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社會福利凈損失
社會福利凈損失(無謂損失)是由於市場未處於最優運行狀態而引起的社會成本, 也就是當偏離競爭均衡時, 所損失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
由於壟斷、關稅、配額、稅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引起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資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
例如,當壟斷企業抬高價格時,消費者將減少消費,這樣將導致減少的數量中本來可以實現的消費者剩餘都流向了社會,這種社會性損失,就是所說的社會凈損失。
(1)外匯管制中的社會福利損失擴展閱讀
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決定社會福利凈損失的大小,價格彈性衡量供給量和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
稅收造成社會福利凈損失,是因為它使買者和賣者改變自己的行為。稅收提高了買者支付的價格,因此他們的消費少了。同時,稅收降低了賣者得到的價格,因此他們的生產少了。
由於行為的這些變動,市場規模縮小到最優水平之下。供給和需求彈性衡量買者和賣者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從而決定了稅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場結果。因此,供給和需求彈性越大,稅收的無謂損失也就越大。
(1)供給彈性
當供給比較缺乏彈性時,稅收的無謂損失小;當供給比較富於彈性時,稅收的無謂損失大。
(2)需求彈性
當需求比較缺乏彈性時,稅收的無謂損失小;當需求比較富有彈性時,稅收的無謂損失大。
⑵ 西經中社會福利損失就是無謂損失嗎
不一定 比如說關稅 使消費者福利降低 但有一部會轉移給生產者 ,使之福利上升 不全是無謂的 只有凈損失是無謂的
⑶ 價格管制對社會福利有什麼影響 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解釋
完全競爭條件下,價格充分反映了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即P=MC=MR。所以是不需要管制的,管制部門也不可能比市場了解的多。現實中,即使沒有壟斷,也有外部性、公共品,那價格就不等於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啦,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個人和企業的決策。但管制過多會破壞市場的正常運行,因此,並不是所有不完全的市場都需要管制的
⑷ 關稅的福利損失是怎樣產生的它會對一國的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這里的小國(small nation)指的是進口只佔世界市場供給量的很小一部分的國家,是進口商品的價格接受者,面對的是固定的世界商品價格。
如果一個國家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是個小國,若對進口品實施關稅,全部都以價格上升的形式轉移給了國內消費者,價格上漲減少了消費者剩餘,福利必然會下降,下降量等於保護效應與消費效應之和,也叫做關稅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
關稅對福利的影響包括收入效應、再分配效應、保護效應和消費效應。小國模式說明:其關稅徵收,導致需求減少,但不會影響世界價格,所以供給曲線是一條直線。
關稅的收入效應(revenue effect):代表政府獲得的關稅收入。是消費者剩餘損失的一部分,從貨幣角度看,它轉移到了政府中。對國家總體而言,收入效應並不會減少總福利;消費者剩餘僅僅是由個人轉移到公共部門而已。
關稅的再分配效應(redisributive effect):是消費者剩餘向國內進口競爭產品的生產商轉移的那部分,是收入由消費者向生產者的轉移。與收入效應一樣,它不會導致總體經濟福利的損失。
關稅的保護效應(protective effect):是低效率的國內生產代替了高效率的國外生產,出現了關稅的保護效應,代表了經濟損失。
關稅的消費效應(consumption effect):是指關稅徵收導致商品價格上升,消費量減少了,也就產生了消費效應,而福利必然下降。與保護效應一樣,消費效應是社會的真實成本,並沒有轉移到其他經濟部門中。
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保護效應與消費效應加在一起,就是關稅造成的無謂損失。
結論:只要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微不足道,徵收進口關稅必然會減少該國的福利。這是因為沒有有利的福利效應可以彌補消費者剩餘的無謂損失。如果一國能夠通過徵收關稅改善其貿易條件,從貿易收益中獲得的份額將會提高。增加的社會福利將補償消費者剩餘的無謂損失。因為小國對世界市場無足輕重,沒有能力影響貿易條件,因此,徵收關稅將減少小國的福利。
4,大國(large nation)指的是進口佔世界市場供給量的很大一部分的國家,在徵收關稅時,其進口量的變化就會影響進口商品的世界價格,也就是說可以改變該國的貿易條件。如果進口國對於世界來說是個大國,那麼徵收進口關稅可能會改善其國際貿易條件,彌補與消費效應和保護效應有關的福利損失,即彌補部分(或全部)徵收關稅帶來的無謂損失。
與小國模式不一樣的是:大國商品進口數量的變化,會引起該商品世界價格的變化,所以供給曲線是一條斜線。其產生的關稅效應也有所不同。
進口關稅的收入效應與小國模式不一樣。在大國情況下,它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國內消費者轉移給政府的關稅收入,即國內的收入效應(domestic revenue effect);第二部分是以降低供給價格的形式從國外生產者那裡獲取的關稅收入,即產生的貿易條件效應(term-of-trade effect)。貿易條件效應表示新的貿易條件導致的收入在征稅國與外國之間的再分配。
大國可以通過徵收進口關稅改善它的貿易條件。大國徵收關稅,一方面是貿易條件改善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是進口數量減少導致的損失。要想優化經濟福利,一國可以確定一個關稅稅率,使貿易條件改善帶來的收益與進口數量減少帶來的損失之間的正差額達到最大。這樣的關稅稅率被稱為最優關稅(optimum tariff)。
結論:對一個大國來說,施加在進口產品上的關稅一部分以提高產品價格的方式轉嫁給了國內消費者,另外一部分通過降低出口價格被外國出口商消化。外國出口商承擔的關稅構成了本國的福利效應。這些效應彌補了部分(或全部)因關稅的消費效應和保護效應造成的無謂福利損失。
如果一個國家是一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改國可以利用關稅政策改善貿易條件和社會福利,但關稅對福利的消極影響是由保護效應和消費效應導致的消費者剩餘的無謂損失。要確定征稅國能否提高自身的福利,必須將無謂損失與貿易條件改善帶來的收益進行比較。具體有三種情況:一是貿易條件效應大於無謂損失,社會福利增加;二是貿易條件效應等於無謂損失,社會福利不變;三是貿易條件效應小於無謂損失,社會福利減少。
⑸ 與不徵收關稅相比,社會福利的損失為多少
【答案】(1)市場均衡條件Q=Q,即;供給函數: ,求解可得:P=20。
將P=20代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可得Q=40。 社會福利為
(2)當P=25時,
利損失為。 。社會福利損失包括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的損失,社會福。
(3)由於國際價格遠低於國內價格,因此如果政府徵收關稅,國內價格降低為15元;如果不徵收關稅,國內價格為10元。因此,社會福利的損失為
。
⑹ 為什麼壟斷競爭市場存在社會福利的損失
壟斷競爭市場壟斷者追求純收入最大化,供給價格小於需求價格,因而經濟不會自然達於社會福利最大化,存在著效率損失。
哈伯格的壟斷存在效率損失的嚴格證明,是定義社會福利函數為消費者剩餘和壟斷利潤之和,然後證明在壟斷產量處,社會福利還有改進的餘地。
顯然,只要價格高於邊際成本,那麼社會福利函數關於產出水平的導數在壟斷產量處就為正。這說明,讓產量高於壟斷水平可以提高社會福利,因此壟斷存在效率損失,而該損失可以用哈伯格三角形來度量。
壟斷競爭使市場供給數量減少——壟斷者使市場存貨經常不足,從而使有效需求不能得到充分供給。
壟斷競爭使市場價格上升——壟斷價格,在各個時期都是可能得到的最高價格。反之,自然價格或自由競爭的價格雖然不是在各個時期,但在長期內卻是可能有的最低價格。
壟斷競爭使社會福利減少——獨占提高了利潤率,但使利潤總額不能提高到和沒有獨占的時候一樣。
壟斷競爭不利於企業良好經營——獨占乃是良好經營的大敵。良好經營,只有靠自由和普遍的競爭才能得到普遍確立。自由和普遍的競爭,勢必使各人為了自衛而採取良好經營法。
⑺ 什麼是福利損失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們單位向外捐款,這筆錢從哪兒來的,不可能從員工工資中扣吧。
⑻ 討論完全競爭市場稅收所產生的社會福利損失與壟斷的低效率所產生的社會福利損失的聯系與區別
討論完全競爭市場受眾所產生的社會福利
⑼ 微觀經濟學中的「福利凈損失」是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認為,壟斷導致產量減少、資源浪費和技術上的低效率。壟斷不僅使消費者剩餘向生產者剩餘轉移,而且還涉及製造和竭力防止這類轉移的成本。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作為謀求壟斷利潤的組織,必然造成較低產量和較高價格,使消費者剩餘減少,並造成社會性損失。這種福利損失也稱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是指實際收入的損失,或由於壟斷、關稅、配額或其他破壞所引起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損失。
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