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幣(美元)入賬摺合人民幣的匯率
別的會計選擇的匯率日期不同,有選1日的,有選月中的。而且每日的不同時間匯率也不同。沒有具體應該選那天的規定。以你的習慣就行
❷ 外匯匯率怎麼換算的
1、假如GBP/USD=1.63表示的意思是1英鎊可以兌換1.63美元,這個等式你可以理解為GBP除以USD。那假如你要算GBP/JPY呢,(X/Y)*(Y/Z)=X/Z,所以有:
(GBP/USD)*(USD/JPY)=GBP/JPY,如果GBP/USD=1.63,USD/JPY=100,那麼GBP/USD=163這個就是交叉相乘。
同理交叉相除就是這個式子的逆運算了。
2、計算交叉匯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交叉相除和同邊相乘(分不同情況)1,交叉相除(必須同為直接報價或同為間接報價)。
1)同為直接報價貨幣
已知:USD/JPY=120.00--120.10,DEM/JPY = 66.33--66.43,求USD/DEM,則交叉相除。
USD/DEM=120.00/66.43--120.10/66.33=1.8064--1.8106
2)同為間接報價貨幣
已知:EUR/GBP = 0.6873--0.6883,EUR/USD=1.1010--1.1020,求GBP/USD,則交叉相除: GBP/USD=1.1010/0.6883--1.1020/0.6873=1.5995--1.60332。
3)同邊相乘(必須是直接報價與間接報價同存)
已知:EUR/USD=1.1005--1.1015,USD/JPY=120.10--120.20,求EUR/JPY。則同邊相乘: EUR/JPY=1.1005*120.10--1.1015*120.20=132.17--132.40。
(2)外匯入賬的匯率如何折算擴展閱讀:
1、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2、在國際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貨幣兌美元都有一個兌換率。一種非美元貨幣對另外一種非美元貨幣的匯率,往往就需要通過這兩種對美元的匯率進行套算,這種套算出來的匯率就稱為交叉匯率。交叉匯率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個匯率所涉及的是兩種非美元貨幣間的兌換率。是用交叉匯率的貨幣對在外匯交易中又成為交叉盤,例如英鎊兌人民幣。
❸ 外幣在入賬如何取匯率
匯率的選取有很多種,這個可以從專業書中查到。但選了一種就不要隨意變更。
中間價就是 銀行的買價和賣價 的平均價格
❹ 外幣科目余額表如何折算人民幣
折算方法有幾種如:現行匯率法
資產負債表:所有資產、負債項目,都按照編表日的現行匯率(期末匯率)進行折算,只有所有者權益項目按收到時的歷史匯率折算,未分配利潤項目則為軋算的平衡數。
損益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應按確認這些項目時的匯率折算,為了簡化核算,也可以採用編表期內的平均匯率(簡單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進行折算。
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並逐年累積下去;或者計入當期損益。
二\流動與非流動法 :
資產負債表:按其流動性質,劃分為流動性項目和非流動性項目兩類,並分別採用不同的匯率進行折算。對流動項目類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按資產負債表日的期末現行匯率折算;對非流動項目類的資產和負債,按原來入賬時的歷史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按歷史匯率折算,未分配利潤項目為軋算的平衡數;
損益表:除固定資產折舊和攤銷費用按相關資產入賬時的歷史匯率折算外,其他項目按當期平均匯率進行折算。
折算差額: 依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對折算凈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對於折算凈收益,則應予以遞延,列入資產負債表,用以抵消未來會計年度可能發生的折算損失。
三\貨幣與非貨幣法
資產負債表:是指將表中的項目分為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兩類。貨幣性項目按資產負債表日的現行匯率折算,非貨幣性項目按其發生時的歷史匯率折算,實收資本項目按歷史匯率折算,未分配利潤為軋算的平衡數。
利潤表及利潤分配表:各項目的折算基本與流動與非流動法相同。
折算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
四\時態法
資產負債表:現金、應收和應付款項(包括長期負債)等項目應按資產負債表日的現行匯率折算,其他資產和負債項目,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是按取得或承擔時的貨幣金額計量的,在現行成本計量模式下,是按它們在資產負債表日的貨幣金額計量的,因此應依據其特性,分別按歷史匯率和現行匯率折算。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項目按形成時的歷史匯率折算,未分配利潤為軋算的平衡數;
利潤表:收入和費用項目的折算,應按交易發生時的實際匯率折算,如果企業收入和費用交易經常且大量發生,也可以採用當期簡單或加權平均匯率折算,對於折舊費和攤銷費用應按取得該項資產時的歷史匯率折算;
折算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在損益表中單獨列示
我國:外幣會計報表折算方法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❺ 外幣入帳和結匯同一天,匯率怎麼算
如果當天全部結匯匯率你可以按照當天的結匯價;
如果部分結匯,你也可以全部按結匯價,月末再根據實際匯率調整。
如果是上年度的帳未處理,你就直接按照結入的人民幣入人民幣帳戶就可以了!
❻ 外幣業務中怎樣選擇折算匯率麻煩告訴我
在核算外幣業務時,企業應設置相應的外幣賬戶。企業發生外幣業務,在登記有關記賬本位幣賬戶的同時,應按照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並根據一定的折算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這里的折算匯率即為記賬匯率,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記賬匯率應採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也可以採用外幣業務發生當期期初的市場匯率。
企業主要外幣業務共有四類,發生外幣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共同之處是:外幣賬戶記賬時均需要採用記賬匯率將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不同的是,外幣購銷業務與外幣借款業務發生時一般不會產生匯兌差額,而外幣兌換業務與接受外幣資本投資業務由於折算匯率的選擇可能產生匯兌差額,而且外幣兌換業務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處理,接受外幣資本投資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外幣資本折算差額記入資本公積。具體來講,外幣兌換業務中,企業賣出外幣時,一方面將實際收取的記賬本位幣(按照銀行外幣買入價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入賬;另一方面將賣出的外幣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按照記賬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實際收到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付出的外幣按當日匯率(或當期期初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企業買入外幣時,同理。
接受外幣投資業務,對於資產賬戶,採用收到外幣款項時的市場匯率(而非當期期初匯率)將外幣資產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入賬;對於實收資本(或股本)賬戶,應分別兩種情況處理:一是投資合同對外幣資本投資有約定匯率,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匯率進行折算,外幣資本按約定匯率折算的金額與按收到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資本公積處理;二是投資合同中對外幣資本投資沒有約定匯率,按收到外幣賬款時的市場匯率進行折算,此時不會產生匯兌差額。
❼ 納稅人取得的外匯收入應如何折算記帳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38號)第六條規定:「銷售額為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銷售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第50號令)第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按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者當月1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納稅人應在事先確定採用何種摺合率,確定後1年內不得變更。」
❽ 如何核算外匯收支情況表中的匯率折算差額
永沃財富
外匯平台為你解答
根據規定:匯率折算差額」項目是以非美元幣種計價的經濟交易按照發生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匯率折算為美元記錄,在年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2月31日公布的外匯匯率進行調整,調整差額計入本科目,匯兌損益也計入本科目,本項目如為負數,也記錄在資產方。該科目應根據「實收資本」、「財務費用」等科目分析填列。
現舉例對該表中外匯收支情況表之匯率折算差額作如下分析和解釋,請同行給予指正。
例:A外商投資企業生產所用原材料主要是從歐元區國家進口,並以歐元結算,月末折算匯算差額。年初外幣賬戶余額如下:預付賬款(德國公司-歐元戶)人民幣1100000元,歐元100000;銀行存款(歐元戶)人民幣11000元,歐元10000;8月20日收到上年預付德國公司材料歐元100000並已驗收入庫;8月25日購歐元150000支付德國公司,購匯支付人民幣1480000元。除此外,本年未發生外幣業務。試編制有關外匯收支業務的會計分錄。(8月20日基準匯率:歐元兌人民幣971.38,美元兌人民幣683.18; 8月25日基準匯率:歐元兌人民幣975.53,美元兌人民幣683.11; 8月31日基準匯率:歐元兌人民幣970.48,美元兌人民幣683.07; 12月31日基準匯率:歐元兌人民幣965.90,美元兌人民幣683.46)
1、收到德國公司材料並驗收入庫: 根據當日即期匯率,摺合人民幣100000×971.38= 971,380.00元,摺合美元142185
(1)、賬務處理
(2)外匯收支分錄 借:原材料 971,380.00元 貸:預付賬款(德國公司-歐元戶) 971,380.00元 借:經常項目差額142185 貸:預付外匯賬款142185
2、購匯預付德國公司貨款 根據當日即期匯率,摺合美元216656
(1)、賬務處理
(2)外匯收支分錄 借:預付賬款(德國公司-歐元戶) 1,480,000.00元 貸:銀行存款1,480,000.00元 借:預付外匯賬款216656 貸:結購匯差額216656
3、8月末,折算匯率差額: 預付賬款(歐元戶)余額人民幣1,608,620.00元,外幣歐元150000。假設不考慮外幣存款影響,則當月匯率差額:1,608,620.00-150000×9.7048=152,900.00元。
(1)、賬務處理
(2)外匯收支分錄 借:財務費用 152,900元 貸:預付賬款(德國公司-歐元戶) 152,900元 借:匯率折算差額22384 貸:預付外匯賬款22384 註:摺合美元匯率差額為152900÷6.8307=22384
4、年末外幣折算:假設9-11月匯率均未發生變化,則12月31日預付賬款匯率差額=50000×9.7048-150000×9.659=6870元。
(1)、賬務處理
(2)外匯收支分錄 借:財務費用 6,870.00元 貸:預付賬款(德國公司-歐元戶) 6,870.00元 借:匯率折算差額1005 貸:預付外匯賬款1005 註:摺合美元匯率差額為6870÷6.8346=1005
根據上述,當年該公司外匯收支項目及美元金額如下:
預付外匯賬款=-142185+216656-22384-1005=51082
結購匯差額=-216656
匯率折算差額=22384+1005=23389
經常項目差額=-142185
試算平衡=(預付外匯賬款+結購匯差額+匯率折算差額)-經常項目差額 =51082+(-216656)+ 23389-(-142185) =0
❾ 外幣與本幣的折算方法
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記賬匯率可以是外幣業務發生當日的匯率,也可以是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匯率一經選用,在登記入賬時不得隨意變更。具體應用時,對於取得以外幣結算的資產、負債及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可以採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當日的匯率或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對於以外幣投入的資本:1、合同或章程有約定匯率的,就按約定的匯率入賬。2、合同或章程未約定匯率的,如果注冊貨幣與記賬本幣一致的,可採用當日匯率記賬;如果注冊貨幣與記賬本幣不一致,應當按第一期第一次收到出資額時的匯率記賬。對於投入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按投入當日或當月1日的匯率入賬。
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人員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習慣,往往各行其是,並沒有完全按照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內部如果採用不同的記賬匯率,在購貨或銷貨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不同的購貨成本、不同的銷售收入等。造成會計處理的不一致,會使會計信息不可比。在不同企業採用不同的記賬匯率時,企業之間會計信息也缺乏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