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亞洲匯儲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

亞洲匯儲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

發布時間:2021-06-07 20:30:22

⑴ 為什麼東亞國家地區的外匯儲備這么的多

1.同樣的外匯儲備下,人民幣升值升值後,以人民幣計值的國家外匯儲備減少,但以外幣計值的國家外匯儲備不變.如:國家外匯儲備100美元1美元=6人民幣時,以人民幣計值為600元人民幣1美元=5,人民幣升值,國家外匯儲備變成了500元人民幣了.但以美元計值始終是100元2.人民幣升值,會使出口商出口商品獲得的外匯兌換成人民幣數量下降,企業利潤下降,企業生產積極性下降,出口減少,使國際收支向逆差方向發展,國家動用外匯儲備以彌補收支逆差,使國家外匯儲備減少.

⑵ 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中國的出資份額及所佔比例

好像是中國35%
日本35%
韓國18%
東盟12%

⑶ 東盟十國是否會成為第二個歐元區

東盟十國與中日韓(10+3)終於在貨幣合作上邁出關鍵一步——相關國家財長會議3日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在今年底前成立並運作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對此,有人認為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挑戰,是朝著「亞洲貨幣基金」的方向發展;也有人認為「亞元」初現雛形。在筆者看來,這一外匯儲備庫挑戰IMF還顯得力道孱弱,「亞元」更是遠景夢想,現實可見的是人民幣的強勢進階。目前IMF的決策架構並未有實質改變,美、歐和日本仍集體享有54.39%的投票權。在G20峰會上,中國代表「金磚四國」發起了建立「超主權國家貨幣」的聲音,但也僅是為了獲取IMF更多發言權。何況,日本也是IMF的既得利益者,加上發達國家在兩次G20峰會上同意增加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發言權。因此,所謂「亞洲貨幣基金」(AMF)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並不可能,也不符合中日兩國的利益。至於「亞元」,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一方面,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一,且存在著宗教、領土、恐怖主義等現實紛擾,不具建立共同貨幣的條件;另一方面,歐元曾是地區共同貨幣的典範,但金融危機對歐元區的打擊相當深重,導致共同貨幣的魅力大打折扣。那麼,這個亞洲外匯儲備庫留下的只有人民幣的強勢進階了。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化已進入新階段,從東盟到日韓,再到俄羅斯甚至南美,同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前所未有地擴大,已達7000億美元。尤其是在東南亞,人民幣在很多國家已成為「硬通貨」,流通效能並不亞於美元。

⑷ 為什麼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較多

怕了。。98年的金融風暴,亞洲除了人名幣、港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錢貶得一文不值!

⑸ 為什麼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外匯儲備那麼多

外匯儲備哪裡來的,你想想就明白了。中國對外貿易規模那麼大,結算走的都是外幣。貨款到手都要結匯結成人民幣。另外中國近十年來總體上講發展還是滿快的,有很多投資機會,加上近幾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外部熱錢也會進來兌換成人民幣投資,就連香港的大媽也知道手裡拿港幣不劃算,換成人民幣存內地的好。所以目前的情況和改革開放早期已經不一樣了。那個時候銀行外幣偏緊,人家不和你做生意,我們國家人民幣執行的貶值策略,鼓勵企業持有外匯,搞活外貿。現在是為了遏制通脹,必須實施升值策略。雖然大家可能物價天天漲,這個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是兩個概念,只能講如果不升值,通貨膨脹更加嚴重

⑹ 目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

根據2006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

香港外匯儲備為1243億美元,居全球第七位。中國為專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屬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⑺ 尋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榜

香港外匯抄儲備為1243億美元,居全球第七位。中國為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⑻ 外匯儲備大幅「縮水」意味著什麼

投資策略: 關於「熱錢」是否撤離中國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去年以來熱錢流入中國數量巨大。 持「熱錢」正在逐步撤離中國的人士認為,按照世界銀行的殘差法計算,今年6月份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不及同期貿易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FDI)之和,海外資本撤離中國跡象明顯。反對者則認為,僅憑殘差法來估計熱錢流入的規模和數量比較粗略,不能反映外資動向的全貌;他們認為,央行定期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我國外匯資產余額更能揭示當期外匯儲備的增長變動,而且截至到目前,熱錢凈流入的趨勢並沒有改變。至於哪種方法更為科學合理,理論界沒有明確的定論。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一位官員的講話給這一爭論又提供了明確的註解。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一位官員日前在「中國進出口企業第七屆年會」上透露, 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出現2003年12月份以來的首次下降,預計為1.89萬億美元以下。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為19,056億美元,而10月份貿易順差與FDI之和為419.6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10月份當月我國的外資凈流出達到了空前的576億美元。 外資不僅從中國資本市場撤離,而且也撤離其它亞洲新興市場。彭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外匯儲備總共「縮水」約1190億美元;其中,印度的減少數額最大,為389億美元;巴基斯坦則以18%的外儲降幅位列第一;韓國10月份外匯儲備則創有史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比9月份減少11.4%,即減少了274億美元至2122.5億美元,其中約有180億美元被用於向韓國金融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這也是韓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七個月減少。除此之外,10月份印度尼西亞外匯儲備「縮水」10.5%,新加坡減少3.9%,中國香港的降幅則為3.5%,而馬來西亞外儲則在過去兩個月中大幅下滑224億美元至1002億美元。如果把撤離中國的數量統計在內,10月份,外資從亞洲新興市場凈流出達到驚人的1800億美元。 7月下旬以來美元持續升值和新興市場盈利預期的下降是熱錢撤離的重要原因。資本市場歷來是國際熱錢最經常出沒的主要領域,熱錢作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之間快速流動以尋求最高短期回報的資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短期性和炒作性,一旦失去了短期內獲利的機會,熱錢的出逃就成為可能,希望把熱錢冷卻處理,作為長期資本來利用本身就是一廂情願。 9月份以後,隨著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以及美國四大獨立投資銀行的全軍覆沒,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並向縱深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全球實體經濟。在國際金融環境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外資撤離亞洲新興市場有了更多和更為充分的理由。一方面,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大幅調整,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減弱;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包括花旗集團等在內的許多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巨額虧損,頭寸緊張,需要撤回資金來補充資本金並彌補壞帳缺口。 從流動性管理和外匯管理的角度來講,我們雖然不歡迎國際熱錢和游資;但是,對於跨境資本的大幅度頻繁流動,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監管,不能任由其來去自由,否則必將對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一般被視為新興市場國家抵禦游資沖擊和金融風暴的最後屏障,雖然我國有著世界排名第一位的外匯儲備,但是面對外匯儲備在短期內的大幅「縮水」,我們仍然必須慎重對待。 今年以來國家對於外資監管的主要政策動向: ● 7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頒布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 ● 8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了新修訂的《外匯管理條例》,目標是為了防止「熱錢」湧入; ● 12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決定將一般企業出口貨款預收匯比例從10%上調到25%,進口貨款延期付匯比例從10%調整到25%;目的是為了減少外資流出,增加創匯能力。 ● 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對於非正常撤離中國的外資,將跨國追究與訴訟,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⑼ 全球外匯儲備排行榜

排行 國家和地區 外匯儲備(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截至日期

1 中國大陸 1,756,600 2008年4月

2 日本 1,003,836 2008年4月

3 俄羅斯 548,100 2008年5月

4 印度 316,200 2008年5月

5 中國台灣 286,860 2008年3月

6 韓國 260,500 2008年4月

7 巴西 197,209 2008年5月

8 新加坡 177,629 2008年3月

9 香港 160,700 2008年3月

10 德國 143,942 2008年4月

12 法國 125,311 2008年2月

15 義大利 106,843 2008年2月

16 英國 99,956 2008年3月

23 美國 75,850 2008年3月

28 加拿大 43,057 2008年3月

⑽ 中日韓外匯儲備庫對中國有何意義

一個人要把自己的財富存住,在古代就是存黃金之類的,在現代就是換成本國的貨幣存銀行或買債券之類的。那一個國家怎麼存錢呢。貨幣是自己印的,如果有危機出現的時候,那自己的貨幣就不值錢,所以存錢要把自己的錢換成經濟比較好的國家的貨幣或他們的債券存在自己的家裡,如果本國有經濟危機,還可以拿來救急穩定本國貨幣。並且,也有戰略意義,買了外國的貨幣和債券,他們就是想對我們動粗也得先考慮一下我們大量拋售他們的貨幣和債券後果會如何。
現在是三個國家加上東盟把自家的部分錢都放在一起,統一管理,如果那家有難,從這里掏錢借給他們。因為東亞地區的經濟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依賴的,如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一國發生問題,會殃及其他國家。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們要為自己考慮,聯合抗擊可能出現的風險。

閱讀全文

與亞洲匯儲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