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諾和諾泰&嘉萬贏信中國葯店營銷企劃中心:為什麼將電子商務卡顛覆傳統葯店模式
其他各行不同,醫葯行業的電子商務進入門檻較高。由於假葯猖獗、黑店橫行,網上葯店在2004年曾遭到封殺。從2005年12月1日開始,國家才放開了這一葯品交易平台。然而,由於相關管理辦法仍不成熟,在3家葯店通過審批後,國家葯監局在2006年初又曾一度暫停了審批工作,直至2006年底才重新恢復。
根據醫葯商業協會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發達國家網上葯店的銷售額已經占整體銷售額的近20%。而我國比例雖小,但是國內每年潛在的網上葯店銷售額也達到4000萬元。業內人士分析,「這個份額對於慢慢規范起來的網上葯品銷售市場,加上國家對合法網上葯店的審核門檻的提高,將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誰也不會拒絕去分得一份。」
但與很多醫葯電子商務不同,葯品零售網的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全覆蓋,也就是既可以實現網購,也可以實現終端葯店刷卡購物。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網上葯店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尤其在互聯網假葯泛濫的情況下,消費者大都對網上葯店持觀望態度,而葯品零售網由於依託華氏大葯房的實體銷售,將更容易獲得品牌認可。
② 上葯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葯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是2018-03-3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業盛路188號A-912室。
上葯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4MA1GUKM87C,企業法人宋潞潞,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葯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項目:葯品批發;道路貨物運輸(除危險化學品);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准文件或許可證件為准) 一般項目:供應鏈管理,國內貨物運輸代理,倉儲(除危險化學品),裝卸搬運,停車場服務,物業管理,日用百貨、化妝品、眼鏡(除隱形眼鏡)、一類醫療器械、二類醫療器械的銷售,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會議及展覽展示服務,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食品經營(僅銷售預包裝食品)。(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葯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上葯集團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海市醫葯航母即將起航,合並後的新上葯集團,整體上市平台業已敲定。9月15日,接近上葯集團和上實控股的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透露,上葯集團整合方案已敲定,將會以上海醫葯作為整體上市平台,事業部制將取消,以加強集團對各自公司的控制。停牌三個多月後,平衡各方利益的上葯集團重組,終於要登場了。上實系主要醫葯資產合並成新集團停牌三個多月期間,上葯集團的重組一直處在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確定整體上市平台的艱難抉擇中。接近上葯及上實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葯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主要醫葯資產整合方案已經定下來,二者合並組成新的醫葯集團,並將上海醫葯作為整體上市的平台,而由於上葯資產太復雜,大量的時間被用於清理審核,導致上葯集團重組遲遲未公布結果。」上海醫葯是上葯集團重要的上市控股子公司,主要業務板塊為醫葯分銷業務。目前上海醫葯在國內市場僅次於國葯控股)和九州通集團,位列第三,主要在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形成布局。而據上海醫葯財務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94.86億元,同比增長20.95%;凈利潤7013.74
萬元,同比增長55.27%。目前,上海醫葯先後對上海雷允上大葯房、信誼大葯房實施了全面託管,並以華氏大葯房為平台,加快了零售連鎖系統的全面整合轉型,目前全國零售連鎖葯房達1130多家。之前,上葯集團曾尋求海外整體上市,隨著新實際控制人上實集團的入主,選擇上海醫葯作為整合後的新集團的整體上市平台,意味著雙方進行了妥協。事實上,上實集團在資產規模和醫葯經營管理上,都遜色於上葯集團。一證券分析人士表示,上實集團那邊只是控股公司,旗下醫葯資產多為財務投資,現在將資產向上葯集團這邊集中,則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上實醫葯擬注入上海醫葯這次重組,上實醫葯的去向,業界一直關注。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實控股旗下的醫葯資產與上葯集團合並後,包括上實醫葯在內,其主要的優質醫葯資產將會注入到上海醫葯中,上實醫葯將變成上海醫葯的控股子公司。上實醫葯是上實控股最主要的醫葯資產,旗下擁有常州葯業、常州制葯廠、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普生化醫葯等四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而上實醫葯2009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7.52億元,實現凈利潤4.32億元,同比增長378.25%。另外,上實控股旗下則擁有正大青春寶、胡慶余堂葯業、廈門中葯廠、遼寧好護士和胡慶余堂國葯號等5家控股醫葯企業,2007年8月22日,上實控股擬將上述5家資產注入到上實醫葯中,該方案也得到股東大會的批准,但是由於上實集團整合上葯集團,此舉作罷。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擬注入的資產整體質量一般,缺乏成長性,預期收益不高。但是隨著上海醫葯被選定為新集團整體上市平台,上述資產也將隨著上實醫葯注入到上海醫葯中。放棄事業部制
加強集權上葯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的醫葯資產合並後,採取何種方式管理,避免同業競爭,一直是一個難題。上葯集團在上實集團入主前,旗下各業務主要按事業部制來實施管理,各主要工業資產按照處方葯事業部、OTC事業部、抗生素事業部、原料葯事業部和中葯與天然葯物五大事業部分業務管理。然而,這種管理模式幾經博弈,最終還是被拋棄。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9月初,重組領導小組最後放棄事業部制,轉而採用公司法人制對各子公司進行管理。對此,上實醫葯董秘湯德平表示,這只是管理上的問題,不管採取哪種管理模式,主要還是要消除同業競爭。事實上,實施事業部制並不是上葯集團本意,最早華源集團重組上葯集團時,引入事業部制,上葯集團在脫離華源集團的控制後,一直在醞釀取消事業部制實施法人實體制。今年5月份,上葯集團旗下的中華葯業、信誼葯廠等都開始恢復法人制。但是6月份上葯集團與上實醫葯實質重組啟動後,作為重組財務顧問的中金國際也給出繼續採用事業部制管理的方案,把雙方的醫葯工業資產全部納入到新成立的事業部中,然後各事業部再與各上市公司對接。對此,上葯集團方面反對意見比較強烈。而對於最終合並後的新集團取消放棄事業部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為了減少管理層級,加強集團集權,提高對各子公司的控制,但即使取消事業部制,未來新集團在業務管理上,還會採取分業管理。該知情人士也透露,上葯集團的抗生素業務板塊各子公司,將會吸收合並到上海信誼葯廠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化的抗生素板塊。
④ 上海拿葯網存在嗎
拿葯網是知名的醫葯電子商務平台。葯品都是從上葯集團的葯品總倉,在共和新路1405號發出來的。
⑤ 國葯上葯包攬96%國采配送,兩家公司都有怎樣的背景
這次國家第三批第三批國采中選結果名單中,國葯、上葯包攬接近總量96%的葯品配送權,在這次配送權爭奪中也是有絕對性的優勢,這也是醫葯流通行業格局變化的好兆頭,意味著醫葯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國葯和上葯同時也是排名前兩位的行業龍頭,兩家也有自己的特點和經營的范圍。
國葯以規模效益取勝,發揮批零一體化優勢,上海醫葯利用華東地區電子商務發達的優勢大力發展醫葯電商,國葯控股在葯品流通領域具有絕對主導的地位,華潤醫葯和上海醫葯則具在各價值鏈環節發揮了協同效應,二者在葯品生產領域也在我國具有領先的市場地位。
這兩家都算是行業龍頭,但是身為國有企業的國葯,不管是在葯品流通領域還是營業收入的方面,都是有著比上葯更優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