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並報表時,對子公司個別報表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如何處理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分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也稱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1)合並報表外匯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是對會計報表的一種處理,處理的是以外幣為幣種的報表,處理的目的是將其轉化為以記賬本位幣或要求幣種的報表。進行外幣折算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單純的轉化成特定幣種的報表。會計報表是給有需要的進行閱讀的,既包括企業的領導人員、企業的員工、政府、投資者、銀行、以及其他的利益相關者。
閱讀人群可能來自不同國家,語種不一樣,因此閱讀會計報表的習慣也就不一樣,為了方便需要的人閱讀,而將財務報表轉化成閱讀人需要的幣種,這只是一種單純的幣種轉換,這種方法並不會產生折算差額。
第二個是合並財務報表需要先折算外幣報表。一般而說,跨國公司的總公司會設立在一個大城市,而在其他城市甚至是二線的成立會設立很多的分公司。
跨國公司在計算其資產負債情況時,需要將各個子公司的報表進行合並,這時就需要先進行財務報表的折算,以滿足母公司的計算需要。這種情況下進行的折算,會打破原先各個子公司已經平衡的資產負債表,因此會產生一個差額,這個差額就是外幣報表的折算差額。
Ⅱ 什麼是外幣報表折算差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外幣報表折算損益是一種未實現損益,它一般不在賬簿中反映,只反映在報表中。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2)合並報表外匯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Ⅲ 合並報表中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的計算
1.應抵消母子公司長期應收應付項目的同時,將匯兌差額轉入「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2.母公司應按其享有的份額計算母公司應承擔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Ⅳ 合並報表中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長期應收款你說的是對子公司形成凈投資的情況吧?
那也不是抵消,只是把個別報表上的財務費用在合並報表上轉入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應為實質上是種投資,不用還的
Ⅳ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怎麼解釋呢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
外幣報表折算損益是一種未實現損益,它一般不在賬簿中反映,只反映在報表中。
影響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大小的因素:
1、所採用的折算方法
2、匯率變動的方向和程度
3、外幣資產和負債的比例
Ⅵ 年報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科目怎麼填列
填列方法如下:
1、根據修訂後財務報表列報准則應用指南,「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將「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其他綜合收益)」;
2、在准則修訂後,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並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不再單獨列示(包括合並報表格式也應做相應調整)。
3、其中,包含於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僅包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部分,歸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列報。
(6)合並報表外匯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一個報表項目,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不需要做分錄。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主要來源於對不同會計科目運用匯率不同造成的差額,這些差額直接匯總到所有者權益下的外幣折算差額中,這其實不用編分錄,差多少就補多少,最後是擠出的。
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十條:「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再採用合同約定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Ⅶ 合並報表上少數股東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是什麼意思
因為在合並報表的時候,如果存在外幣的話,必須要將外幣折成記賬本位幣,存在的差額一部分是由母公司承擔,另外一部分是要少數股東來承擔,所以少數股東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