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1993年外匯

1993年外匯

發布時間:2021-06-07 04:43:03

⑴ 請問我這個1993年出的香港一圓硬幣在外匯銀行能兌換多少人民幣

你拿到銀行,也是按1元香港硬幣給你兌換。以今天的牌價,給你8毛人民幣。

⑵ 1992-1993年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哪裡能查到是多少急啊!

1992-1993年人民幣對日元匯率是1元=12.465日元,1元=111.89日元。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



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日元與人民幣的匯率是不斷變化的,若兌換,要以當前的實時匯率為准。


(2)1993年外匯擴展閱讀

以單位數量的外幣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數量來表示,稱為外匯匯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即用人民幣表示某種外幣的價格,其公式為100單位外幣=x¥。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時,外匯匯率上升,外幣相對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即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幣價格上漲,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升值,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綜上所述,如果人民幣貶值,外幣升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下降,而外匯匯率則會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外幣貶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上升,而外匯匯率相應下降。

⑶ 1994年國家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實行外匯收入結匯制,取消外匯分成。

二、實行銀行售匯制,允許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可兌換在實行售匯制後,取消經常項目正常對外支付用匯的計劃審批。

境內企事業單位 、機關和社會團體在此項下的對外支付用匯,持如下有效憑證,用人民幣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兌付。

三、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合理及相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

四、強化外匯指定銀行的依法經營和服務職能。

五、嚴格外債管理,建立償債基金,確保國家對外信譽對境外資金的借用和償還,國家繼續實行計劃管理、金融條件審批和外債登記制度。

為境外法人(含中資控股的機構和企業)借款出具擔保,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內機構對外提供外匯擔保管理辦法》辦理。

六、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管理體制仍維持現行辦法。

七、取消境內外幣計價結算,禁止外幣在境內流通。

八、加強國際收支的宏觀管理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行單一匯率制。

(3)1993年外匯擴展閱讀:

建國以後,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發生過多次調整,不同時期各有其鮮明特色。

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明確要求:「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各國遭遇重創,而中國安然無恙,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功不可沒。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日益市場化。改革開放之前,人民幣匯率水平由官方確定,實行固定匯率。改革開放之初,形成官定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雙重匯率制度。1

994年初,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匯率轉向由市場決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公告

⑷ 93年至94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993=5.7619 ,1994=8.6187 ,請問這期間民幣是多短時間內貶值的

可以說是一天之內,也可以說是是循序漸進的貶值結果。1994年1月1日匯率並軌,將市場匯率與官方結算匯率並軌為統一匯率,並以市場匯率為基礎。1993=5.7619 ,是1994年1月1日之前的官方結算匯率,而1993年底市場匯率就達到了8.6以上了。

⑸ 1993年人民幣對港幣匯率

1993年人民幣對港元匯率:1:0.89.「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

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


(5)1993年外匯擴展閱讀

匯率標價方法

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

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

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

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⑹ 93年的美元兌換人民幣怎麼換法

1993年的美元跟現在發行的美元一樣兌換人民幣元,根據今日最新的外匯牌價:1美元=6.9020人民幣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交易價為准!

⑺ 1993年版本的美元現在可以兌換么

開通過外匯結算的銀行網點都是可以辦理的,你去大學里的銀行問下什麼網點可以辦理就行了

⑻ 請問1993年前後港幣兌人民幣是多少最低時是多少

1993年以後,人民銀行宣布進行匯改,取消外匯券,人民幣1年內跌至1美元兌8.4元人民幣,這時港幣才終於超越人民幣價格。當時,港幣兌人民幣黑市牌價曾跌到100∶140。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人民幣兌港幣匯率曾一度飆升到20∶100,港幣越來越不值錢,

⑼ 我想知道1993年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是5.762 到19994年一年時間就猛長到了8.619有什麼 國家大事發生嗎謝謝

人民幣匯率制度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匯率體制從單一匯率制轉為雙重匯率制。經歷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1981~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1985~1993年)兩個匯率雙軌制時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1993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通知》,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體包括,實現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價格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消外匯留成,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此後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
2005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人民幣總體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新人民幣匯率制度平穩實施充分證明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而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反而大幅增長。
2008年,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1]
編輯本段
人民幣匯改四階段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復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復匯率回歸。
1994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ps:自己寫的話大概也就這些內容,本人偷懶,直接轉了。

⑽ 為什麼1993年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表暴跌

1993年以前,特別是1990年以前,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4.4到5.4,但是沒有「本事」的人按這個匯率是換不到美元的,黑市美元的匯率是8到10人民幣比1美元。那些能搞到美元的人活得比較滋潤(按那個時候的標准)。
1993到1996高盛GSDEER模型對人民幣的估值為什麼從5.5漲到了8.3?
因為1993年到1996年這3,4年中國通貨膨脹很厲害,人民幣的購買力不行了,人民幣不值錢了,3,4間年人民幣購買力下降了不止50%。但是那個時候人民幣的存款利率高,最高的時候高到12%到18%,老百姓的存款加上利息後,3,4年也有30%以上的利息收入,所以加上利息收入的老百姓的存款,購買力基本保住了。

1994年匯率改革,把人民幣官方匯率一下子從5.5貶值到8.7.黑市無錢可賺,美元外匯黑市基本消失。
1994年到1996年,人民幣處於超貶狀態,即一美元其實只能換7.7美元左右,卻讓進來投資的外商換8.3人民幣,外商自然大舉進入,湧入中國買土地,開廠,國內的外貿經濟大發展,製造業向中國轉移。這給東南亞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東南亞的貨幣那個時候應該貶值。如果他們的貨幣那個時候是浮動了,該貶值的時候就由市場去貶值,那麼1997,1998年就不會受那麼大沖擊。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東南亞國家都沒有貶值呢?因為貶值後,他們進口的東西按本國貨幣算,會漲價,漲價就必須想辦法控制通貨膨脹,就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一緊縮,經濟下滑了,政績沒有了。所以他們那個時候在zz上做貶值的決定不容易。

1997年,東南亞金融經濟危機,人民幣按高盛GSDEER模型算也該貶值到8.6,8.7,但是因為人民幣壓力不太大,也為穩定東南亞經濟,人民幣沒有貶值。另一方面,東南亞一片zz動盪,人民幣即使高估了一點,但起碼有穩定zz環境,所以這段時期,人民幣現實中得益於東南亞危機,中國不但得到了很多外資投資,外資進來兌換人民幣,中國不但不像95,96年那麼「吃虧」(本該給他7.7人民幣的,卻給了8.3人民幣),反倒佔了些便宜(他們本該換8.6人民幣,卻只能換8.3人民幣,因為東南亞動盪,只能投資到大陸)。
2000年以後,人民幣官方匯率高於高盛GSDEER估值,中國出口迅猛增長。
2004年寫「大排面離30元一碗還有多遠」的作者是很牛的。
2005年7月人民幣開始升值後,你看那個時期,兩條線的差距,那就是巨大的套利空間。今天中國的土地超級值錢,與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間,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均衡匯率差距巨大這一點,有很大關系。這兩年半的匯率差,造成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悲歡故事。今天2010年為什麼是這樣的經濟情況,已經以後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的走勢,都源於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中國的股市,樓市發生了什麼?中國的貨幣供應情況發生了什麼?

2008年以後,只要把外匯匯入中國兌換人民幣就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2009年以後,人民幣已經不再怎麼低估了。
2010年3月,人民幣的GSDEER估值在6.65左右。
2010年6月3日,人民幣的GSDEER估值在6.93左右。(因為那個時候美元值錢)
2010年9月23日,在新加坡人民幣NDF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越6.65.
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單向升值過程基本結束。以後就是雙向浮動了。

閱讀全文

與1993年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