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道德風險的機理分析
審計道德風險外溢效應的機理分析
在近年來的中國證券市場下,銀廣廈、東方電子、麥科特、藍田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財務報告案被接連曝光,相關的湖北立華、深圳中天勤、華鵬、華倫等會計師事務所參與或幫助上市公司舞弊財務報告行為的披露,使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公信力面臨巨大的挑戰,可以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要解決注冊會計師道德風險問題,就必須首先了解注冊會計師道德風險產生的客觀現實基因,據此尋找會計師事務所道德風險的約束措施。下面主要是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分析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
從組織行為學中的一個基本公式:
B=F(P,E)
式中B代表人的行為,P代表個人的素質(內在需求),E代表環境。人的行為是由個人的素質(內在需求)和環境共同決定的。當人的需求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內 部力場的張力,而周圍環境起著導火線的作用。就注冊會計師道德風險產生的內外兩個方面來看,道德風險源於人的自利性,其條件有三;一是利益主體的不一致; 二是信息的不對稱;三是不確定性的存在。人的自利性,即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注冊會計師是具有理性的「經濟人」,或者說他尋求的也是效用最大化或收益最大 化。注冊會計師向社會提供審計服務,要付出成本——時間、知識、精力,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等,他必然要索取相應的收益——審計報酬,這是其賴以生存的物質 基礎,並在成本和收益對比下決定行為的方式。具體原因如下:
1、扭曲的委託——代理關系誘發道德風險
在現代審計關系模式中,審計服務的「實際委託人」缺位,產生道德風險。此時審計的「實際委託人」是社會公眾,但由於審計結果具有外部性和公共品的特點以及實際委託 人之間協商一致存在較高的交易成本,實際選擇並支付審計費用的人變成了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當局。我國審計市場總體上並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質量的審計(劉峰、 張立民、雷科羅2002),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只是為了「取悅」政府管制機構,沒有選擇高質量審計的要求,並有可能通過對審計師的選擇權和支付審計費用 對審計師施加影響。審計關系模式實質變成了由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選擇審計師來對自己的工作業績進行審計,這個服務市場明顯是買方市場。管理當局可以選擇自 己滿意或基本滿意的審計師,而審計師卻沒有或很少有選擇委託人的實力,尤其在會計市場不規范,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存在惡性競爭的情況下,即使被審計單位需要 高質量的審計市場也缺少一種有效的機制來區分不同質量的事務所。當然,此時的股東、其他利害相關者、行業組織等都可以對注冊會計師施加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高昂的交易成本,其他各方的監督是有限的,公眾的索賠風險是潛在的,不可預見的,它的影響作用遠沒有選擇權直接。加之,我國審計市場上 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法律風險,特別是民事賠償責任風險近乎於零(劉峰、許菲2002)。所以,在各方的影響中,最直接的是管理當局的選擇,他直接影響 到審計師是否有業務可做,是否有經濟利益可得。從合同獲取的角度觀察,取悅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成為獲取審計合同的必然行為取向,會計中介組織的道德風險就 會產生於這種扭曲了的委託——代理關系。
2、不正當競爭壓價下交易風險均衡
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委託人將審計授權後,就喪失了對審計過程的實際控制或監督的權力。審計師因受託而擁有這些權力。審計受託人按事先合同的約定執行審計並向委託人提供工作報告,而審計師在執行和報 告審計合同所規定的責任後,從委託人手中收取約定的合同審計費用。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選擇權對審計師的生存產生威脅時,根據馬斯洛的 需求層次理論,人的第一層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即要吃飯,要穿衣等,只有在第一層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之後,才會考慮或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注冊會計師 如果追求高質量的審計,其直接後果一是增加審計成本,在審計收費日漸降低的趨勢下,增加成本只會降低事務所的收益;二是失去市場份額-「劣幣驅逐良幣」。 作為「經濟人」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必然會放棄對更高層次的審計獨立性以及職業道德的追求,而且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由於不當競爭性壓價的原因被迫接受與履行 審計合約之責任不相稱的取費條件後,理性選擇就是通過簡化審計程序這種偷懶的方式以達成這項審計交易的均衡。這種低取費價格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為注冊 會計師和事務所道德風險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3、法律約束軟化,放大道德風險的底線
目前中國國審計環境中法律約束機制軟化,民事賠償機制不到位,監管力度弱等問題,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違規被查出的概率很低,被起訴的概率更低。即使被發現、 被起訴,處罰也主要是以行政處罰為主的,民事賠償的種種限制使賠償的概率非常之低,賠償金額合理性嚴重不足。基本上起不到對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阻嚇作 用,反而放大了其道德風險的底線。
4、有限責任公司制的缺陷,導致道德風險溢出效應
在1999年的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的過程中, 由於我國現行法律框架很難突破,不得不在組織設計上加入資合的成份,結果是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基本上套用的是《公司法》 ,而公司制 源於兩權分離,然而會計師事務所是兩權高度合一,這樣勢必造成了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上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完全按合夥制運行,除了法規不配套外,由於轉軌 時期市場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性,很難為注冊會計師所接受;另一方面從採用公司制的現實看,又沒能抓住公司治理結構的要點。具體表現為,要麼股權過於向個人或 少數集團集中,大股東權重比例過高,通過對公司的整體控制而架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甚至於侵害其他股東利益;要麼股權過於分散,影響決策效率,造成 不穩定因素等。即使在有限責任制下完全按《公司法》來規范,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也容易違規。因為在這種制度下,事務所的所有者只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 審計失敗的賠償責任。其結果一是如果違規所得大於其違規成本,注冊會計師就有積極性違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二是注冊資本越低,注冊會計師出現審計失敗 時賠償限度就越低,就越有可能採取有損於獨立審計公信的敗德行為,導致道德風險外溢效益異常明顯。例如,銀廣夏案發後,為其審計的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只留下200萬元的注冊資本金來承擔其虛假會計信息導致的銀廣夏市值從70億元跌至4億元損失的履約責任,客觀危害性極為嚴重。
5、審計客體「收買會計原則」釋放道德風險
審計客體通過「收買會計原則」進一步強化了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道德風險。審計客體按照法定程序在特定時點披露自已的財務信息,這些財務信息與市場各利 益主體客體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如股利分配、增發新股、吸引新的投資等等),正因為如此審計客體往往採取「有預定偏向的做賬方式」來粉飾報表信息,在 面對作為審計主體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批判性驗證」有兩種選擇:一是拒絕,二是收買。顯然拒絕審計是不符合游戲規則(RuleofGame)的,剩下 的只有收買了。而審計主體方面,在一個缺乏行業自律的審計服務供給競爭環境下,也有兩種選擇:既拒絕收買或被收買。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壓力下」,為了生 存而被收買可能是一種利益獲得的惟一選擇。
綜上所述,審計的道德風險既有外部的誘因,又是一種內生變數。如果在研究和分析審計風險時把道德風險作為基本參數,那麼這種研究與分析將更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B. 安徽合肥天森集團 這個公司怎麼樣
他們公司應該是個科技公司
了解了一下 應該是個還不錯的公司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C. 立華股份養豬場工程有嗎我是做工程的,我想包工程做
您是做什麼工程的,你想做哪塊,全自動養殖設備有,土建還不清楚
D. 尾號61的股票有幾個
尾號61的股票,有38個,白雲電器603861,農產品000061,烽火電子000561,長春高新000661,本鋼板材000761,海印股份000861,中南建設000961,浙江交科002061,遠望谷002161,拓維信息002261,神劍股份002361,珠江啤酒002461,徐家匯002561,克明面業002661,多喜愛002761,瀛通通訊002861,瑞達期貨002961,旗天科技300061,華中數控300161,雅本化學300261,田中精機300461,匯金科技300561,聖邦股份300661,立華股份300761,美暢股份300861,奇安信-U688561,國投資本600061,天壇生物600161,陽光照明600261,華聯綜超600361,洪城水業600461,江西長運600561,昂立教育600661,安徽合力600761,北京城鄉600861,株冶集團600961,科華控股603161,恆林股份60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