
四樓的答案已經比較好了,我想補充一下。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就是市場上的錢增加了,在國民總產出沒有提高的情況下或者是國民總產出水平增長不如貨幣供應量增加的快的情況下,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這在現代社會中十分常見。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飛漲,貨幣貶值。
同時,通貨膨脹有一個收入分配效應,債權人的收入被潛在的轉移到了債務人的身上(因為債務人還錢是根據票面金額還的,可是此時的錢的購買力已經下降了。)總之,通貨膨脹使得每月獲得固定名義收入的人變得貧窮了。
以上基本上各派經濟學家都認同。
另外,如果你認同凱恩斯的價格剛性的理論的話,就如樓上的所說,由於「菜單成本」的存在,會使得廠商只有在改變價格獲得的利潤大於「菜單成本」時,才會提高價格(這里主要是指不完全競爭市場下,比如壟斷廠商,他本來利潤就很高),這樣的話價格的上升也許沒有那麼快。
還有經濟學家提出,通貨膨脹給調節過高工資提供了一個手段,因為人們是極度厭惡調低工資的,因此要降低名義工資是困難的,而在通貨膨脹時,只要不提高工資就實際上是降低工人實際工資了,這樣做起來比較容易,因此這為調節過高工資提供了手段。
⑶ 假設GDP不變,持續增加貨幣供應量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是
如果貨幣投放不能增加GDP,那一定會造成短期通脹。
隨著商品供應加快,通脹就會慢慢降低,GDP也會增長。
⑷ 解釋貨幣供給增加的短期與長期影響
短期效果,實際貨幣供給向下移動,貶值。長期效果,通脹增加,價格上升,由於價格水平隨貨版幣供給等比例上升,實際貨幣供給向上移動回到最初水平。
⑸ 誰能根據這張圖幫我完整解釋一遍,貨幣供給增加對短期和長期的影響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就如你所說的,誰能根據這張圖給我完整解釋一遍貨幣供給增加對其的長期的影響,個人覺得有時候更新我的看法,快點,還說我花了那麼多錢了,就是有真的如你所說的貨幣和短期中期的影響關系的,短期的影響是有好處的,但是長期就是弊大於利就是這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了,這個你可以上網查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了就這樣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了。
⑹ 增加貨幣供給量的長期影響是()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長期來看,只會帶來物價的上漲即通貨膨脹,而不能帶來國民收入的增加。
第一個
⑺ 急!!!!貨幣供給減少對名義利率長期和短期的影響是什麼呢
短期來講,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貨幣供給減少將會導致可貸資金供給減少,可貸資金供給曲線S向左移動,利率升高,而短期借款具有剛性,企業不能及時調整,形象的說就是企業為了爭奪更少的資金不惜以更高的利率去借款,進而導致短期社會利率水平提高。
長期來講,貨幣供給減少會導致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減弱,而通過膨脹減弱會使得實際借款利率上漲(實際借款利率ir=名義借款利率in-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從而使得企業借款的實際成本上升,企業對貸款的需求下降,貸款需求曲線D向左移動,利率降低。
⑻ 試述長期和短期貨幣供給增加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經濟增長強勁對貨幣的需求量就會增加,銀行就會創造出多倍存款(貨幣乘數),貨幣供應會伴隨著貨幣需求而增長``貨幣具有瀉後效應,在長時間的寬松貨幣下會造成通貨膨脹! 在短期除了能夠改變市場的預期外恐怕不能對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貨幣政策只有在實施後半年以上才能夠看到效果,並且經濟的增長靠的是生產要素(資本存量和勞動)和技術的進步,並不是靠貨幣政策,貨幣只是輔助性的東西!
⑼ 貨幣供應量增加對一國經濟影響有什麼
增加貨幣供給量,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產品,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增加貨幣供給量,在短期內,企業獲得資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產量,從而GDP增加。
但是,如果在經濟均衡時增加貨幣供給,會破壞經濟均衡,會導致通脹,會導致房價上漲等,還會使產品市場產能過剩,企業意識到市場的真實需求後,會減產,裁員。經濟會陷入蕭條,GDP下降。
(9)短期貨幣供應量增加的長期影響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
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2008年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4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1.1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7.93%。
增幅比上年末低3.12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1.12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供應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央行:5月份金融運行平穩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