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都拿人民幣或者 歐元 去購買美元, 然後美元升值,人民幣,歐元貶值,這部分人民幣,歐元去哪了
參考答案:Blog/PodCast:中文稱為博客/播客或網志,逐漸演變為一種個人媒體,可作為圖書館公告信息、與讀者交流的一種手段,也可為讀者提供博客空間,作為「讀者俱樂部」或「我的圖書館」的輔助功能,幫助形成讀者社區。可以看作取代1.0時代的BBS的部分功能。
2. 說說中國金融市場格局
我國金融市場與中國整體社會存在的問題一樣,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受到政府的干預,政府行政權力太大,制約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就現在的制度來說已經沒有辦法突破瓶頸,除非改革。改革不是簡單的市場化改革,現在經濟改革的邊際效益幾乎為零,關鍵是制度改革
3. 誰知道,鋼材期貨近2個月左右還能漲嘛
自7月份以來,滬鋼迎來了一波長期上漲,累計漲幅達12%。近期在成本與需求利好的支撐下,滬鋼躍躍欲試,但後市調控政策增強的預期以及美元的強勢制約其上漲。上周五,央行沒有如市場預期加息,11月CPI再創年內新高,引發投資者對國家加大調控力度的擔憂,給滬鋼後市平添不確定因素。
央行上周五宣布,自本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也是本月第三次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預計將影響到銀行體系3000億元的流動性。本次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一方面收緊流動性,另一方面也緩解了目前信貸投放的過快增速。同時,外匯占款已經居高不下,採取加息措施將加速境外熱錢的流入,不利於調控,因此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較加息對經濟更為有利。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達5.1%,預計明年一季度CPI仍將高位運行。11月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5.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就分項指數來看,購進價格指數升幅最大,達到3.6%,顯示出近期通脹壓力仍存。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明了今後貨幣政策的大方向,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筆者認為,11月的高通脹必不為政府所願見到,後續調控或將接踵而至,年內加息警報並未解除。隨著貨幣政策的轉型,為遏制通脹的增加,明年上半年前可能會有兩次左右的加息,貨幣政策將以穩健為主。
我國鋼材消費主要集中在建築、機械製造、汽車等幾個行業。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各地發出《關於報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的通知》,其中指出,2011年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是1000萬套,較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達72%。這1000萬套保障房意味著什麼呢,如按照每套80平方米計算,2009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量約為1171萬套,如此算來,2011年建設的保障房數量可與2009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量相提並論。目前保障性住房面積多規劃在50—70平米之間,按照40—60公斤/平米的用鋼量來算,預計將拉動3000萬噸鋼材的消費,可見這1000萬套保障房的威力之大。商品房銷售方面,11月份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1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5%,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7%,達到0.3%。此外,政府對固定資產投入不斷提高,「鐵公基」項目投入穩步增長。11月,中央項目投資16837億元,同比增長10.2%,地方項目投資193861億元,增長達26.4%。總體來看,建築業對鋼材的消費量較有保障,保持不斷增長勢頭。
機械製造業今年迅速回暖,11月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9.0%,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17.4%,今年1—10月整個機械製造業的產銷增速達40%以上,預計明年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汽車行業方面,其產能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06年至2009年的三年裡我國汽車產能由800萬輛增加至近2000萬輛,今年前三季度產量達1308.27萬輛,同比增加36.10%。隨著各地新產能項目的不斷上馬,以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大力扶持,2011年汽車行業將迎來新的高潮。鋼材消費終端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鐵公基」項目的穩定投入,將推高2011年鋼材的需求。
2011年一季度鐵礦石談判仍未有突破性的進展,必和必拓希望把鐵礦石定價指數化,把定價權交給市場,而淡水河谷注意力則在降低運輸成本以提高競爭力,長協價對其有一定的好處,力拓則希望推動季度定價,但在是否提高礦價上三大礦商一直很有默契。鐵礦石明年將漲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如繼續按照季度定價,以今年9、10、11月計算,明年一季度礦價將上調4%。另外,日本一些鋼鐵企業已與淡水河谷就明年一季度鐵礦石價格達成協議,明年一季度礦價將從目前的126美元上調至135美元,漲幅約7%。綜合考慮,明年礦價漲幅可能在4%—7%。
煤炭方面,發改委公布《關於做好2011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度重點電煤合同價格維持上年水平不變,不得變相漲價。但我們必須注意到,現貨市場的煤炭價格並未受到限制,煤炭中長期價格仍呈上漲趨勢,今年75戶大中型鋼鐵企業1—10月的實際采購成本中,噴吹煤上漲15.05%,冶金焦上漲12.34%,煉焦煤同比上漲更是達到27.21%。鐵礦石與煤炭價格的上漲預期將對鋼價構成較強支撐。
總體來看,CPI破5可能使短期調控政策接踵而至,近期仍有加息可能。同時歐債危機引發的避險買盤將維持美元強勢,對滬鋼形成一定壓力。後市行情可能趨於平淡,獲利了結情緒升溫將使得螺紋鋼上行阻力重重。另外,上周螺紋鋼主要城市庫存量創年內新低,鐵礦石價格與煤炭價格上漲預期使得鋼材消費終端冬儲積極性提高,短期現貨市場將得到提振。隨著商品逐漸向基本面回歸,螺紋鋼生產成本的上升將成為其未來價格的支撐因素,螺紋鋼中長期看好,短期回調或將是逢低介入的好機會。政策面的影響使得滬鋼挑戰前期高點的風險較大,建議多方於上月9日高點附近獲利離場觀望為宜。
建議看到我的鋼鐵,中規鋼材電子市場等等網站上去看看。
4. 剛看了一篇文章,部分如下———今夜,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會議,無 疑是國際資本市場一個重磅炸彈, 突然
我國實行資本管制,匯率波動被嚴格控制,而且超過一定額度的外匯兌換要審批,不存在外匯儲備大量流失的可能。更何況4萬億美元的儲備是外國單一國家的極限,當然中國也是美國國債最大單一持有人,我們不是俄羅斯。美元升值對中國的最大影響是外匯流出增加而流入減少,外匯儲備會有一定減少,其結果是人民幣發行減少,(人民幣的發行並不是你認為的濫發,而是有外匯儲備作為保證金)可能會通縮。孩子你多慮了,最大可能性只有通縮,當然對資產(房市,股市)會有打擊。
5. 2012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形勢及房價的發展
內容摘要:今年以來,歐債危機從希臘向西班牙等大國蔓延,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回落,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使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特別是4月份以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全面趨弱態勢,但就業形勢表現尚可,物價上漲壓力明顯減緩,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效應顯現、房地產市場企穩等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別增長7.6%和8.1%左右,CPI分別上漲3.4%和3%左右。應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著力落實結構性減稅,加大企業技改投入,增強經濟穩定增長的後勁。
一、國內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面臨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呈現明顯減速的下行走勢,下半年隨著各項預調微調政策逐步發揮作用,經濟發展存在有利條件,但也有一定的問題。
(一)有利條件
1、穩增長系列舉措夯實了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
為了防止經濟過度下滑,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國務院決定加快投資項目審批進度,啟動一批帶動力強、見效快的投資項目,主要包括鐵路、節能環保、農村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信息化等領域項目的投資建設,增加此類投資不僅有利於短期增加產出,而且有利於夯實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央行在前期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基礎上,將人民幣基準利率做出下調,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作用,並放寬利率浮動范圍、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具有比較積極的意義。此外,國家出台節能家電補貼計劃,有助於刺激低迷的家電消費市場。
2、通脹壓力減輕為信貸投放和資源價格改革提供了空間
目前我國物價漲幅逐月縮小,通脹壓力明顯減輕。較低的物價漲幅為銀行放鬆信貸和增加貨幣供應量提供了條件,而基準利率下調引導信貸融資成本下降,有助於改善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活躍經濟。此外,在目前物價指數較低的情況下,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引起的連鎖反應和付出的改革成本代價將會小一些。
3、新「非公36條」細則出台將推動民間資本的大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把支持非公經濟發展列入今年改革的重點任務,國務院要求各部門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必須制定出「新非公36條」的實施細則。截至目前,交通部、鐵道部、衛生部、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等部委已相繼出台「新36條」實施細則,各大部委所發布的實施細則很多都非常具體。隨著各部委和主要行業民間投資實施細則出台,我國民間資金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同時,這將有助於推動我國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向多元化、市場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4、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經濟增長後勁
過去10年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有效激發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熱情,而東部產業轉移也為中西部發展增添了資金和技術支持。目前我國投資、消費、工業甚至外貿出口等多項指標均呈現中西部快於東部的增長特徵,在地區發展差距縮小的同時,東中西三大地區互補性和梯隊性增長格局也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大的市場,有助於延長經濟周期和增強經濟後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當前,雖然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減小,西班牙卻因國內銀行危機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請求,歐債危機呈現進一步擴散和惡化的趨勢,歐元區大部分國家同時深陷債務與景氣「雙重危機」境地。美國失業率出現反彈,消費者信心下降,經濟復甦動力不足。新興經濟體面臨結構調整壓力,經濟減速超過預期。因此,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外圍環境依然嚴峻。
2、消費需求持續低迷
今年以來消費增勢不盡如人意。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為14.5%和10.9%,同比分別下降2.1和0.7個百分點。消費增速減緩主要受到汽車、家用電器和石油及製品等大額商品銷售不景氣的影響。初步測算,1-5月限額以上企業汽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石油及製品銷售額分別下拉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約0.48、0.56和1.54個百分點。在經濟減速的同時,消費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減緩,說明結構調整沒有朝預期方向發展,廣大居民對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新期盼沒有得以滿足,不利於轉變發展方式,擴大消費任重道遠。
3、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境地
經過兩年多的嚴格調控,我國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連續出現負增長,房地產業的泡沫不斷得到擠壓。但是,過去幾次房地產調控越調房價越高的經歷,使我國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 [1]的困局,降息傳遞出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政策信號,使得房地產市場預期發生較大改變。盡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房地產調控政策取向不變,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購房意願明顯增強,5月份以來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讓成交量環比明顯上升。當前,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為了防止經濟減速過於明顯,需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房地產成交量放大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產成交量連續放大有可能帶動房價和土地成交價回升,似乎再次驗證「塔西倫陷阱」效果,房價反彈將使民眾再次失望,房地產調控有前功盡棄的風險。
4、企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
目前我國工業增速減慢,一方面受到出口減少、國內需求不旺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於企業發展缺乏技術創新、缺乏新的增長引擎。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和風險大的特點,而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都面臨「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的雙重壓力,在企業經營困難普遍、實現利潤大幅降低的情況下,產業轉型升級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製造業的結構優化和調整依然處於陣痛期。
二、上半年及全年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分析預測
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明顯減速的態勢難以根本改變,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7.2%左右,可能成為年內的低點。展望下半年,歐洲國家推出13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有望遏制歐債危機的惡化勢頭,加之上年「前高後低」的基數因素,我國出口增速較上半年將有所回升;下半年工業企業去庫存化將逐步趨於結束,工業生產有望穩步回升;商品房銷量回升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反彈;近期把「穩增長」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將會逐步見效;SIC中國經濟先行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反彈,預示著經濟可能在2季度見底,下半年逐步回升。但是國內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周期性和結構性雙重矛盾的壓力並沒有根本緩解,世界經濟復甦依然乏力,下半年經濟回升的幅度有限。根據模型測算,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至8%以上,全年GDP增長8.1%左右。
1、工業生產有望企穩回升
推動工業增長的有利因素:一是降准、降息等貨幣政策的調整,有助於降低工業企業融資成本和改善融資環境。二是隨著結構性減稅等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油價下調和部分大宗初級產品價格走低,企業生產成本有望降低。三是隨著主要行業庫存調整期的基本結束,有望擴大生產規模。四是隨著投資項目進度加快,工業產品需求將有所擴大。
抑制工業增長的因素:一是受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的雙重擠壓,今年以來企業利潤呈現下滑走勢。二是我國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要素價格低廉的比較優勢逐步喪失,中低端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以及外需不足等因素制約工業生產。三是工業企業面臨全面產能過剩壓力,正處於結構升級換代的陣痛期,工業生產難以快速反彈。
總體來看,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將延續低位調整勢態,下半年工業增速有望穩步回升。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增長10.6%和11.4%左右。
2、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
推動投資增長的有利因素:一是隨著投資項目審批進度的加快,以及啟動了部分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二是隨著融資環境改善,部分高鐵建設項目的重新啟動,鐵路運輸投資增速降幅有望大大縮小。三是隨著保障房建設的大力推進和商品房銷量的好轉,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有所放緩。四是新非公36條細則陸續出台,有助於進一步增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民間投資增速仍將明顯超過投資平均增速。
投資增長的不利因素:一是由於當前正處於經濟下行階段,產能過剩問題尚未有效解決,新一輪投資熱點尚未形成,因此企業投資意願不足。二是中西部投資回落幅度較大,投資增長的持續性減弱。近來年中西部投資快速增長成為支撐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但是,今年以來中西部投資增速回落,增長動力有所減弱。今年1-5月份,東部投資增長19.3%,增速較1-4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中部投資增長24.9%,回落1個百分點;西部投資增長24.1%,回落0.9個百分點。三是房地產價格回歸尚未到位,調控政策不會完全放開,因此房地產投資的反彈高度將受到限制。
總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20%和20.3%。
3、消費需求增勢不容樂觀
促進消費增長的因素:一是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分別達到9.8%和12.7%,居民收入增速明顯超過GDP,收入快速增長為擴大消費奠定了基礎。二是國務院決定安排節能家電財政補貼265億元,據初步測算,265億元補貼至少可以拉動2000-2500億元的銷售額,對擴大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將不斷釋放。三是今年以來物價漲幅持續回落,居民實際消費能力增強,同時央行提高儲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達到3.575%,居民儲蓄負收益的局面得到改觀,財產性收入增長得到保護,有利於增強消費意願。
不利於消費增長的因素:一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遲遲沒有出台,居民對縮小收入差距、增加勞動者所得的期盼難以實現,增加持久收入的預期不好,影響當期消費。二是目前經濟增長明顯減緩,居民對就業和工資增加的前景不看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較低水平,消費趨於謹慎。三是由於我國進口關稅較高,許多高檔商品和奢侈品價格大大高於國外,價格倒掛導致部分高端消費外流,不利於國內消費增加。
總體來看,消費品零售額保持低迷態勢,下半年隨著擴大消費和增加收入政策啟動,消費增速有望企穩,同時隨著物價回落,消費實際增長也將有所提高。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分別為14.5%和14.8%左右,實際增長分別為11.1%和11.9%。
4、外貿出口保持小幅回升
推動出口增長的有利因素:一是近期歐元區國家推出了13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特別是應對歐債危機的政策思路由「財政緊縮」轉變為「緊縮+刺激增長」,歐債危機有望得到初步遏制,加之去年「前高後低」的基數因素,我國出口有望出現回升。二是近期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出台了穩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將會對出口起到一定支持作用。三是隨著國家加快推進中西部開發,中西部地區在吸引投資和產業轉移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強,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逐步體現,中西部地區出口快速增長將拉動全國外貿出口。
抑制出口增長的因素:一是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全球貿易量增長將明顯放緩,外部需求難以明顯回升。二是作為歐美主要國家的大選年,不僅我國傳統出口產品,而且風能和太陽能設備等新能源產品面臨「雙反」調查,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影響我國產品出口。三是反映國際貿易情況的重要領先指標——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自去年11月份以來掉頭向下,目前該指數處於金融危機以來的較低水平。
總體來看,我國外貿出口將保持溫和回升態勢,但反彈幅度有限。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我國出口將分別增長9.3%和9.9%左右,進口將分別增長7.5%和10.4%左右,全年實現貿易順差為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4.5%。
5、物價上漲壓力繼續減輕
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一是資源價格改革進程加快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價水平。目前,大部分城市天然氣、水、電等能源資源價格調整已在進行中,調價影響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二是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勞動力價格上漲成為必然趨勢,而勞動力成本上升具有較長期的推動作用。三是歐美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一直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且仍有可能推出更為寬松的政策措施,全球貨幣流動充裕,不排除下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的可能。
推動物價下降的因素:一是近期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全面大幅下挫,將明顯減輕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二是熱錢流入減少甚至凈流出,外匯占款投放流動性減少,以及有效貸款需求不足抑制整體流動性水平。三是目前我國蔬菜和豬肉價格降幅明顯,夏糧有望再次增收,作為最重要的新漲價因素食品價格上漲得到一定控制。四是居民消費價格基數因素大大縮小,下半年翹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個百分點縮小至0.4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我國物價上漲壓力明顯減輕,全年物價調控目標可順利實現。初步預計,上半年CPI上漲3.4%,PPI下降0.6%,預計全年CPI上漲3%左右,PPI下降0.6%左右。
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
組長:范劍平副組長:祝寶良
成員:王遠鴻 牛 犁 李若愚 祁京梅 閆 敏
徐平生 劉玉紅 徐 策 張前榮 高 立
主要執筆:牛 犁 祁京梅
附表:2012年上半年及全年中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預測表
指標
2012年1-5月
實際
2012年上半年
預測
2012年全年
預測
絕對值
增速
絕對值
增速
絕對值
增速
億元
%
億元
%
億元
%
GDP
107995
8.1
226842
7.6
523532
8.1
一產
6922
3.8
17898
3.7
54219
4.4
二產
51451
9.1
111108
8.5
241330
9.1
三產
49622
7.5
97836
7.3
227982
7.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10.7
-
10.6
-
11.4
輕工業
-
11.5
-
11.2
-
11.3
重工業
-
10.3
-
10.4
-
11.4
固定資產投資
108924
20.1
149538
20.0
363240
20.3
固定資產投資(實際)
-
17.4
-
17.5
-
17.8
房地產投資
22213
18.5
30731.1
17.1
72862
18.0
消費品零售總額
81637
14.5
98251.1
14.5
208012
14.8
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
-
10.9
-
11.1
-
11.9
出口(億美元)
7744.0
8.7
9558.2
9.3
20868
9.9
進口(億美元)
7364.9
6.7
8916.7
7.5
19247
10.4
外貿順差(億美元)
379.1
65.0
641.5
42.8
1621
4.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3.5
3.5
103.4
3.4
103.0
3.0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99.7
-0.3
99.4
-0.6
99.4
-0.6
註:GDP、一產、二產、三產的絕對值為名義值,增速為實際增速,其1-5月數據為一季度數據。
6. 中國的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先看看帶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三駕馬車」情況:
出口。這方面我比較看重幾個指標,一是上海集裝箱指數,二是波羅的海指數,三是外匯占款和廣義貨幣發行總量(M2)。查一下相關數據,都很不樂觀。有人對人民幣趨勢很不理解,事實上,根據蒙代爾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近期的市場和SDR的一系列新聞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投資。中國用二三十年的時間,使用了世界上最多的鋼鐵和水泥,煤炭和石油,搞鐵公雞,這也是此前經濟兩位數高度發展的基礎。目前這個基礎還存在嗎?房子越蓋越多,多到鬼城四處涌現,多到四處都是雜草叢生的所謂高新工業園;公路實現了鄉村黑色路面化,連青藏高原都通了火車;把霧霾的責任推給了農民燃燒秸桿……中國用大躍進的速度,把應該幾十年上百年慢慢乾的事情一次性幹完了,所以國內再靠投資拉動經濟已經走到盡頭了。但依我看,這正是我們僅僅靠國內投資已經無法拉動經濟了,只好向外投資,包括在非洲最近又花了大筆錢,都是無奈之下鐵公雞模式的向外推廣。
消費。人們常說中國的房地產、教育和醫療綁架了老百姓的消費,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當一斤醬鹵小肘賣到40塊錢、一隻醬鹵三黃雞賣到30塊錢時,我看到不少人先問「這一塊有多重」,不少人拿起來又放下——我想他們不是不想買,是嫌貴。
7. 2016年5月國家監管私募基金、債券基金對股市有影響嗎
中國基金業協會4月15日正式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明確私募基金兩類募集機構主體,募集機構需承擔合格投資者的甄別和認定責任,引入資金賬戶監督機構,保證資金原路返還。辦法2016年7月15日正式生效,從發布到實施的3個月過渡期內,募集機構須當盡快完成相關行為整改和內部制度建設。
【三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撤銷資格】
中國基金業協會4月15日通報,已決定對中金賽富、中金信安和中投金匯作出撤銷管理人登記的紀律處分,對有關責任人員公開譴責,加入黑名單。此外,之前已收到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的私募機構華興泰達,經約談後申請注銷管理人登記。
【證監會對多家基金公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證監會通報近期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年度專項檢查情況。擬對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暫停公募基金產品注冊申請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擬對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基金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備案3個月的行政監管舉措;擬對黑龍江省容維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新增客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舉措。
============================
一、宏觀、數據
1、統計局: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15.85萬億,同比增長6.7%。國泰君安任澤平稱,實體生產等數據與貨幣信貸等數據相互佐證,經濟回升力度較強,預計持續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維持經濟中短期W型,長期L型判斷。
2、央行: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59萬億,同比多增1.93萬億;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同比多增9301億。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144.75萬億,同比增長13.4%;M2餘額144.62萬億,同比增長13.4%。
3、招商銀行:首季度社融爆發式增長,主要由於穩增長措施帶來基建、房地產需求。不過,目前的信貸高增長與去杠桿去產能目標不符,且企業杠桿率已近極限,因此不排除央行有對銀行信貸政策收緊的風險,信貸高增較難持續。
4、財政部: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11億,同比增長7.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788億,同比增長20.1%。證券交易印花稅356億,同比下降15.7%。
5、統計局: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比1-2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85843億,同比名義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14億,同比名義增長10.5%。
6、央行行長周小川:債轉股是一項新政策,有些內容細節還在討論。債轉股主要針對杠桿率比較高的公司,並不針對特定規模或產權結構的某一類企業。大型企業借貸比較多,杠桿率自然也比較高。這個政策可以幫助他們降低杠桿率。
7、央行:3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447.61億元,至23.84萬億元,降幅繼續收窄。周五,進行35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於2.25%。當日有200億逆回購到期。本周凈投放700億,上周凈回籠2750億。
8、上證報:央行近日召開會議進一步對建立全國性的票據交易所進行論證。探討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是否強制推行電子票據上。央行牽頭的票據交易所的性質、接入機構、操作流程設計也在討論中。票據交易所設在上海的可能性極大。
9、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國內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監管制度是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監管制度。下一步保監會將發布一系列相關制度,並公布首批國內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名單。
10、央行:3月,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4萬億;貨幣市場成交量共計62.1萬億,同比增長104.2%;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11.3萬億,日均成交4930.8億,同比增長105.3%。
二、房產
1、統計局:1-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7677億,同比名義增長6.2%;商品房銷售面積24299萬平,同比增長33.1%;商品房銷售額18524億,同比增長54.1%。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3516萬平,環比減少415萬平。
2、易居研究院:3月份庫存降低和市場交易異常火爆有關系。而後續市場交易可能沒有如此火爆,所以去庫存效果可能會略有差異。部分熱點城市類似南京、蘇州、合肥、鄭州等城市依然需要積極補庫存。
3、財政部:受部分地區商品房銷售回暖以及上年基數較低等影響,3月,房地產營業稅1917億,同比增長32%;契稅1012億,同比增長15.4%;土地增值稅1127億,同比增長19.9%。
4、住建部:今年5月1日起階段性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凡繳存比例高於12%的一律予以規范調整,該政策暫按兩年執行。生產經營困難企業除可以降低繳存比例外,還可以申請暫緩繳存住房公積金。
三、市場
1、發改委、財政部:從今年起逐步有序消化國家儲備棉庫存,將儲備規模調整至合理水平。細化規定顯示,輪出總量不超過200萬噸。原則上每日掛牌銷售數量不超過3萬噸,優先安排進口棉輪出。
2、國務院:印發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方案的通知。2020年前,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框架體系;到2030年,著力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3、經濟參考報:新材料產業「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結束,已於近期送至相關主管部門審議,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布。前沿新材料領域,將重點發展石墨烯、3D列印、超導、智能仿生等4大類14個分類材料。
4、國務院:原則同意《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為目標,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成渝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政策。
5、住建部:正在進行第二批「海綿城市」國家試點的篩選,申報城市在經過初選入圍和競爭性評審之後即可評為試點。據不完全統計,已有青島、湛江等多個城市遞交材料申報。與此同時,超20省市啟動數千海綿城市項目。
6、工信部:發布《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5.0》,呼籲盡快啟動虛擬現實標准化工作研究,建立標准體系。2015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15.4億,預計2016年達56.6億,2020年超過550億。
7、京華時報:中國食品工業已連續5年換擋降速,2016年將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2015年,全行業累計完成主營收入11.35萬億,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降低3.4個百分點,首次低於中國工業經濟6.1%的增速。
8、央行:近日發文要求,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下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取消信用卡滯納金,由發卡機構和持卡人協定違約金;ATM提現日限額由2000元提高至1萬元。明年1月1日起實施。
9、新華社: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將於2016到2018年進行,今年工作重點是進行單點等關鍵技術方案的驗證試驗。今年1月,由國內外企業參加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正式啟動,將有力推動5G標准形成和完善。
10、上證報: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互聯網電視接收設備強制國家標准制定工作14日正式啟動。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對電視盒子的監管將越來越規范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有助行業健康發展。
11、中證報:酒類行業的消費稅徵收方式有望在今年內調整完成,中國酒協與國務院研究中心已就調整方案上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等多個部委參考。此次調整的思路是將徵收環節從以往的生產或進口環節,轉為向批發或零售環節。
12、21世紀:4月15日,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和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試發布。這兩個指數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與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合作編制,為國內首批發布的綠色債券指數。
13、新三板:4月15日合計掛牌6583家公司,當日新增19家,成交金額7.72億,其中做市轉讓4.82億,協議轉讓2.9億。
14、北京商報:自商事制度改革、新企業登記門檻放寬以來,創業企業發展迅速。2016年一季度,新登記各類企業同比增長25.9%,平均每天新登記1.17萬戶,其中,小微企業開業率達71.4%,八成企業開業即實現創收。
四、股市
1、上證綜指收報3078.12點,下跌0.14%,成交額2241.4億。深成指收報10733.64點,下跌0.35%,成交額3613.2億。創業板收報2309.68點,下跌0.63%,成交額1008.9億。兩市合計成交5854億元。鈦白粉、集成電路、電子發票、乳業等板塊漲幅居前。
2、香港恆生指數跌0.1%,報21316.47點。日經225指數跌0.4%,報16848.03點。
3、民生管清友:房地產不是萬靈葯,基建也只是短效葯,只有強大的製造業和服務業才能帶來真正的反轉。目前股市還在舞台上,但不知音樂何時會停,二季度的基本面或許在5月就透支了,所以速戰速決是最理性的選擇。
4、北京晨報:截至目前,A股多達260家上市公司在去年參與證券投資,其中多數公司為主業不佳。有250家公司披露了投資金額,總計約354億,分別投向了1384隻投資標的。業內分析,今年上市公司「炒股」有擴容趨勢。
5、證監會:截至4月14日,受理首發企業766家,其中,已過會113家,未過會653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22家,中止審查企業31家。
6、基金業協會:正式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2016年7月15日正式生效。明確三個重要問題,私募基金兩類募集機構主體;募集機構承擔合格投資者的甄別和認定責任;引入資金賬戶監督機構。
7、兩市融資余額:截至4月14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5154.61億,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2.87億;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796.79億,增加15.66億;兩市合計8951.4億,增加28.53億。
五、國際
1、路透調查:美聯儲今年將加息兩次,下次最有可能是在6月,但這種可能性已消退,因有跡象顯示今年經濟開局不利,通脹仍較疲弱,而且全球經濟不振。
2、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漲6.4%,十六連漲,報635點。
六、外匯
1、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跌0.01%,收盤價報6.4816。
2、NDF:3月報6.5093,6個月報6.5528,1年報6.6413,2年報6.886。
七、美股
標普500指數收跌2點,跌幅0.10%,報2080點。
道指收跌32點,跌幅0.16%,報17897點。
納指收跌7點,跌幅0.16%,報4938點。
能源與科技股領跌。
八、歐股
德國DAX 30指數收跌0.42%,報10051點。
法國CAC 40指數收跌0.36%,報4495點。
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0.34%,報6343點。
汽車板塊領跌。
九、黃金
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黃金期貨價格收漲8.10美元,漲幅0.7%,收於每盎司1234.60美元。
全周金價下跌0.8%,因本周美元匯率上漲。
十、石油
WTI 5月原油期貨收跌1.14美元,跌幅2.8%,報40.36美元/桶。
布倫特6月原油期貨收跌0.74美元,跌幅1.7%,報43.10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