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華股東中的吳軍,請問是不是得到里的寫矽谷來信中的那個吳軍老師
應該不是同一個人
2. 《證券投資學》論文作業,重酬!
大華股份09半年報分析
1,收入和凈利潤.
上半年收入增長放緩,增長12.91%,其中國內增長僅8.8%,說明公司的營銷體系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而海外銷售則增長了32%,這在海外經濟不景氣的今年,出口能取得這樣的增長,也算是不容易了,據了解海康威視上半年的出口是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的,當然這和大華的出口基數偏低也有關系.如果大華的出口能在今後保持這種增長的勢頭,一旦海外經濟復甦,對利潤的貢獻應該會不小.
凈利潤同比下降7.3%,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則是下降了15%.按理說這很不應該,因為今年所得稅費用同比下降了63%(去年按25%的稅率計算).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於加大了市場投入和研發投入,導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大副增長,由於這種投入體現到利潤上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在投入初期,利潤的增長是要落後於收入增長的,一旦這種投入達到了預期效果,則很可能出現利潤增長遠遠高於收入的情況.比如中創信測,就是由於前幾年加大了研發和市場投入,導致了近幾年凈利潤的增長遠遠高於收入.當然,如果這種投入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就會對利潤的拖累越來越大,所以這裡面也隱藏著一定風險.
2,產品結構和毛利率.
目前大華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DVR,基本上還是吃老本.DVR的毛利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整體價格有所降低,在山寨機對DVR行業的沖擊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海康和大華這兩大龍頭能否鞏固住該行業的毛利水平,目前還存在一些懸念.從大華近期的新品巡展來看,差不多也是以DVR為核心,只是由於性能提高,新產品的售價也較以前提高很多,如果新品的推廣順利的話,DVR的毛利應該是會有較大提高的.
數字遠程圖像監控系統上半年收入增長了一倍,達到了3525萬,而且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0%提高到了40%,恢復到07年同期的水平,增長勢頭應該說還不錯.一般來說,這種系統集成的毛利能維持在20%的毛利就算很高了,我估計該收入的快速增長是大華接了一些打包工程項目所致,但毛利率能否穩定在40%的水平,應該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他產品收入增長了1.4倍,達到了3227萬,毛利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高達42%.這部分產品主要是大華研發的一些新產品,盡管大華現在走的是「大安防戰略」,但近幾年除了DVR上有所成就外,其他新產品一直都沒有成氣候,即便是智能交通產品,雖然也有較好的增長,但還是低於年初預期的,還沒有形成規模.反觀海康,除了在板卡和DVR這兩個領域牢居第一外,在攝像機領域的發展也是相當快的,看來大華要趕上海康目前還只能是個夢想。
綜合來看,大華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應屬好現象。
3,分配.
上半年沒有分紅,也沒有送股,這使得不少投資者再次失望.其實,我個人覺得中期不送股反倒會好一些,首先是中期高送配一般是少數個例,很難引發整體的高送轉行情,而年報的高送轉往往因群體規模較大,市場炒作的力度和空間都遠高於中報.其次,目前的股價不大適合送轉,要真推出高送轉,至少也得等股價上了幾個台階,讓機構有充裕的時間運作,假如現在推出送股,未免把這一題材給浪費了.去年的年報沒有送股,公司自身也背負了很大壓力,我想無論下半年經營如何,今年年報推出10送10的可能應該是非常大的.
4,股東情況。
股東戶數有所減少,又達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由於增加了小非的籌碼,人均持股數還是相當集中的,達到5000股/戶.從小非的情況來看,除了王增鍬拋售49萬股外,自然人高冬的51萬股應該也全部拋出,吳軍因個人需要拋出4.5萬股,而朱江明和陳金霞仍舊持股未動,看來整體上小非的籌碼還是比較穩定.從機構的情況來看,中信的私募從去年至今一直持續加倉,而最初進入的兩大機構國泰基金和通聯資本也是不離不棄,只是做了一些波段操作,造成了籌碼數量上的一些變化.總的來說,機構對大華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展望下半年,大華尚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主要看市場的持續投入能否產生效果以及新產品的推廣情況,如果這2方面做的好,那下半年的利潤出現快速增長還是值得期待的,如果新產品的銷售不暢,這些巨大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將會在下半年繼續吞噬利潤成果,由此也不難理解在對3季度業績預測時仍然用了"增減"這個不確定的詞.
從這份半年報中,能看出公司的決策者的一些問題.客觀的說,老傅的為人還算可以,但由於性格上的一些弱點和自身的學識以及所處的環境,造成了他作為企業的最高決策者存在的很多不足.以半年報的一些數據為例:
1,思想過於保守.傅利泉雖然號稱"激情總裁",但觀念上卻是極度保守的,有著典型的蕭山小農意識,只願意守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公司的4個多億資金一直存在銀行,募集資金遲遲沒有發揮作用,如果老傅每年讓這4個億產生10%的收益,就能增加每股收益6毛錢,可惜他僅僅是靠這4個億獲取一些利息收入.在通貨膨脹日益加劇的今天,這些利益是很難抵消貨幣貶值的損失的,也許過2年這4個億也只能具備3億的購買能力了.
2,性格優柔寡斷.作為決策者,優柔寡斷是很致命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在中報里有這樣一則說明:項目投資中預算2500萬元用於營銷分中心辦公樓物業的購置,由於公司擬設立一級市場區域中心的上海、深圳等地目前樓市價格趨勢不明,公司暫時擱置了上述兩地的物業購置預算。從去年發行上市直到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很多次抄底樓市的好機會,就連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去買房產抵禦通脹,何況是這么大的一個企業.也許公司顧慮到上海和深圳兩地的業務開展的不順暢,暫時不打算購置辦公樓,但上海和深圳是對安防產品有著巨大需求的兩個城市,大華要想發展,早晚也得在上海和深圳布局,去年下半年樓市低迷,大華拿著大把現金不動作,實在是失策,這充分說明管理層的決策低下.另外,關於股權激勵的事情,網上的傳言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在新股路演時老傅就曾經說公司正在研究股權激勵的事項,一年半過去了,至今還沒有個眉目,其實股權激勵的事情也沒有這么復雜,無非就是激勵對象和行權價的問題.對於激勵對象,公司從上市前到現在,早該確定下來了,而在行權價的確定上,也再次體現了老傅猶豫不決,應該說去年股價跌到30附近的時候是個很好的機會,但老傅並沒有把握住,到了40之後又想股價回到30再推股權激勵,而股價到了50之後又後悔沒有在40附近推,假如大盤這么一直漲到5000點,只怕大華的股權激勵就始終難產了.股權激勵遲遲不能出爐,既不能穩定公司的管理層,同時也對二級市場的股東造成了很大傷害(比如去年年報沒有送股應該就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這樣對各方都是不利的.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方案,建議公司暫時中止這一想法,採用其他方式比如獎勵基金等對員工進行激勵,或者像信雅達一樣,老闆自己拿出一部分股份用來激勵自己的員工.
總的來說,傅利泉作為業務員還是很合格的,但作為企業的最高決策者還存在太多的不足,尚不具備擔當大將的能力.如果公司想做大做強,必須得聘請優秀的管理人才來管理整個企業,傅利泉自身也需要一個出色的智囊團來為其出謀劃策,否則憑借傅利泉自身的能力和現有的管理團隊,企業早晚都要走向死胡同,即便今年下半年能轉危為安,今後還會遇到類似的困境,躲過了初一能躲過十五嗎?
3. 股票分析小作業~
記得我以前回答過一個,我找下復制下,懶的再打字
那你就隨便找只股就行了,這樣的容易,而且寫起來也容易
隨便選只大跌的,就分析跌夠多了,應該要反彈,漲的多的就說應該要調整,再說行業隨便造一下,說人民消費水平高了,買車的多了,就汽車行業好了,技術分析就告訴你老師哪些出現金叉,就寫適合買了技術分析上,死叉就該賣了,宏觀么隨便寫下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
那隨便告訴你只(只是針對應付你的作業,並不是作為推薦股0也請無聊的人不要多話
海馬股份,汽車行業
技術分析 MACD死叉有段時間了,如果最近有反彈,那麼5日均線抬頭向上有形成金叉趨勢,適合購買
、宏觀分析:國家寬松貨幣政策,加上市場需求,人民消費水平提高,購車強烈
、行業分析:屬於本土國產,自己國家的品派,價格方面便宜,有利於佔領市場,因為廉價的車中國人買的多,高檔車不適合普通群眾
要豐富的自己加擴展下,我提下思路
4. 求一篇關於近年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
大華股份09年半年報
1,收入和凈利潤.
上半年收入增長放緩,增長12.91%,其中國內增長僅8.8%,說明公司的營銷體系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而海外銷售則增長了32%,這在海外經濟不景氣的今年,出口能取得這樣的增長,也算是不容易了,據了解海康威視上半年的出口是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的,當然這和大華的出口基數偏低也有關系.如果大華的出口能在今後保持這種增長的勢頭,一旦海外經濟復甦,對利潤的貢獻應該會不小.
凈利潤同比下降7.3%,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則是下降了15%.按理說這很不應該,因為今年所得稅費用同比下降了63%(去年按25%的稅率計算).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於加大了市場投入和研發投入,導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大副增長,由於這種投入體現到利潤上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在投入初期,利潤的增長是要落後於收入增長的,一旦這種投入達到了預期效果,則很可能出現利潤增長遠遠高於收入的情況.比如中創信測,就是由於前幾年加大了研發和市場投入,導致了近幾年凈利潤的增長遠遠高於收入.當然,如果這種投入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就會對利潤的拖累越來越大,所以這裡面也隱藏著一定風險.
2,產品結構和毛利率.
目前大華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DVR,基本上還是吃老本.DVR的毛利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整體價格有所降低,在山寨機對DVR行業的沖擊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海康和大華這兩大龍頭能否鞏固住該行業的毛利水平,目前還存在一些懸念.從大華近期的新品巡展來看,差不多也是以DVR為核心,只是由於性能提高,新產品的售價也較以前提高很多,如果新品的推廣順利的話,DVR的毛利應該是會有較大提高的.
數字遠程圖像監控系統上半年收入增長了一倍,達到了3525萬,而且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0%提高到了40%,恢復到07年同期的水平,增長勢頭應該說還不錯.一般來說,這種系統集成的毛利能維持在20%的毛利就算很高了,我估計該收入的快速增長是大華接了一些打包工程項目所致,但毛利率能否穩定在40%的水平,應該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他產品收入增長了1.4倍,達到了3227萬,毛利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高達42%.這部分產品主要是大華研發的一些新產品,盡管大華現在走的是「大安防戰略」,但近幾年除了DVR上有所成就外,其他新產品一直都沒有成氣候,即便是智能交通產品,雖然也有較好的增長,但還是低於年初預期的,還沒有形成規模.反觀海康,除了在板卡和DVR這兩個領域牢居第一外,在攝像機領域的發展也是相當快的,看來大華要趕上海康目前還只能是個夢想。
綜合來看,大華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應屬好現象。
3,分配.
上半年沒有分紅,也沒有送股,這使得不少投資者再次失望.其實,我個人覺得中期不送股反倒會好一些,首先是中期高送配一般是少數個例,很難引發整體的高送轉行情,而年報的高送轉往往因群體規模較大,市場炒作的力度和空間都遠高於中報.其次,目前的股價不大適合送轉,要真推出高送轉,至少也得等股價上了幾個台階,讓機構有充裕的時間運作,假如現在推出送股,未免把這一題材給浪費了.去年的年報沒有送股,公司自身也背負了很大壓力,我想無論下半年經營如何,今年年報推出10送10的可能應該是非常大的.
4,股東情況。
股東戶數有所減少,又達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由於增加了小非的籌碼,人均持股數還是相當集中的,達到5000股/戶.從小非的情況來看,除了王增鍬拋售49萬股外,自然人高冬的51萬股應該也全部拋出,吳軍因個人需要拋出4.5萬股,而朱江明和陳金霞仍舊持股未動,看來整體上小非的籌碼還是比較穩定.從機構的情況來看,中信的私募從去年至今一直持續加倉,而最初進入的兩大機構國泰基金和通聯資本也是不離不棄,只是做了一些波段操作,造成了籌碼數量上的一些變化.總的來說,機構對大華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展望下半年,大華尚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主要看市場的持續投入能否產生效果以及新產品的推廣情況,如果這2方面做的好,那下半年的利潤出現快速增長還是值得期待的,如果新產品的銷售不暢,這些巨大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將會在下半年繼續吞噬利潤成果,由此也不難理解在對3季度業績預測時仍然用了"增減"這個不確定的詞.
z希望能幫到你B
5. 求一份完整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大華股份09年半年報
1,收入和凈利潤.
上半年收入增長放緩,增長12.91%,其中國內增長僅8.8%,說明公司的營銷體系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而海外銷售則增長了32%,這在海外經濟不景氣的今年,出口能取得這樣的增長,也算是不容易了,據了解海康威視上半年的出口是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的,當然這和大華的出口基數偏低也有關系.如果大華的出口能在今後保持這種增長的勢頭,一旦海外經濟復甦,對利潤的貢獻應該會不小.
凈利潤同比下降7.3%,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則是下降了15%.按理說這很不應該,因為今年所得稅費用同比下降了63%(去年按25%的稅率計算).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於加大了市場投入和研發投入,導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大副增長,由於這種投入體現到利潤上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在投入初期,利潤的增長是要落後於收入增長的,一旦這種投入達到了預期效果,則很可能出現利潤增長遠遠高於收入的情況.比如中創信測,就是由於前幾年加大了研發和市場投入,導致了近幾年凈利潤的增長遠遠高於收入.當然,如果這種投入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就會對利潤的拖累越來越大,所以這裡面也隱藏著一定風險.
2,產品結構和毛利率.
目前大華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DVR,基本上還是吃老本.DVR的毛利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整體價格有所降低,在山寨機對DVR行業的沖擊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海康和大華這兩大龍頭能否鞏固住該行業的毛利水平,目前還存在一些懸念.從大華近期的新品巡展來看,差不多也是以DVR為核心,只是由於性能提高,新產品的售價也較以前提高很多,如果新品的推廣順利的話,DVR的毛利應該是會有較大提高的.
數字遠程圖像監控系統上半年收入增長了一倍,達到了3525萬,而且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0%提高到了40%,恢復到07年同期的水平,增長勢頭應該說還不錯.一般來說,這種系統集成的毛利能維持在20%的毛利就算很高了,我估計該收入的快速增長是大華接了一些打包工程項目所致,但毛利率能否穩定在40%的水平,應該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他產品收入增長了1.4倍,達到了3227萬,毛利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高達42%.這部分產品主要是大華研發的一些新產品,盡管大華現在走的是「大安防戰略」,但近幾年除了DVR上有所成就外,其他新產品一直都沒有成氣候,即便是智能交通產品,雖然也有較好的增長,但還是低於年初預期的,還沒有形成規模.反觀海康,除了在板卡和DVR這兩個領域牢居第一外,在攝像機領域的發展也是相當快的,看來大華要趕上海康目前還只能是個夢想。
綜合來看,大華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應屬好現象。
3,分配.
上半年沒有分紅,也沒有送股,這使得不少投資者再次失望.其實,我個人覺得中期不送股反倒會好一些,首先是中期高送配一般是少數個例,很難引發整體的高送轉行情,而年報的高送轉往往因群體規模較大,市場炒作的力度和空間都遠高於中報.其次,目前的股價不大適合送轉,要真推出高送轉,至少也得等股價上了幾個台階,讓機構有充裕的時間運作,假如現在推出送股,未免把這一題材給浪費了.去年的年報沒有送股,公司自身也背負了很大壓力,我想無論下半年經營如何,今年年報推出10送10的可能應該是非常大的.
4,股東情況。
股東戶數有所減少,又達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由於增加了小非的籌碼,人均持股數還是相當集中的,達到5000股/戶.從小非的情況來看,除了王增鍬拋售49萬股外,自然人高冬的51萬股應該也全部拋出,吳軍因個人需要拋出4.5萬股,而朱江明和陳金霞仍舊持股未動,看來整體上小非的籌碼還是比較穩定.從機構的情況來看,中信的私募從去年至今一直持續加倉,而最初進入的兩大機構國泰基金和通聯資本也是不離不棄,只是做了一些波段操作,造成了籌碼數量上的一些變化.總的來說,機構對大華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展望下半年,大華尚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主要看市場的持續投入能否產生效果以及新產品的推廣情況,如果這2方面做的好,那下半年的利潤出現快速增長還是值得期待的,如果新產品的銷售不暢,這些巨大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將會在下半年繼續吞噬利潤成果,由此也不難理解在對3季度業績預測時仍然用了"增減"這個不確定的詞.
6. 從古至今的風流人物,越多越好
你好!!
梅州客家先民——程 旼
唐代宰相、詩人、文學家 ——張九齡
北宋文學家—— 曾 鞏
北宋思想家—— 楊 時
北宋宰相—— 詹學傳
南宋丞相、民族英雄—— 文天祥
抗倭援朝明軍統帥——陳 璘
抗金明軍統帥——袁崇煥
清代畫壇"揚州八怪之一"—— 黃慎
清代武狀元—— 李威光
西婆羅洲蘭芳大總制大唐總長——羅芳伯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師—— 戴均元
清代體仁閣學士 ——戴衢亨
清代詩人、書法家 ——宋 湘
太平天國天王—— 洪秀全
太平天國東王—— 楊秀清
太平天國忠王—— 李秀成
近代洋務運動先驅—— 丁日昌
太平天國翼王—— 石達開
馬來亞僑領 ——葉德來
首任駐日本國公使 ——何如璋
華僑實業家 ——張弼士
清代愛國詩人、外交家—— 黃遵憲
華僑實業家 ——張榕軒
華僑實業家—— 姚德勝
清代愛國詩人、抗日保台義軍副統帥——丘逢甲
中國民主革命先驅—— 孫中山
民主革命家 ——廖仲愷
泰國客屬總會創始人 ——伍佐南
華僑實業家—— 胡文虎
辛亥革命北伐軍總司令—— 姚雨平
民國陸軍上將—— 黃慕松
辛亥革命名將—— 張民達
民國元老 ——鄒 魯
辛亥革命名將—— 鄧仲元
泰國合艾市開埠元勛—— 謝樞泗
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朱德
北伐、抗日名將 ——吳奇偉
中國現代史學大師—— 陳寅恪
現代傑出文學家 ——郭沫若
北伐、抗日名將——范漢傑
北伐名將——鄧演達
北伐、抗日名將—— 薛岳
新四軍軍長—— 葉挺
北伐、抗日名將—— 羅卓英
北伐、抗日名將 ——張發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將—— 陳奇涵
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葉劍英
北伐、抗日名將—— 黃琪翔
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張鼎丞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病理學家——梁伯強
「象徵派」詩人、雕塑家——李金發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物理化學家——黃子卿
語言學家——王力
現代藝術大師——林風眠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內科及熱帶病醫學專家 ——鍾惠瀾
馬來西亞實業家、慈善家——蕭畹香
抗日名將 ——陳大慶
抗日民族英雄—— 謝晉元
客家研究一代宗師——羅香林
牙買加中華會館主席—— 陳英豪
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廖承志
中華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李貞
前中華人民解放軍空軍總司令—— 劉亞樓
中國人民共和國上將 ——賴傳珠
前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將 ——蕭向榮
中國科學院士、數學家—— 李國平
中國實驗腫瘤學創始人之一 ——楊簡
抗日名將 ——賴名湯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 ——楊勇
國中現代腫瘤學奠基人 ——吳桓興
中國科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梁專家 ——李國豪
前全國政協副主席 ——楊成武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耀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盧嘉錫
前全國政協副主席—— 肖華
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院長委員長—— 陳丕顯
英籍華人作家—— 韓素音
前蓋亞那合作共和國總統 ——阿瑟?鍾
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劉復之
中國科學院士、生物學家—— 黎尚豪
前中華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張廷發
香港著名實業家—— 田家炳
新加坡首任總理 ——李光耀
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謝非
香港著名實業家—— 曾憲梓
中國工程院院士—— 汪懋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佛松
馬來西亞藝術教育家、美術家—— 鍾正山
國際著名化學家 ——潘毓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肖揚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
國際羽壇名將 ——侯加昌
戲曲表演藝術家—— 黃婉秋
國際著名數學家 ——丘成桐
新加坡副總理 ——李顯龍
亞洲球王—— 李惠堂
國際雜技大賽金獎獲得者—— 戴文霞
國際體操比賽金牌獲得者—— 李莉
世界速滑全能冠軍—— 葉喬波
客家人物是客家文化與理念的創造者和踐行者,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表徵。客家人重視教育,讀書明理、讀書起身、讀書致仕、讀書濟民的信念深入客家人腦海之中。
蔡蒙吉、藍奎、李二何、宋湘、黃遵憲、丘逢甲、胡曉岑、何如璋、丁日昌、葉璧華、羅香林、葉劍英、林風眠、羅清楨、李金發、張資平、蒲風、
溫流、黃鳳眠、侯過、吳康、袁文殊、杜埃、碧野、鍾惠瀾、吳桓興、丘成桐、李國豪等,都是客家文化傑出的演繹者。清朝羅芳伯開發加里曼丹成為大酋長,其首創之共和制度尤比美國憲法早幾年。丘逢甲愛國保台,盡顯忠貞。葉劍英參與共和國的建立,於危局中力挽狂瀾,手握權力,不謀私利。李光耀,大埔客家之後,在新加坡建成了現代化國家,有「國父」之稱。豐順客家後裔他信,位至泰國總理。清末黃遵憲,詩人、外交家,梅縣客家人。其主張「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客家億萬富豪及客家大企業家簡錄(上)
1、曾憲梓 廣東梅州市梅縣人,財富80億人民幣左右,公司03年國內外銷售額40億人民幣左右,總部在香港,自有品牌,香港上市公司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事領帶、男裝、皮具、皮鞋等產品研究、設計、生產、銷售,亞洲領帶大王、男裝大王,國內總部在廣州東站,為三十多層的金利來大廈。現年70歲,有三個兒子。至03年止,國內捐款已達6億多人民幣。其中一個兒子從事頂級原裝進口歐式傢具的國內外連鎖經營,在深圳有一家店,叫金寶來。金利來是中國人創立的第一個國際名牌。
2、田家炳,廣東梅州市大埔縣人,財富估計30億人民幣左右,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主要產品為人造革和塑料薄膜。82年捐款12億人民幣設立田家炳基金會,專門捐助內地、港澳的公益事業,僅在家鄉大埔縣就已捐款2億,目前捐款總額已達標15億。現年85歲,有5子4女。
3、羅桂祥,廣東梅州市梅縣人,財富估計30億人民幣左右,已逝,香港維他奶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前董事長,自有品牌,主要產品有豆奶、果汁飲料、茶飲料、汽水、水等,03年銷售額22。7億,固定資產18億。
4、姚美良,廣東梅州市大埔縣人,財富估計30億人民幣左右,已逝,香港南源永芳有限公司創辦人、前董事長,永芳牌化妝品是中國大陸90年以前第一品牌,高峰期年銷售額6億,目前國內已投資10多億。由於姚美良英年早逝,加上公司決策、管理方面出現一些問題,目前處於低潮。生前國內捐款2億多。
5、伍捷仆,廣東梅州市梅縣人,財富30億美元(96年),泰國第二大商業銀行--泰華農民銀行創辦人、董事長,泰國客屬總會創始人。
6、他信。西那瓦,原姓丘,廣東梅州市豐順縣客家人,現任泰國總理,也是目前為止泰國最有民望最有成就的總理。任總理前,是泰國首富、電信大王,壟斷泰國的衛星通信、行動電話,財富14億美元,公司資產24億美元,1子2女,兄弟姐妹9個。
7、張 弼士,廣東梅州市大埔縣人,生卒於1841-1916年,創業於印尼、馬來西亞,開辦種植園,種植椰子、咖啡、橡膠、胡椒、茶葉等,開辦錫礦、輪船公司、銀行、葯材批發公司等,是當時海外華僑中首屈一指的巨富。山東煙台張裕葡萄酒公司就是他創辦的。
8、胡文虎,福建永定人,生卒於1882-1954年,在緬甸創辦永安堂虎標葯業有限公司,生產萬金油、清快水等,產品暢銷東南亞,創辦了《星島日報》、英文《虎報》等系列報紙,是當時和閩南人陳嘉庚並列的世界華人首富。
9、彭雲鵬,祖籍廣東汕尾市陸河縣客家人,60歲,印尼第三大財團巴里多太平洋集團創辦人、董事長,世界膠合板大王,財富50億美元(96年),投資涉及森林種植、膠合板製造、糖業、金融、航運、石油化工、旅遊、房地產等。目前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投資額18億美元,建設一個龐大的商業中心,包括一棟70層高的印尼第一高樓。
10、鄒錫昌,廣東梅州市梅縣人,大陸改革開放後的弄潮兒,目前財富20億,42歲,中山大學畢業,香港昌盛集團董事長,該公司總資產80億。91年,投資3億在廣州市中心建成30多層的天秀大廈;93年,投資額14億在廣州市商業中心建設65層的中華廣場,該廣場是廣州市新地標、首個MALL,一期工程已於99年竣工開業,目前僅此年租金收入就達1。6億,二期工程已動工,將於07年竣工;投資11億在北京中心城區建成高檔住宅區使館新城,1、2期已售完;正投巨資在北京市中心老城區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造;國內捐款已達4000多萬。
11、葉華能,廣東梅州市梅縣人,廣東寶麗華集團總裁,40多歲,目前財富估價幾十億,涉及行業有房地產、建築施工、茶葉種植、農業觀光旅遊、服裝、高速公路等,擁有男裝名牌法國」紳浪『,擁有總投資14。1億的梅汕高速公路百分之二十股份,同時承包百分之四十工程,投資1。8億建成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投資12。9億建設梅縣火電廠。
12、梁亮勝,廣東梅州市梅縣人,52歲,香港絲寶集團董事長,中國百富榜連續2年上榜,03年排35位,02年公司銷售額22億,納稅2億,國產化妝品、洗護發、洗護膚品第一品牌,是世界同行第一品牌--美國寶潔公司(擁有飄柔、海飛絲、玉蘭油、激爽等品牌)在中國的第一對手、強勁對手,擁有中國名牌舒蕾、風影、麗花絲寶、柏蘭、美濤、潔婷、伊倍爽、捷泰等,產品有化妝品、洗護用品、衛生用品、葯品。國內總部在武漢,總部大樓為23層自有物業--絲寶國際大廈,有湖北仙桃、武漢、廣州三大生產基地,武漢基地投資4億多;在起家地湖北仙桃投資2。3億建成三家賓館(其中一家四星級)、一條步行街;公司內設有博士後工作站;梁亮勝所創造的終端營銷模式已成為國內營銷模式經典,目前國內捐款已達8000多萬。
13、朱孟依,廣東梅州市豐順縣客家人,45歲,香港上市公司合生創展集團董事長,連續2年上中國百富榜,財富40億,02年總資產56億銷售額100億,所投資的項目都是幾億、十幾億、幾十億的大盤,是房地產行業大盤開發商代表,廣州最大地產商,全國著名企業家自負的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非常尊敬的同行,並且說朱孟依和他的合生創展集團與珠江實業集團才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手下匯集了從國內著名房地產公司老總位置跳槽來的大批地產精英。僅從穿越廣州市珠江的通信電纜工程就獲利10億,創造一個神話。目前已在廣州、北京、天津、上海、惠州等城市大展拳腳,高歌猛進,其中天津的項目投資將達100億,建造一個神話般的城鎮。朱為人很低調。在梅州市區捐資3000萬建設東山高級實驗學校。兄弟三人。兄弟所擁有的廣州珠江投資公司是親密的生意夥伴。
14、繆壽良,廣東梅州市五華縣人,49歲,財富16億,連續2年上中國百富榜,02年12億、42位,03年16億38位,深圳富源集團董事長。賣煙絲起家,而後賣煙絲機、開石場。承接廣深高速公路、廣深公路、深圳機場、深圳北環大道等大工程的石料供應而崛起。是一個「硬打硬」的成功客家男人。目前擁有深圳寶安區主要商業區的大部分,僅此年租金收入就達一億。擁有深圳寶安區大型住宅區富源花園、幾個大型工業區、投資2億多的富源文武學校、32層的富源商貿中心,深圳福田區4棟32層大廈;正投資4億建設一個大型的高科技工業園。全國政協委員;目前捐款已達5000多萬;有3子1女。
15、李彬蘭,女,廣東梅州市興寧市人,全國著名的新一佳超級市場的總經理,該公司03年在全國擁有50多家分店、50多億銷售額,為廣東第一、全國第十二大的商業連鎖公司。
16、吳炯聲,廣東梅州市五華縣人,61歲,深圳西湖集團董事長,該公司剛完成私有化改造,吳炯聲擁有百分之70多股份。該公司目前凈資產近20億,年總產值3億多,涉及計程車、城市公共汽車、賓館、酒樓、房地產、旅遊、汽車維修等行業,是賓士汽車售後服務深圳唯一合夥人。曾任炮兵部隊營長,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勞模、深圳市人大常委。
17、黃賢成,廣東梅州市興寧市人,財富2億,廣州賢成集團董事長,主營紡織和地產,上市公司青海省白唇鹿公司實際控制人。
18、李貴輝,廣東梅州市梅縣人,55歲,廣州綠丹蘭集團董事長,該公司涉及精細化工(化妝品)、服裝、房地產、兒童娛樂、銀行、交通等行業,總資產36億。綠丹蘭品牌化妝品高峰時年銷售額達10多億,曾主導國內化妝品市場,為當時全國名牌。由於種種原因目前處於低潮。目前為止捐款已達5000多萬。
19、黃華,廣東梅州市人,香港南方國際集團董事長,高峰時財富30多億,受97金融風暴影響,目前處於低潮。高峰時擁有三星級深圳南方國際大酒店、深圳新王朝大酒店、廣州市中心30多層的南方國際中心相當股份、90年以前廣州市最高級的商場--世貿廣場購物中心(僅裝修費就達1億)。95年投資10多億在廣州市中心進行大型舊城改造。目前捐資已達四千多萬。
20、余煥良,深圳英特泰投資公司董事長,96年,在家鄉五華縣投資五千多萬進行大規模現代農業開發。
21、徐偉建,梅州三寶集團董事長,97年,公司總產值2。5億,總資產1。5億。
22、何中華,廣東大華集團董事長,目前僅為家鄉梅州的捐款就打1。2億。
23、張堅力,上市公司廣東明珠集團董事長,03年總收入6。1億,利潤3600多萬,總資產11億,涉及閥門製造(全國最大的閥門公司之一、生產高質量高技術閥門)、葯業、酒業、建築施工等行業。
24、林梅光,深圳青青世界觀光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台商,廣東梅州市梅縣人,87年投資1000萬美元創辦深圳青青世界觀光農場。
25、嚴----,廣東梅州市梅縣人,廣州泰奇食品公司、四川古綿純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前者銷售額4--8億,後者為全國最大的中低檔白酒公司,作為一個新品牌,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白酒行業已領風騷7--8年,非常成功。
26、張新輝,廣東梅州市人,香港佐田集團、梅州佐田服裝公司董事長,投資50億人民幣在湖南衡陽市建設火力發電廠和水電站各一座,建成後年產值達成23億。
27、劉曉,廣東梅州市大埔縣人,深圳博士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為深圳最大、全國最大之一且定位中高檔的眼鏡連鎖銷售公司,目前全國有70多家店,而且都是大型高檔店,僅深圳就有30多家。
28、李建華,廣東威華集團董事長,公司總資產13億,涉及發電、供水、林產(膠合板)、建築、IT基礎材料等行業,其中膠合板產銷量廣東第一。
29、楊欽歡,上市公司廣東梅雁集團董事長,該公司03年總資產59億,凈資產27億,涉及水電、建築、IT、生物工程製造業等行業。
30、陳偉東,廣東紫金縣人,香港萬基集團董事長,連續2年上中國百富榜:02年23位,03年61位,財富20億。擁有香港上市公司「萬基葯業」國內上市公司「煙台發展」,總資產50億,為全國最大傳統保健品公司,主業:傳統保健品及葯業、白酒、房地產,已收購昔日全國名酒孔府家酒百分之九十股份,正進行收購全國名酒古井貢酒,國內總部深圳,總部大樓即將遷入中心區23層的自有物業。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