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沒有咖啡期貨
明確回答:中國現在還沒有咖啡期貨。
一般說的咖啡期貨,是美國C型咖啡
能成為期貨交易標的的商品,一般都具有這些特點:價格波動大、供需量大、易於分級和標准化、易於儲存、運輸。作為經濟作物的咖啡,也具備這些屬性。
咖啡豆是全球交易量僅次於原油的大宗物資,投機屬性較強,1882年紐約咖啡交易所就開始咖啡豆期貨交易。英為財情上的價格顯示,國際大宗商品領域,咖啡是價格波動較為劇烈的品種,不僅是因它是農產品,也因為產地主要集中在熱帶氣候區,異常氣候高發。
從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來看,咖啡期貨一直是全球最投機的商品之一。此外,咖啡豆作為重要的一部分,價格漲跌甚至會直接關乎其生產國的經濟情況。據悉,雲南出產的咖啡在品質上接近哥倫比亞咖啡和藍山咖啡,但因在國際貿易方面缺乏定價權,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市場價格變化。
國內咖啡期貨最新進展: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有望迎來本土的咖啡期貨。2017年11月,鄭商所舉辦了咖啡期貨可行性論證會。2018年2月6日,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將穩步推進紅棗、咖啡等涉農期貨品種上市工作。國內咖啡期貨的上市,除了豐富期貨交易品種,還被業內人士賦予了更深層的含義——精準扶貧。
雲南是我國的咖啡生產大省,而且咖啡種植又主要集中在雲南貧困縣域,是當地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因此,上市咖啡期貨不僅有利於咖農防範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穩定收入,還有望在「精準扶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貳』 2014年咖啡期貨走勢
目前國內沒有咖啡期貨,僅有咖啡現貨電子盤,由於不符合國家規定不建議參與。
但美國的ICE交易所有咖啡期貨,其價格直接決定全球咖啡價格的整體走勢,因此可以預見國內咖啡的價格方向。
2013年開始咖啡產量降低,在美國經濟復甦整體預期之下,2014年咖啡應該穩中上漲。基本可以預見到,在2014年未來的4個月內,咖啡價格應該會繼續小幅上漲
『叄』 當初我國咖啡期貨的問題
下面是當年咖啡期貨事件的始末:
海南中商所F703咖啡事件
1995年12月21日,海南中商所宣布自F605合約始咖啡期貨合約放大交割限量(交割總量由象徵性的1噸擴大為1萬噸),交割限量以外的頭寸全部按進 入交割月至最後交易日全部成交的加權平均價實行強制平倉。自F605始,中商所的咖啡品種演出了既不同於紐約咖啡行情又有別於歷次中國期貨交易風波的多幕 鬧劇。回首咖啡F703事件 F605合約主力多方於5月6日創出4221元/百公斤的天價之後,被套空頭從周邊國家陸續進口了1.7萬噸咖啡用於交割。在實盤壓力下,F607品種從 3340元暴跌至1814元,「空逼多」的「惡劇」上演了。於是,搶占倉位一時成為咖啡品種的獨特「景觀」。更為嚴重的是,中商所於1996年7月19日 宣布對F707及更遠月份合約的交割執行新的替代品升貼水標准。「規則風險」使得咖啡自然貶值30%-50%,F609應聲暴跌1000餘點至1349 元,多頭哭聲未絕。隨即,「多逼空」鬧劇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揭幕,竟以2680元摘牌。 1996年9月底、10月初,中國證監會、國務院證券委有關加強監管的通知下發,中商所隨即宣布自F712起取消交割限量,多空雙方在F612上消停不及 兩個月,F703多空大戰鑼聲又起。至1996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多方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F609、F612被迫接下的實物籌碼向空頭猝然發難,空頭 顯然有備,持倉量令人咋舌地在三日之內從18萬手躍上50萬手。一周後的1月10日,多空第一次協議平倉。豈料空方在1699價位部分平倉後利用對倉封漲 停1749收盤,此後的三天內F703下瀉200餘點,引起多方不滿。1月15日開始,多方報復性收復失地,單邊漲勢至1月30日達到1882之時,空方 再次與多方主力協議平倉。多方吸取第一次協議平倉的教訓,部分協議平倉後封漲停。此時正值春節放假休市,雙方都在籌措資金,業內人士預料一場大戰在所難 免。果然,1月21日開市空頭即全面反撲,持倉增至30餘萬手。此後三天,期價大幅振盪中持倉持續增加,1月24日開盤僅兩分鍾,F703合約持倉便達到 最高限額70萬手。中商所不得不暫停交易,並推出以下措施:將保證金提高至100%;恢復交易後先由會員單位自行平倉,收盤前該合約持倉必須減至2萬手, 如有超出部分,由交易所對超出部分按日結算價強平。當日,多空雙方主動平倉至53萬手,在交易結束後,按照2115的當日結算價對餘下的51萬手實施強制 平倉。至此,盤面上的F703多空大戰宣告收場,而盤面下的F703自然成了期貨界人士既義憤填膺而又無可奈何的話題。
『肆』 期貨咖啡的騙局
國內是沒有咖啡期貨的,一般說的咖啡期貨,是指以下兩種:
美國C型咖啡期貨即一般說的美國咖啡
倫敦Robusta咖啡期貨即一般說的英國咖啡
咖啡與茶葉、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無論是私人場合還是商務場合,咖啡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品飲咖啡已很常見。咖啡也是全世界除了原油之外第二大大宗商品。
如果涉及到投資,請注意期貨是高風險品種。任何承諾低風險高收益的,都很可疑,很可能是騙局,務必小心謹慎。
『伍』 期貨市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
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5)咖啡期貨市場建立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與股票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
3、風險的可控性
盡管期貨市場風險較大,但卻是可以控制的。
『陸』 國內有那些期貨交易市場建立期貨市場的初衷是什麼
目前有4家,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
提供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提高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柒』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一、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商品期貨——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
1、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
1. 穀物期貨——小麥、玉米、大豆
2. 經濟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產品——黃油、雞蛋、生豬、活牛、豬腩
4. 林產品 ——木材、天然橡膠
2、金屬期貨: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
1.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國際定價權)、錫、鉛、鋅、鋁、鎳、白銀
2.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1974年推出,國際定價權)、白銀、銅、鋁
3、能源期貨: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2.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貨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1、外匯期貨(第一種金融期貨)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
2、利率期貨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
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
3、股指期貨
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
(三)期貨期權
1. 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對現貨商、期貨商均有規避風險的作用。
3.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4.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權錢交易)方興未艾(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二、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浮動匯率製取代固定匯率制,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市場經濟貨幣化、金融化、自由化、一體化(電子化的結果)的發展趨勢,利率、匯率、股價頻繁波動,金融期貨應運而生,使國際期貨市場呈現一個快速發展趨勢,有以下特點:
1. 期貨中心日益集中——國際中心:芝加哥、紐約、倫敦、東京;區域中心:歐洲大陸、新家坡、香港、韓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體現在交易品種增加,交投活躍,成交量大,輻射面廣,影響力強等方面。
1. 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長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現加速增長現象;
4. 全球期貨、期權交易量的迅猛增長主要來自於美國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貨的發展勢不可擋
2006年全球期貨、期權交易量中,金融期貨、期權的比例高達91%,商品期貨、期權的比例僅為9%。
1. 期權交易後來居上
2000年,全球期權(現貨期權和期貨期權)交易總量第一次超過了期貨交易的總量。
在期貨交易中,無論時買進還是賣出期貨,其面臨的高風險與高收益是對稱的,即買賣者可能大贏也可能大虧。然而,在期權交易中,兩者得到了分離。
1. 聯網合並發展迅猛(原因:1經濟全球化2競爭日益激烈3場外交易發展迅速)
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貨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公開喊價和電子化交易
2. 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3. 改制上市成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競爭。
2000年底,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為美國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納斯達克。
『捌』 咖啡期貨近期的基本面如何求解讀給高分!
好復雜了。你去問問那些期貨交易員,他們肯定知道的呀。
『玖』 期貨市場的產生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當時的羅馬議會大廈廣場、雅典的大交易市場就曾是這樣的中心交易場所。到12世紀,這種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國的發展規模很大,專業化程度也很高。 1251年,英國大憲章正式允許外國商人到英國參加季節性交易會。後來,在貿易中出現了對在途貨物提前簽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種、數量、價格,預交保證金購買,進而買賣文件合同的現象。1571年,英國創建了實際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場——倫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後來成立了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其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穀物交易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開設了咖啡交易所。1666年,倫敦皇家交易所毀於倫敦大火,但交易仍在當時倫敦城的幾家咖啡館中繼續進行。17世紀前後,荷蘭在期貨交易的基礎上發明了期權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鬱金香的期權市場。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國巴黎誕生。
(一)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產生 (二) 1874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產生 (三) 1876年倫敦金屬交易所產生 (四) 1885年法國期貨市場產生二、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遠期交易的關系 期貨交易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它的形成經歷了從現貨交易到遠期交易,最後到期貨交易的復雜演變過程,它是人們在貿易過程中不斷追求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的結果。在現代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期貨市場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現貨市場、遠期市場共同構成既各有分工而又密切聯系的多層次的有機體。
(一)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
買賣的直接對象不同。現貨交易買賣的直接對象是商品本身,有樣品、有實物、看貨定價。期貨交易買賣的直接對象是期貨合約,是買進或賣出多少手或多少張期貨合約。 交易的目的不同。現貨交易是一手錢、一手貨的交易,馬上或一定時期內獲得或出讓商品的所有權,是滿足買賣雙方需求的直接手段。期貨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獲得實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過期貨交易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從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中獲得風險利潤。 交易方式不同。 現貨交易一般是一對一談判簽訂合同,具體內容由雙方商定,簽訂合同之後不能兌現,就要訴諸於法律。期貨交易是以公開、公平競爭的方式進行交易。一對一談判交易(或稱私下對沖)被視為違法。 交易場所不同。現貨交易一般不受交易時間、地點、對象的限制,交易靈活方便,隨機性強,可以在任何場所與對手交易。期貨交易必須在交易所內依照法規進行公開、集中交易,不能進行場外交易。 商品范圍不同。 現貨交易的品種是一切進入流通的商品,而期貨交易品種是有限的。主要是農產品、石油、金屬商品以及一些初級原材料和金融產品。 結算方式不同。現貨交易是貨到款清,無論時間多長,都是一次或數次結清。期貨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必須每日結算盈虧,結算價格是按照成交價加權平均來計算的。(二)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
交易對象不同。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標准化合約,遠期交易的對象主要是實物商品。 功能作用不同。期貨交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發現價格,遠期交易中的合同缺乏流動性,所以不具備發現價格的功能。 履約方式不同。期貨交易有實物交割和對沖平倉兩種履約方式,遠期交易最終的履約方式是實物交收。 信用風險不同。期貨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信用風險很小,遠期交易從交易達成到最終實物交割有很長一段時間,此間市場會發生各種變化,任何不利於履約的行為都可能出現,信用風險很大。 保證金制度不同。期貨交易有特定的保證金制度,遠期交易是否收取或收多少保證金由交易雙方私下商定。三、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 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約標准化
期貨交易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進行的,而期貨合約是標准化的。期貨合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期貨合約的所有條款都是預先由期貨交易所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期貨合約標准化給期貨交易帶來極大便利,交易雙方不需對交易的具體條款進行協商,節約交易時間,減少交易糾紛。 (二)交易集中化
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期貨交易所實行會員制,只有會員方能進場交易。那些處在場外的廣大客戶若想參與期貨交易,只能委託期貨經紀公司代理交易。所以,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市場,並且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期貨交易最終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完成。 (三)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
雙向交易,也就是期貨交易者既可以買入期貨合約作為期貨交易的開端(稱為買入建倉),也可以賣出期貨合約作為交易的開端(稱為賣出建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與雙向交易的特點相聯系的還有對沖機制,在期貨交易中大多數交易這並不是通過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割來履行合約,而是通過與建倉時的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來解除履約責任。具體說就是買入建倉之後可以通過賣出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賣出建倉後可以通過買入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期貨交易的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的特點,吸引了大量期貨投機者參與交易,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者有雙重的獲利機會,期貨價格上升時,可以低買高賣來獲利,價格下降時,可以通過高賣低買來獲利,並且投機者可以通過對沖機制免除進行實物交割的麻煩,投機者的參與大大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四)杠桿機制
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也就是說交易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者需繳納少量的保證金,一般為成交合約價值的5%-10%,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期貨交易的這種特點吸引了大量投機者參與期貨交易。期貨交易具有的以少量資金就可以進行較大價值額的投資的特點,被形象地稱為「杠桿機制」。期貨交易的杠桿機制使期貨交易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 (五)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
期貨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也就是在每個交易日結束後,對交易者當天的盈虧狀況進行結算,在不同交易者之間根據盈虧進行資金劃轉,如果交易者虧損嚴重,保證金賬戶資金不足時,則要求交易者必須在下一日開市前追加保證金,以做到「每日無負債」。期貨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為了有效的防範風險,將因期貨價格不利變動給交易者帶來的風險控制在有限的幅度內,從而保證期貨市場的正常運轉。四、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 期貨市場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市場,而期貨合約在本質上是未來商品的代表符號,因而期貨市場與商品市場有著內在的聯系。但就實物商品買賣轉化成合約的買賣這一點而言,期貨合約在外部形態上表現為相關商品的有價證券,這一點與證券市場卻有相似之處。證券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債券,可以說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權的標准化合同和債券發行者的債權債務標准化合同。人們買賣的股票、債券和期貨合約,都是一種投資憑證。但是,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有以下幾點重要區別。
(一)基本經濟職能不同
證券市場的基本職能是資源配置和風險定價;期貨市場的基本職能是規避風險和價格發現。 (二)交易目的不同
證券交易的目的是獲取利息、股息等收入和資本利得。期貨交易的目的是規避現貨市場價格風險或獲取投機利潤。 (三)市場結構不同
證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發行市場)和二級市場(流通市場);期貨市場並不區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四)保證金規定不同
政權一般採用現貨交易方式,須交納全額資金;期貨交易只需繳納期貨合約價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