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外匯管理局臨海市支局上班時間
政府職能機關,按照國家規定的時間上班和作息。
工作日是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上午9點—12點;下午14點—17點。
工作日內正常上班,雙休日、節假日放假,放假期間有人在崗值班,處理緊急情況。
Ⅱ 莆田市國家外匯管理局上班時間
外匯管理局星期六,星期天以及節假日都不上班,這點請注意。
Ⅲ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辦公時間
廣東省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正確電話是81882150!但網上發布了錯的電話!不是83283666 83283000 這是我們P-PASS KTV電話!!!!
Ⅳ 我是外貿新手,請問在外匯管理局服務平台上要怎麼操作。越具體越好。最好是在什麼階段做什麼!
一、跟單 1、製作合同:客戶下單以後,核對產品價錢是否與以前所做的訂單或之前確認的價錢是否一致,總金額是否正確,如正確,將資料輸入外貿專家軟體里做出口合同給客戶確認,如是做T/T30%,並讓其安排打訂金,待定金到帳後,再下購貨合同給工廠進行生產,如果是做100%前T/T,則可直接安排生產。無論是在做出口合同或購貨合同,一定要特別注意產品描述,數量,價格,總金額,付款方式,交貨期與工廠方面協調好,以免以後趕不上交期。下購貨合同到工廠後,要求工廠負責人簽回,存檔留底,如可以,可同時要求工廠提前算出訂單材積以准備以後安排訂艙拼櫃事宜。 2、商檢:需要商檢的貨物在交貨期前一兩個星期就可以辦理商檢了。如果工廠安排商檢,則提供商檢資料給工廠,包括外銷合同,裝箱單,發票。大概兩三天後,工廠在向當地商檢局申請辦好商檢後,傳真換證憑條給你,留存以便日後安排報關。換證憑條只顯示實際報關商品的第一項商品及報關總金額,有效期一般為三個月,實際報關金額可以小於換證憑條上的金額。但一張換證憑條只能用一次,不可重復使用。 3、辦理C/O或Form A:看所屬客戶是屬於哪一個國家或客戶的具體要求來辦理C/O或Form A。Form A是普惠制產地證書,目前給予我國普惠制待遇的國家共36個,可以享受減免關稅待遇。C/O是一般性原產地證書,只是證明貨物是產自中國的。一般原產地證書得到貿促會辦理,而普會制的話在商檢局辦理就可以了。在裝運期至少一個星期前辦理。不管你辦理的是一般產地證還是普惠制產地證,基本程序都是先在網上製作好資料(包括合同,發票,裝箱單等)後再發過去,待機器檢查合格後再由貿促會或者商檢局的人員再人工審單一次,合格後就可以去領取單證了。 4、驗貨訂艙:經常注意工廠訂單生產進度,在交貨期前十多天,詢問工廠是否可以按時交貨,如可以,准備向貨代訂艙同時安排驗貨人員驗貨。驗貨合格後,向貨代訂艙。如是客戶指定貨代,則直接填好訂艙單給指定貨代公司人員,訂艙單上要填好發貨人,收貨人,通知人,發貨港,目的港,櫃型,箱數,產品名稱,毛重,體積等,讓其代為訂艙。兩三天後,貨代訂好艙後會傳真進倉單給你,注意進倉單上面的截櫃時間,截補料時間,傳真給工廠,讓工廠按上面註明的時間內將貨物送進倉庫。如果是自己安排拖車拖櫃,則需填好拖櫃委託書,上面註明櫃型,拖櫃時間,裝貨地址,工廠聯系人,聯系電話等,與進倉單一起傳真給拖車公司讓其安排拖櫃。 5、報關:訂好艙後在文件補料時間至少三天以前,填寫報關資料寄給報關行或讓貨代幫忙報關。報關資料包括:外銷合同,裝箱單,發票,報關單,核銷單(注意核銷單在寄給報關行或貨代前,必須先向商檢局備案),報檢委託書,換證憑條,C/O或Form A等。 6、拿單:貨物報好關,進入倉庫後,及時出提單補料給貨代,並與其核對提單草本。船開後兩三天內,貨代會列出費用清單來,包括文件費,AMS費用,清關費,操作費等。安排工廠付款,並將水單傳給貨代。貨代在錢到帳後,就可以向其拿正本提單了,一般貨代公司不寄提單,要公司派人去取,如公司沒有人手,也可以出一份寄單委託書給貨代讓其直接寄到公司。如果提單電放,出提單電放申請,蓋上公司章,簽名傳真給貨代,記得讓貨代傳真提單副本給你,以備公司留底存檔。 7、通知客戶:貨物開船後,發郵件通知客戶船名,開船日期等等,以便讓其及時購買保險。 8、催款寄單:拿到提單正本後,掃描復印件電郵給客戶,催其付清餘款。客戶貨款到帳後,再寄正本提單,裝箱單(數據應與提單上一致),發票給客戶,在發票裝箱單上寫明櫃號,封條號及發票號,雖然不太重要,但我覺得寫上還是比較好。 9、退稅:在報關後一個月後,報關行或貨代會將報關底聯及核銷單退稅聯退還給你,拿上這些單據與銀行傳過來的核銷水單就可向外匯局辦理退稅了。 注意: 1、有些產品比較工藝比較復雜,在生產前可以要求工廠打產前樣,或為了控制質量,在出貨前要求工廠出具船前樣。 2、跟單工作是需要很細心跟耐心的,時時刻刻注意工廠的生產進度,及時安排船期,在製作各種單證時,一定要特別小心,所有單據都很重要,一定要檢查檢查再檢查才行,我就會經常出錯,不過慶幸還沒給公司造成損失,都是及時發現了。我覺得如果不急的單證,可以自己事先准備好,在拿出去前再仔細檢查一遍,就可以避免不少錯誤。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工作總結一下,有哪些貨要出,哪天要准備哪些文件,哪些樣品在打樣,哪些事情要回客戶等等。 二、客戶來樣工作程序 收到客戶要求打樣的新產品時,首先拍照存檔,在樣品上做好標簽,註明幾月幾號哪個客戶寄樣,以便日後查詢。然後填好打樣單及打樣要求並將樣品寄與工廠,要求其打樣。如是比較重要的樣品,還必須要求工廠在打好樣後退還樣品。 三、寄樣工作程序 工廠打好樣品後,根據實際情況,自己留樣一份或拍照存檔,以便日後與客戶商討。包裝樣品時特別注意包裝盒不要過大,量好外箱尺寸稱好重量自己記錄存檔(以方便後與快遞公司核對月結清單)。易碎物品在外箱上貼上易碎標志,或為防止快遞人員弄錯,可自己再用白紙打上發件人收件人聯系電話,地址貼在外箱上。自己也須做好記錄,寄給誰,寄與目的,所寄物品,快遞單號等等,以便日後查詢。樣品寄出後,寫郵件通知客人所寄物品,快遞追蹤單號等。
Ⅳ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5年9月4日上班嗎工作時間是多久
不上班
Ⅵ 外匯局的上班時間
你到Fxpro網站上去咨詢了解一下
Ⅶ 外匯管理局對外匯結算的方式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啊
外匯的結算方來式是買賣雙方自由商自定的,沒人管。外匯管理局或者稅務局只是要求貨物自出口日期起180天內必須收齊貨款和出口單據進行核銷和退稅申報。只是有個時間上的要求。核銷很快,在網上做完核銷,半個小時之後外管局系統里就有信息了,帶上報表、水單就可以核銷了,立等可取。
Ⅷ 東莞外匯管理局上班時間是什麼時候呀
跟其他公務員一樣,周一到周五,朝九晚五。不過可以早點去取號
Ⅸ 國家外匯管理局 成立時間
從官網上看,應該是在1978年,36年了已經
官網內容如下:
外匯管理歷史沿革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嚴格外匯集中計劃管理,國家對外貿和外匯實行統一經營,外匯收支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所有外匯收入必須售給國家,用匯實行計劃分配;對外基本不舉借外債,不接受外國來華投資;人民幣匯率僅作為核算工具。改革開放後,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沿著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不斷培育和增強市場機制在配置外匯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的方向轉變。經過30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外匯管理體制。1978年以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大致經歷三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93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起步。這一階段以增強企業外匯自主權、實行匯率雙軌制為特徵。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宣布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在涉外經濟領域,過去外匯統收統支的體制逐步松動,出口企業開始擁有一定的外匯自主權。為調動出口企業創匯的積極性,確保有限的外匯資源集中用於國民經濟建設,從1979年開始實行外匯留成辦法,在外匯集中管理、統一平衡、保證重點的同時,適當留給創匯的地方和企業一定比例的外匯,並允許持有留成外匯的單位把多餘的外匯額度轉讓給缺匯的單位,官方匯率與調劑市場匯率雙重匯率制度並存。總的看,這一階段,外匯管理體制處於由計劃體制開始向市場調節的轉變過程,計劃配置外匯資源仍居於主導地位,但市場機制萌生和不斷發育,對於促進吸引外資、鼓勵出口創匯、支持國內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二階段(1994-200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外匯管理體制框架初步確定。1994年初,國家對外匯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匯留成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建立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此後,進一步改進外匯管理體制,1996年全部取消了所有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的限制,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給中國經濟發展與金融穩定造成嚴重沖擊。為防止危機進一步蔓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並重點加強資本流出的管制,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總體來看,這一階段,我國初步確立了適合國情、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外匯管理制度框架,外匯供求的市場基礎不斷擴大,奠定了市場機制配置外匯資源的基礎性地位。
第三階段(2001年以來),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外匯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加速融入全球經濟,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際收支持續大額順差,對國民經濟影響日益增強。適應新形勢新挑戰,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積極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管理,健全國際收支統計監測,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伴隨著入世後外匯儲備規模的較快增長,2001年,外匯儲備經營以規范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為目標,建立了投資基準經營管理模式和風險管理框架,完善了大規模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2005年7月啟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為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企業和個人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政策更加便利,外匯市場加快發展。與此同時,外匯管理方式加快從重點管外匯流出轉為流出入均衡管理,逐步建立起資本流動雙向均衡管理的制度框架,在2008年新修訂的《外匯管理條例》確立了均衡監管思路,並在行政法規層面明確取消了強制結售匯制度。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做好國際收支逆轉的應急預案,積極防範金融風險,確保了外匯儲備資產的總體安全,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以來,針對跨境資金流向復雜和規模增大、市場主體便利化需求不斷增長的現實,外匯管理加快了理念和方式的「五個轉變」,即從重審批轉變為重監測分析、從重事前監管轉變為強調事後管理、從重行為管理轉變為更加強調主體管理、從「有罪假設」轉變到「無罪假設」、從「正面清單」(法無明文授權不可為)轉變到「負面清單」(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總體來看,這一階段,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加快轉變,市場配置外匯資源的作用不斷增強,對於促進外貿持續快速發展、引導資本有序雙向流動、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