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為什麼要買入外匯道理何在
現在那麼多熱錢來中國炒房投機,目的就是想把中國那點外匯儲備量架空,把中國銀行架空,使其通貨膨脹,然後被迫升值匯率,這樣熱錢逃逸就能不老而獲
拿個上世紀索羅斯襲擊珠幣的案例給你分析一下
上世紀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大量熱錢投入泰國,泰國人民都感覺很有錢,前途無量,但索羅斯投入到泰國的熱錢超過泰國貨幣儲備量的時候,他就大量拋售珠幣,泰國政府就得買,1美元買100珠幣(打個比方),當儲備的美元不夠的時候,只能升高匯率,1美元買50珠幣,這樣索羅斯就能不勞而獲,投機成功,泰國慘敗
中國的現在情況雖然略有不同,但投機者的目的是一樣的,匯率升值,所以中國現在外匯儲備最高但仍然需要大量外匯,不然外匯不夠的話熱錢馬上逃逸,中國就空了,只剩下rmb了
Ⅱ 求解惑,貨幣金融學方面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中國央行要購買外匯,並發行人民幣進行對沖
這個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內容,簡單的解釋如下:國家只允許人民幣在中國流通,外匯到中國後,必須要換成人民幣才能使用。比如一個外國客商到國內後,必須到銀行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國家收到美元後,就把相應的人民幣兌換給客商,這樣國家就把美元收進來,把人民幣投放出去。中國這幾年始終保持貿易順差,造成大量的外匯被國家存起來,同時也有大量的人民幣被投放到國內各個領域,造成現在我國的流通性過剩,也就造成通貨膨脹!
解釋可能不完全標准,但意思已經表達清楚了。
Ⅲ 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為什麼要大量買進外匯
簡單的說,人民幣一直升值,升值讓很多小企業都跨了,要不準他升,就大量賣出人民幣,購進外匯。賣出人民幣的同時,人民幣的匯率就會回落了。。。這和股票一個道理,大量的賣出股票,股票的價格就會跌了,而人民幣的匯率,就相當於是人民幣的價格
Ⅳ 國家為什麼要購買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不是主動持有的。更多的時候是被動持有的。
我們國家的企業和個人獲得了外匯收入之後,通過商業銀行結匯(把外匯賣給銀行,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除自身經營需要持有一部分外匯資產(包括在銀行間市場進行外匯交易),再和央行交易,以外匯換取人民幣。於是央行賬戶里就支出人民幣,買進了外匯。因為外匯在國內是不流通的,所以中國人(包括企業)要把他們賺到的外匯用於生產、生活,就一定會結匯,最終就是把外匯賣給了央行。
同時中國人要支出外匯,比如進口貨物、留學、旅遊等,就會完成一個和上面相反的流程,最終跟央行買外匯,把人民幣還給央行。
於是,問題來了。中國總體上出口大於進口,也就是美國人總說的國際貿易順差。中國央行累積的外匯就越來越多,於是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
當然,央行可以通過主動出售或買進外匯來調整這個外匯儲備的規模,但是這回影響到本幣的匯率,所以央行對此都很慎重。
外匯儲備的作用:1、可以穩定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幣值。比如通過央行主動買進或賣出外匯,調整匯率。比如日本前一段就是這么做的。2、為進口和對外投資提供支持,人民幣在國際上是不流通的,要進口、對外投資還是要外匯,這個時候企業就要跟銀行系統來換,實際上就是在消耗國家外匯儲備。
Ⅳ 央行發行貨幣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GDP的增長是可以預期的,可以根據上年的GDP預計當年的貨幣需求.而且,中國的貨幣供應量一般會超過GDP增長10%左右,甚至更多.因為有個很大的"黑洞",否則會造成貨幣供應不足.在大方向決定的情況下,國家也會根據現實情況隨時調節貨幣供給.
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們不能不說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已經很松。盡管我國的貨幣當局始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實際上中央銀行8次降息以來推行的是一種趨於擴張的貨幣政策。然而,困擾我國的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佔到全部企業數的90%以上,在工業產值中佔60%左右,在實際利稅上佔40%左右,在就業人數中佔75%左右,在新增業機會中佔90%以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此外,我國從2001年9月開始,通貨緊縮現象又斷斷續續出現,特別是在2002年3月以後,物價水平始終處於下降狀態。既然所有這些現象不是因為利率過高造成,那麼是否是因為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量不足造成的呢?
對中央銀行貨幣供給適度性的考察
關於貨幣供給究竟是內生性的還是外生性的,理論界一直存在爭論。所謂貨幣供給的外生性是指當代世界各國無不建立起獨享貨幣發行權的中央銀行體制中, 央銀行既是信用貨幣的發行者,又是貨幣供應量的調節者。同時,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也不完全受制於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還受制於客觀經濟過程,即受經濟社會中其他經濟主體的貨幣收付行為的影響,所以貨幣供給同時又是一個內生變數。
首先,就貨幣供給數量看,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彷彿並不存在問題。從2002年8月份的統計數字看,廣義貨幣M2餘額為1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5%,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1個百分點,是自2001年8月份以來增幅最高的年份,狹義貨幣M1餘額為6.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6%,增幅比上年末高1.9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M0餘額1.57萬元,同比增長9.3%,增幅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顯然,廣義貨幣增長被穩定在13—15%這一平穩區間,說明我國貨幣供給量指標具有外生性。
既然貨幣供給量是充分的,而貨幣又是通過金融中介輸送到企業去的,那麼為什麼中小企業的資金普遍感到緊張呢?難道是大中型企業掌握了過多的資金嗎?實際上,中央銀行在貨幣發行保持M2適度平穩增長的過程中是遇到困難的,但是因為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上升,藉助於中央銀行維持匯率水平的沖銷操作,以外匯占款逐漸增多的形式,貨幣供給的預期目標才得以實現。據此,一些學者認為,中小企業之所以資金偏緊,是因為盡管我國貨幣供給連年增長,但是中央銀行貨幣供給中用於海外增值的外匯儲備資產在持續增長,國內信用中用於支持政府支出的部分又迅速增長,以及由於銀行貸款存量中一部分已被不良資產所抵消等原因。觀察從1998年到2001年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發現用於國外的資產總共增長了93.4%,而用於國內的資產僅僅增長了59.6%,並且從絕對額來看, 2001年158302億元的廣義貨幣供應量中竟有26425億元未用於國內經濟,而是以海外資產的形式流離在國外。
但是,上述將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歸結為我國中央銀行外匯占款迅速增加,因而貨幣供應總量用於國內信貸的貨幣量實際較少的分析是存在問題的。如果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來考察貨幣基數,應該是:
基礎貨幣=
Ⅵ 人民幣貶值的時候,為什麼央行可以通過消耗外匯儲備來穩定幣值,怎麼操作的
首先你要明白 外匯儲備 不是 凈資產。 你去銀行存100美元,或者外國人來存100美元,都使外匯儲備增加100; 但是這個儲備可能是欠別人的,要還的。 中國自90年代以來,一直是進來1美元就增發相應多的人民幣。 所以外匯儲備多,人民幣就多,所以貶值。 如果大家一起把人民幣換回外匯,比如前面例子 外國人要離開中國就會換走。 那麼人民幣就會急速貶值,因為需要外匯的人多,大家都不要人民幣。 這不是沒發生過的事情,所謂的97金融風暴,印尼 韓國 都是本國幣急速貶值, 然後引起其他嚴重後果。
Ⅶ 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只要原因是什麼
根據今日北京時間09:32分更新外匯牌價:1人民幣元=0.1449美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請採納!
Ⅷ 在固定匯率的情況下,為什麼中央銀行買入外幣,拋售本幣,會引起貨幣擴張
因為市場中的外幣增加了。央行正是要保持匯率穩定,所以要拋本幣購買外幣,使兩種貨幣回到原來的的比例
Ⅸ 央行為什麼用基礎貨幣購買外匯
外國人買中國貨,先到人民銀行(或者商業銀行,轉手也到人民銀行),把外匯換成人民幣。中國人買外國貨,也是到人民銀行,把人民幣換成外匯。
中國順差,所以有更多的外匯在人民銀行被換成人民幣。注意人民銀行是印錢的。最後人民銀行乾的事情就是印人民幣購買外匯。
Ⅹ 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必須購回美元,從而被迫投放基礎貨幣 這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牽涉到了貨幣金融學和宏觀經濟學。 一個國家為了穩定本國的匯率主要取決他的貿易順差大還是逆差大一些。我們中國是貿易順差,因為我國每年的出口絕對的大於進口。所以我們必須保持RMB以一個較低的價格打進美國市場,占據美國市場份額。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一個針對中國匯率問題非常敏感,因為美國在次貸危機之後失業率已經達到了10%,不解決就業問題他的權威就不保了。言歸正傳,當我們每年賣了大量的東西,賺回了大量的外匯,那麼我請問你,你拿著那麼多美元你不害怕美元貶值嗎?(事實上,中國因為美元貶值已經虧損了很多錢了)一個國家占據了大量的美元外匯,你這個國家的信譽就會提升(也就是人家不怕你沒錢)所以RMB的信譽會上升,接著國際上哪些做對沖的人就是大量持有RMB,而拋售其他貨幣,買的人多了,RMB的匯率是不是上去了,上去了咱們國家是不是就完蛋了?(只要RMB匯率超過3.5%,我們國家沿海做出口的企業將面臨全部虧損),這個打擊是絕對承受不起的,所以我們國家拿到那麼多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美國國債啊。這個就是必須購回美元的解釋。 下面解釋被迫投放基礎貨幣,我不想說太復雜,什麼M1,M2。 我就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你創造了100美元的價值,你是不是得自己再印和100美元價值相等的RMB?如果你不印的話,萬一美國哪天說,我不用美元作為我的流通貨幣了,那恭喜你,你賺了一張廢紙。所以每個國家的貨幣量不是自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而是你有多少和你實際中所擁有的生產資料和勞務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