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牌價是什麼
外匯牌價指的是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根據人民幣市場中間價和國家匯市行情,所制定的各外幣和人民幣間的買賣價格,它是隨時變化的,即使是同一天的牌價也會不一樣。
❷ 我國目前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採用的標價方法是直接標價法還是浮動匯率
直接標價
❸ 什麼是外匯牌價
外匯牌價(exchange quotation),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回指總答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外匯牌價實時變動,即使同一天牌價也有所不同。
網路就可以看
❹ 外匯牌價的基本概述
國家統一管理外匯的機構公布的本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在中國,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對其他主要國家匯率的中間價。習慣上,與「匯率」、「匯價」、「外匯行市」等同義。
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3種牌價,即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外匯,看似與普通大眾很遙遠,但卻與全世界每個人息息相關。外匯交易也是很多人投資或理財的一種重要形式。下面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什麼是外匯。
外匯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外匯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匯概念和廣義的外匯概念。 廣義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的定義 是:「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中國於1997年修正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一國外貨幣,包括鑄幣、鈔票等;二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四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五其他外匯資產。」
外匯的動態概念,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匯兌(ForeignExchange)的簡稱。
人民幣自誕生以後,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貨幣,其牌價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僅作為調控進出口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人民幣牌價大致分為二個階段即改革開放前的匯率和改革開放後的匯率。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從1949年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幣牌價不以黃金為基礎,實行管理浮動制,物價為確定匯率的依據;從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布雷頓森林體系處於穩定時期,人民幣匯率在近16年時間內維持在2.4618元水平(1美元兌換);從1973年到1979年間,人民幣匯率只做過幾次調整,到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684元(1美元兌換)[1]。
改革開放後,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掛牌價和調劑價的雙軌制階段、匯率並軌後的柔性盯住美元制階段、亞洲金融危機後的剛性盯住美元制階段、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制度改革。1979年至1994年匯率雙軌制階段是人民幣貶值幅度最大的時期,由1979年的1.555元(1美元兌換)貶至1994年的8.619元(年度均價),貶值幅度達4.5倍。匯率雙軌制期間,還存在表面上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外匯兌換券。這期間存在被政府禁止的外匯黑市,初期以炒賣外匯兌換券為主,之後直接炒賣外幣,外匯(外匯兌換券與外幣)黑市價大大高於官方規定的匯率,前期最高相差近一倍,之後漸漸回落直至接近官方掛牌價;進入1990年以後,場外交易的(黑市價)外匯價格轉向弱低於官方掛牌價,與此同時,外匯兌換券漸漸淡出市場。從1994年開始到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維持在8.27元以上(1美元兌換)。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後,人民幣漸漸進入升值階段,人民幣從匯率改革前的8.2765元(1美元兌換)升值至2007年年末的7.3046元[2],升值幅度達到11.74%。
❺ 外匯牌價是什麼意思
給一個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國家對外匯匯兌的一個定價。
不過這個可能一天一個價格,變化大。
❻ 外匯兌換的外匯牌價
我國銀行業機構報出的外匯牌價一般分為4 種:匯買(即現匯買,下同),匯賣,鈔買,鈔賣,四個數值均不同。匯(鈔)買價是銀行向您買入外匯(鈔)的價格,匯(鈔)賣價是銀行向您賣出外匯(鈔)的價格。
現鈔兌換的人民幣要比現匯少些。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銀行經營成本不同所致。您把現匯(一種外匯支付票據,相當於外匯存款)賣給銀行,就是把您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賣給銀行。這筆外匯存款從您賣給銀行的那一刻起,就從您的名下轉移到銀行的名下,銀行就可以馬上計收利息了。而您把現鈔賣給銀行,由於外幣現鈔不能在交易的當地流通使用,需要把現鈔運往國外,銀行不僅不能立即獲得存款和利息,而且還得支付費用保管現鈔。
❼ 到底什麼是外匯牌價
剛剛做國際貿易的人很多時候看不懂外匯牌價,例如有很多專業的名詞,例如: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中間價(基準價),這些專業名詞,下面金道環球投資(gwfx C0M)的專家為您用最傻瓜的方法認識這些名詞。
現鈔買入價比現匯買入價低? 因為現鈔,現金是屬於一種流動的貨幣,是屬於熱錢的一種,在國家的外匯結算中,現鈔無法通過國家金融系統核算,所以為了控制過多熱錢流動,所以現鈔價永遠是比現匯價低。所以我們國際貿易中,一定盡量必須要求客戶通過T/T,或信用證,D/P等方式收回貨款,而要避免現鈔交易。一方面可以減少匯率差損失,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國國際貿易收支上核算由更好的依據。
❽ 外匯交易牌價,了解這個的朋友請說說!
外匯牌價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價格在同一天中不變,不同日期則價格可有變動。
國家統一管理外匯的機構公布的本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在中國,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對其他主要國家匯率的中間價。習慣上,與「匯率」、「匯價」、「外匯行市」等同義。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3種牌價,即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兩者均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是針對報價中的前一個幣種而言的,即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和賣出前一個幣種的價格。
現鈔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鈔的價格。
現匯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匯、客戶賣出外幣現匯的價格。外幣現匯是指其實體在貨幣發行國本土銀行的存款賬戶中的自由外匯。主要由國外匯入,或由境外攜入、寄入的外幣票據,經銀行托收,收妥後存入。外幣現匯就是從國外匯入的、沒有取出就直接存入銀行的外幣,它包括從境外銀行直接匯入的外幣、居民委託銀行代其將外國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外國銀行存款憑證、商業匯票、銀行匯票、外幣私人支票等托收和貼現後所收到的外幣。
現匯:指由國外匯入或從國外攜入的外幣票據,通過轉賬的形式,入到個人在銀行的賬戶中。
現鈔:指外幣現金或以外幣現金存入銀行的款項。
中間價:不對個人,指銀行通過外管局的基準價制訂本行牌價的標准,一般是本行現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
外匯牌價的形成機制
外匯牌價的形成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管理、銀行結售匯制度安排以及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等密切相關,而這些環節又是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的關鍵性內容。自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制度在銀行外匯牌價形成過程中具體體現為:美元、日元等幾種主要貨幣的中間價是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格加權平均得到,這反映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加權平均後的交易價格作為境內惟一的基準匯價,「單一」屬性由此體現;中央銀行為平衡外匯供求、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往往需要入市干預,因此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而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客戶與銀行之間的匯率有一定的波動范圍,說明匯率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存在一定幅度的「浮動」。
❾ 外匯牌價和外匯匯率有什麼區別
外匯牌價,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專行外匯牌價屬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外匯牌價實時變動,即使同一天牌價也有所不同。
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4種牌價,即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現鈔賣出價。
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
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
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貨幣外匯匯率,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其高低最終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其買進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賣出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