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匯出金需要審核嗎
外匯出金是否需要審核,關鍵在於投資人選擇出金的當地銀行情況。如果按照規定嚴格執行的話,投資人的每筆資金都應該受到審核,但是很多銀行由於管理並不是很嚴格,如果投資人外匯出金金額較低的話,就會給投資人直接進行入賬。外匯出金是否需要審核和投資人的出金金額有關。如果投資人外匯出金的金額在1萬美元以上,五萬美元以下的話,通常是會收到審核的。主要審核的東西就是投資人的資金的來源。如果是在1萬美元以下的話,很多銀行是會簡單的問一下資金來源就會給投資人入賬了。如果外匯出金金額超過五萬的話,那麼一定不會給投資人入賬的,因為外匯管理局規定,每人每年的結售匯不能超過五萬美元。當然,具體投資人出金多少才不會被審核,還要看當地銀行的實際情況。外匯出金是否需要審核還和投資人選擇的出金銀行有關,一般來說,適合進行外匯出金的銀行主要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而其他的一些銀行,如郵政儲蓄、農行、招行等,對於外匯審核比較嚴格,有的銀行甚至會直接將投資人的外匯出金退回。
B. 有哪些正在做的外匯平台被審核中,需要多久
外匯開戶需要審核,投資人進行外匯開戶的時候,需要提交自己的身份證的正反面,來作為自己的身份證明。對於外匯零售商功能來說,並不允許投資人隨便提交身份證來作為自己的身份證明。因此,外匯開戶的話,零售商會對投資人的身份證進行審核。通常情況下,外匯開戶審核時間需要12個小時左右,期間會對投資人的身份證是否清晰,是否過期,是否本人的身份證等重要的信息進行審核。
外匯開戶 除了需要審核投資人的身份證之外,有些外匯零售商還需要投資人提供住址證明,如嘉盛平台。這類平台對於投資人的身份信息的審核更為的嚴格,因此審核的時間也可能會稍微的長一些。一般這類平台的外匯開戶審核時間在24小時左右。
如果投資人想要縮短外匯開戶的審核時間的話,也有有方法的,那就是通過外匯零售商在國內的代理商進行開戶。代理商通常和外匯零售商有直接的溝通渠道,在代理商開設的賬戶,審核時間要比普通開戶快很多。
C. 個人收到外匯 怎麼審批
銀行管理不同的,以後匯款最好到中行,沒這么多麻煩.而且對方最好是個人名義
D. ODI備案外匯審核所需資料
銀行作為最終放款部門,不但需要自行平衡外幣的進出總量,還需要獲得相關部門同意資金出境的批文(商務部和發改委出具的同意投資批文),才能繼續辦理ODI備案審核的銀行部分工作。銀行部門主要負責ODI備案審核的部門為外匯管理局,所需文件包括《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業務申請表》、外匯資金來源情況說明、境內投資主體材料(營業執照及公司章程等)、商務部核發的《境外企業投資證書》等文件原件。
E. 外匯收支申報銀行已通過審核,外匯管理局多長時間審核
外匯管理局不需要審核,
外匯收支申報在銀行審核後,會通過銀行與外管局的系統發送到外管局。
F. 企業結匯 外匯管理局審核要多久
一般兩到三個工作日應該就可以了。
G. 銀行為什麼對外匯審核,銀行為什麼對外匯審核資訊
這是為了打擊洗錢、非法外匯流出等違規行為。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政策,銀行在辦理外匯業務的時候,要認真執行「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盡職審查」展業三原則。堅持展業三原則,目的是要了解業務的真實交易背景。那麼,在辦理個人外匯業務的時候,該如何踐行展業三原則呢?
一是理解展業三原則內涵。實施展業三原則,是賦予銀行更多的責任與權利,對外匯業務真實性的把握從形式延伸到內涵,銀行需要全方位了解客戶信息、交易背景,把它們與自身內控制度有機結合,做到事前了解客戶需求,事中了解客戶業務、有效防範個人外匯業務風險。
四是做出正確判斷。通過上述基礎工作,做好分析判斷,得出結論:業務該不該辦理,怎麼辦理。對符合規定的個人外匯業務,要認真細致地審核客戶提交的相關材料,進行下一步處理,對不符合條件的也能果斷地說不。
五是不能照本宣科。個人外匯業務展業三原則要真正做到位,經辦員對業務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很關鍵。既能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又能有效甄別不合規交易。例如:等值五萬美元以下的購付匯交易,外匯管理政策規定可以憑客戶的身份證件直接辦理。但是,如果經辦員對某筆交易有疑問,那就可以自主決定要求客戶追加提供相關材料,在審核認為真實後再辦理業務。
H. 外匯管理的主體包括哪些
外匯管制
1、對貿易外匯的管制
(1)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
實行比較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對於出口收匯一般都規定出口商必須將其所得外匯結售給國家指定的銀行,也就是說出口商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出口價款、結算所使用的貨幣、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在收到出口貨款後又必須向外匯管理機構申報,並按官方匯率按管理規定將全部或部分外匯結售給外匯指定銀行。此外許多國家為了鼓勵出口,實行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措施,而對一些國內急需的、供應不足的或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的商品、技術及戰略物資則要限制出口,通常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2)對進口付匯的管制
實行嚴格外匯管制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進口減少外匯支出,一般採取的措施有:
其一,進口存款預交制。它是指進口商在進口某種商品時,應向指定銀行預存一定數額的進口貨款,銀行不付利息,數額根據進口商品類別或所屬國別按一定比例確定。
其二,進口許可證制。它是指進口商只有取得有關當局簽發的進口許可證才能購買進口所需的外匯。進口許可證的簽發通常要考慮進口數量、進口商品的結構、進口商品的生產國別、進口支付條件等。
2、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
對非貿易外匯的管理一般採取的方式有:直接限制、最高限額、登記制度、特別批准。
3、對資本輸出輸入的管制
資本項目是國際收支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資本的輸出入,並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資本輸出輸入實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發展中國家由於外匯資金短缺,一般對資本輸入都實行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有利於該國經濟發展的外資。例如對外商投資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並允許其匯出利潤等。為保證資本輸入的效果,有些發展中國家採取了如下措施 :
(1) 規定資本輸入的額度、期限和投資部門 ;
(2)從國外借款的一定比例要在一定期限內存放在外匯銀行;
(3) 銀行從國外借款不能超過其資本與准備金的一定比例 ;
(4) 規定接受外國投資的最低限額等。以前發展中國家都嚴格限制資本輸出,一般不允許個人和企業自由輸出 ( 或匯出 ) 外匯資金。但是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集團化趨勢的出現,不少發展中國家開始積極向海外投資,以期通過直接投資來打破地區封鎖,帶動該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例如拉美國家、東盟各國、韓國和中國近年來的海外投資十分活躍,放鬆了資本輸出的外匯管制
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對資本輸出輸入採取的限制性措施較少,即使採取一些措施,也是為了緩和其匯率和官方儲備所承受的壓力。例如日本、德國、瑞士等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由於國際收支連年順差,貨幣匯率經常處於上升的狀況,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主要沖擊對象;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也導致這些國家國際儲備大幅度增長,又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風險,因此這些國家便採取了一些限制外國資本輸入的措施。如規定銀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繳納較高的存款准備金、規定銀行對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收利息、禁止非居民購買該國有價證券等以緩和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的局面。同時發達國家積極鼓勵資本輸出,例如日本從 1972 年起對於居民購買外國有價證券和投資於外國的不動產取消限制。應特別說明: 雖然限制資本輸入、鼓勵資本輸出是發達國家的一個總趨勢,但根據當時國際收支和匯率變動情況,外匯管制有時寬松、有時嚴格,不斷進行調整。
I. 開立一切外幣賬戶在外匯管理局登記開戶主體基本信息要帶什麼資料
其實關於外匯開戶的 需要帶什麼資料 步驟是什麼的都不需要擔心 畢竟不同的機構都詳細的寫明了開戶步驟 外匯開戶的話 一切都是浮雲,資金安全是首要條件,主要看是否是黑平台就好了,再按照自己的資金,篩選交易杠桿,傭金等,開戶手續的話各個機構都有詳細的步驟,選擇好平台後你注意看一下就好了。只要不是黑平台,資金就是安全的。這樣吧,你到匯通網的經紀商欄目查詢一下,那裡收錄的倒是安全平台。如果你中意哪個平台,首先在那裡查看一下它的監管機構吧。
J. 銀行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項下外匯收支審核原則
銀行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向外匯收支審核原則通過,是要證明才可以審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