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合資品牌汽車商,比如上海汽車,股權結構中是否有外資股份如有,比例多少,利潤分配如何
有。 要進行分配的上汽由他自己的財務體系
上海汽車集團是目前或內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最領先的乘用車製造商和最大的微型車製造商。現為全球第8大汽車製造商,注冊資本達3554.67億元。
旗下公司 (打括弧的為合資)
(上海方面)上海汽車公司,生產榮威,注冊資本36.8億元人民幣。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和通用各出資 50% )注冊資本7億美元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和各出資 50%)注冊資本106億
上汽集團儀征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
上汽集團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6.8億元
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上汽、沃爾沃各出資 50%)注冊資本9700萬美元
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柳州五菱分別持股國內最大微型車生產廠)注冊資本19億元
上汽控股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215億元。收購韓國雙龍全部,收購韓國通用大宇10%的股份。
(南京方面)2007年12月26日,上海汽車集團正式收購南京汽車集團。
南汽集團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62億元。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上汽、IVECO各出資 50%)注冊資本25.27億元
南京躍進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3億元。
南汽名爵,注冊資本18億元,後與上汽榮威合並
(其他投資)上海廣電、上海磁懸浮列車、信息產業投資公司、上海國際汽車城、銀行、證券、保險業等
2008年,上汽集團整車銷售超過182.6萬輛,其中乘用車銷售111.8萬輛,商用車銷售70.8萬輛,在國內汽車集團排名中繼續保持第一位。2009年,集團以上一年度248.8億美元的合並銷售收入第五次入選《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第359位。
呵呵,忙死我了,按照持股比例,利潤分配就要你自己算啦。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Ⅱ 在江蘇、上海、浙江有沒有比富士康更具實力的集團公司請例舉出來
頂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集團亦涉足糕餅、飲品、糧油、快餐連鎖、大型量販店等多個領域,產品種類已發展到百餘種,並已有「康師傅」純凈水、利樂包飲料、八寶粥、「3+2」夾心餅乾等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康師傅」品牌已成為消費者心目中方便美食的代名詞。
在杭州市
Ⅲ 上海寶茂集團有很多子公司,他們現在哪些子公司發展得比較好拜託各位解答下。謝謝!
在創投領域,徽瑾創投作為上海寶茂集團子公司里算是發展較快的。CEO鄧煥少壯老成、銳氣十足,團隊陣容比較整齊,五百強啥的基本屬於標配,專業度絕對可以的。在總部上海寶茂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資金實力雄厚。他們關注的領域也和別人不完全一樣,像大農業,很多人不敢投,他們一出手就是大手筆,投資風格有點守正出奇的意思。再有熱門的一些領域,象新材料、新能源、泛娛樂、大健康、TMT啥的也是他們的主要方向。主要關注PRE A、A、A+輪及B輪的。
Ⅳ 上海比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比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噴霧技術服務公司,提供各式噴霧加濕器產品及咨詢服務。
法定代表人:李傑
成立時間:2016-11-18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40031946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區滬宜公路5358號1層J860室
Ⅳ 上海比較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有哪些
上置集團、綠地集團、萬科地產、保利地產、旭輝集團等房地產開發商在上海的知名度都屬於比較高的,其中上置集團創建於1993年,並於1999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市場獨立上市(HK1207),致力於走「金融+產業+地產」融合發展的道路,為股東和客戶創造價值。
Ⅵ 上海注冊集團公司的條件和要求有哪些
一、成立集團公司的條件:
1、企業集團的母公司(核心企業)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並且至少要擁有5家子公司;
2、母公司(核心企業)和其子公司的注冊資本總和是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
3、企業集團的母公司(核心企業)應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全民所有制企業一般可以作為核心的企業組建
企業集團,但是注冊資金應該是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
4、集團成員單位均具有法人的資格。
申請辦理集團設立、變更以及注銷登記和備案,凡是文件、證件齊全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受理之後的5個工作日完
成核准或者是核駁手續。
Ⅶ 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屬有多少公司
石家莊泵業,在渣漿泵領域國內幾乎處於壟斷狀態,潛水泵作的也不錯,年產值大概有5-6億,銷售額也差不多這樣,往外報大概降一個億左右,回款額在30%左右,近兩年稍有贏利,渣漿泵仍是主要收入,市場佔有率在60%左右。
連成泵業,03年就說著今年要達到10億的銷售目標,那年有水分的調查連成大概是四億五千萬左右,實際在三個億,匯款率不到20%,曾經嘗試進入水力閥門行業,虧損大概有幾千萬,今年的銷售額到目前為止有所增長,大概在六個億,十億的目標不可能實現,匯款在三個億,明年打算在東南亞一帶繼續加大投資,出口明年有望突破8千萬。 6c/I!
上海做泵的都知道凱泉連成開利東方,這四家也是明爭暗鬥,銷售額也是亂說一通,林凱文甚至說到年底突破20個億,據05第二季度的報告,凱泉銷售有13.8個億,有許多工程凱泉在與同行競爭中處於虧損的單子,都算上正常利潤才是15個億左右,但凱泉年銷售額上十億是沒有疑問的。開利今年不到5個億,東方不到3個億,他們四家在水泵領域所佔比例沒法估量,凱泉略占優勢。
浙江大福80%做國外潛水泵,近兩年也賺了不少錢,國內都不了解這家企業,從泵協朋友那得到的數據也只是海關對國外正常出口的貨物統計,大概兩億。國內能比大福強的是新界泵業,同樣是出口為主,潛水泵數一數二。無論質量產值銷售,新界都更勝一籌。
浙江豐球論集團實力是應該入榜的,單單就泵業來說在國內也不錯,潛水泵與管道泵在中國的市場經濟效益一直穩居全國三甲內,國外的出口今年近2000萬美元。綜合年產值和收入水分數據是6億人民幣。
沈陽水泵,老廠了,技術泵業十大一點沒有爭議,但股份改造後實際經營不是很樂觀,產值逐年下降,銷售額跟不上產值,近兩年處於虧損,在市場銷售上不能進入前十名。
山東濰坊生建,和豐球一樣,是綜合實力較強的,不是傳統做泵的企業,老牌國企,固定資產比較可靠,國內工業泵和機電設備做得最好。每年的經濟收入大概在3個億,生產能力較強,評企業綜合實力,生建可以入選。
大連大耐泵業,在尋找一些以往資料後,從數據上看出大耐泵業每年的收入是最穩定的,也最真實,大概在4個億。參加的一般是國內很大的工程,比如石化,核電站等等,在污水泵和給排水泵上很具有競爭力,由於手中握有相當數量穩定且資金龐大的工程,大耐在近幾年會增長較快。
上海大隆機器廠是我比較吃驚的一個企業,因為泵只是大隆比較小的一塊業務,最大的收入與市場佔有率是來自大型壓縮機,泵做高壓泵,國內產值和銷售額不是很突出。但企業總體來說加上國外出口,大隆也有將近十億的收入。由於現屬於上海電氣,實力大大增強,這是傳統泵業所沒法比的,不知這個榜的依據是什麼呢?
對於佛山水泵廠比較了解,親身到這個廠里進行實地考察。首創水環式真空泵,所產真空泵在國內當之無愧是龍頭的地位,與石家莊泵業的渣漿泵感覺差不多。而後與台灣,香港,德國等國家進行合作研發產品,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現在的佛泵也是合資,具體哪個國家不記得了,網站上應該有的。光單一水泵的產值和銷售額一直保持在4到5個億,在南方這個領域是領先的。
天津的亞太泵業,蘭州的泵總廠,重慶泵廠,武漢還有一家老牌企業,都是很好的泵企業,如果從企業實力來排,豐球應該第一。從單一產品排,石家莊泵業和佛泵在各自領域是第一,從銷售額看,凱泉與博泵領先,從產品技術來看,沈陽水泵當之無愧。目前的中國泵業,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進行評選,本人認為意義也不大,泵閥行業靠的真材實料,依靠排行宣傳不是長久的辦法,做好技術產品才是關鍵。就寫到這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Ⅷ 上海有什麼比較有名的葯企
1,上海羅氏制葯有限公司
上海羅氏制葯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總投資額6235.7萬美元,致力於腫瘤學、病毒學、移植學等關鍵治療領域,努力從根本上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2,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港交所股票代號:02607;上交所股票代號:601607)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國有控股醫葯產業集團。
3,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國家葯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瑞金醫院廣慈醫學高科技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發起的並以上市為目標的高科技制葯企業。
4,上海綠谷制葯有限公司
上海綠谷制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谷制葯」)成立於2000年5月,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與上海綠谷(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專業從事葯品研發、生產的現代化制葯企業,位列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民營科技百強企業、上海市工業集團五十強企業之一。
5,上海美優制葯有限公司
上海美優制葯有限公司繫上海醫葯工業公司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美優制葯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三方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創始於1943年,具有60年之久的葯物制劑的生產歷史。
Ⅸ 上海市易和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屬於詐騙集團
請打當地銀監局的電話查詢。
Ⅹ 上海流暢度集團靠譜嗎它有沒有比較好的銷售區域規劃求問百度
上海流暢度集團坐落於享有「東方美谷」之稱的上海奉賢區,是一家致力於美容護膚行業的現代化新型企業。2018年3月榮獲國家「重質守信-3.15滿意單位」;2019年6月集團製造基地——上海典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為2019年度上海市第一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旗下Dr.Mary品牌系列,均按照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通過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平台備案,可隨時查詢電子憑證!
在原料選擇方面,多次前往法國、日本等國外合作公司進行參觀考察,與世界頂級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建立了全球化供應鏈。
更多詳細可以上集團官網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