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交集團第二公路工程局的企業業績
建局43年來,二公局以承接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工程結構復雜的路橋工程為主,修建各種等級道路總長7090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超過5000公里。以世界第一大跨徑(主跨1088米)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世界第二大跨徑(主跨1650米)懸索橋——舟山西堠門大橋和世界第三大跨徑(主跨1490米)的懸索橋——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為代表,承建各種橋型結構的特大橋、大橋155座,總長超過16.31萬延米。完成隧道工程29座,總長4.14萬延米,其中有兩座隧道長度均超過5公里。以中國高速公路樣板路——滬寧高速公路及其擴建工程為代表,承建了一大批國家大型高速公路重點工程。近年來,二公局按照「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同心多元」的開發戰略,高起點、高標准、快節奏挺進鐵路市場、地鐵軌道工程、市政工程、公路養護改擴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並取得初步成效。
2. 2017年國企的盈利情況達到預期了嗎
據報道,財政部網站發布2017年1~1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的數據,整體形勢外,財政部還披露了2017年部分行業國企的盈利狀況。
發改委負責人以鋼鐵行業國企為例表示,目前該行業去產能計劃已大體完成「十三五」計劃規定的目標,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集中在兼並重組上。之前寶鋼武鋼合並已取得一定成績,接下來應在更大層面推廣兼並重組工作。
希望國企的改革可以持續深入下去!
3. 中交集團是央企嗎
是國有獨資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股份)成立於2006年10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整體重組改制並獨家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並於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交易,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境外整體上市的特大型國有基建企業。
截至2010年末,中交股份員工人數108779人,資產總額達到3111億元,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20家中央企業中營業收入位列第16位,利潤總額位列第18位。2008年7月,中交股份成功入選世界500強,名列426位。
(3)中交集團2017年盈利擴展閱讀:
中交股份公司擁有34家全資、控股子公司,15家參股公司,業務遍及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及港澳特區和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交股份公司參與了武合鐵路、太中銀鐵路、哈大客專、京滬高鐵、石武客專、貴廣鐵路、蘭渝鐵路、湘桂鐵路等多個國家重點鐵路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中交股份公司擁有10家大型設計院、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7個省級技術中心、6個重點實驗室(其中4個被認定為交通運輸部行業重點實驗室)。
4.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業績及評價
中交股份是中國水運工程和公路橋梁重點工程建設的「國家隊」,在國內外港口、疏浚、船台、船塢、公路、橋梁、隧道等工程施工和港口、築路機械設備製造、勘察、設計、咨詢、物流等專業領域蜚聲中外,業績卓著,為中國交通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沿海及內河的大中型港口和航道、高等級主幹線公路、大型特大型橋梁隧道等交通基礎工程,絕大部分都是由中交股份承建或參與承建、設計的,同時參加了許多鐵路項目的設計和施工。迄今為止,中交股份承建沿海和長江港口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500多個,高速公路等高等級主幹公路10000公里,各類獨立大中型橋梁1900座,總長度25萬米。其中跨江跨海大型、特大型橋梁100多座。中交股份在牢固佔領傳統主業市場的同時,大舉進軍鐵路市場,承擔的鐵路施工線路總里程已超過350公里;進一步拓展城市輕軌、市政環保、水利水電和機場場站等建設領域;積極探索實施BT、BOT、EPC、MPC等多種經營模式;不斷加強與金融業的戰略合作並向多家銀行參股;企業營業額連攀新高,經濟效益大幅提升,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中交股份在2006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28位;在2006年225家全球最大承包商排名中名列第20位,居上榜中國公司第2位。
中交股份在承建和設計的眾多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創造了諸多中國乃至亞洲和世界水工、橋梁建設史上的「第一」、「之最」。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為我國目前最大的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其規模、技術難度堪稱世界之最;上海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開創了世界建港史上在外海依託島礁、遠離大陸海域建設大型現代化集裝箱港區的先例;唐山曹妃甸工程為國家「十一五」期間最大的項目集群,曹妃甸圍海造地總面積達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單體吹填面積最大的圍海造地工程。南京長江三橋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字弧線型鋼塔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為世界上主塔最高、群樁基礎規模最大、斜拉索最長、跨徑最大的斜拉橋,杭州灣大橋為世界上最長的公路跨海大橋,潤揚大橋和東海大橋入選「2005年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中交股份擁有20個科研院所、研發中心、實驗中心,擁有眾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海事及公路工程GPS航測遙感定位技術、公路CAD集成技術、輔助疏浚決策系統、寒區公路與隧道凍害預報及綜合防治技術、梳式防波堤等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交股份共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項、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45項、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27項、國家優質工程獎40多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140多項。
中交股份的港口機械製造業在國際同行中享有盛譽。公司控股的上海振華港機的ZPMC品牌成為國際知名世界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74%,按橋吊訂單排列,已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
中交股份積極參與對外經援項目和國際工程項目的合作與競爭。20多年來,已承攬國際工程項目和勞務合同1500多項,累計完成合同額150億美元、營業額140億美元,並連年入選美國ENR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之列,享譽亞洲、非洲和美洲市場。
5. 2017年央企的盈利已佔半壁江山了嗎
據報道,據報道,截至2017年12月22日,A股市場共有上市公司3459家,其中央企公司有367家,佔比僅為11%,367家央企A股市值規模卻高達15.83萬億元,佔比28%;央企盈利佔半壁江山。
此外,天津、武漢等地的央企凈利潤佔比也超過40%。上海、深圳的央企A股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超過400億元和200億元,但央企利潤佔比僅分別為13.9%和8.1%,相對較低。北京作為首都,是央企總部最集中的地方,央企上市公司各項主要指標都占絕對優勢。
分析人士表示,武漢、天津、重慶和哈爾濱等城市,央企市值和盈利比重過大,則不一定全是「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的相對弱勢,這些城市央企繼續快速發展,但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更要有「加速度」,逐步降低央企在各項主要指標中的絕對優勢,三大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一定的競爭角逐,而不是一邊倒。
希望2018年地方經濟可以持續發展!
6. 2017年虧損8萬,2018年虧損3萬,2019年盈利16萬,應納稅所得額多少
-8-3+16=5
2017年虧損8萬,2018年虧損3萬,2019年盈利16萬,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
7. 請教下大神 我司2017年利潤表凈利潤虧損110萬,資產負債表裡是-400多萬
如果說2019年繼續盈利,可以繼續彌補還未彌補完的2017年20萬虧損。
如果說想要給股東分紅的話,未分配利潤必須為正數才可以。
分紅的步驟以及分錄是怎麼提取出來怎麼做的?
從本年利潤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然後計提盈餘公積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剩餘的部分可以選擇分紅。
像提取未分配利潤之前那些提取資本公積那些是怎麼規定的?
這個說法有問題,未分配利潤不叫提取,比如前年虧損90萬,今年盈利110萬,累計的利潤就是20萬,「分配前」的未分配利潤就是20萬,這個過程是第一步的,不叫「提取」也不存在「之前」。
分配利潤的那個東西,叫盈餘公積而不是資本公積,資本公積是「我投50萬建廠發展壯大,你投50萬就想占我50%的股份,沒門,掏270萬出來再說話,我給你當50萬算,這個220萬叫資本公積,相當於允許你分一杯羹的手續費」,盈餘公積是「公司賺了20萬不能全部分紅了,全部分了萬一出事,公司就沒有錢了,最多允許你分17萬,這3萬叫盈餘公積,留作保底」。盈餘公積分為法定和任意兩種,前者是法律規定的10%,後者是公司章程規定的。
8. 中交集團2017年什麼時候招標
主要負責發布招投標信息的平台
工程、公路、管道、交通運輸業等項目
如中國招標網等的項目信息通過核實發布
9. 中交集團到底有幾個局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全資、控股子公司41家、參股公司16家。
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以港口、碼頭、公路、鐵路、橋梁、隧道、市政工程為主的基礎設施設計和建設業,以基建疏浚和環保疏浚為主的疏浚業,以港口機械、築路機械為主的裝備製造業,以及以國際工程承包、進出口貿易為主的外經外貿業。
業務足跡遍及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及港澳特區和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交股份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設計及建設企業,中國領先的公路、橋梁設計及建設企業,中國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業,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製造商,中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商,中國最大的國際設計公司。
(9)中交集團2017年盈利擴展閱讀:
中交股份擁有10所大型設計院、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2個省級技術中心、6個重點實驗室(其中3個被認定為交通運輸部行業重點實驗室)。
擁有眾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近10年來,中交股份共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4項、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7項、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31項、國家優質工程獎35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243項。
中交股份積極參與對外經援項目和國際承包工程的合作與競爭,目前擁有78家境外機構;20多年來,連年入選美國ENR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之列,CCCC、CHEC、CRBC、ZPMC品牌享譽全球。
中交股份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後,憑借規范的管理和優良的業績,相繼被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和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成為中國建築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在《財富》雜志2007年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中躋身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