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花旗股東無錫

花旗股東無錫

發布時間:2021-07-02 14:26:17

1. 廣發為什麼是合資(非歐美) 不是被花旗收購了嗎

廣發銀行四大股東:花旗銀行、英大集團、中國人壽、中信信託。4家股東分別持股20%。
所以沒有股東對廣發有絕對控股權。

2.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為美國花旗銀行有限公司全資所有。目前,花旗中國於在華國際銀行中處領先地位,在全國13所城市(北京、長沙、成都、重慶、大連、廣州、貴陽、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無錫)擁有分支網點。花旗在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是在中國最具有全球性的國際銀行。
法定代表人:林鈺華(Yuk Wah LAM)
成立時間:2007-03-29
注冊資本:397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企獨滬總字第043865號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花園石橋路33號花旗集團大廈主樓28樓01A和04單元、29樓、30樓、33樓01單元、34樓和35樓

3. 花旗銀行是哪一年成立的,花旗集團旗下有哪些子公司(銀行),花旗銀行的資產是多少,都有哪些大股東控股

花旗銀行是哪一年成立的
創立於1812年,至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
紐約花旗銀行的前身是紐約城市銀行
1812年有斯提耳曼家族創立,經營與拉丁美洲有關的金融業務,是美國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
1865年取得國民銀行執照,改為紐約花旗銀行
舊中國稱之為花旗,是由於美國的國旗圖案,而香港則稱之為萬國寶通銀行,合並後改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
19世紀20年代初,受斯提耳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將它做為美孚石油系統調度中心.
世界經濟危機之後,脫離洛克,自成系統
由於業務每況愈下,曾一度依附於摩根公司到了40年代
1914年率先在布誼諾斯艾利斯創立了美國國民銀行第一家國外分行,成為南美經濟的開拓者之一
1915有龐大的海外分行網,成為美國國際銀行業先驅,國際銀行的假如,使花旗成為美國遺留的國際銀行
1919成為美國第一個資產達到$10億的銀行
1921率先開展了復利儲蓄帳戶業務
1928率先為儲戶提供無擔保的個人貸款業務,首創個人貸款部,為有固定收入並在銀行開辦儲蓄帳戶的雇員階層提供貸款服務
1929大蕭條期,成為全球最大商業銀行
1936率先在紐約提供沒有最低余額限制的散戶支票帳戶
1939在美國以外的23個國家開辦了100家分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銀行
1950開展大眾銀行業務,即個人支票
1955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資產急劇擴大,地位上升,創建了美國最大銀行,更為紐約國民城市銀行
1956率先在商業貸款中使用Burroughs EIOI計算機
1961首創大額可轉讓存單(CD)面值$10萬
1965開展信用卡業務
1967首創信用卡服務系統,即萬事達卡(Everything Card)
1969萬事達卡更名(MasterCard)
1974在歐洲開展創新金融業務
1977率先啟用ATM 24小時服務系統,提出"花旗永不休息"的宣傳語
1979成為全球一流的外匯交易商,地位保持至今
1982-1984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控股公司(成立花旗公司)
1985在紐約通過銀行與家庭及辦公室個人電腦聯網方式開展直接存取業務
1986首先在紐約和香港使用觸摸屏自動對話櫃員機
1992成為美國最大銀行,分行及辦事處遍及全球90多個國家

4. 花旗銀行的老闆是誰

花旗銀行的前十大股東。前十大里沒有中國的,但在花旗的所有股東中,我相信會有中國的投資者買了,但可能是很小的股東。 註:你核實資料時,要找Citigroup Inc. (C),而不是city bank,前者是我們常說的花旗銀行,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後者是地方性銀行,在納市上市。 Citigroup Inc. (C) TOP INSTITUTIONAL HOLDERS Holder Shares % Out 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OMPANY 4.66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UK Holdings Ltd 3.78 AXA 3.21 STATE STREET CORPORATION 3.07 VANGUARD GROUP, INC. (THE) 2.76 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 LLP 2.07 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94,091,229 1.90 FMR CORPORATION (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RP) 1.39 MORGAN STANLEY 1.38 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 1.20

5. 花旗銀行會倒閉嗎

不會,最多政府會接管它。
第一,是因為花旗銀行太大,倒閉對金融業影響太嚴重,美國政府不會讓其倒閉;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花旗和美國政府、美聯儲的關系太密切太深入了,很多美官員和美聯儲官員都是花旗的股東,或曾是花旗的高管,還有很多重量級的幕後高人也和花旗有染。現在花旗被美國政府購趁花旗股價低買了很多股票,以期以後套現洗錢。

6. 花旗銀行大股東都有誰

花旗銀行大股東有:美國政府、阿布扎比投資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阿爾瓦利德。

花旗銀行是花旗集團旗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也是一家在全球近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

(6)花旗股東無錫擴展閱讀:

英國《銀行家》雜志對世界前1000家銀行2002年各項指標排名中,花旗集團以一級資本590億、總資產約10970億、利潤約152.8億美元三項排名第一,盈利水平佔1000家大銀行總盈利2524億美元中6.1%。

根據花旗集團最新年報顯示,花旗集團2003年一級資本已達669億、總資產12640億、利潤約178.5億美元,比上年又分別增長了13.4%、15.2%和16.8%。

2012年9月19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運作。

2014年11月12日,英國、美國和瑞士金融監管機構就匯率操縱一案作出裁決,對全球五大銀行共處以34億美元的罰款,被罰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士銀行。

7. 花旗銀行資料背景

花旗銀行(Citibank, N.A.,中文名「花旗」源於上海市民對該行的習慣性稱呼)是花旗集團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2012年9月19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運作。
1812年6月16日,後來發展成花旗銀行的「

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由紐約州政府特許設立,許可資本(authorized capital)200萬美元,給付資本(paidin capital)80萬美元。同年9月14日,城市銀行在紐約市正式開業,為紐約商人服務。
1865年,加入新成立的美國國家銀行體系(U.S. national banking system),並更名為「紐約國家城市銀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
1897年,在美國的主要銀行中,首家設立外國業務部,並開始外幣交易業務。
1902年,業務拓展到亞洲、歐洲、印度。並在上海、馬尼拉等地設立辦事處。
1904年,開創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s)業務。銀行總部移至華爾街55號,並一直使用到1961年。
1913年,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首要參股人。
1914年11月10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設立分行,成為首家在外國設立分行的美國國家銀行。
1915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設立辦事處。成為美國有最大海外機構網的國際銀行。
1918年,收購一家美國的海外銀行「國際銀行」(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
1919年,成為美國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銀行。
1921年,在美國的主要銀行中,首家採用復利法給儲蓄帳戶(savings account)計息。
1928年,在美洲的主要銀行中,首家給存款人提供無質押個人貸款(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192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並購「農民貸款信託公司」(Farmers' Loan and Trust Company),並

將之更名為「城市銀行農民信託公司」(City Bank Farmers Trust Company)。
1936年,在紐約市的銀行中,首家開辦不需要最低余額的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業務
1939年,在美國以外共有分布於23個國家的100間辦事機構,成為最大的國際性銀行。
1945年,在一系列戰爭貸款及勝利貸款活動中,售出了56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U.S. Treasury securities)。
1955年,更名為「紐約第一國家城市銀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961年,發明negotiable定期存款(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成立「第一國家城市海外投資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作為海外分支及從屬機構的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位於公園大道399號的新總部大樓建成。
1962年,在銀行150周年慶之際,更名為較短的「第一國家城市銀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1964年,進軍租賃業務。
1965年,進軍信用卡業務。
1966年,在倫敦市場開辦Dollar Certificates of Deposit,是自1888年來,倫敦市場的首家negotiable instrument。
1967年,開辦花旗銀行的第一張信用卡「第一國家城市簽賬服務」(First National City Charge Service),俗稱「囊闊所有卡」(the "Everything" card)。
1968年,一家銀行控股公司「第一國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後更名為Citicorp)成為第一國家城市銀行的母公司。
1969年,「囊闊所有卡」改製成為「主人簽賬」(Master Charge,後更名為萬事達卡,MasterCard)。
1974年,第一國家城市股份公司更名為花旗公司(Citicorp),以方便其國際業務。
1976年,第一國家城市銀行變成「花旗銀行國家協會」(Citibank,N.A.)(N.A.表示National Association)。
1977年,花旗銀行開建花旗卡銀行中心(Citicard Banking Center),利用花旗卡與自動櫃員機(ATM)進行服務。24小時的自動櫃員機不再僅是供緊急提現之用,而成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
1979年,成為全球的首要外幣交易代理。
1981年,收購「大來信用證」(Diners Club)。
1982年至1984年間,在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依利諾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收購儲蓄(Savings)與貸款業務,使花旗集團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控股公司。
1984年,花旗銀行倫敦分行成為錢伯斯清算公司(CHAPS Clearing Company)的創始成員機構之一。錢伯斯清算公司是僅次於美國Fedwire的全球第二大實時大體結算系統(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
1985年,在紐約開辦「直接連入」(Direct Access®)服務,通過個人電腦跟花旗銀行連結。
1986年,在紐約與香港首次使用觸屏式自動櫃員機(touch-scre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1989年,成為抵押信用卡(securitized credit card receivable)的首要發行人。在紐約長島市科特廣場(Court Square)的一座新摩天大樓建成。
1992年,花旗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花旗集團的分支機構遍布90多個國家。
199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及簽帳卡的發行人與服務提供人。將1980年代收購的各家存款銀行合並,並以「花旗銀行聯邦儲蓄銀行」(Citibank,FSB)之名統一運作。
1994年,開設俄國第一家外國獨資商業銀行。
1995年,在闊別45年後,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一傢具備全面業務的(full­servic)分行,並在越南與南非開設分行。
1996年,擁有亞洲最多的信用卡。台灣是美國以外第一個信用卡數量超過100萬張的地區。
1998年10月8日,花旗公司(Citicorp)與旅行家集團(Travelers Group)雙方的所有屬下合並成為花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itigroup Inc.)。花旗銀行繼續保持為花旗集團旗下的強勢品牌。
2001年5月17日花旗銀行以125億美元收購墨西哥第二大金融機構——墨西哥國民銀行(Banamex、Grupo)。
2004年2月24日,花旗銀行以27.3億美元收購韓國中等規模的銀行KorAm Bank。
2004年7月1日,花旗悉數拋售持有的台灣富邦金融控股集團10.2%股權。
2005年7月1日,花旗銀行香港分行零售銀行業務轉移至在當地注冊成立的花旗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7日花旗銀行收購中美洲最大信用卡發行機構Banco Uno第一金融集團(GFU)。
2006年12月14日花旗銀行收購GrupoCuscatlán(屬於國際Cuscatlán聯合銀行機構UBCI)。此並購案包括所有Cuscatlán銀行(Grupo Cuscatlán包括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及巴拿馬等國,薩國為Banco Cuscatlán)、股市交易所、SISA保險業及AFP Confia退休奉給提存業及信用卡部門等。
2007年4月1日,花旗銀行中國內地分行轉移至在當地注冊成立的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7年4月9日,花旗銀行宣布合並台灣的華僑商業銀行,其細節為在台灣注冊成立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並以新注冊的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為存續銀行,華僑商業銀行為消滅銀行,於2007年12月1日完成合並。
2007年4月27日花旗集團以77億美元的全現金方式成功收購日本第三大證券公司日興柯迪證券公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花旗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4.9%提高到了61.1%。
2007年11月27日,阿布扎比投資局以75億美元入股花旗集團4.9%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2007年12月21日花旗銀行收購智利第二大銀行Banco De Chile。Banco De Chile股東將持有合並後的金融機構89.56%的股權,而花旗將持有其餘10.44%的股權,因此合並後的銀行仍保持Banco De Chile的名稱。
2008年9月29日收購美國第四大銀行美聯銀行(Wachovia)的業務,花旗將會吸納美聯銀行的3120億美元貸款,但只會承擔不超過420億美元的虧損,成為美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但在10月3日富國銀行0.1991普通股換取1股美聯銀行普通股,折算以每股7美元收購美聯,涉資117億美元,直接宣布花旗的收購方案告吹。
2008年11月24日美國財政部、聯儲局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向花旗集團注資450億美元,財政部與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也同意,將對花旗集團房屋抵押貸款、商業房地產貸款在內的總計3060億美元債務提供擔保、美國政府取得7.8%股權,躍居單一最大股東。
2008年12月7日花旗集團以52億歐元(約合66億美元)將其德國零售銀行業務出售給法國國民互助信貸銀行(Credit Mutuel Confederation Nationale) 。
2008年12月1日花旗集團出售日興花旗信託銀行(NikkoCiti),花旗早於2001年入股日興證券旗下日興信託銀行,佔有五成股權,於2001年被納入美國花旗集團才改為花旗銀行。2013年,花旗集團在日本主要的事業有花旗銀行、日興花旗信託銀行、日興Cordial證券、日興花旗集團證券和日興資產管理公司。
2009年1月12日摩根士丹利、花旗宣布成立新合資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證券經紀公司,擁有20,390位營業員、管理1.7兆美元客戶資產。花旗將以100%的美邦證券、澳洲美邦以及在英國提供私人投資管理服務的Quilter的股權及27億美元現金但不含花旗私人銀行以及日本的Nikko Cordial證券。取得「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49%的股份。花旗出售美邦後,帳面獲利58億美元。據美邦網頁簡介,美邦在全球有764個辦事處,擁有900萬美國客戶,共有14,133個理財顧問,為客戶提供各項理財服務,包括個人理財和資產管理等服務,2013年,管理客戶資產高達1.323萬億美元(約10.3萬億港元)。摩根士丹利將以旗下全球財富管理事業100%的股權取得「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51%的股權。在第3年後,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都有權購買或出售在新公司中的股份,但花旗至少在5年內都會持有相當大的股權。
2009年1月16日花旗集團宣布把業務一分為二,花旗集團將拆分為「花旗銀行」和「花旗控股」兩部分,花旗銀行將保留集團在100多個國家的傳統銀行業務,花旗控股則將納入一些「非核心」的資產管理、消費金融業務主要包括CitiFinancial、Primerica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49%的股份等,以及花旗在日本的子公司日興花旗控股和Nikko資產管理公司。
2009年2月27日美國財政部2008年兩次注資花旗後,持有花旗總值約四百五十億美元優先股。根據財政部與花旗達成的協議,財政部同意按照花旗給予私人投資者的換股條件,將其中最多二百五十億美元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換股價每股三點二五美元,完成後;美國政府持有花旗的權益將提升至三成六,成為最大單一股東。
2009年2月27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同意以每股3.25美元的價格,把持有的花旗集團68億8000萬美元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這讓GIC持股增至11.1%。成為花旗第二大股東。
2009年5月1日花旗集團決定以5450億日元(約55億美元)出售旗下的日本第三大的證券公司也日興柯迪證券(Nikko Cordial Securities)給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2009年7月30日住友信託銀行以756億日圓(7.95億美元)收購花旗集團持有的日興資產管理公司64%股權。
2009年10月9日花旗集團以2.5億美元出售旗下能源交易部門Phibro給美國第4大石油公司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
2009年11月25日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ank of Montreal)已同意收購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旗下的Diners Club North American特許資產,從而擁有了在美國和加拿大獨家發行Diners信用卡的權利。
2009年12月15日花旗集團與政府達成協議,償還200億美元貸款,脫離政府的監管,財政部獲利130億美元。
2010年03月15日花旗集團(Citigroup)將斥資2697億智利比索(約合5.197億美元)增持智利銀行(Banco de Chile)控股公司LQ Inversiones Financieras SA的股權額外8.52%至50%。
2012年2月24日花旗集團退出在印度最大抵押貸款機構近7年的投資,以955億盧比(19億美元)出售於Housing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HDFC)的全部股權。
2012年3月19日花旗集團通過大宗交易轉讓了5.0616億股浦發銀行股份給中國太保及旗下太平洋資產管理,占該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2.714%。至此,花旗銀行在該公司的股份為零。

8. 花旗銀行入股浦發銀行,誰將成為最大的股東

還是浦發銀行現在浦發銀行的前幾大股東持股情況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股份18.68億股,佔比21.159%,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為5.77億股,佔比6.54%,花旗持股3億股,佔比3.392%,上海國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23億股,佔比2.527%。

9. 花旗的最大股東是誰啊

花旗的最大股東是,董事會主席William R. Rhodes。

1、花旗銀行(Citibank,中文名「花旗」源於上海市民對該行的習慣性稱呼)是花旗集團旗下的一家零售銀行。

2、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

3、也是一家在全球近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

4、2012年9月19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運作。

(9)花旗股東無錫擴展閱讀

1、紐約花旗銀行的前身是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創立,經營與拉丁美洲貿易有關的金融業務。

2、1865年該行取得美國政府第29號特許狀,國民銀行執照,改為花旗銀行,該名稱當時沒有叫起來,同時有混用現象。

3、美國花旗銀行,紐約城市銀行,紐約第一城市銀行,美國花旗公司,國際銀行,萬國寶通銀行都屬於花旗銀行。

4、19世紀末20世紀初,斯提耳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牢牢地控制了該行,將它作為美孚石油系統的金融調度中心。

5、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以後,紐約花旗銀行脫離了洛克菲勒財團,自成系統,當時,由於業務每況愈下,曾一度依附於摩根公司。

6、到了40年代,紐約花旗銀行趁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機,大力恢復和擴充業務,戰後,紐約花旗銀行業務不斷擴展。

7、50年代,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的企業兼並浪潮,紐約花旗銀行在競爭中壯大起來,於1955年兼並了摩根財團的第二大銀行——紐約第一國民銀行,隨後更名為第一花旗銀行。

此時該行資產急劇擴大,實力增強,地位迅速上升,成為當時美國第三大銀行,資產規模僅次於美洲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

閱讀全文

與花旗股東無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汽集團roe開頭汽車 瀏覽:819
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居間協議模板 瀏覽:931
什麼是股票增發價格 瀏覽:638
縣域金融機構經營理念 瀏覽:987
阿里媽媽的團長傭金比率 瀏覽:456
osc指標通達信公式 瀏覽:165
金融公司渠道合作協議範本 瀏覽:404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
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信託 瀏覽:219
傭金寶創業板深圳 瀏覽:150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