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夢想秀的陸磊是哪裡人
陸磊出生地:
江蘇常州
陸磊教授,男,江蘇常州人,1970年11月出生,經濟學博士。先後就學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
Ⅱ 陸磊的簡介
陸磊,江蘇常州人,1970年11月生於江蘇武進,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中國金融學會秘書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11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
1989年9月至1996年7月,就學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光華管理學院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分別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
1999年12月至2000年7月,就學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獲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就學於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金融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5年8月至2003年8月,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研究局工作。
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任招商銀行研究部總經理助理、高級研究員。
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員。
2005年12月調入廣東金融學院工作,
2006年5月任中國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1月兼任華南金融研究所所長,
2009年4月任院長助理,
2009年12月任黨委委員、副院長,
2011年7月任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代院長、研究員,
2012年7月任院長。
2014年8月起,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陸磊教授自1995年起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經濟金融處、研究局國際金融處和招商銀行研究部工作,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人民幣資本帳戶可兌換專題小組成員、國務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專題小組辦公室成員、人民銀行監管體制改革專題小組辦公室成員,曾在英格蘭銀行中央銀行研究中心、澳大利亞財政部財政政策司進修、工作,並獲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學者。陸磊教授現為華泰聯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同時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經濟學原理課程,深受廣大同學歡迎。榮獲2011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青年經濟學家,現任廈門大學EMBA名譽講師,主要講授《宏觀經濟理論與實踐》 課程。
Ⅲ 陸磊的主要出版物
1、《中國金融腐敗的經濟學分析:體制、行為與機制分析》(博士論文),中信出版社。
2、《通向貨幣經濟學的新範式》(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德)(譯文),中信出版社。
3、《非博弈均衡、央行的微觀獨立性與最優金融穩定政策》,《經濟研究》,第8期。
4、《金融腐敗的微觀經濟效應:一般均衡與金融業不良資產問題》,《金融研究》,第2期。
5、《金融創新、風險分擔與監管:中國轉軌時期保險資金運用的系統性風險及其管理》,《金融研究》,第6期。
6、《匯率體制改革的宏觀與微觀經濟效應》,《南方金融》,第8期。
7、《金融生態與信貸關系》,《南方金融》,第7期。
8、《改革優先還是穩定優先:金融公共政策抉擇》,《南方金融》,第6期。
9、《非對稱貨幣政策假說:中國貨幣理論面臨的革命》,《南方金融》,第5期。
10、《「漢米爾頓-傑弗遜爭論」與當前的貨幣政策規則》,《南方金融》,第4期。
11、《論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時機》,《南方金融》,第3期。
12、《從金融支持到市場化資源配置》,《南方金融》,第2期。
13、《花錢買機制的制度經濟學思考》,《南方金融》,第1期。
14、《國有銀行改革共性與個性:一行一策式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武漢金融》,第5期。 1、《中央-地方-銀行-公眾博弈: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的基本邏輯》,《經濟研究》,第10期。
2、《微觀決策與經濟體制:房地產泡沫下的居民-金融部門破產》,《金融研究》,第9期。
3、《從總量調控到結構優化:貨幣政策在探索中創新》,《南方金融》,第4期。
4、《制度變遷、宏觀金融風險與貨幣政策選擇的邏輯》,《南方金融》,第5期。
5、《蒙代爾三角:一個假設還是真實的威脅》,《南方金融》,第6期。
6、《銀行業壟斷與競爭的價值判斷》,《南方金融》,第7期。
7、《多元博弈與國有銀行改革的基本邏輯》,《南方金融》,第8期。
8、《利率調控、資金脫媒與貨幣政策目標》,《南方金融》,第9期。
9、《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泡沫》,《南方金融》,第12期。 1、《改革進程中的金融腐敗:非規范融資行為的交易特徵和體制動因》,《經濟研究》,第6期,轉載於《新華文摘》第10期,入選《中國經濟學—2003》。
2、《資源配置和產出效應:金融腐敗的宏觀經濟成本》,《經濟研究》,第11期,入選《中國經濟學—2003》。
《以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重塑三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研究》,第6期。
3、《利益共同體的脅迫與共謀行為:論金融監管腐敗的一般特徵與部門特徵》,《金融研究》,第7期(轉載於《改革內參》2003年第30期)。
4、《中國金融腐敗指數:方法論與設計》,《金融研究》,第8期(轉載於《改革內參》2003年第31期)。
5、《治理結構、預期收入與體制轉軌:金融反腐敗機制設計的微觀與宏觀戰略》,《金融研究》,第9期(轉載於《改革內參》2003年第32期)。
6、《中國金融腐敗:從定性到定量》,《比較》,2003年第8輯。
7、《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經濟學——清瀧信宏的學術思想評述》,《比較》,第6輯。
8、《試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模式及發展前景》,《國有資產管理》,第3期。 1、《論合作金融的混合治理結構》,《金融研究》,第7期。
2、《中國金融轉軌中的宏觀貨幣控制》,《經濟學動態》,第7期。
3、《積極應對入世挑戰 審慎改革外匯體制》,《求是雜志內部文稿》,第3期。
4、《合作制還是商業化:信用合作社資本結構創新的實證分析》(Benoît Tremblay和Daniel Côté),譯文,《金融研究》,第1期。 1、《信息結構、利益集團與公共政策:當前金融監管制度選擇中的理論問題》,《經濟研究》,2000年第12期(入選《中國經濟學—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不完全合同與道德風險: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顧與反思》,《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2002-2003年度中國金融學會第六屆全國金融論文二等獎)。
3、《市場結構和價格管制: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評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2002-2003年度中國金融學會第六屆全國金融論文三等獎)。
4、《貨幣政策機制選擇及其宏觀經濟後果》,《金融研究》2000年第10期。
5、《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東亞視角》,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11月(同時見《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改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
6、《惡性競爭中的數量和定價行為:中國商業銀行行為研究》,《廣西金融研究》,2001年第9期。
7、《金融與增長:動盪條件下的政策選擇》,世界銀行政策報告,譯文,2001年,經濟科學出版社。
8、《中國應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余永定英文論文),譯文,《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9、《世界經濟回顧與展望》,《金融參考》,2001年第1期。
10、《2000年世界經濟金融回顧》、《2001年世界經濟金融展望》,《金融時報》2001年1月2-3日。
此外,在《財經》、《光明日報》、《證券時報》、《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等期刊發表100餘篇文章。
Ⅳ 美國債券評級下降與中國股市關系,用數據說話
美國提高舉債上限,並沒有消除市場的擔憂。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當地時間5日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這是美國首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而在4日,道瓊斯指數重挫512點,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下跌點數。
專家認為,美國債務危機仍在「發酵」,信用評級存在再次被下調的可能,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情緒濃郁,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可能因此受到負面影響,建議進一步擴容內需市場,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美國尷尬:違約風險解除信用警鍾敲響
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美國歷史上首次違約,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美國債務風險。
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另外兩大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國際雖然在奧巴馬簽署提高債務上限法案後,均確認保持美國信用等級為最高級,但同時都把評級前景定為負面。
標普表示,政治風險與不斷上升的債務負擔是下調評級的主要原因。維持評級前景展望「負面」,意味著在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內仍有下調的可能。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孫力堅認為:「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國兩黨此前關於提高債務上限的爭執造成市場擔憂加深。雖然兩黨已達成妥協,但提高舉債上限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經濟的發展問題,以舊債還新債是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未來債務風險不可消除。」
繼2日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之後,市場上悲觀情緒依舊,甚至有蔓延之勢。4日,美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幅超過4%。歐洲股市也全線重挫,多個國家股指跌幅超過3%。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認為:「股市的暴跌顯示出市場的徹底失望情緒。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可以在短期內救急,但會進一步加大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美國連原有14.29萬億美元的債務規模都無力償還,現在提高債務上限,投資者是否增持、市場對美國經濟是否看好,存在很多變數。因此,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必然動作,是全球對美國經濟失望的反映。」
美債危機:美債價格將受挫外儲資產被縮水
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3.2萬億美元,其中約有三分之二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並且大部分是美國國債。美國長期債務評級下降,將使我國外匯儲備面臨巨大的縮水風險。
專家認為,美國信用評級下降會造成市場上減持美國國債的行為增多,進而導致美國國債價格下滑。孫力堅表示:「持有美國國債數量越多,受到的損失越大。另外,市場本來就有流動性偏好,加之美國信用評級下調,違約風險提高,投資者將更加偏好相對靈活的短期債券,想要拋出長期債券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有意願的買家。作為美國國債的長期大量持有者,我國將面臨很大的外儲保值增值難題。」
周一、受偏空的消息面影響,滬深兩市股指雙雙低開,受金融股下行拖累,兩市股指走出一波下挫,隨著資源、煤炭、有色等板塊聯袂上行刺激,股指掉頭回升,隨著地產板塊發力推高,股指一度沖上5日均線,因買盤不濟,市場的追漲意願欠缺,加之金融、鋼鐵、釀酒、等板塊下行拖累,股指掉頭震盪下行至泛綠,滬指圍繞著2700點窄幅震盪整理,交投清淡,波瀾不興。在亞太各股市相繼收紅的刺激下,兩市股指尾盤小幅上翹,滬指終盤報收於2703.78點,漲2.05點,漲幅0.08%,呈現一根戴上下影線的小陽線,全日成交660.7億元,較上周五萎縮了26%。創下6月23日以來的地量。醫療器械、多晶硅、煤炭、非金屬品、環保等板塊指數漲幅居前,而水利建設、釀酒、金融、船舶、鋼鐵等板塊指數呈下跌態勢。
在消息面上、8月解禁市值超2000億,市場資金面再臨考驗,8月解禁市值將升至2184億元,環比增幅超過6成,讓本已缺乏資金的大盤再臨大考。市場心理層面壓力較大。第二批地方債下月發行,地方債隱性風險猶存,從流動性的情況看,中長線看通脹繼續要求控制流動性,但繼續支持局部行情 。新興產業規劃臨近,生物質能或領銜新能源。此消息對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質能構成一定程度的利好。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根據國家發改委估算,我國可用於發電的生物質能,近期可達5億噸標煤,遠期可達到10億噸標煤以上,如果農林生物質充分利用,裝機容量可達1.5億千瓦以上。水產品近期加入漲價行列,魚價出現持續上漲,農業部漁業局預測下半年部分魚價仍將高位運行等消息對水養殖業及相關品種構成利好。
在國際市場方面,美國兩黨接近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違約可能性大降,此消息偏暖。如果國會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面臨違約風險。分析人士普遍預計,美國兩黨在最後一刻會達成妥協,避免違約打擊本已十分嚴峻的美國經濟 。預計在美債「後危機」時期,全球流動性繼續泛濫,對於大宗商品等構成支持。目前對市場影響最大的資訊莫過於美國提高債務上限的問題,值得深度研究。
昨日滬深兩市呈現窄幅震盪的盤勢,滬指圍繞著2700點展開震盪整理,且成交量大幅萎縮,人氣整體渙散,波瀾不興,弱勢格局仍為明顯,預示著股指業已處於方向性選擇和突破的前夜,權重股的持續低迷是拖累股指最主要的因素。而美國債務危機解決及影響以及7月經濟數據公布的情況是目前市場最為擔憂的心理因素,因而美國債務危機解決的結果和7月經濟數據的公布將決定著股指突破的方向及力度,在此之前,股指則仍將維持等待性區間震盪整理的態勢。
昨日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消息莫過於美國兩黨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的資訊了,31日報道,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接近達成協議,以免美國政府發生債務違約。白宮與共和黨領導人仍在商談的新方案將分兩步提高債務上限約2.4萬億美元,美國兩黨在最後一刻會達成妥協,避免違約打擊本已十分嚴峻的美國經濟 。這一消息使市場緊綳的神經少有鬆懈,其實、美國債務危機一拖再拖,遲遲未得到解決,已經使得全球市場對美國信用持有較強的懷疑態度了,若美國政府真不能上調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那麼美國的信譽度無疑將受到災難性的損毀,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也會隨之被動搖。若美國債務違約則對於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而言損失也是難以估量的。因而、從這個視覺上看,美國兩黨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對全球經濟及市場而言無疑是個利好。
但是,問題沒有這么簡單,糟糕的是,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勢必又會加大通脹預期,即使美國不違約,美國將會繼續新發國債,美聯儲為了維持國債價格,啟動印鈔機將是大概率事件,能再次大印鈔票是為了挽救美國脆弱的國債市場。但流動性潮水則會進一步泛濫,對於中國而言,輸入性通脹的壓力無疑將會進一步加大,而中國經濟保持穩步增長的同時,CPI卻一直在高位攀升,農產品、水產品、豬肉。。。。。價格持續走高,通脹已經對沖掉了不少的經濟增長的成果。經過持續的貨幣緊縮與價格調控,市場普遍預計通脹將在7月出現拐點或見頂,但若美國再度啟動印鈔機,大放流動性潮水,無疑將會再度推助CPI走高,侵蝕貨幣緊縮與價格調控的成果,目前中國大型國企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增速,這是緣於大型國企資金充沛,未受貨幣緊縮的直接影響。但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卻面臨著生存危機,若為進一步抑制通脹而進一步採取緊縮政策,則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將面臨著停產、歇業甚至倒閉的風險,同時也會誘發失業率的攀升,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且再度啟動印鈔機將引發新的通脹潮,對中國的貨幣緊縮與價格調控及經濟發展及為不利,對中小企業和股市還是實質性巨大利空。
上周滬深股市的「黑色周一」,表面上看導火線是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但真正誘發市場恐慌情緒的因素依然是美國債務危機,債務危機不僅使市場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更主要的是將導致政策延續緊縮的連鎖反應,從而制約著市場的上行,因而,近期美國債務問題或將成為左右市場的主導因素,假若美債問題出現轉機並得以暫時解決,那麼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或將反彈,但或將誘發的流動性潮水進一步泛濫、通脹壓力的升級、緊縮政策的加強等,或將使得經濟和市場面臨的壓力更大。值得高度重視。
美國提高債務上限與否都會帶來利空因素,但這不等於利空一切,禍福相依,正是由於美國提高債務上限,或將再度啟動印鈔機,則流動性泛濫、美元或將繼續貶值,加大了通脹預期,反而利好於資源品種,避險情緒無疑會推助黃金及資源品種上行,可以從周一磷資源股興發集團(600141)、己二酸股天利高新(600339)、鋰資源股天齊鋰業(002466)、煤資源股開灤股份(600997)、涉礦股江泉實業(600212)、以及具有土地資源的運盛實業(600767)、香江控股(600162)等的強勁走勢中可看出端倪。同時可見,以科士達(002518)、瑞豐光電(300241)、超日太陽(002506)為代表的光伏品種走勢強健,以凱迪電力(000939)、維爾利(300190)為代表的垃圾發電和處理股強勢上揚;、以寶萊特(300246)、迪安診斷(300244)為代表的醫療器械板塊表現強勢,桑樂金(300247)、龍力生物(002604)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表現強勁。在此刻選擇優質股票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尚不明朗之際,在保持倉位的前提下,結合資訊及技術前瞻性地捕捉市場熱點及時機成為成功的關鍵。
Ⅳ 股市蕭條的原因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影響股市有內外因素:
外因主要有,美國的次貸危機,這是影響最大的外因,導致國外經融市場的動盪和蕭條,直接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狀況,中國的經濟也難免不受到其影響。其次是油價的大幅上漲,現在石油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高,油價上漲導致很多行業運營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企業壓力巨大。第三,周邊地區的經濟環境和股市環境不好!美國股市的大跌,直接導致周邊股市的下挫,從而影響到國內的股市。
內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國內通貨壓力巨大,由於人民幣升值因素,國外熱錢的瘋狂湧入,國家為了控制熱錢,一直從事貨幣從緊政策,這間接的凍結了股市中的大部分流動資金。而且中國的股市經過了前幾年的瘋長,泡沫嚴重,今年和明年又是大小非解禁高峰年份,但是市場里資金卻明顯不足。所以股票市場內外壓力都很大,大跌在所難免。
但是中國經濟總體走勢是好的,最然最近兩年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不該其總體的發展上升走勢,所以股市現在也是最艱難的時刻,後市繼續看好,只要度過了這個難關,後面就是彩虹!
Ⅵ 為何人民幣匯率「彈性十足」
自9月11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震盪回調逾1200點,幅度約1.92%。而此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連續11天上漲,累計上漲逾2000個基點。特別是最近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調逾500個基點。
業內人士指出,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市場也要逐漸適應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常態變化。
19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盤報6.5859,創逾兩周新低,較上一交易日下調241個基點。「當日有大量購匯客盤入場,市場因此有所回落。」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
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111個基點,報6.5530,創逾兩周新低,終結兩日連升態勢。
在外匯分析師李劉陽看來,大額客盤購匯後,後續購匯力量將有所降低,6.6附近或是結匯入場的良機。此後人民幣匯率走勢將主要參考一籃子貨幣對美元的變化。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已大大增強。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近日表示,人民幣匯率會更具彈性,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方向不會改變。具體的操作是堅持優化「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同時引導實體經濟更多地用相關幣種來進行貿易、投資、結算。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分析,人民幣匯率將增強雙向波動,降低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波動的相關性,更多跟隨一籃子貨幣匯率寬幅雙向波動。
李劉陽對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已經是「清潔浮動」的狀態。招商證券分析師謝亞軒認為,人民幣匯率實現「清潔浮動」,隨市場供求波動的方向非常明確。未來匯率將更有彈性,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定。
面對匯率寬幅波動的變化,企業應做好哪些准備?彈性增加是今後匯率市場的常態,企業、銀行將從彈性市場中逐步學習如何管理匯率風險。
了解到,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企業影響各異,需要區別對待。匯率波動對純內銷型企業影響不大,對外貿企業影響很大,尤其是民營企業普遍規模比較小,對價格變動更為敏感。未來匯率波動將呈現常態化跡象,企業越早適應越有利。
對個人而言,「在匯率雙向波動的情況下,居民不要投機性購匯。賭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風險較大。」業內人士建議要基於實際需求購匯,如果有出國留學或旅遊的需要,可分階段在合適時機購買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