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多少怎樣才合適太多了會出現什麼情況太少了又會怎樣
合理的外匯儲備約為該國年進口總額的20%-50%。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因政府能有效控制進口,可儲備少一點,最低不低於進口總額的20%,不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可以多一點,一般不超過50%。
太多的情況下,儲備資產越多,需付出的機會成本越高,資產閑置這是一種損失和浪費。
太少的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是,1 體現一國的金融實力,從而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2 調解國際收支失衡 ;
3 干預外匯市場,調節本國貨幣匯率(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泰國用外匯儲備調節匯率,太少了沒成功;傳言香港能夠挺住,大陸給了大力支持,就是運用外匯儲備調節匯率)
4 是一國舉借外債和清償能力的基礎及信用保證
② 國家外匯達到50%就沒有印製貨幣的權利了嗎
據我判斷,應該是胡說八道。最近這謠言不知道怎麼起來了,甚囂塵上,明顯太不合邏輯了。過腦子想一想,即使有這種腦殘國際「規定」,也不可能由國家執行的啊!我國家強大了,外匯多了,反而要剝奪印製貨幣的權利?真是日了狗了……
③ 網傳,國家外匯超過百分50國家沒有印製貨幣權利,真的假的
侵佔貨幣發行權,這個都比侵佔領土主權要嚴重了。
連最小的國家梵蒂岡都發行了屬於自己國家的硬幣。紙幣他們在用歐元。要知道梵蒂岡的面積也就是個北京故宮那麼大。
樓主提到的這個情況,可能是一些小國家,外匯佔比高,人口又少,面積又小,所以主動放棄了發行貨幣的權利,直接使用其他國家流通的貨幣。但是絕對不是他們喪失了貨幣發行權。
④ 國家外匯超過50%就沒有印鈔的權力嗎
1、這句話就有問題,外匯儲備超過50%?是超過進出口貿易總額的50%,還是超過GDP50%,話說的很含糊,看上去很唬人卻缺少基本常識,可以認定是一個非常沒有水平的謠言。2、外匯儲備最重要的作用是平衡進出口貿易,然後是維護匯率穩定,不存在外匯儲備超過50%就巴拉巴拉,外匯太多處理的方式很簡單,花掉就可以。3、我搜了一下這句話的出處,其作者想要表達的目的是抵制外國貨,因為我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44%,如果買外國貨外匯儲備就會達到50%。這個概念是明顯的錯誤,進口大於出口的時候,外匯儲備減少,出口大於進口時外匯儲備增加,怎麼會買外國貨,外國人還要倒貼錢讓你外匯儲備變多6%嗎?回答完畢,給分謝謝
⑤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超過百分之五十,將不可以印人民幣
不為什麼,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外匯儲備是貨幣,為什麼單位是個百分比,這個是對比什麼50%。第二印人民幣是指印鈔還是增發,印鈔是政府的責任商業銀行用就要印沒有任何人可以影響,任何人影響它也不會有任何意義,而增發是央行的事,央行增發只做政府跟經濟需求的事也不受任何影響。所以這兩件事有什麼關系嘛?
⑥ 外匯保證金水平不足50%會如何
寶富國際外匯:當客戶保證金比例不足50%時,系統會強制逐單平掉客戶的倉位,直到保證金比例恢復至50%以上。
⑦ 請問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過多對這個國家會分別有哪些正面的和負面的影響
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之憂患
作者:巫繼學 來源:東方早報
中國金融目前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是空前嚴峻。面對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增幅,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其中是否會隱藏著一些麻煩?
中國人民銀行7月15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六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專家稱,中國外匯儲備充裕是一個「中性」消息,不特別好但也不特別壞,外匯儲備關鍵不在多少而在能否發揮效力。(《中國外匯儲備突破7000億美元年底可能超越日本》2005年07月15日中國新聞網)
有的專家認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面臨自身金融改革和防範外在風險的壓力都比較大,外匯儲備相對比較充裕應該是合適的。但在我看來,這種看法大可商榷。中國金融目前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是空前的嚴峻。面對這有些可疑的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增幅,我們的金融官員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其中是否會隱藏著一些麻煩?
如何看待迅猛的外匯儲備增長
那麼,應該如何理解這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不正常的增長幅度?果真如有的專家所說的那樣,中國外匯儲備目前的現狀是「中性」嗎?依我之見,這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是一筆疑竇叢生的錢,這是一筆不合時令的錢,這是一筆令人感到不安的金錢!
毫無疑義,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及其不正常的外匯增幅,其中大藏玄機。
第一,外匯儲備漲幅十分可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經達到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截至2005年6月末,外匯儲備增加1010億美元,同比多增33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國家外匯儲備還僅為4706億美元。2004年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首度超過6000億美元,達到6099億美元。這個增長速度是歷史上的最高增長紀錄之一,因為它是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長的。對此,我贊同國資委研究中心趙曉的分析,在增加的外匯中,大概有40%是難以解釋的。這么大的一筆無法解釋的外匯,難道不讓人提心吊膽。依我的看法,就是到賬面的錢,不一定真正是自己的錢。從近年來披露的經濟事件來看,目前金融財務手法也在花樣翻新,表現在或者統計到自己賬面來的錢,可能其中大有文章。甚至移花易木,暗渡陳倉,也不無可能。
第二,中國外匯儲備驟然大幅提升,其時機也很微妙。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的外匯儲備的增長,究竟是因為這段時間產業創匯增幅帶來的呢,還是這段時間外商投資增加帶來的,抑或其他國際認同的正當渠道帶來的?其實都不是,至少沒有數據顯示是。然而,從時間段上來說,它恰好與逼人民幣升值遙相呼應。這種巧合無法不令人產生一定的聯想?
第三,國際經濟博弈中也出現了一些十分反常的現象。先是狂逼中國人民幣升值的美國,其參議院突然擱置人民幣升值議案;其間,還有超重量級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財長斯諾參議院作證,反對硬逼人民幣升值。接著,新近召開的八大工業國(G8)會議對人民幣升值如若虛無,其公報對人民幣匯率隻字未提。其時,國內金融界大松一口氣,人們似乎看到人民幣升值如同幽靈般地飄然而去,這時甚至有人竊竊自喜。當然,也有敏銳觀察者提醒人們不可放鬆警惕,卻反被譏為製造噪音。問題能有這么輕松嗎?非常的表象的背後,往往有非常的原因,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博弈人民幣升值靜悄悄地進入了新的境界:大動若靜。居安尚需思危,何況我們的金融體系並不安全。
關注金融形勢中的不安因素
雖然人民幣升值的輿論由來已久,但是它的壓力驟然提升正好與我國房地產價格提升不謀而合。這正是國際熱錢做局中國的新套路:即近期入房市熱錢炒房,伺機再殺入賭人民幣升值。據有關報道稱,國際游資進入我國後,其中大量資金參與了我國房地產的炒作。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比2003年上漲了9.7%。另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調查資料,2005年一季度,35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平均房屋銷售價格上漲9.8%。這一局面,並非完全由國內需求所致,相當程度上乃國際游資所為。有關人士認為,2004年大約有80億美元的海外熱錢投入了上海房地產市場。今年一季度海外熱錢占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的40%。另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統計,境外資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比重,2001年是16.1%,2002年上升到23.5%,2003年超過了25%,2004年1至11月,境外資金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總量超過222億元。熱錢似乎不像有的專家估計的那樣,在撤離中國房地產市場。
我們絕對不會反對合理的外匯儲備,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中國人艱苦奮斗,殫精竭慮,不就是想提高綜合國力嗎?外匯儲備的多少,是一個重要標志。但是,如果這筆錢中有「貓膩」,它能正常「發揮效力」嗎?
(作者為河南社科院研究員,教授)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適度性的思考
郭華偉 鄧祥康
截止到2004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跨越6000億美元大關,達到6099億美元。從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來看,促進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因素將繼續存在,如果不進行政策調整,我國的外匯儲備將會進一步增加。
一、 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負面影響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我國目前609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眾所周知,我國外匯儲備構成中大約70%是美元資產,據美國一些經濟學家估計,美元可能在這一輪的危機中貶值20%至40%,果真如此,我國美元儲備將縮水854億到1708億美元。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二、 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
近年來,我國外匯需求主要來自於以下五個方面:維持正常進口用匯需求;償還債務用匯需求;外商直接投資贏利返還用匯需求;政府幹預匯市的用匯需求和其他用匯需求(包括居民出境旅遊、求學、就醫等)等。如果能滿足這五個方面的用匯需求或略有節余,則我們認為外匯儲備規模就是適度的。我國進口用匯需求大約為1120-1680億美元。償還債務用匯需求大約為230-345億美元。外商投資贏利返還用匯需求大約為448-672億美元。目前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我國對資本項目嚴格管制,並實行經常項目的銀行結售匯制,因此,並不需要太多的外匯儲備干預市場,不妨以2004年流入我國的短期資本600億美元為外匯需求的參考數。隨著國家對居民出境旅遊、探親、就醫、留學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放寬,所需的外匯儲備也會進一步增加,估計總額在400-600億美元。
由此,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區間大致為:2798-3897億美元。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外匯儲備有較大過剩。因此,如何控制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提高儲備資產的運用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三、 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途徑探討
過多的外匯儲備就意味著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長期如此,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害無利。我們認為,在當前條件下,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應從兩方面著手:即一方面要採取措施解決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另一方面要提高現有儲備資產的運用效率,兩者不可偏廢。
控制外匯儲備超常增長可以從供給機制上著手。從供給來說,外匯儲備增加是國際收支順差的結果,也是當前結售匯體制所致。但根本原因在於,外界對人民幣匯率抱有升值預期,本幣和外幣利率差距太大,國內外幣缺乏安全、穩定、高回報的投資渠道。因此,企業、銀行、個人都願意減持外幣資產,增加人民幣資產。因此,解決問題的思路還需要從打消匯率升值預期、解決利率差距和增加投資渠道入手。當然,還應研究和調整匯率制度,改變目前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匯率制度。
1、 改變幣種結構,保持儲備資產多樣化。目前,我國外匯資產面臨的突出風險是美元「一股獨大」,這樣,在美元貶值時我們面臨較大的資產縮水風險。可考慮適當增加歐元、日元等國際貨幣在我國儲備資產中的比重。
2、 提高外匯儲備在國內的運用效率。如可考慮動用部分儲備資產發行美元債券,允許企業和個人用人民幣購買,建立專項基金。同時可考慮發展境內外幣債券市場。以減少到國際市場籌集資金,並替代部分外商直接投資。
3、 調整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增加收益。當前,我國外匯資產主要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等短期投資上,年收益率僅為3%左右。可適當調整投資期限結構,運用外匯儲備進行一些長期的投資計劃。
來源:《經濟參考報》
⑧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到50%是什麼後果
沒有後果,都是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