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汽新考核措施引爭議 不達標免職
日前,一份顯示來源為「北汽集團」的《零售中心全員銷量考核方案》部分內容在網上流出。根據該考核方案,3月份如果未完成批發任務,相關事業部副總經理、部長等級管理者或員工將被免職。
3月17日,北汽集團內部人士向第一汽車頻道證實了該考核方案的真實性。但他表示,該方案並不涉及北汽集團,而是北汽營銷委員會下發給BEIJING品牌零售中心的考核方案。BEIJING品牌是去年北汽集團將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重組整合之後推出的新乘用車品牌,是北汽集團自主乘用車業務未來的核心單元。
根據該考核方案,北汽營銷委員會考核的對象包括BEIJING品牌零售中心分管副總、銷售部分管副總、區域經理、事業部後台的其他相關人員及銷售部全員,考核內容為3月份批發任務完成與否或完成比例,獎懲措施包括扣除20%~70%不等比例的月度整體性工資。此外,相關事業部分管副總經理、事業部部長、事業部科長和大區主任在內的四類崗位相關人員,如果未完成相應崗位負責的3月份批發任務,將直接面臨免職的處罰。
這是疫情發生後,國內車企出台的懲罰力度最大的考核措施,且考核內容為「批發任務」,在行業內引發了一些爭議。
國內某自主車企營銷高管表示,受疫情影響,國內汽車行業生產與需求兩端均未充分恢復,制定過於嚴苛的批發任務考核措施不太合理,可能導致營銷動作變形、經銷商庫存增加。
某行業協會人士對記者表示:「BEIJING品牌的批發數據不是特別理想,比其他公司面臨的壓力更大一些。(考核方案)主要採取的擠壓式方式,以激發積極性為主。他們(北汽集團)比較看重批發量,只要把批發量壓出去就有賣出去的可能,讓經銷商去想辦法。」
乘聯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3月1日到8日,國內汽車零售量日均為16325輛,同比下降51%;日均廠家批發銷量12569輛,同比下降68%。「經銷商店裡人氣恢復很慢,網路營銷到店成交轉化率很差。」乘聯會在其報告中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汽車銷量出現大幅下滑達31萬輛,同比下降79.1%。此外,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81.2%,達到歷史新高。
針對外界的質疑,上述北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考核方案)只是個別部門的行為而已,且是一線銷售部門,高激勵和高壓力是正常的。」
資料顯示,北汽集團曾擁有北汽新能源、北汽紳寶、北京汽車、北汽越野、ARCFOX、北汽福田、北汽昌河等多個自主乘用車業務板塊。除了北汽新能源,其他自主乘用車品牌多數銷量低迷、業績低下。
據乘聯會數據,2019年,北汽新能源批發銷量為150600輛,同比下滑1.6%;同期北京汽車批發銷量為79369輛,同比下滑-51.8%。
近年來,北汽集團不斷對旗下自主乘用車板塊進行重組整合。去年10月,北汽集團進一步將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兩個品牌的產品與技術資源整合,推出了全新的自主乘用車品牌「BEIJING」。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原本兩個獨立的營銷部門,合並為新的「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
按照北汽集團此前發布的計劃,「BEIJING」品牌將是北汽集團旗下最核心的自主乘用車事業單元,未來5年將斥資200億的研發投入,全力打造BEIJING品牌兩大全新平台:一個油電混動平台和一個高端純電專屬平台。
「內部也在調整,我們動得早,現在還在調,特別是在自主領域,調得快接近尾聲了,今年即將結束。我們也想用今年一年時間,把內部整個調整結束。」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今年1月份接受第一汽車頻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北汽集團目前有哪些合作公司,他們都是合資的嗎
樓上的明顯不對題嘛.
合資企業一般指中外合資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外國合營者可以是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中國合營者目前只限於企業、其他經濟組織,不包括個人和個體企業。經審查機關批准,合營企業是中國法人,受中國法律的管轄和保護。它的組織形式是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合營企業還不能發行股票,而採用股權形式,按合營各方的投資比例分擔盈虧。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而並非兩人或以上投資,主要是國家撥款,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非公司制的經濟組織。不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中的國有獨資公司。
資產的投入主體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就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雖然是一個組織體,但它只有或主要為國家一個出資人。這不同於合夥、合作企業和一般的公司,也不同於私人獨資企業。國家作為企業出資人,一般並不由最高國家機關(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或中央政府)直接進行具體的投資管理和經營活動,而是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分別由各級有關國家機關或其授權部門,代表國家所有權人負責具體的投資、管理和經營活動。
這幾天,我把國內外的汽車集團(主要是轎車和SUV)的資料整理了一下,主要是各個品牌之間的關系,請樓主看看。
首先是國內的:
1)東風汽車集團:
東風標志 東風雪鐵龍 (東風汽車50%,標志雪鐵龍50%)
東風悅達起亞 (東風汽車25%,江蘇悅達25%,起亞汽車 50%)
東風本田 (東風汽車50%,本田汽車50%)
東風有限 (東風汽車50%,日產汽車50%)
東風日產 (東風汽車51%,鄭州輕型19%,日產汽車 30%)
2)第一汽車集團:
一汽轎車 一汽馬自達 (第一汽車25%,一汽轎車50%,馬自達 25%)
一汽大眾 (第一汽車60%,大眾中國10%,德國大眾 20%,奧迪10%)
一汽海馬 (第一汽車49%,海南汽車49%,海南省政 府2%)
一汽夏利 (第一汽車50.98%,天津汽車33.99%)
天津一汽豐田 (第一汽車20%,一汽夏利30%,豐田汽車 40%,豐田投資10%)
一汽豐田銷售 (第一汽車36%,天津一汽豐田25%,豐田 汽車32%,四川豐田5%,長春一汽豐越2%)
四川豐田 (成都一汽50%,豐田汽車45%,豐田通商 5% )
成都一汽
3)廣州汽車集團:
廣州本田 (廣汽集團50%,本田汽車50%)
廣州豐田 (廣汽集團50%,豐田汽車50%)
4)上海汽車集團:
上海大眾 (上汽集團50%,大眾集團50%)
上汽雙龍 (上汽集團51.92%)
上海通用 (上汽集團50%,通用集團50%)
上海通用北盛 (上汽集團25%,上海通用50%,通用中國 15%,通用投資10%)
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集團50.1%,柳州五菱15.9%,通用 中國34%)
上汽製造
5)通用中國集團:
上海通用東岳 (上汽集團25%,上海通用50%,通用中國 25%)
6)北京汽車集團:
北京賓士 (北汽控股50%,戴克集團50%)
北京現代 (北汽集團50%,現代集團50%)
7)南京汽車集團:
南京菲亞特 (南汽集團50%,菲亞特50%)
MG ROVER
8)長安汽車集團:
長安福特 (長安汽車50%,福特汽車50%)
江鈴控股 (長安汽車50%,江鈴集團50%)
長安鈴木 (長安汽車50%,鈴木50%)
9)華晨汽車集團:
華晨寶馬 (華晨金杯40.5%,沈陽市政府9.5%,寶 馬50%)
華晨金杯
10)江鈴汽車集團:
江鈴汽車 (江鈴集團41.03%,福特汽車30%)
11)中航二集團:
昌河汽車集團:昌河鈴木 (昌河集團51%,鈴木汽車39%,岡谷精機 10%)
哈航集團 (三菱技術合作)
12)福建汽車集團:
東南汽車 (福建汽車50%,台灣中華50%,三菱技術 合作)
13)長豐汽車集團:
長豐汽車 (三菱19.5%)
14)台灣裕隆集團:
中華汽車 (裕隆80%,三菱20%)
15)吉利汽車集團:
華普汽車
單獨產業(國有企業):華泰汽車,奇瑞,長城,力帆,中興,比亞迪,江淮,雙環
除單獨產業外全是合資企業!
合資企業前五位: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
以上的兩種說法都不對。中國重汽的股份是重汽佔58.55%,沃爾沃佔41.45%。當然是合資企業了。
❸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結構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募資106.42億元,其中以股權和實物資產出資81.42億元,以現金出資25億元。公司注冊資本50億元,股份總額為50億股。由6家公司共同出資。
其中,發起人為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汽控股」),聯合發起人為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首鋼股份」),另外四家企業分別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資公司」)、現代創新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現代創新」)、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簡稱「國管中心」)、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京能集團」)。
股比結構如下:
北汽控股以現金以及其所持有的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北汽投資)41.20631%的股權、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51%的股權、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和北汽控股乘用車分公司及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的實物資產出資,認購北京汽車25.50億股,佔北京汽車股本總額的51%;
首鋼股份以現金以及其所持有的北汽投資23.61580%的股權出資,認購北京汽車9.16億股,佔北京汽車股本總額的18.31%;
國資公司以現金以及其所持有的北汽投資16.99251%的股權出資,認購北京汽車6.59億股,佔北京汽車股本總額的13.18%;
現代創新以現金以及其所持有的北汽投資10%的股權出資,認購北京汽車3.88億股,佔北京汽車股本總額的7.75%;
國管中心以現金出資,認購北京汽車2.50億股,佔北京汽車股本總額的5%;京能集團以現金以及其所持有的北汽投資6.13452%的股權出資,認購北京汽車2.38億股,佔北京汽車股本總額4.76%。
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汽控股公司)是北京市國有獨資大型企業,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權,對所屬全資、控股、參股企業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依法進行經營、管理和監督,承擔保值增值責任。北汽控股公司是北京汽車工業的發展規劃中心、資本運營中心、產品開發中心和人才中心,擁有整車製造、零部件製造、汽車服務貿易、研發、教育和投融資等企(事)業單位。整車製造企業包括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零部件發展核心企業為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車動力總成公司;服務貿易核心企業為北京鵬龍汽車服務貿易有限公司;還擁有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和北京汽車工業高級技工學校。2008年,與北京興東方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兼並重組,現有員工4.8萬人。2009年銷售收入1164億元,居中國企業500強第51位。
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首鋼總公司獨家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擁有從焦化、燒結、煉鐵、煉鋼到軋材,前後工序能力配套的生產體系,主體生產設備達到了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成品鋼材年生產能力在320萬噸以上,其中普通熱軋盤條120萬噸,高速無扭控冷熱軋盤條200萬噸,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權的、專門從事資本運營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其前身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成立於1992年,並於2001年4月與原北京市境外融投資管理中心合並,由北京市政府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制重組而成國有獨資公司,對北京市重要的國有資產進行經營和管理。
現代創新控股有限公司
現代創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公司注冊資金人民幣4.5億元。股東是上海華騰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經營范圍:實業投資,投資管理,綜合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公司是為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而成立的項目公司。
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
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是由北京市國資委獨家出資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於2008年12 月30 日成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00億元,是以國有資本經營和國有股權管理為重點,以國有資本的證券化和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投融資平台。截止09年9月底,國管中心合並報表總資產為6300億元,凈資產為2300億元。其主要職責是:實現北京市委市政府戰略意圖的產業投資平台,以市場方式進行資本運作的融資平台,推動國企改革重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進退的產業整合平台,促進先導性產業發展和企業科技創新的創業投資平台,持有整體上市或主業上市企業的股權管理平台,為企業實施債務重組以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服務平台。
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8日,注冊資本為88億元人民幣,是按照北京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國有經濟布局要求由原北京國際電力開發投資公司和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合並成立的市屬大型國有獨資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單元有電力能源、高新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技術為主)、園區建設和房地產、金融投行等4大戰略業務單元。涉及電力、煤炭、節能、新能源技術、園區建設、房地產、基礎設施以及金融領域等。投資的電力類上市公司有京能熱電和大唐國際。 公司還擁有北京市最大的兩家創業投資公司,風險投資能力居北京第一、全國第三 董事會成員共13人,徐和誼任董事長,韓永貴任總經理。
徐和誼簡歷:
1957年11月6日出生於北京,回族,中共黨員,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2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1996年始,先後就讀於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獲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曾擔任首鋼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共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北京市經濟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2002年起擔任北汽控股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北汽投資董事長、總經理;北京現代黨委書記、董事長;2003年被授予「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最具影響力人物」稱號;2004年獲「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稱號;2006年10月任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長;2010年5月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模範」獎章。
韓永貴簡歷:
1963年9月出生於北京,漢族,中共黨員,碩士,高級工程師。1985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自動化專業,現就讀於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1987年至1990年擔任北京市第二汽車製造廠工藝所助理工程師、團委副書記、書記;曾擔任北京汽車工業總公司黨委委員、團委書記、教育處長;1994年至2000年間,先後擔任北京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董事兼北京輕型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2001年任職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董事會秘書;
2004年9月至今,擔任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2009年6月16日,承載著北京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夢想的株洲基地正式動工,邁出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國戰略布局的第一步。2010年12月26日,歷經18個月全面建設,京湘兩地合作的又一個重要戰略成果——北京汽車株洲基地全面落成,成為跨區域產業合作的全新典範。作為北京汽車布局華中區域的重要基地,北京汽車株洲基地的順利落成,不僅是北京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實現全國戰略布局的歷史性突破,也是湖南汽車工業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推動汽車工業「中部崛起」的一股重要力量。
按照規劃,北汽株洲基地總地規劃用地53萬平方米,一期總投資25億元人民幣,建設整車車身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發動機總成及動力公用配套設施。而在產品定位上,株洲基地定位於小型車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包括BC301Z在內的小型經濟型轎車、BC306Z等具有巨大市場空間的交叉型乘用車以及相配套的發動機產品。未來將實現整車20萬輛,發動機20萬台的產能目標。
2010年9月28日,由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六家大型企業發起組成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致力於發展高端製造業,加快北京市汽車工業的優化升級,全面推進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戰略。
根據規劃,北汽集團將面向「自主創新,規模發展,建設實力北汽、規模北汽、世界北汽、和諧北汽」的目標推進。到2015年,力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排名前15位,進入世界500強。而北京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將在2015年實現產銷量70萬輛目標,進入自主品牌汽車生產企業第一陣營,更遠的未來將占據自主品牌汽車50%的市場份額。
股東組成:
發起人: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聯合發起人: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首鋼股份)
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國資公司)
現代創新控股有限公司(現代創新)
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國管中心)
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京能集團)
❹ 北汽集團是什麼級別的國有企業
正廳級北京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型國企,跟北京的各個區局一級。
❺ 北京汽車的賭桌迷局
北京汽車於近日發布了2019年財報。
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1746.33億元,同比增長14.95%;毛利為374.87億元,同比增長1.30%;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40.83億元,同比則下降7.83%。
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BEIJING品牌雄心勃勃地制定了2025戰略目標,即到2025年,BEIJING品牌要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確保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全球前三;打造「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實現市場引領、技術引領與模式引領。
但現實的問題是,長期依賴補貼的北汽新能源,哪怕技術和品牌都有了長足的積累,也在轉型升級上表現出了極不協調的斷層感;同時,為了補貼長期專營A00車型,已形成低端的品牌形象,縱然已經推出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但要想轉型高端市場,困難重重。
已入新能源賭局的北京汽車,何去何從,不可預測。(文/汽車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北」變「BEIJING」, 北汽為什麼如此換標
車標和名字或者說品牌的一致性聯系相當重要,或許不是簡單地用一個標識就能解決
此前紳寶智達X3(參數|圖片)在今年上海車展亮相時,車頭還掛著圓形的「北」字標,而在時隔3個月後的智達X3上市發布會上,卻不聲不響地換成了「BEIJING」拼音字母車標。
此前,包括星途EXEED和大通MAXUS在內均將車標設計成了英文字樣,或許這在自主品牌當中也將形成一種潮流趨勢。但有媒體報道,北汽已經申報了3個全新的盾形標識,因此「BEIJING」拼音車標有可能也僅是個過渡的產物。
❼ 北京汽車牌照怎麼搖號報名,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在網上或者到各區縣指定的窗口,填寫申請表格,提交後,等待申請審批,如果不夠條件買車的,直接退回,如果你夠買車的條件,審批通過就給你一個搖號編碼,進入搖號庫,每月26號搖出兩萬個號碼,被搖中的在六個月內要完成車輛的登記注冊上牌等,沒有被搖中的,號碼滾入下個月搖號庫,每月8號前提交的當月26號搖號,8號後申請的下個月26號參加搖號。
❽ 北汽集團的發展歷程
早在1984年時即與當時的克萊斯勒公司(現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合資成立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首家合資企業,生產切諾基越野車,但此後公司的年銷售額平均只有8,000輛,最高年份不超過3萬輛。
公司與韓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05380.KS)日前達成協議,組建合資汽車生產廠,雙方各持50%的股權。後者至2005年前將在中國投資4.30億美元。合資廠將開始製造現代的Sonata和ElantraXD兩款車型。年計劃產能為20萬輛。 1958年北京汽車製造廠建廠投產「井岡山」牌小轎車開始,北京汽車工業發展逐漸提速。北汽實現產銷汽車第一個100萬輛,歷時35年;實現第二個100萬輛,歷時8年;而完成了第三個100萬輛,只用了3年多;前8個月,北汽集團33.92萬輛的產量已相當於2003年全年的產量,超越長安、東風位列國內汽車集團第三位。
2004年10月,北京吉普賓士轎車項目生產的首批賓士轎車正式下線;年內,北汽福田與賓士公司的商務車合作項目正式對外公布;此外,北汽福田申報的第五個商用車品牌———歐威客車獲批,北汽集團產品系列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位居中國輕型貨車製造商前五位,由北京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北京內燃機廠於2001年5月共同改制組建而成。
2009年12月14日,北京汽車完成了對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相關知識產權的收購工作。北京汽車將以高端品牌薩博的先進技術為基礎,開辟中國汽車產業的全新格局。
關於薩博:貼地飛行的豪華品牌
1937-1968:飛行世家
Saab的全稱是Svenska Aerophan Aktiebolaget,即瑞典飛機有限公司。1937,這家飛機企業決定進軍商用汽車領域,Saab隨後半世紀的故事亦起源於此。1947年,Saab設計出第一輛轎車——92.001。當時這款車已經具備了以駕駛者為核心的駕駛理念,它形如機翼,非常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僅有0.32的風阻系數即使在今天仍極具競爭力。
1968-1984:樹立個性
1968年,Saab以全新的Saab 99進軍高檔市場。它最初推出的是空間寬敞的雙門轎車,隨後陸續推出四門、三門以及五門車型。五門車型是Saab獨創的運動型掀背車型,這種形態的汽車具有不俗的載貨能力。同時其曲線型的擋風玻璃和貝殼式的發動機蓋也很快成為Saab的設計特色。車內的最大創新是點火開關/鑰匙沿著變速桿的位置布置在兩個前座之間。這種獨特設計的出發點是有利於碰撞保護,並且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至今所有Saab車型延續這一特色。
1984-1998:技術成就
1984年推出的Saab 9000使Saab品牌邁向了現代化。這部大型轎車凸現了Saab以駕控樂趣為中心的設計理念。
到了20世紀90年代,人們越來越關注汽車的排放問題,而Saab 9000的排放控制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英國政府屬下的Warren Spring研究機構在倫敦進行的道路測試表明,Saab 9000CS 2.3T車型排放的尾氣實際上比發動機吸入的空間更為清潔。
1997-2005:新品迭出
1997年,Saab推出了取代9000車系的Saab 9-5,車頂輪廓和尾廂蓋上的擾流器,使它取得了出色的空氣阻力系數僅為0.29。
北京汽車收購薩博的核心資產
北京汽車收購薩博資產的談判覆蓋了薩博的整個整車開發體系,主要轉移的IP(知識產權)包括:三個整車平台和兩個系列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變速箱的技術所有權。
1. 所有相關的、完備的技術設計規范、標准和流程(整車、系統、零部件)。2. 9-3 BOM(材料清單),所有CAD數模和圖紙,9-3數據結構圖, 9-5部分數據結構圖。
3. 供應商開發管理體系:SOR(系統、零部件采購技術規范、要求、認可體系);PPAP(生產件批准程序);P-BOM(零部件采購清單);供應商清單;物料成本清單等。
4. 所有系統、零部件失效模式分析(可能不完全)
5. 滿足設計要求的試驗/試制計劃、流程和報告,CAE分析模型、計劃和報告。
6. 整車製造體系: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工藝卡;壓床資料;車間工位布置,工位器具,物流等文件;模、夾、檢具清單;模、夾具數模,裝配手冊;製造技術要求;終端檢測設備清單及檢測程序。
7. 整車質量管理體系:質量評估流程及文件;GCA Specs(顧客評審標准);白車身評審規范。
這7項內容意味著什麼?相關專業人士透露,上述資產都是北京汽車要在國內生產薩博9-3、9-5等車型必不可少的技術。很多合資企業要在中國國內進行本地化生產,都必須掌握上述內容。
關於「Know How」
「Know How」是什麼?「Know How」是一個體系,上述內容只是「Know How」的一部分。並且,這些內容還是靜態的。一般而言,一項技術轉讓除了轉讓必要的圖紙、設計規范、標准和流程之外,還包括三個環節:一是技術轉讓後,轉讓方對接收方的培訓;二是生產過程中的,轉讓方對接收方的指導;三是轉讓方對接收方生產產品的評價和驗證。這是一個完整的消化吸收技術的流程,不僅包括購買的圖紙標准,還包括驗證設施,以及開發管理流程。
2009年12月20日,薩博汽車開發體系基本採用通用汽車的開發體系,特點是「完備、先進和嚴謹」。先進的開發體系轉移是此次北京汽車收購薩博資產的核心。通過對薩博的整車和動力總成IP(知識產權)的轉移,北京汽車將獲得薩博的整車開發體系,而不僅僅只買到了幾個整車平台。也就是北京汽車通過此次收購將獲得業界所謂的「Know How」。北汽集團總經理汪大總表示,先進的開發體系是自主創新的基本,薩博開發體系轉移將為北京汽車的自主研發爭取五年時間。
2013年2月,北汽集團與戴姆勒就曾經聯合發布公告稱,戴姆勒將收購北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板塊北汽股份12%股份;北汽集團和戴姆勒分別增持北京賓士和雙方的新合資公司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股權。其中,戴姆勒投資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權,為北汽集團自主品牌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推進北汽股份上市。雙方對合資企業北京賓士進行股權重組,重組後北汽股份持股比例增加到51%,進而實現對北京賓士財務報表的合並。同時,戴姆勒在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1%。這項歷時兩年合作項目最終於11月19日完成,雙方分別在全面戰略合作交割書上簽字。
北汽年內兩起國內重組則是意圖在地域和車型上的布局。重組鎮江汽車使北汽完成了華北、華南、西南、華中之後的第五大基地布局,彌補華東地區空白。而重組昌河汽車則可輻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並可利用昌河小型車優勢與北汽中高端車布局互補。
❾ 首家突破5000億元國有企業 北汽集團公布2019年業績
近日,我們從官方獲取到了北汽集團2019年經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北汽集團整車產銷達到了226萬輛,位於行業第四位,營收總額達到了5012.3億元,成為了北京市首家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國有企業。
2019年10月,北汽集團正式發布了全新品牌「BEIJING」,這個品牌是由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紳寶整合後的產物,該品牌共分為兩大系列,分別為新能源系列(EU7、EU5等)與燃油車系列(U7、U5等),未來將會推出11款燃油車以及新能源車型。此外,北汽旗下高端品牌ARCFOX也在2019年取得了實質性發展,ARCFOX首輛試生產車載麥格納鎮江工廠正式下線,或於2020年第二季度上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