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凈利潤增長率在15%以上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年報出完,然後你用選股器選。之後懸著公司股本大的。一般都是龍頭。
『貳』 為什麼上市公司年報中「利潤佔比」可以達到1000%多
利潤佔比就是分項業務占所有利潤的比例。一項業務盈利100元,另一項業版務虧了90元,總利潤10元,第一項業權務利潤佔比就是100/10=1000%。你的問題是是沒有利潤,分母為零是無意義的,這是一種極端財務狀況,只存在於理論想像,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叄』 求某家上市公司的內含增長率 和可持續增長率
一、內含增長率
所謂內含增長率,即外部融資為0時,企業依靠自身稅後利潤形成的留存收益維持的銷售最大增長率。
計算方法一:根據外部融資銷售增長率公式計算。
外部融資為0,那麼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也為0,故
0=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預計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將各數據代入公式,求出的增長率即為內含增長率。
計算方法二:根據專用公式計算。
今年教材新給出了一個計算內含增長率的公式,即
內含增長率=凈利潤/凈經營資產×留存收益比率/(1-凈利潤/凈經營資產×留存收益比率)
提示:在利用專用公式計算內含增長率時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各個指標均為預測期的指標,而不是基期指標。
二、可持續增長率
所謂可持續增長率,即不發行新股、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時,其銷售所能達到的最大增長率,這種狀態下也可以稱為平衡增長,是一種理想的增長狀態。
計算方法一:利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期初股東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
提示:在利用此公式計算時,應注意前提條件是基期也未增發新股,而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中的不增發新股是指預測期不增發新股,這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計算方法二:利用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此方法是常用方法。計算公式為: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
=權益凈利率×利潤留存率/(1-權益凈利率×利潤留存率)
此公式中不必考慮基期是否增發新股。
『肆』 上市公司增長率是指報表中的凈利潤增長率嗎還是另有所指
我的理解,是的。
凈利潤增長=(今年凈利潤-上年的)/上年的
『伍』 年增長率在15%以上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排名靠前的公司有華遠地產、徐工機械、山煤國際、維爾利、祁連山、S儀華、梅花集團等,復合增長率分別達497%、390.98%、377.85%、372.33%、348.44%、309.8%和308.37%。
具體可以查和訊網數據。
你的15%的要求太低了,符合條件的太多了!
『陸』 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什麼會高於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幾倍
很多原因了!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盈利不太好的企業!當然也經常出現在高成長的行業和企業里!
『柒』 上市公司的年復合增長率看什麼數據 要自己計算嗎
1、是的。目前中國沒有任何一家網站提供這項服務,必須自己進行計算。
2、年復合增長率主要是根據上市公司每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進行計算。
『捌』 中國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潤增長率是多少 國外的是多少
以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為依據給上市公司30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是合理
『玖』 請問上市公司的這個表怎麼看凈利潤增長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這是利潤表的一部份
凈利潤每年在快速增加,說明企業在快速成長中,公司負債率78.79%,較高,已經不能通過貸款或是發債來融資,凈利潤現金含量高,資金流動性好,現金流好,高送配可能性大,
10年凈利潤除以09年凈利潤再減去1就是增加率
491998.4/351922.65=1.398029936
『拾』 從2000年到2009年每年的上市公司總利潤增速是多少平均利潤增速和加權利潤增速呢
上市公司的中報披露完畢,整體顯示出盈利逐步恢復的狀態。表現為同比增長率雖然仍然是-14.5%,但環比增長率達到35.5%。由此我們只能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還處於很低的狀態,進一步好轉和走向穩定性的需求拉動的盈利增長,還需要經濟進一步復甦的支持。
他進一步詳盡闡述,從影響當期盈利的因素看,價格起了主導性作用。股市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佔到總利潤的22.39%;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使得資產減值准備和公允價值對利潤起到很大的正面影響;相對去年同期,在一季度去庫存化後,二季度的成本壓力大大減輕,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得以提升,增加了盈利能力。
相對來講,從企業的銷售收入情況看,仍然改善程度不大。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長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12.37%,上半年累計降幅收窄至-11.46%,說明需求仍出於緩慢回升狀態。
從行業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最大的變化是成本壓力緩解的電力、石化、造紙包裝、航空等行業的利潤在快速恢復增長階段;需求穩定的食品、商業、醫葯等行業增長的穩定性較好;受益於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電氣設備、建築、建材等行業利潤也處於增長中。
由於去年下半年企業盈利惡化的程度較大,基於基數的因素,今年全年上市公司可以實現25%左右的增長。仇彥英特意提醒投資者,如果從好的角度來看,可以認為需求在回升,企業盈利在好轉;但從壞的方面看,應該意識到很多行業還沒有走出虧損和微利的困境,產能過剩和產品需求低迷仍然是企業要面對的最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