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民幣為什麼不能自由兌換外幣,為什麼要進行外匯管制
中國不是不想人民幣自由兌換,而是還不敢,或者說不具備實力。
因為中國政府既追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想控制對國際貨幣美元匯率的穩定。那麼,根據蒙代爾不可能定理,資本勢必無法完全自由流動,也就出現了外匯管制,俗稱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國內貨幣政策自主獨立性、匯率穩定性、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共存,又稱「三元悖論」
內貨幣政策:必須自主,尤其是核動力印鈔機不能停。另外,加息/降息(基準利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升降(貨幣乘數)、信貸政策松緊度等等,GOV都不忍心不牢牢把控,並隨心所欲、隨機應變的朝令夕改
匯率穩定性:美聯儲是世界人民的央行,而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的錢袋子,是購買中國不足物資和技術的保障,同時可以抑制國內同類型物資(尤其食品)的價格上漲。所以,外匯儲備必須保,匯率也必須保,若匯率崩,則意味著輸入性通脹,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威脅到工業生產和民生領域,是不可承受之重
三元保二棄一。即只能選擇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亦即如題「暫時幾年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外匯以防攜款潛逃勢態擴散」 。而 退一步理解這個邏輯,也可以認為是「中聯儲」(央行)的一片良苦用心吧
㈡ 為什麼長期來說貨幣政策是中性的
第一,貨幣政策是成熟穩健的,穩健是與中國經濟環境連在一起的。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反通貨膨脹,但是中國目前物價上漲不完全是因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通貨發行過多引起的物價上漲,但是目前的物價上漲更多與勞動成本上升有關。從這個意義來講,貨幣政策要控制這種原因導致的物價上漲難度比較大,進而出現了目前的局面——政策緊一點,物價並不能降到理想水平,但是政策一松,物價將漲的更快。因此,這就決定了貨幣政策將長期處於中性。
第二,在中性情況下,貨幣政策一定是微調,不會出現方向性的變化。貨幣政策與中國經濟相聯系,即使貨幣政策稍微有所松動,都要將其對經濟的幫助作用與對通貨膨脹的刺激作用結合考慮,要有所均衡,因此其刺激的效果是有限的。
第三,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僅是補充流動性的舉措,並不是貨幣政策方向性的轉變。過去中國貨幣補充機制與外匯占款密切相關,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外匯占款的下降,意味著央行補充貨幣的渠道受到堵塞,因此流動資金會偏緊,其對沖的辦法是在市場的回購,或是存款准備金率。而這種辦法只與流動性的多廣、松緊相關,與貨幣政策的方向無關。
2.中性貨幣政策指的是使貨幣利率與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貨幣政策,換句話說,就是一種保證貨幣因素不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從而保證市場機制可以不受干擾地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貨幣政策。正是出於這樣一種貨幣政策理念,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才連續多次加息,對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擔心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變化實現一種市場均衡的復歸才是最重要的考慮。
㈢ 外匯投資中幾種常見的外匯交易策略
1、對沖單交易策略:在市場震盪的時期,投資者應該採取對沖單交易策略,說白了也就是很多外匯資深投資者經常運用的一種投資策略,外匯投資老手在市場處於震盪時一般才會使用,這種策略的特點是使用相同貨幣的「對沖單」,所以稱之為「直接對沖」。
2、聯動交易策略:這種策略又稱之為「中性對沖」,例如使用eur/usd-usd/chf,gbp/usd-usd/chf,aud/usd-nzd/usd等等。某些外匯老手會利用貨幣的連動性進場操作「中性對沖」,但為了降低風險,會用不對等倉位來倉,並利用貨幣的隔夜利息差異來賺取息差。
3、套息交易策略:這種策略比較簡單,唯一要提防的就是市場瞬間快速大幅度的反轉。根據歷史統計資料,我們發現套息交易的貨幣很容易在漲或跌一大波段後來個瞬間快速大反轉,讓執行套息交易的投資人來不及獲利出場就被市場趕出去。
4、馬丁格爾與反馬丁格爾交易策略:馬丁格爾的理論就是輸了就加倍押金,而反馬丁格爾則是贏了加倍押金而輸了就減少押金。馬丁格爾策略其實就是一種以概率來贏利的策略,這種策略不但在外匯市場用到,也在許多其他的金融交易市場里被廣泛運用。
5、超短線策略:分析周期主要在5分鍾圖,外匯贏利目標一般在10-40個點。止損一般為贏利的一半。重點參考的是均線圖中的m10和m60。外匯每日交易在亞、歐、美盤均可,大部分交易集中在歐美盤。優點是較為靈活,無需長時間的忍耐和等待。
6、日內短線策略:分析周期結合5分鍾和30分鍾圖,外匯贏利技巧一般設在30-80個點,止損也為止盈的一半。它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午北京時間16:00-24:00之間歐美盤。
7、波段交易策略:持有周期為中長,日間為主。利潤目標一般在80-400點之間。一邊要求金額至少在5000美金以上。同時可以考慮操作貴金屬中的黃金。可以在這www。qdyhtzgl。com學習更多外匯技巧,同時也有分析師出的每日的操作策略和技能,更快提升自身水平。
㈣ 貨幣政策還是中性的么
當前的貨幣政策屬於穩健型的貨幣政策,國家密切關注流動性形勢和市場預期變化,加強預調微調和與市場溝通,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去杠桿、抑泡沫、防風險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綜合運用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宣布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和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並發揮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明確同業存單的期限不超過 1 年,做好將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的准備工作,並研究探索將綠色信貸納入 MPA 評估體系。調整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將遠期售匯外匯風險准備金徵收比例下調至零,並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准備金的穿透式管理。
㈤ 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的外匯存,貸款業務有何影響
在穩健貨幣政策下,央行通過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發行央票、啟用特種存款等工具回收過多的流動性,收緊商業銀行的資金頭寸,抑制商業銀行放貸沖動。如果商業銀行繼續大規模放貸,消耗資本,就必然會導致流動性的趨緊。
㈥ 外匯EA有哪些種類 怎麼區分
望採納,謝謝
1、貨幣相關類
通過不同貨幣的相關性進行交易,此類EA的最大缺點是無法回測,你無法得知其模擬表現,只能通過觀察實盤運行情況來考察其效能。
2、趨勢類
最常見也是最成熟的類型,趨勢類。最為主流的EA類型,一般根據各種指標和策略來進行出入場操作。
3、神經網路類
此類EA是近期剛剛發展起來的,所謂神經網路說白了就是模擬大腦的思考過程,並且對歷史走勢進行不斷的學習。因此,此類EA是無法實質上的進行歷史回測的,因為它已經把它學在「腦子」里了。此類EA是個新興的品種,是否能夠穩定盈利仍待觀察。
4、網格類
網路類的特徵一般非常明顯,就是單子很多,而且浮虧非常大,單子都是止盈出場,好處明顯:資金曲線異常平滑,盈利非常平穩。但是缺點也極其明顯:一個大趨勢就能讓你爆倉,幾個月的盈利加本金能在幾天之內消失殆盡。不過對於大資金來說,使用非常小的倉位,還是比較安全的,另外配合定期出金的策略,也算是一個風險較小的方式。
5、剝頭皮類
此類應該說是風險最小,盈利效率最高的EA了,它交易時間一般只有短短的幾秒鍾。但是它對平台點差和延遲的要求也極其之高,而且由於它異常優異的表現會吸引大批人在短時間內使用對,引起Broker的重視,以及一些其他原因,此類EA往往只能實現短時間內的暴利,無法長期穩定盈利。
6、綜合類
其實很多EA都是綜合類,有些EA雖然是趨勢入場,卻採用了及其激進的資金管理,放大了其爆倉風險。有些網格類EA採用了類Martingale的資金管理(馬丁格爾法,類似於逆市加倉),放棄了市場中性的入場策略,反而採用一些指標來判斷入場。
㈦ 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中性心在哪
沒有,外匯都是場外交易
㈧ 收支平衡對總需求的凈影響是中性的屬於什麼
1.簡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內容。答:通常把國際收支平衡表的項目劃分為四類: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儲備資產變動和凈誤差與遺漏。⑴經常項目包括貨物貿易項目、服務貿易項目、收益項目和經常轉移。⑵資本項目紀錄資本性質的轉移和專利、版權、商標等資產的一次性賣、賣斷。金融項目紀錄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三項。⑶儲備資產指的是由央行或財政部門持有並可以隨時直接使用的金融資產。⑷凈誤差與遺漏項目主要平衡國際收支平衡表借方合計與貸方合計的差額。答:⑴採取財政手段。⑵調整匯率,以調節進出口。⑶調整利率,以影響資本的流出入。⑷利用政府信貸和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⑸實行外匯管理,對外匯收支與匯率實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預。⑹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其他國家的貸款支持,以應付短期內的國際收支失衡。3.簡述外匯收支對市場總供求的調節作用。答:外匯收支作為溝通內外的渠道,對總供求和具有特殊的調節作用。⑴調節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的總額及其在分配使用方面的矛盾。⑵促進技術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⑶轉化資源。⑷提高國民收入增加財源。請採納。
㈨ 名詞解釋 中性管理
中性管理應該是一個新的詞彙,相對於外匯管制政策而言,其含義是(1)在外匯政策方面國家還是有導向性政策和規范性管理制度,區別於外匯管理完全放開.(2)在原來的外匯管制政策的基礎上有所松動,例如下列所述的相關改變.
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評價表示,外匯管理體制正在從原來的「重流入、輕流出」轉向中性管理,放寬個人對外金融投資限制,不僅意味著放寬資本流出,也為藏匯於民提供了渠道。
從2007年2月1日起,新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將正式實施,我國居民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年度總額分別提高到5萬美元。
新華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張旭東) 新華社記者13日晚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為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支持貿易投資便利化,進一步培育外匯市場,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13日發布公告調整六項外匯管理政策。
按照人民銀行公告,三項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政策得以調整,同時還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基金公司、保險機構可採取各自方式,按照規定集合境內資金或購匯進行相關境外理財投資。
具體政策調整事宜公告如下:
一、企業開立、變更和關閉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由事前審批調整為由銀行按外匯管理要求和商業慣例直接辦理,並向外匯局備案。提高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允許有真實交易背景需對外支付的企業提前購匯。
二、簡化服務貿易售付匯憑證並放寬審核許可權。
三、進一步簡化境內居民個人購匯手續,提高購匯限額,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在額度之內,個人憑真實身份證明在銀行辦理購匯並申報用途;銀行對超過額度部分的個人購匯在審核相關憑證後按實際需求供匯。
四、拓展境內銀行代客外匯境外理財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
五、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在一定額度內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自有外匯,用於在境外進行的包含股票在內的組合證券投資。
六、拓展保險機構境外證券投資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及貨幣市場工具,購匯額按保險機構總資產的一定比例控制。
人民銀行稱,上述政策措施,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分項組織實施。同時,密切跟蹤分析國際收支形勢,及時調整相關政策,切實防範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