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迪陽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迪陽化工成立於2003年2月,總部位於上海,目前擁有迪陽(香港)投資貿易有限公司、上海迪陽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上海迪陽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三家企業,設有香港、北京、大連三個辦事處。公司年銷售額超過二億元人民幣,年平均業績增長超過70%。
迪陽化工原全權經銷美國安格公司在中國的化工催化劑業務。2006年5月,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德國巴斯夫(basf)完成了其140年歷史上最大的收購,將engelhard公司完整納入旗下並擴充、改組成「巴斯夫催化劑有限公司」,隨之迪陽化工開始了與basf公司的正式合作,並在原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對客戶服務的品質。我們經銷的basf公司催化劑產品包括各種金屬如鈦、鎳、鋁、銅、鋅、錳、鈀、銠、釕、金等的單元及多元復合催化劑,廣泛應用於化學、聚合體、溶劑、白油、塑料、制葯、清潔劑、食用油等產品的生產。與此同時我們還協助basf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訂制專門的催化劑。
迪陽化工自成立以來,在國內外客戶的支持下業務不斷擴展,已經涵蓋催化劑、醫葯中間體、貴金屬回收、先進化工工藝及設備等領域。公司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basf、sabin、zeochem、lanxess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並與國內***科研院所(中科院、石科院等)緊密溝通,致力於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迪陽化工承諾會以專業的素質、真誠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快捷的速度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法定代表人:潘利
成立日期:2003-02-13
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000747276443R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英文名:Shanghai Diyang Chemical Imp & Exp Co., Ltd.
人員規模:50-99人
企業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美盛路171號3幢4層4207室
經營范圍: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化工產品((除危險化學品、監控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學品))、電器機械及器材、儀器儀表、汽車配件、建築材料、金屬材料、五金交電、服飾、皮革製品、床上用品、針紡織品、工藝美術品、潔具、傢具、百貨、食品添加劑的銷售及其咨詢服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貳』 哪位高人知道巴斯夫公司的環保增塑劑
我們公司直接進口的這個增塑劑,用於PVC發泡,但通過貿易公司可以買到
『叄』 苯胺的用途,具體點比如它是生產什麼的原諒.如果是染料它是生產什麼的染料.
苯胺三維模型 aniline
苯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為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6H5NH2。是最簡單的一級芳香胺。無色油狀液體。熔點-6.3℃,沸點184℃,相對密度 1.02173 (20/4℃),加熱至370℃分解。稍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暴露於空氣中或日光下變為棕色。可用水蒸氣蒸餾,蒸餾時加入少量鋅粉以防氧化。提純後的苯胺可加入 10~15ppm的NaBH4,以防氧化變質。
分子結構: 苯環上的C原子以sp2雜化軌道成鍵,N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
苯胺呈鹼性,與酸易生成鹽。其氨基上的氫原子可被烴基或醯基取代,生成二級或三級苯胺及醯基苯胺。當苯胺進行取代反應時,主要生成鄰、對位取代產物。苯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重氮鹽,由此鹽可製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和偶氮化合物。
工業上主要採用兩種方法生產苯胺:①由硝基苯經活性銅催化氫化制備,此法可進行連續生產,無污染。②氯苯和氨在高溫和氧化銅催化劑存在下反應得到。
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於醫葯和橡膠硫化促進劑,也是製造樹脂和塗料的原料。苯胺對血液和神經的毒性非常強烈,可經皮膚吸收或經呼吸道引起中毒。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
化學品中文名稱: 苯胺
化學品英文名稱: aniline
中文名稱2: 氨基苯
英文名稱2: aminobenzene
技術說明書編碼: 716
CAS No.: 62-53-3
EINECS 登錄號:200-539-3
分子式: C6H7N
分子量: 93.12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胺 62-53-3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本品主要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溶血性貧血和肝、腎損害。易經皮膚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紺,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手指發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時,皮膚、粘膜嚴重青紫,呼吸困難,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現溶血性黃疸、中毒性肝炎及腎損害。可有化學性膀胱炎。眼接觸引起結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伴有輕度紫紺、貧血和肝、脾腫大。皮膚接觸可引起濕疹。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險特性: 遇明火、高熱可燃。與酸類、鹵素、醇類、胺類發生強烈反應,會引起燃燒。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避光保存。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5[皮]
前蘇聯MAC(mg/m3): 0.1
TLVTN: OSHA 5ppm[皮]; ACGIH 2ppm,7.6mg/m3[皮]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溶劑解吸-氣相色譜法
工程式控制制: 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蒸氣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 戴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 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及時換洗工作服。工作前後不飲酒,用溫水洗澡。注意檢測毒物。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主要成分: 純品
外觀與性狀: 無色或微黃色油狀液體,有強烈氣味。
pH:
熔點(℃): -6.2
沸點(℃): 184.4
相對密度(水=1): 1.02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3.22
折光率(20℃):1.5863
飽和蒸氣壓(kPa): 2.00(77℃)
燃燒熱(kJ/mol): 3389.8
臨界溫度(℃): 425.6
臨界壓力(MPa): 5.30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0.94
閃點(℃): 70
引燃溫度(℃): 無資料
爆炸上限%(V/V): 11.0
爆炸下限%(V/V): 1.3
溶解性: 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 用於染料、醫葯、橡膠、樹脂、香料等的合成。
其它理化性質: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
穩定性:
禁配物: 強氧化劑、酸類、醯基氯、酸酐。
避免接觸的條件: 空氣、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產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
急性毒性: LD50:442 mg/kg(大鼠經口);820 mg/kg(兔經皮)
LC50:665mg/m3,7小時(小鼠吸入)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經眼:20mg/24 小時,中度刺激。家兔經皮:500mg/24小時,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用焚燒法處置。焚燒爐排出的氮氧化物通過洗滌器除去。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
危險貨物編號: 61746
UN編號: 1547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O52
包裝方法: 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運輸注意事項: 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 類毒害品。
苯胺制備技術進展概述
苯胺生產工藝路線
目前苯胺生產工藝路線主要有硝基苯鐵粉還原法、苯酚氨化法和硝基苯催化加氫法,分別占苯胺總生產能力的5%、10%和85%,開發的新工藝路線中以苯直接胺化法較有前途,但與實現工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1.硝基苯鐵粉還原法 該法是最早的苯胺工業生產方法,其污染環境,設備腐蝕嚴重,操作維護費用高,難以連續化生產,現已基本淘汰,目前只有拜爾在西維吉尼亞洲的新馬丁斯維勒的裝置採用此工藝。
2.苯酚胺化法 苯酚胺化的理論產率為99%,優點是原料易得、生產方法簡單、催化劑廉價、產品質量好、「三廢」少,適於大規模連續生產,並可根據需要聯產二苯胺,但比硝基苯催化加氫工藝成本高,目前只有美國阿里斯特克化學公司和日本三井石油化學公司採用此工藝。
3.硝基苯催化加氫法 該法以硝基苯為原料,氫氣為還原劑,銅/硅、鎳或鉑/鈀為催化劑,以氫為還原劑,將硝基苯還原生成苯胺,理論產率為99%,我國全部採用該法生產。該法的硝化環節很關鍵,設備投資占總固定投資的50% 以上。硝基苯催化加氫生產主要採用混酸硝化法,可採用等溫或絕熱硝化工藝,等溫硝化能耗大,反應時間長,副產物多,收率低,產品質量差;絕熱硝化工藝突破了反應必須在低溫下恆溫操作的傳統觀念,物料停留時間短,副反應少,是當前最有前途的一種硝化技術。國外採用絕熱硝化工藝的公司較多,而國內的主流技術為等溫硝化工藝。胺化過程包括固定床氣相加氫、流化床氣相加氫以及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氫工藝。除德國巴斯夫公司採用流化床外,其他公司多採用固定床反應器。我國除山東煙台萬華聚氨酯集團有限公司採用固定床反應器外,其他公司均採用流化床反應器。
硝基苯催化加氫技術進展
硝基苯催化加氫技術不斷改進:氣相催化加氫改為液相催化加氫;開發活性高、負荷大、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壽命長而價廉的催化劑;苯絕熱硝化代替苯等溫硝化等。
莫貝公司研製出由金、銀、鉑或鈀等貴金屬製成的網狀、波紋狀或蜂窩狀催化劑,以甲醇為溶劑,於131~150℃、6.4MPa壓力下硝基苯加氫反應63min,苯胺收率98.1%以上。
英國石油合成研究所披露了合金膜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將含80%~95%鈀和5%~20%銠或釕的金屬膜,用電化學方法在其一側或兩側電鍍上一層鋅,鋅與金屬膜厚度之比為1∶10~100,於250℃加熱2h後,用沸騰的20%鹽酸處理,除去鋅,得到多孔表面的金屬催化劑薄膜,用於加氫反應。
英國Reading大學和皇家學院與Johnson Matthey合作開發了一種帶磁性貴金屬催化劑的新體系,將該催化劑用於硝基苯轉化制苯胺的研究,其反應時間較對比催化劑縮短了1/2。採用塗石墨的磁鐵心,外部為納米級貴金屬塗層,磁性使貴金屬易於回收,納米粒子可增加相對的表面積,提高催化活性。
天津大學、蘭州大學和青島化工學院分別研製成功了功能性磷樹脂,活性鎳或鎳-鑭系元素為催化劑,用電弧等離子法製得納米鎳用於催化硝基苯加氫反應,改進了硝基苯催化加氫技術。
2004年清華大學公開了硝基苯氣相加氫制備苯胺裝置及方法的專利。主要包括流化床反應器及其底部的反應原料氣體入口;設置在該入口上部的第1氣體分布器;設置在反應器軸向高度中部的將反應器分為2個催化劑密相區的第2氣體分布器;設置在反應器內2個催化劑密相區中的換熱器;設置在所述反應器外部或內部的分別與上下2個催化劑密相區相連的催化劑溢流裝置以及氣固分離裝置;以及利用上述裝置制備苯胺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氫氣與硝基苯的摩爾比,控制反應器2個催化劑密相區的溫度等步驟。該項技術具有反應器操作彈性大,硝基苯轉化率高、產生苯胺的選擇性高、產品純度高、催化劑用量少、能耗低等優點。
苯直接胺化法進展較快
傳統工藝生產苯胺均存在著步驟多、操作條件苛刻、附加試劑及副產物多、對環境危害大等缺點。而芳香族化合物(苯)與氨反應直接氨基化將多步反應變為一步,可明顯提高原子利用率,且副產物對環境無害,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直接胺化合成芳胺(苯胺)的路線。在150~500℃、1.013~101.3MPa、苯在催化劑作用下可直接胺化合成苯胺,受熱力學平衡限制,苯胺的收率較低。
杜邦公司首先提出了這項工藝。20世紀90年代,日本Mitsui Toatsu採用苯、水和氨在惰性氣體保護的金屬磷酸鹽催化劑存在下,在常壓或正壓、300~500℃下合成苯胺,產率1.9%。如果在這類反應中加入氧化劑以移去產物中的H2,打破原有的平衡,會使苯的轉化率提高,苯胺的產率也可能提高。
Durante等1999年提出了苯催化氧化胺化制苯胺的方法。該方法用分子氧作終端氧化劑,催化劑由載體、過渡金屬和單核或雙核配體(包含至少一個硝基或亞硝基或螯合的雙核化合物)組成,反應在100~450℃、3.4~6.2MPa下,苯一步合成苯胺,但苯胺選擇性很低。
2000年,英國ICI公司開發了在較高溫度和較高壓力下氣相混合芳烴(如苯)、氨氣和氧氣一步反應合成芳胺(如苯胺)的工藝,產品選擇性達到96%。該催化劑以SiO2、ZrO2、TiO2、Al2O3或CaAlO4為載體材料,最佳比表面積為100~200m2/g的Al2O3;負載的釩組分以V2O5計為5%~15%;催化劑中添加鹼金屬和/或貴金屬,和/或過渡金屬作為助催化劑。採用共沉澱法引入各催化活性組分和/或助催化劑。胺化反應在低於200MPa下進行,最佳壓力范圍為20~50MPa;反應溫度低於600℃,最佳溫度為350~450℃。ICI公司進行了應用實驗,載於Al2O3上的V2O5(8%)首先於450℃,在固定床反應器中脫氫以活化催化劑,然後由苯∶氨∶氧∶氮(摩爾比1∶3∶0.05∶2.45)組成的混合物在催化劑存在下,製得的苯胺選擇性為71%。在另一次實驗中,採用載於硅石上的V2O5和苯∶氨∶氧(摩爾比1∶100∶0.05)組成的混合物進料氣,苯胺選擇性可達到96%。
Poojary等提出了在貴金屬/可還原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作用下,直接胺化芳烴及雜環類化合物合成芳胺。該催化劑以ZrO2和TiO2為載體,用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氧化物的溶液浸漬載體材料,再在氧化性環境中於550℃或更高溫度下焙燒,製得添加了氧化物助催化劑2%~5%的載體。催化劑中負載了一種或多種貴金屬和一種或多種可還原金屬氧化物,採用浸漬法、共浸漬法引入催化活性組分,其中貴金屬組分含量為0.15%~3%,可還原金屬氧化物的總含量為5%~20%。
在該催化劑作用下,在間歇反應器中混合苯和氨,於300℃、30MPa下反應,苯的轉化率為10.4%,選擇性達100%。但該催化劑制備方法比較煩瑣,所用的載體需用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改性,由於負載了貴金屬組分,催化劑制備上沒有成本優勢,將該催化劑用於由苯直接胺化合成苯胺的反應時,需在高溫、高壓下進行,操作條件比較苛刻,高溫下氨分解導致反應器的壽命明顯縮短。
在我國近年對苯與H2O2反應制苯胺的研究比較多。2003年,廈門市先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由苯、氨和氧直接合成苯胺的工藝。此工藝具有苯轉化率高、選擇性好的特點。苯與質量分數為25%的氨水和氧在1.5MPa和140~160℃條件下合成苯胺,苯胺的總選擇性為94%(另有大約5%的苯酚和1%的苯);如果由苯、液態氨和氧在2.0~8.1MPa和 160~200℃條件下合成苯胺,苯胺的總選擇性為95%。此工藝所用的催化劑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氯化物、金屬氟化物、金屬碘化物、金屬硫酸鹽、金屬磷酸鹽、金屬雜多酸鹽、BF3、除鐵粉外的金屬,以及上列化合物的任意比例混合物,載體是至少有一種選自如SiO2、B2O3、Al2O3、GeO2、TiO2、ZrO2、Nb2O5、Ta2O5、活性炭等的金屬化合物或非金屬化合物。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與四川省綠色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2004年採用H2O2作氧化劑,實現了由苯直接氧化胺化合成苯胺,並公開了制備方法的專利。研究人員開發出Ni-Zr-Ce/Al2O3催化劑,在常壓、50℃的溫和條件下,該催化劑對苯、氨水與H2O2直接氧化胺化生成苯胺有較好活性,生成苯胺的選擇性遠大於苯酚,提高反應原料中氨水對苯的比例,可提高苯胺的收率,且不會增加苯酚的生成量。本方法能耗低,原子利用率高,為苯胺的綠色合成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一步合成苯胺的催化劑是以γ-Al2O3為載體,以鎳、鉬、釩、錳、鋯、鈰中的2種或3種作為催化劑活性組分,經浸漬、焙燒等處理而獲得。在由苯直接氧化胺化一步合成苯胺中,該催化劑在較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具有較高活性,苯胺選擇性可達100%。
『肆』 什麼叫羰基合成醋酸技術
【羰基合成醋酸技術】醋酸又稱為乙酸。合成乙酸中大部分乙酸是通過甲基羰基化合成的。羰基合成醋酸技術原理如下:
甲醇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這個過程是以碘代甲烷為中間體,分三個步驟完成,並且需要多金屬成分的催化劑(第二步中)
(1) CH₃OH + HI →CH₃I + H₂O
(2)CH₃I + CO →CH₃COI
(3)CH₃COI + H₂O →CH₃COOH + HI
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也可以通過同樣的反應生成乙酸酐。因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來備受青睞。早在1925年,英國塞拉尼斯公司就開發出第一個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試點裝置。然而,由於缺少能耐高壓(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蝕的容器,此方法的應用一直受到限制。196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用鈷作催化劑,開發出第一個適合工業生產乙酸的工藝。1968年,銠催化劑的大大降低了反應難度。採用銠的羰基化合物和碘化物組成的催化劑體系,使甲醇和一氧化碳在水-乙酸的介質中在175℃和低於3兆帕的壓力條件下反應,即可得到乙酸產品。因為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都比較高,所以反應的副產物很少。甲醇低壓羰基化法制乙酸,具有原料價廉,操作條件緩和,乙酸產率高,產品質量好和工藝流程簡單等優勢,但反應介質有嚴重的腐蝕性,需要使用耐腐蝕的特殊材質。1970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建造了採用此工藝的裝置,因此銠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漸成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後期,英國石油成功的將Cativa催化法商業化,此方法採用釕催化劑,使用([Ir(CO)₂I₂]),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綠色也有更高的效率。
『伍』 現在是否已經找到把氫轉化成氨的最佳催化劑
合成氨催化劑近年的開發歷程
全球大約10%的能源用於合成氨生產,合成氨工藝和催化劑的改進將對礦物燃料的消費量產生重大影響。自從Haber和Mittasch的研究之後,幾乎沒有更高活性的催化劑被發現,因此,熔鐵催化劑仍是合成氨工業中廣泛應用的催化劑。它具有高內在活性,即每個活性點位上的高活性,長使用壽命和高密度特點,並且價格便宜。
盡管熔鐵催化劑有很多優點,但人們一直在努力開發新型的催化劑,並對無鐵類催化劑產生了濃厚興趣。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就在積極地尋求開發釕基催化劑。繼ICI AMV和LCA工藝中推出鐵一鈷系催化劑後,KAAP工藝中採用的以炭為載體的釕催化劑推動了氨合成催化劑的發展。完全不含鐵、不含釕的催化劑,如Cs/Co3Mo3N催化劑,其活性介於熔鐵類和釘系催化劑之間,活性低於釕系催化劑。Cs/Co3Mo3N催化劑、KMlR催化劑(托普索的熔鐵催化劑)和以炭為載體的含鋇6%、含釕6.7%的催化劑在氫/氮各為3:1和1:1的工藝條件下作出的對比可以看出,Cs/Co3Mo3N催化劑的動力學特徵介於熔鐵和釘基催化劑之間,但它在600℃空氣中焚燒時可再生成氧化性的粒子。
在Mittasch早期發現釕催化劑之後,釘系催化劑的開發一直沒有進展,直到1970年,以硅藻土為載體的釕系催化劑在氨合成反應上的動力學研究引進了日本,日本的研究者繼續研究了大量的以鉀促進的金屬(Co、Ni、Re、Mo、Fe、Ru、Os)在炭載體上的活性,發現釕比傳統的雙金屬鐵催化劑活性更高。1972年,日本報導了以石墨為載體的釘系氨合成催化劑的第一次應用,而真正將其推向生產的是BP公司在1979年以後。此後,凱洛格公司接受BP公司的催化劑技術轉讓,共同開發並將這種催化劑應用在KAAP工藝中。1992年,加拿大的Ocelot氨生產公司在其工業化裝置上第一個裝填了釘系催化劑,此後其他兩個工廠改造也裝填了這種催化劑。1998年,首次採用KAAP工藝的兩個工廠在Point Lisas和Trinidad地區建成投產,生產能力為1850t/d。
對無促進劑和有促進劑的釘系催化劑有了較為詳細的認識後,出現了幾種改進型釕系催化劑,如Ruhler等人開發的具有較高活性和穩定性的Ba—Ru/MgO催化劑,丹麥托普索(Topsφe)公司也開發了含釕的氨合成催化劑。在這些研究中,鎂鋁尖晶石和高表面積石墨為載體的釘系催化劑顯示出較好的活性。然而,在工業條件下,它的穩定性還存在一定問題。
最近,以Ba促進BN(氮化硼——以白石墨著稱)為載體的釘催化劑開發成功,它具有前所未有的活性和穩定性。BN對於釘系氨合成催化劑是很有潛力的載體材料,它與石墨幾乎有相似的結構(除了在單層上面疊層稍有不同之外),不同之處是它在所有的加氫反應下都很穩定。同時,它以高溫電阻而聞名,與石墨相反,它是一種絕緣材料。開發的Ba—Ru/BN催化劑在81m2/g的載體上含有5.6%的Ba和6.7%的Ru。業已證明,在5000/h、10MPa、550℃以及氫/氮在3;1的平衡條件下,其穩定性很好。
在特定的反應條件下(溫度、壓力、氫氮比、氨濃度等)可選擇適當的BN表面積、釕濃度、助劑及濃度、顆粒大小及密度,以獲得最佳的Ru/BN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而且,可採用類似於處理Ba—Ru/MgO催化劑的方法來回收Ba—Ru/BN催化劑中有用的Ba、Ru、BN混合物。
2 新開發的合成氨催化劑
丹麥哈爾多托普索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研製成功可替代傳統鐵催化劑的系列產品。研究人員發現,在工業裝置操作條件下,三元氮化物,如Fe3Mo3N、Co3Mo3N和Ni2Mo3N,用作合成氨催化劑時活性高、穩定性好。另外,如果在Co3Mo3N催化劑中加入銫,則活性將高於目前使用的鐵催化劑。據報道,在相同操作條件(溫度400℃、壓力20MPa、氫/氮為3:1)下,以銫為助催化劑的Co3Mo3N的活性為傳統鐵催化劑活性的兩倍。
德國魯爾(Ruhr)大學開發了一種由金屬鋇、金屬釕和氧化鎂組成的氨催化劑。據稱,它比現有的合成氨催化劑產氨更多,壽命更長。據報導,這種鋇一釕催化劑活性比傳統的鐵基催化劑或者其他類型的釕基催化劑活性高2—4倍,研發的這種鋇一釘催化劑與鈰釕催化劑相比,可以使氨產量增加一倍。如果對鋇與釕比率進行優化,還能進一步增加氨產量。
3 我國研發和生產合成氨催化劑近況
中國是世界最大產氨國,年需各類制氫催化劑約20kt,預計2010年需要量為27kt,現有裝置能力已能滿足。規模及原料的多樣性使我國萬噸氨的催化劑單耗高於國外平均值,但大型氨廠催化劑的使用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大型化肥企業使用催化劑總體水平較高,催化劑的使用呈現出國產化率逐年提高,消耗量逐步降低,種類和總量進一步減少,以及新型催化劑的應用不斷增多等特點。近年國內各類制氨催化劑需求量見表1。
表1 近年各類制氨催化劑需求量 t/a
催化劑 2000年 200年
加氫轉化 130 170
凈化劑① 4500 1800
蒸汽轉化② 800 1040
鐵系高變 11200 11400
鐵鉬寬變 2300 2500
銅系低變 1200 1400
甲烷化 450 500
氨合成 5160 5360
合計 25740 24170
註:①包括氧化鋅脫硫劑、氧化鐵脫硫劑、脫氯劑、脫砷劑等
②包括一段轉化、輕油轉化、二段轉化。
3.1 有機硫加氫轉化催化劑
有機硫加氫轉化催化劑主要有鈷鉬催化劑和鐵鉬催化劑2種。該類催化劑在大型合成氨裝置平均使用壽命已超過10年,使用的技術已達國外先進水平。降低床層阻力、堆密度及使用溫度,提高活性,實現器外預硫化是今後的發展趨勢。
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催化劑廠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化工市場競爭,加速推出新產品。該廠與安慶石化、金陵石化合作開發的NC9802型煉廠氣加氫催化劑,使煉廠氣代替石腦油作為大化肥制氫原料變為現實,大幅度地降低了制氫成本。鑒定認為,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NC9802型加氫催化劑具有空速高、耐低硫、自然硫化等特點,用於大化肥原料路線改變,以焦化干氣代替石腦油生產合成氨,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金陵石化在年處理60kt煉廠氣裝置上使用,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穩定性良好。
3.2 脫硫劑及其他凈化劑
脫硫劑主要有氧化鋅脫硫劑、鐵錳脫硫劑和氧化鐵脫硫劑,高溫復合氧化物脫硫劑是今後的發展趨勢。其他凈化劑主要有脫氯劑、脫砷劑等。
氧化鋅脫硫劑是以ZnO為主要組分,添加CuO、MnO、A1203等為促進劑的精細脫硫劑,因其脫硫精度高、使用簡便、性能穩定可靠、硫容高而占據著重要地位,廣泛應用於合成氨、制氫、合成甲醇、煤化工、石油煉制、飲料生產等行業,以脫除天然氣、石油餾分、油田氣、煉廠氣、合成氣(H2+CO)、二氧化碳等原料中的硫化氫及某些有機硫。由於氧化鋅脫硫劑可將原料氣(油)中的硫脫除到0.5~0.1μg/g以下,從而保證了下游工序的蒸汽轉化、低變、甲烷化、甲醇、低壓聯醇、羰基合成等含鎳、銅、鐵及貴金屬催化劑免於硫中毒。
目前我國氧化鋅脫硫劑的型號主要有T303、T304、T302Q、T305、T306、T307、KT310等10餘種,但在大、中型氨廠,制氫、甲醇合成及食品級C02凈化及其他有機原料脫硫中,常用的僅有5~6種。其中T305型脫硫劑採用了特殊復合制備工藝,在保證足夠ZnO含量的情況下,引入添加劑、助劑,使產品具有良好的孔結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ZnO和H2S反應的內表面利用率,主要性能指標均高於國外產品,在國內工業應用業績佳。
我國從1956年起陸續研製開發出3703型和0902型氧化鋅脫硫劑,當時僅用於煉油以及煤制氣小型合成氨廠三觸媒流程脫硫中,保護低變催化劑免受硫中毒,脫硫精度只能達到lμg/g以下。20世紀70年代起,由於大化肥的引進,我國氧化鋅脫硫劑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階段,脫硫劑各項性能不斷改進,溫度范圍不斷拓寬,使用范圍逐年擴大,已由合成氨、制氫、合成甲醇系統擴大到TDI工程、食品級CO2凈化工程、聚丙烯等凈化工程中。
目前,我國已經投產的大型氨廠共裝填氧化鋅脫硫劑1105.4m3,計1335.8t,實際裝填密度1.20kg/L,比國外產品高出8%,平均壽命3.5年,大型氨廠年需求量約400t。新建一套Braun或ICI—AMV裝置分別裝填脫硫劑79t和103t,至2005年大約需求800t。21家三觸媒流程中型廠年需脫硫劑160t,加上中小型甲醇廠、石油、石油化工以及食品工業的需求,則年需求量約1500 t。
截止2001年底,我國制氫裝置共有40餘套,總制氫能力為8.2×10的5次方m3/h左右。主要原料採用輕油,少量用天然氣,其中還有2×10的5次方m3/h是以焦化干氣和催化干氣為原料,氧化鋅總裝填量約為960t。脫硫劑平均壽命按1.2年計,目前每年需氧化鋅脫硫劑640t。2005年以前若再增加以焦化干氣、催化干氣為原料4×10的5次方m3/h制氫能力,氧化鋅脫硫劑裝填量約增加800t。再加上近年來不少制氫裝置原料由天然氣、輕油改為焦化干氣、催化干氣,使氧化鋅裝填量進一步增加。若一半裝置改造成功,氧化鋅每年需要量將增加約340t。即僅制氫裝置,2005年前氧化鋅脫硫劑的需要量就將達到約2000t。
另外,由北京大學開發成功的DDS脫硫技術及DDS催化劑系列產品工業化應用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迄今已有70多家企業應用此技術對合成氨工藝的半水煤氣和變換氣進行脫硫,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DDS脫硫技術是在「鐵一鹼溶液」脫硫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後所獲得的一種濕法生化脫硫技術,其所對應的脫硫液由含DDS催化劑、酚類物質和鹼性物質的水溶液組成。DDS催化劑是含鐵的絡合物或螯合物,為了保證它在鹼性溶液中的穩定性和活性,還需在脫硫液中增加一些菌類物質,保證DDS催化劑及其相應的菌類處於最佳的活性是該技術的核心。吸收了硫的脫硫液在DDS催化劑和酚類物質的共同催化下,用空氣氧化再生,副產硫磺,溶液循環使用。
一種新型高效復合ISS脫硫劑也由寧波遠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蘇州大學聯合研製開發成功並投入工業生產應用,顯示出良好的推廣前景。與傳統的脫硫劑相比,該新型脫硫劑具有脫硫效率高、再生速度快、操作費用低和無毒無污染等特點,可在不影響生產的同時,對原有脫硫液進行逐步置換。適用於各類濕式氧化法脫硫裝置,是目前較理想的濕法脫硫劑之一。據測定,變脫裝置由栲膠脫硫改為ISS脫硫以後,脫硫效率可提高2.5%。
3.3 烴類蒸汽轉化催化劑
烴類蒸汽轉化催化劑主要用於以天然氣或焦爐氣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
由川化催化劑廠與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開發成功的Z112Y型低溫低水碳比一段轉化催化劑,解決了低溫低水碳條件下,催化劑由於燒結粉化造成阻力上升,以及低溫還原性能差等問題。該催化劑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水平。
該催化劑呈大孔結構,孔容大於或等於0.2m1/g、孔徑大於或等於300nm的孔占催化劑總孔容的60%以上。具有轉化活性高、低溫還原性能好、抗結炭能力強、耐沖刷、阻力小等特點,特別適用於低水炭碳低溫節能工藝一段轉化爐。用於傳統合成氨廠一段爐,使用效果更佳。
該催化劑易於裝填,低溫活性好,操作溫度可降低20~30℃;抗結炭能力強,使用初期到末期,爐管阻力基本保持不變。現已用於四川天華公司、建峰化工總廠兩家布朗工藝裝置以及川化、美豐等大中小型合成氨廠。
3.4 高(中)溫變換催化劑
高變換催化劑在大型合成氨裝置平均使用壽命達5.67年,已進入國際先進水平。低鉻及無鉻中溫變換催化劑居國際領先水平。
3.5 寬溫耐硫變換催化劑
國內針對以煤焦或重油為原料的中、小型合成氨裝置開發的20多種型號Co—Mo—K催化劑,現已部分取代Fe—Cr催化劑。
從大化肥裝置使用催化劑種類和總量方面看,以輕油和天然氣、油田氣為原料的大化肥使用的催化劑有7種,而以渣油、瀝青為原料的大化肥使用的催化劑有兩三種。由於原料價格因素的影響,我國以輕油為原料的部分大化肥在未來的幾年中將對原料結構進行調整,主要方向是油改煤;同時部分廠家全部或部分將制氫裝置改為供氫裝置。因此,所用催化劑的品種和數量將大為減少,而耐硫寬溫變換催化劑的使用量將上升。鑒於此,如何提高耐硫寬溫變換催化劑的質量和使用技術是催化劑研究、生產單位的當務之急。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引進的十餘套大型合成氨裝置上所用的耐硫變換催化劑均使用進口催化劑,為使耐硫變換催化劑國產化,中石化齊魯分公司研究院承擔了中石化重點攻關項目「寬溫耐硫變換催化劑」的研製任務。該院首先開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QCS一01耐硫變換催化劑,攻克了國內外尚未解決的、在低硫原料氣中無合適耐硫變換催化劑的難題,填補了國際空白,並替代國際名牌產品,分別在新疆、寧夏和大連等300kt/a大化肥裝置上應用。接著,又針對魯奇煤氣化裝置耐硫變換工藝流程的特點,開發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QCS一04催化劑,替代國外名牌產品,在全國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山西化肥廠和亞洲最大的煤氣廠—哈爾濱氣化廠應用。同期,研製和開發出獨具特色的QCS一02催化劑也在國內200餘家小化肥廠應用。迄今,該院開發的耐硫變換催化劑已全部取代進口產品,在國內大化肥耐硫變換裝置上的佔有率達100%。僅1997年到1999年,就取得直接經濟效益3.4億元。
隨著「十五」期間國家「煤代油」工程的啟動,針對我國「煤代油」化肥新工藝流程的特點,該院開發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抗水合型耐硫變換催化劑QCS一06,並於2001年12月通過了中石化的中試鑒定。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齊魯研究院又研製出成本更低、強度更高的新產品QCS一03,於2001年在陝西渭河化肥廠工業應用,顯示出比QCS一01更優越的催化性能;同年,適應於中、小化肥廠的高強度、低成本的QCS一10催化劑也在山東魯南化肥廠工業應用成功。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齊魯研究院相續開發出耐硫變換催化劑QCS一01、QCS一02、QCS一03、QCS一04、QCS一06、QCS—10等近十個系列產品,催化劑技術已分別達到國際領先、先進和國內領先、先進的水平;先後申請中國專利16項,授權7項;並在美國、德國、日本,南非、捷克和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獲專利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發明專利金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獎4次,中石化和山東省科技發明及進步獎6次,並被中石化列入26項專有技術。
2002年,中石化齊魯分公司研究院新開發的性能優異的CO耐硫變換催化劑在國際名牌催化劑兩次參與競標的情況下,再次中標,並在中石油吉林分公司300kt/a大化肥裝置上應用,這標志著該院研製開發的QCS系列CO耐硫變換催化劑性能更加完善和成熟,其綜合性能始終保持國際領先水平。
3.6 低溫變換催化劑
國內近年來只推出了幾種型號低汽氣比催化劑。
3.7 甲烷化催化劑
目前大型合成氨裝置甲烷化催化劑平均使用壽命為11.7年,中型合成氨裝置甲烷化催化劑平均使用壽命為2.5年。國內已開發出球形或條形產品。
3.8 氨合成催化劑
我國已建立亞鐵基熔鐵催化劑體系。國內含鉻催化劑多達7種型號,但並非用於低壓合成,而是為了降低操作溫度。熔鐵催化劑已在一些中、小型合成氨裝置應用。
中石化集團南化催化劑廠生產的All0—1、AllO一1一H型氨合成催化劑,1998年在瀘天化大化肥裝置投用後,至今運行良好,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國內使用時間最長的化肥催化劑產品。據全國大中化肥催化劑使用技術聯絡站的資料表明:在全國29套大化肥裝置中,有26套使用了該廠的氨合成催化劑,其中多套裝置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均超過了10年。卡薩利(Casale)、托普索公司對該廠的催化劑產品檢測後作出結論:「是國際上最好的催化劑之一」。
4 對我國化肥催化劑的評價
國內一些大型化肥廠正在對原裝置進行部分改造,以達到提高產量、降低消耗的目的,與之相適應的新型催化劑的使用也在不斷增多。如Fe—Cr—Cu系適用於低汽氣比的節能型高變催化劑的市場佔有率逐年增多;QCS一01、QCS一04型寬溫耐硫變換催化劑正逐步或完全取代巴斯夫公司的K8—11型產品;B204—1、CB一5、B205—1型低溫變換催化劑在物理水含量上與以前的產品相比有了進一步降低,使生產廠節省了開車費用;B206—1、NB207型低溫變換催化劑在節能流程中也有較好的應用。同時,部分高低變催化劑在外觀尺寸上進行了改進,由大顆粒改為小顆粒,以適應反應器由軸向改為軸徑向的需要。
目前,全國正在運行的引進大型制,氨裝置(年產合成氨300kt、尿素520kt)共29套,調查顯示,2001年我國大化肥催化劑國產化率已達到93.97%,國產催化劑無論是在品種上還是在質量上均能滿足不同流程制氨裝置的要求。
我國化肥催化劑品種齊全,可以適用於不同工藝條件的各類大型制氨裝置。相當部分產品經國外著名的工程公司評價,比如瑞士卡薩利公司委託德國巴斯夫公司、丹麥托普索公司,義大利特克尼蒙特(TECNIMONT)公司委託佛朗尼卡公司等,對A110—1、A110—1一H氨合成催化劑、B206型低溫變換催化劑、J105型甲烷化催化劑、Z111、Z204、Z205型氣態烴轉化催化劑、T201型有機硫轉化催化劑、T305型氧化鋅脫硫劑等進行評價,均認為可與國外目前同類產品質量相媲美,特別是對氨合成催化劑和甲烷化催化劑的評價很高,認為分別是「目前世界同類產品中最優良品種之一」和「在質量和使用壽命上是完全可以信賴的產品」。最近,卡薩利公司受雲天化改造項目的委託,對南化公司催化劑廠的B206一1型低溫變換催化劑進行評價,認為其主要質量水平可與目前世界上優秀的同類產品相媲美。由此可見,我國相當部分主要的化肥催化劑已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
我國化肥催化劑尚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①生產規模小而分散,平均規模1200t/a,而規模達10000t/a的大廠僅3家;②生產廠家缺乏技術開發能力;③一些催化劑產品堆密度偏高,加氫轉化、甲烷化、高溫變換及低溫變換四種催化劑均比進口催化劑堆密度高18%~34%,造成生產催化劑時的資源與能源浪費以及制氨時催化劑單耗偏高;④由於制氨原料構成及工藝與國外不同,亦導致制氨時催化劑單耗偏高。
步入21世紀後我國制氨催化劑工業的努力方向是:①生產能力重組與兼並;②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增強檢測手段,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③廠校聯合以加速新產品開發與工業化進程;④由仿製步入創新;⑤產品開發與反應工程緊密結合;⑥借鑒煉油、石化行業催化劑經驗,加快產品開發速度,為合成氨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
『陸』 德國巴斯夫集團的在中國的主要生產基地
1、浦東基地。
巴斯夫浦東基地是巴斯夫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綜合基地之一,目前基地擁有員工約2500人。浦東基地成立於2000年,是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第一家全資生產基地。自2012年起,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和亞太創新園也坐落於此。根據「一體化」理念,結合全球、亞太和地區的經驗,和研發過程相關的各部門在同一基地緊密合作。
2014年6月,巴斯夫特性材料業務部三大重點擴建項目在上海浦東基地順利展開,包括工程塑料 Ultramid®(聚醯胺,PA)、 Ultrar®(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產能擴建、Elastollan®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 )產能擴建,以及 Cellasto®(微孔聚氨酯彈性體)技術中心和產能擴建。
同年7月,巴斯夫宣布位於其浦東基地的亞太創新園二期項目破土動工。擴建項目投資額達到9000萬歐元, 包括 新建一棟研發大樓及附屬設施,預計將於 2015年底竣工。
2、漕涇基地
在位於漕涇的上海化學工業區內,巴斯夫生產裝置的數量不斷增加。在這里,巴斯夫與亨斯邁、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共同興建了兩家合資企業,生產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同樣在該基地,巴斯夫還獨立運營著一套用於生產彈性纖維的重要原材料聚四氫呋喃(PolyTHF)裝置,和一套用於塗料和傢具油漆行業的聚異氰酸酯(Basonat)裝置。另外一套裝置主要生產工業用貴金屬精煉、鹽類及溶液,主要為巴斯夫在上海的機動車排放催化劑生產設施提供支持。
近兩年,巴斯夫漕涇基地新建了許多生產設施。例如,全新 Ultramid® 聚合裝置在此奠基,預計將於2015年投產,建成後將成為巴斯夫在亞太區的第一座聚醯胺聚合裝置;一座世界級的高性能樹脂和電泳漆生產裝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將於 2015年投入運營;合資企業巴斯夫上海塗料有限公司的第二座汽車塗料生產裝置於2014年7月投產;第二條基於六亞甲基二異氰酯( HDI )的聚異氰酸酯生產線也於今年9月成功投產。
此外,巴斯夫、亨斯邁、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擬聯合啟動建造年產24萬噸粗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生產裝置。這套全新裝置計劃於2017年投產,屆時漕涇基地的MDI年產能將翻番,達到48萬噸。合作方還計劃同期建造一個HCI(氯化氫)回收生產裝置,用於生產MDI起始原料氯。該裝置也計劃於2017年投產。該項目須進一步獲得相關部門批准。
3、南京一體化基地
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於2000年成立,是巴斯夫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共同出資建設的一體化石化生產基地,雙方各持該合資企業的一半股份,至今總投資額達到45億美元。該基地每年為中國市場生產300萬噸高質量的化學品和聚合物,滿足農業、建築、電子、醫葯、汽車和化工行業高速增長的需求。
近期,公司還通過增建一套丙烯酸裝置及一套丙烯酸丁酯裝置以強化丙烯酸價值鏈,連同新建的超吸水性樹脂裝置,三套裝置已於2014年全部投入生產。藉此,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對家庭護理與衛生行業、塗料、紡織及建築行業的支持。另外,中國石化和巴斯夫正在考慮通過擴建現有環氧乙烷裝置,並新建一套新戊二醇裝置,進一步擴建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
4、南京基地
巴斯夫水處理及造紙化學品工廠於2012年底在南京投產。這些裝置由巴斯夫全資興建並達到世界級規模,每年可生產4萬噸季銨型陽離子單體和2萬噸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它們主要用於生產在市政、工業廢水處理中有著重要作用的有機絮凝劑,也用作造紙行業中的助留劑和助濾劑。裝置使用的主要前體由毗鄰的揚子石化— 巴斯夫供應。
2014年10月,巴斯夫宣布其世界級叔丁胺生產裝置產能將提高60%,達到1.6萬噸每年,擴建部分預計2015年初完成,目前項目仍待監管機構批准。該裝置於2013年7月在南京基地正式投產,此次擴產進一步增強巴斯夫作為全球橡膠和輪胎行業領先供應商的優勢。該裝置為巴斯夫全資所有,並與揚子石化—巴斯夫的生產裝置相整合。此外,巴斯夫還在同一園區內新建一座塗料添加劑生產裝置,以服務中國和亞太市場。該裝置於2014年投入運營,將有助於巴斯夫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
此外,巴斯夫還計劃在該基地內新建一個全新世界級的特種胺 生產裝置 。該裝置計劃於2015年底投產,主要生產二甲基胺基丙胺(DMAPA)和聚醚胺(PEA)。新裝置使巴斯夫全球生產網路得到進一步加強。此新裝置和巴斯夫在德國及美國現有的DMAPA和PEA生產設施形成互補。
『柒』 自己如何清洗三元催化器
將拆下的三元催化器豎立在容器(塑料桶)中,將一瓶三元催化清洗劑搖均勻倒入高壓噴槍的壺中鎖緊,接上氣管,對准三元催化器內格柵均勻噴射,可反復將三元催化器調頭清洗,(最好噴射6秒後停3分鍾)葯水會均勻滲透到積碳深層,迅速起泡,化解積碳,變成泥漿流出。同時,葯水中的緩釋劑在金屬表面會形成保護膜,將噴塗在格柵基底的銠、鉑、鈀貴金屬有效的保護起來。
清洗劑沖完後打開噴槍壺裝滿水連續噴三瓶以上,最好用洗車高壓噴槍對著格柵清洗,以確保三元格柵之間縫隙之間的泥漿能徹底流出。再用水管直接沖洗干凈後用高壓氣體吹乾,安裝三元催化器後,請檢驗是否會漏氣,以及檢查發動機的進氣、點火、供油系統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有問題應視情維修。
路試3至20公里激活三元催化器的觸媒後同時電腦ECU也完成了自學習,這時汽車的動力性和加速性能明顯的提高,用廢氣檢測儀檢測各項指標均可達標,故障徹底排除。
『捌』 巴斯夫的經營狀況
巴斯夫集團經營的業務范圍很廣,可分為六個門類,主要業務有:
·保健和營養品:制葯,精細化工,化肥,植物保護產品
·塗料和染料:各種染料,顏料,塗料,加工助劑,分散體,油漆及印刷系統
·化學品:基礎化學品(乙烯,丙烯,乙炔,合成氣,氨,甲醇,硫酸,氯,燒鹼等),工業化學品,中間體
·塑料和纖維:聚烯烴,工程塑料,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纖維中間體,合成纖維
·石油和天然氣:原油和天然氣勘探、生產及銷售,石油煉制,成品油銷售
·其它業務 化學品業務領域:
2012 全年銷售額達到 138 億歐元,同比增長 7%。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同比下降 30%,為17 億歐元。
塑料業務領域:
由於銷量增加、產品價格上漲和有利的匯率因素,塑料業務領域的銷售額實現增長。汽車行業需求持續旺盛,特別是北美和亞洲地區。由於聚氨酯部門收益顯著提高,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大幅增長。2012 全年銷售額增至 114 億歐元,同比增長 4%。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同比下降 27%,為8.73 億歐元。
特性產品業務領域:
2012全年銷售額達到159億歐元,同比增長約1%。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同比下降 17%,為14 億歐元。
功能性解決方案業務領域:
主要由於銷量減少,特別是貴金屬貿易業務貢獻比例的降低,功能性解決方案業務領域銷售額同比略有下滑。有利的匯率因素抵消了價格小幅下滑的影響。汽車行業對於催化劑和塗料的需求保持健康增長。得益於嚴格的固定成本管理,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實現大幅增長。2012年銷售額達到115億歐元,同比增長1%。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為5.61 億歐元,略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農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
2012 年農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的銷售額再創新高,達到 47 億歐元,增長12%,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同比增長 28%,超過 10 億歐元。同時還實現了稅息、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率 (EBITDA) 增長25% 的目標。
石油與天然氣業務領域:
在利比亞原油增產和天然氣貿易銷量增加的拉動下,石油與天然氣業務領域 2012 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增長強勁。Achimgaz 合資企業新油井投產對此亦有貢獻。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顯著增長,其中 1.2 億歐元的特殊項目與挪威 Yme 開發項目虧損支出有關。原油生產中無償性收入稅達到 4.92 億歐元。凈收入為 2.5 億歐元,下降 9%。全年銷售額達到 167 億歐元,增長 39%;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為 41 億歐元,增長近一倍。凈收入也增至 12 億歐元。
其它業務領域:
包括原材料銷售、工程與其它服務、租賃收入和出租等。2012全年銷售額為48億歐元,下滑了25%;不計特殊項目的經營虧損為 8.39 億歐元。這主要是由苯乙烯塑料業務和化肥業務剝離造成的。
巴斯夫集團在世界范圍內有140多個生產廠,在39個國家設有生產基地,主要的生產基地有德國的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韋瑟靈(wesseling),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n),西班牙的塔拉貢那(Taragona),英國的希爾桑德斯(sealsands),美國的弗里波特(Freeport)和蓋斯瑪(Geismar),巴西的Guaratingneta。
巴斯夫集團染料生產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染料和顏料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1位,石油化工作為其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經營領域,在世界上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巴斯夫集團是歐洲第5大乙烯生產廠家,居世界第14位。1993年4月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建成60萬噸/年裂解裝置,25萬噸/年環氧乙烷和16萬噸/年丙烯酸酯裝置。1994年3月巴斯夫集團購買了ICI公司兩套各1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成為歐洲第2、世界第5大聚丙烯生產廠家。
巴斯夫集團還是世界最大的丙烯酸生產企業,在歐洲和北美有生產能力60萬噸/年,比居第2位的羅姆哈斯公司多1倍。巴斯夫集團在世界聚苯乙烯生產中也占重要地位,能力居世界第2位。 巴斯夫集團在1996年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為36.39億馬克,比上年增加了20.3%。其中2.97億馬克用於收購除草劑業務,17.50億馬克用於德國國內生產裝置的建設。已經完成或正在施工的生產設施有:
路德維希港:異佛爾酮二胺、烷基氨基丙胺、旋光活性中間體和特種乙烯單體的能力擴建,在一家合成氨生產廠中生產甲醇,從氧化三苯瞬再生三苯磷。
Schwarzheide: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裝置,丁二烯和對苯二甲酸的生產
安特衛普:乙醇胺,硝基苯的生產裝置建設,蒸汽裂解爐和苯乙烯能力的擴建美國北卡萊羅納州Enka:Basifil牌纖維的生產裝置建設
墨西哥阿爾塔米拉:丁二烯和苯乙烯分散體生產裝置的建設
中國上海: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的織物染料、助劑和顏料生產裝置的建設
其它擴建項目有:
路德維希港:擴建蒸汽裂解爐以生產丁二醇、新戊醇和碳的氯氧化物衍生物
韋瑟靈:對萊茵烯烴公司的聚乙烯、聚丙烯及裂解爐進行擴建
安特衛普:甲醛生產裝置的建設
美國得克薩斯州弗里波特:新的合成氣生產裝置建設,碳基--C4產品、酚化物、超級酞胺、己內酞胺擴建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蓋斯瑪:特種氨化物、丁內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擴建
美國伊利諾伊州喬利埃特:高抗沖聚丙烯能力的擴建
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爾Ultraform公司:聚縮醛生產能力增加一倍
墨西哥阿爾塔米拉:苯乙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生產裝置建設
韓國蔚山:巴斯夫韓國公司的聚四氫吠喃和曉星一BASF公司的ABS樹脂生產裝置
中國:與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的丁辛醇生產裝置和與上海的中國世佳集團公司的尼龍地毯纖維廠的建設
『玖』 防水,我愛德高巴斯夫!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防水,我愛德高巴斯夫!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1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統計,防水,我愛德高巴斯夫!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