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② 外匯期權交易有什麼獲利策略
兩種獲利策略。 一種是對沖獲利。在實盤外匯交易中買進某種貨幣,同時在期權中買進等量該貨幣的看跌期權,之後行情上漲,則實盤盈利、期權虧損,行情下跌則實盤虧損期權盈利。 對沖獲利方法的好處在於,能夠避免單一投資產品中的風險,基本達到無風險獲利。缺點在於,需要較大的投資資金和一定的投資經驗。 另一種叫對賭獲利。就是先分析判斷行情未來的升跌,覺得要升則買看漲,覺得要跌則買看跌。 對賭獲利方法的好處在於,佔用資金量小,應用廣泛,無論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等等,此方法被絕大多數投資者使用,很方便相互交流心得。缺點在於,基本絕大多數用此法投資者都不能盈利。
③ 請幫我分析一下外匯期權的盈虧(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快考試了,這個不會,幫幫忙,謝謝!!!
A公司買入英鎊看漲期權,當到期時市場匯率高於協定價格時A可執行期權獲利,以彌補現貨市場的匯率變動損失。反之放棄期權。該期權有盈虧平衡點為:1.5000+750/25000=1.5300。即當市場匯率大於1.500時執行期權,大於1.5小於1.53時執行時會發生虧損,等於1.53時為平衡點,大於1.53時為獲利。小於或等於1.5時不執行期權,損失費為期權費。
賣出英鎊看跌期權,則市場匯率為低於協定匯率時執行期權,盈虧平衡點為1.47。
④ 外匯期權交易是什麼意思
外匯期權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規定的期間按商定的條件和一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或出售某種外匯的選擇權進行買賣的交易。外匯期權交易是80年代初、中期的一種金融創新,是外匯風險管理的一種新方法。
平價期權是指執行價格與個人外匯買賣實時價格相同的期權。折價期權是指執行價格高於個人外匯買賣實時價格的看漲期權,或執行價格低於個人外匯買賣實時價格的看跌期權。溢價期權是指執行價格低於個人外匯買賣實時價格的看漲期權,或執行價格高於個人外匯買賣實時價格的看跌期權。目前國內開辦的個人外匯期權均為平價期權和折價期權,暫不辦理溢價期權。因此,國內只對平價期權和折價期權進行報價,僅在買入期權平盤時才對溢價期權進行報價。
執行價格
是指個人外匯期權到期日,客戶如選擇執行外匯期權時與銀行的外匯買賣交易價格。執行價格為外泡期權合同簽訂是銀行公布的個人外匯買賣實時價格或實時價格加/減一定的點數。
參考價格
是指判斷客戶是否執行期權的依據,是指期權到期日北京時間下午14:00國際外匯市場價格,統一採用路透報價系統TKFE、AUDH=和CADH=頁碼各幣種報價的中間價。如果參考價格優於執行價格即客戶執行期權有盈利,銀行代客戶執行該外匯期權,並將客戶收益存入指定賬戶。
匯期權的平盤與執行
在期權到期日前,客戶均可在銀行任意一個營業日向銀行櫃台詢價賣出持有的期權。到期日客戶無須再辦理資金交割。
客戶在申請辦理個人外匯期權時,須委託銀行在外匯期權到期時有收益的情況下,由銀行代為執行外匯期權,並進行軋差交割。到期的外匯期權的有效執行時間為外匯期權最後一個工作日,截止時間為北京時間下午14:00。客戶在此時點必須在指定的活期存摺賬戶上存入足額的期權賣出貨幣,否則視為自動放棄執行權利。
銀行默認的客戶買入期權交割方式為軋差交割,如客戶(期權買方)選擇按照期權合約進行交割,須向銀行書面提示。
註:軋差交割即由銀行代理進行外匯期權的交割,並按照市場價格北京時間14:00路透報價系統TKFE、AUDH=和CADH=頁面公布的各幣種中間價)再做一筆反向的交易,所得盈利直接存入客戶指定的賬戶。
⑤ 外匯交易中期權是什麼意思外匯期權有什麼好處怎麼操作
首先 永 沃 財 富 告訴你期權指的是買賣雙方在約定期限內,某一金融理財產品的價格在此約定期限內都按合約規定好的價格進行購買與售出。外匯期權指的就購買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權費後,在規定的期限內,購買方都按照此匯率進行外 匯 交 易。
外匯期權交易對於與投資者(客戶)來說,提供了外匯交易保值的方法和獲利的機會,因為可以鎖定未來匯率,當匯率下跌,你可以保值,當匯率上漲,你又可以從中獲利,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永 沃 財 富總結了外匯交易幾種操作技巧
一、鎖定風險可買入期權,如果希望鎖定風險,客戶最好選擇用買入期權。
二、外匯波動不明顯可賣出期權,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外匯波動不明顯,通過單純的買賣貨幣獲利空間不大時,可選擇賣出期權。
三、選擇合適的時間,時間選擇對於期權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標的資產到期時的價格決定了支出。對於如何選取外 匯 交 易 的期權時間,給出的建議是簽訂合約之前分析需要投資貨幣的價格,監控每日,每月以及每年的該貨幣隨市場及其他因素出現的波動製成價格表,並且關注變化趨勢。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⑥ 外匯期權(貨幣期權)有四種形式: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跌期權。(判斷題)
錯誤。期權交易一般是客戶與經紀人(或銀行)之間進行,作為客戶只有兩種選擇:買入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
⑦ 外匯交易的期權交易
外匯期權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規定的期間按商定的條件和一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或出售某種外匯的選擇權進行買賣的交易。外匯期權交易是80年代初、中期的一種金融創新,是外匯風險管理的一種新方法。
舉例
當您看中一套當前標價100萬元的房子,想買但擔心房價會下跌,再等等吧,又怕房價繼續漲。如果房產商同意您以付2萬元為條件,無論未來房價如何上漲,在3個月後您有權按100萬元購買這套房,這就是期權。
如果3個月後的房價為120萬元,您可以100萬元的價格買入,120萬元的市價賣出,扣除2萬元的支出,凈賺18萬元;如果3個月後房價跌到95萬元,您可以按95萬元的市價買入,加上2萬元的費用,總支出97萬元,比當初花100萬元買更合算。
因此,期權是指期權合約的買方具有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未來一段時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期權合約的賣方購買或出售約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利。買方擁有的是權利而不是義務,他可以履行或不履行合約所賦予的權利。
在上例中,您擁有的是「購買」房產的權利,這就是看漲期權。如果您在支付了2萬元後,允許您在3個月後以100萬元「賣出」房產,這樣的權利則是看跌期權。
在金融市場中,以外匯匯率為標的資產的期權合約成為外匯期權合約。與上述例子相似,價值100萬元的房產,類似外匯期權中的標的匯率;約定房產購買價格為100萬元,在外匯期權中稱為執行價格;為獲取購買的權利所付的2萬元,在外匯期權中稱為期權費;支付2萬元後擁有的按約定價格購買房產的權利,在外匯期權中稱為看漲期權;購買的權利能在3個月後行使,在外匯期權中稱為到期日。
1982年,美國費城股票交易所(PHLX)成交了第一筆的外匯期權合約。從那以後,伴隨著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不斷成長,期權交易也進入了一個爆炸性的增長階段。美國期貨業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1973年期權交易創始之初,其年成交量還不足1億張,2005年已擴大發展為59.38億張。
交易場所
目前我國尚未開放期權,也沒有實體的期權交易所。但是老百姓可以通過兩種渠道進行期權投資。
1、銀行渠道,銀行里可以買賣期權。像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銀行都有期權交易。
2、國外渠道,可以通過國外一些期權交易平台來進行期權交易,可以通過美國FEX、澳大利亞Trader711、易信easy-forex等平台進行操作。
交易風險
外匯交易風險,是指企業或個人在交割、清算對外債權債務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我國外匯市場已成為全球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但對於多數中國企業和居民而言,外匯風險還是一個提及不多的話題。2005年7月匯改後,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逐步實現,人民幣匯率波幅越來越大,外匯風險伴隨著波動的匯率成為人們不得不關注的重大問題。
外匯風險一般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和國家風險。交易風險涉及的業務范圍廣泛,是經濟主體經常面對的風險,因而也是其主要的防範對象。
外匯交易風險成因
交易風險是未了結的債權債務在匯率變動後,進行外匯交割清算時出現的風險。這些債權債務在匯率變動前已發生,但在匯率變動後才清算。匯率制度體系是外匯交易風險產生的直接原因。固定匯率體制將風險給屏蔽了,而浮動匯率體制增加了未來貨幣走勢的不確定性,擴大了風險敞口。外匯風險一般包括兩個因素:貨幣和時間。如果沒有兩種不同貨幣間的兌換或折算,也就不存在匯率波動所引起的外匯風險。同時,匯率和利率的變化總是與時間期限相對應,沒有時間因素也就無外匯風險可言。經濟主體帳款收付與最後清算日的時間跨度越大,匯率波動的幅度可能越大,貨幣間的折算風險也就越大。外幣與本幣間的兌換,成為外匯交易風險產生的先決條件,而時間因素則是外匯交易風險產生的催化劑。
交易風險的內部管理方法
1.加強帳戶管理,主動調整資產負債。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負債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資產負債調整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靈活使用軟、硬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密切相關,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使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
3.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貨幣保值條款的種類很多,並無固定模式,但無論採用何種保值方式,只要合同雙方同意,並可達到保值目的即可。貨幣保值方式主要有黃金保值、硬貨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等,合同中大都採用硬貨幣保值條款。
4.通過協定,分攤風險。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簽訂的協議,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匯率變化幅度以及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視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5.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在國際外匯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提前或推遲收、付款,對經濟主體來說會產生不同的效益。因此,應善於把握時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
⑧ 一道關於外匯期權交易的問題,有"智"之士請進來
1。平衡點的匯率(8.27*1000+50)/1000=8.32,即一美圓兌8。32人民幣
2。若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為1:8.300,即美圓升值,若不執行期權,公司要花費更多人民幣購買等值美圓。所以執行買入期權
3。若1:8.200,則公司不執行買入期權。
比較花費,若執行期權 8。27*1000+50=8320萬
若不執行買入期權8。2*1000+50=8250萬
這意味著不執行買入期權以當時1:8。2匯率購入美圓的花費,小於按買入期權匯率1:8.27購入美圓的花費
若1:8.2710,則公司執行買入期權。
比較花費,若執行買入期權 8320萬
若不執行買入期權8.271*1000+50=8321萬
同理,8320萬小於8321萬,所以選擇執行買入期權
⑨ 外匯期貨交易與外匯期權交易的異同點是什麼
外匯外匯期貨交易與外匯外匯期權交易的區別:
一、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不同
外匯期貨交易的風險收益是對稱性的。期貨合約的雙方都賦予了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想免除到期時履行期貨合約的義務,必須在合約交割期到來之前進行對沖,而且雙方的權利義務只能在交割期到來時才能行使。
而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收益是非對稱性的。期權合約賦予買方享有在合約有效期內買進或賣出的權利。也就是說,當買方認為市場價格對自己有利時,就行使其權利,要求賣方履行合約。當買方認為市場價格對自己不利時,可以放棄權利,而不需徵求期權賣方的意見,其損失不過是購買期權預先支付的一小筆權利金。由此可見,期權合約對買方是非強迫性的,他有執行的權利,也有放棄的權利;而對期權賣方具有強迫性。在美式期權中,期權的買方可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任何一個交易日要求履行期權合約,而在歐式外匯期權交易中,買方只有在期權合約履行日期到來時,才能要求履行期權合約。
二、交易內容不同
在交易的內容上,外匯期貨交易是在未來遠期支付一定數量和等級的實物商品的標准化合約,而外匯期權交易的是權利,即在未來某一段時間內按敲定的價格,買賣某種標的物的權利。
三、交割價格不同
期貨到期交割的價格是競價形成,這個價格的形成來自市場上所有參與者對該合約標的物到期日價格的預期,交易各方注意的焦點就在這個預期價格上;而期權到期交割的價格在期權合約推出上市時就按規定敲定,不易更改的,是合約的一個常量,標准化合約的惟一變數是期權權利金,交易雙方注意的焦點就在這個權利金上。
四、保證金的規定不同
在外匯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的履約保證金;而在外匯期權交易中,買方不需要交納保證金,因為他的最大風險是權利金,所以只需交納權利金,但賣方必須存入一筆保證金,必要時須追加保證金。
五、價格風險不同
在外匯期貨交易中,交易雙方所承擔的價格風險是無限的。而在外匯期權交易中,期權買方的虧損是有限的,虧損不會超過權利金,而盈利則可能是無限的——在購買看漲期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購買看跌期權的情況下。而期權賣方的虧損可能是無限的——在出售看漲期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出售看跌期權的情況下;而盈利則是有限的——僅以期權買方所支付的權利金為限。
六、獲利機會不同
在外匯期貨交易中,做套期保值就意味著保值者放棄了當市場價格出現對自己有利時獲利的機會,做投機交易則意味著既可獲厚利,又可能損失慘重。但在外匯期權交易中,由於期權的買方可以行使其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的權利,也可放棄這一權利,所以,對買方來說,做外匯期權交易的盈利機會就比較大,如果在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機交易中配合使用外匯期權交易,無疑會增加盈利的機會。
七、交割方式不同
外匯期貨交易的商品或資產,除非在未到期前賣掉期貨合約,否則到期必須交割;而外匯期權交易在到期日可以不交割,致使期權合約過期作廢。
八、標的物交割價格決定不同
在期貨合約中,標的物的交割價格(即期貨價格)由於市場的供需雙方力量強弱不定而隨時在變化。在期權合約中,標的物的敲定價格則由交易所決定,交易者選擇。
九、合約種類數不同
期貨價格由市場決定,在任一時間僅能有一種期貨價格,故在創造合約種類時,僅有交割月份的變化;期權的敲定價格雖由交易所決定,但在任一時間,可能有多種不同敲定價格的合約存在,再搭配不同的交割月份,便可產生數倍於期貨合約種類數的期權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