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盛集團的政治脈絡
高盛的一把手被提名美國政府的財政部長,美國國務院的二把手再度加盟高盛,這兩條白宮的人事變動新聞最近被世界各大媒體頻頻報道,人們都在咀嚼新聞背後的含義,而最讓人浮想聯翩的是有關「高盛幫」的傳言,鮑爾森和佐利克的官場沉浮再次向世人掀開了美國政商互動的神秘一角。
高盛集團很早就有向政界輸送高級管理人才的傳統。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的高盛集團董事長西德尼·溫伯格就開創了向政府輸送高官的先例。溫伯格本人是從為合夥人擦鞋開始其職業生涯的,他以身作則從華爾街邁入白宮,先後為羅斯福總統和杜魯門總統當過高級經濟政策顧問。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先後又有多位高盛人踏入政途。1985年,時任高盛聯合董事長的約翰·懷特黑德加入里根政府,官居副國務卿,時隔不久時任高盛副總裁的羅伯特·霍爾邁茨又踏入白宮,成為里根政府的助理國務卿;1992年,時任高盛聯合董事長的羅伯特·魯賓離開高盛,出任柯林頓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兩年後調任財政部長,以其卓越的表現被媒體稱為「自漢密爾頓之後美國最成功的財政部長」,與格林斯潘並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經濟繁榮的兩大設計師」;1999年,時任高盛董事長的瓊·科贊離職,成為新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2006年1月更以高票當選新澤西州州長;
2002年12月,高盛前任聯合董事長斯蒂芬·弗里德曼來到白宮,成為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現任白宮外國情報咨詢委員會主席;2003年12月,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翰·塞恩出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長;就在鮑爾森獲提名前不久,前高盛公司歐洲分部主管喬舒亞·博爾滕剛剛榮升白宮辦公廳主任。除此以外,高盛前合夥人肯尼思·普羅迪曾經擔任美國政府下屬的美國進出口銀行總裁兼董事長,還有不少高盛「畢業生」走入國會山,成為舉足輕重的國會議員。
正因為高盛培養了數不勝數的政界要人,高盛才得了一個美稱——美國政界經濟高官的「黃埔軍校」。獨立思想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史蒂芬·赫斯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聞台記者采訪時就不無感慨地說,「在美國,我還不知道有哪個公司能向政府輸送這么多高官」。
2006年5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正式提名著名投資銀行家、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接替斯諾出任美國下一任財政部部長。據悉美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將於7月11日開始對鮑爾森出任財長舉行聽證會。
2006年6月19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突然宣布辭職,預計將於7月正式離開國務院。佐利克說自己將投身高盛集團,但沒有透露具體職務。據此間媒體最新報道,佐利克將擔任高盛集團副董事長兼高級國際顧問團主席,負責制定高盛的全球戰略。高盛對佐利克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佐利克也曾在該公司擔任高級國際顧問。
② 投資銀行的ECM, ED, CMD, 和IBD分別指的是什麼部門或職務 大概職責是什麼
1、ECM=Equity Capital Market 資本市場部門
為投資銀行部及其客戶提供市場分析,為客戶融資過程中的決策提供多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專業建議
2、CMD=Capital Market Department 資本市場部門,叫法不同
協助IBD的證券承銷業務,評估和控制承銷風險,設計股票或者債券的發行結構,組織承銷團,協調市場推介路演,主導定價和配售,以及管理項目收入。
3、IBD=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投資銀行部門
投資銀行部主要從事投資理財,也就是皮包銀行。是銀行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食物鏈的頂層。這個業務主要在譜銀行業務基礎上進行包裝整合,以效率或者效益的形式整合銀行傳統產品。因此很多成為金融衍生產品。
4、ED=Executive Director,執行董事
指規模較小的有限公司在不設立董事會的情況下設立的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的職務,它本身作為一個董事是參與企業的經營董事會成員中至少有一人擔任執行董事,負有積極地履行董事會職能責任或指定的職能責任。
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s)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金融市場主要的服務提供者。
投資銀行是指傳統商業銀行以外的金融服務機構,區別於商業銀行的特徵是風險不隔離;
在美國,投資銀行往往有兩個來源:一是由綜合性銀行分拆而來,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證券經紀人發展而來,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證券。
投資銀行的類型:
1、商人銀行
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對現存的投資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參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屬公司形式從事商人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
2、全能型銀行
這種類型的投資銀行主要在歐洲大陸,他們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一般的商業銀行業務。
3、跨國財務公司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美林、雷曼倒台,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
③ 美國高盛集團是干什麼的
美國高盛集團的核心業務
投資銀行
為各種各樣的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提供廣泛的投資銀行服務。
投資控股
高盛集團入股了中國石化、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並佔有中國移動的股份。
交易投資
一方面協助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進行交易,另一方面通過做市、交易和投資固定收益和股票產品、外匯、大宗商品及衍生產品,用自營資金進行交易。此外,高盛還參與股票及期權交易所的特許交易商及做市活動,並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權和期貨交易所為客戶交易進行結算。對於商業銀行及其它投資活動,高盛既進行直接投資,也通過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進行投資。
資產管理
向全球各類機構和個人提供投資顧問及理財規劃服務,並提供所有主要資產類別的投資產品(主要通過分開管理的賬戶和符合工具,如互惠基金和私人投資基金)。高盛還向全球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基金會和高凈值個人提供大宗經紀服務、融資及融券服務。
④ 高盛集團是干什麼的
名 稱: 高盛集團
地 址: 廣東省廣州市體育西路109號高盛大廈樓16樓
電 話: 38791888 傳 真: 38791102
聯系人: 羅漢明 郵 編: 510620
區 號: 020
主要產品: 房地產
電子郵件:
單位網址:
⑤ 高盛集團簡介
高盛是集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投資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它為全球成千上萬個重要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有的個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質量金融服務。
高盛1869年創立於紐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之一。 在以合夥人制度經營了一百三十年之後,高盛於1999年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高盛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設有分部,並以香港、倫敦、法蘭克福及東京等地作為地區總部。
高盛公司長期以來視中國為重要市場,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
高盛在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已經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業務網路,並在中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以及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包括:中國移動通信於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規模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中國移動通信於2000年10月進行了後續股票發售交易(籌資69億美元)及可轉換債券發售交易(籌資6.9億美元);中國石油於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於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以及中興通訊4億美元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2005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交通銀行22億美元的海外上市項目以及中國石油後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近40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公司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1998年、2001年和2003年完成了10 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在中國市場同樣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並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案;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案;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交通銀行20%股權案以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⑥ 高盛集團的老闆是誰
創始人馬可斯·戈德門 董事會主席巴菲特和董事會副主席查理·芒格 1976年,在高盛的高版級合夥人萊文去世權後,公司管理委員會決定由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產業的繼承者巴菲特 也是高盛的股東之一 擁有50億股原始股
⑦ 高盛集團是干什麼的
高盛是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也可以說是投資銀行。專門提供投資咨詢業務,通俗說就是提供理財信息。當然是高級的。跟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等一樣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⑧ 高盛集團的業務有哪些
高盛集團公司(高盛)是一家全球性的投資銀行、證券和投資管理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為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富裕人群在內的各類客戶提供一系列服務。高盛的經營活動分為三個部分:投資銀行、交易和資本投資、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
⑨ 請問誰知道美國高盛或者中國高盛的組織構架,謝謝!
管理軟體在中國發展的20年,從財務管理、生產製造管理到ERP普及,市場從零發展的幾十億,應用企業和軟體提供商都得到了相應的支持和長足的發展,但接下來的10年,管理軟體領域的發展空間在哪裡?
讓我們首先來看一組數據。
從全球來看,美國高盛在2008年發布的《企業軟體回顧》研究報告中,將ERP市場細分為財務軟體、人力資本管理軟體、製造和供應鏈軟體、企業資產管理等四類,其中,財務軟體比重為43%、HR軟體佔26%、製造和供應鏈軟體為25%。這意味著在全球的ERP市場中HR軟體佔了1/4。但在中國,HR軟體的市場規模還不到5%。這就意味著中國距全球還有20%多的差距,全球現狀最起碼是未來10年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
就中國而言,根據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的「十一五」規劃,至少在未來4年,中國軟體業產值年均增速將超過30%,管理軟體作為重點領域將實現飛速發展。至於HR軟體市場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國內權威的ICT研究機構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發布的《2008中國HR軟體市場研究報告》表明,2007年中國HR軟體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52億元,比2006年增長30.4%。其中,通用型HR軟體為3.28億元,定製型為3.24億元。計世資訊研究表明,在所有管理軟體中,HR軟體是目前增長率最高的市場,預計到2012年人力資源信息化市場應該會達到15億的規模。
從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日漸重視,信息化價值的不斷得到企業認同,企業成功應用效應的帶動,e-HR市場無疑是未來3~5年中管理軟體最大的增量市場。
在洞察管理運營作為企業未來關鍵競爭要素的同時,我們發現在過去30年中,作為企業競爭力要素及可得性資源的人、財、物以及市場等方面的管理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IT)實現企業管理變革方面,中國企業已經步入快速發展階段。隨著中國企業對「財」、「物」的管理分別藉助財務軟體和供應鏈管理軟體得到飛速提升,這兩種管理軟體也得到快速發展並為管理軟體迎來了第一個「黃金十年」。
ERP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信息化是最恰當的管理幫手。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國內企業的影響巨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推進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而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則使更多的中國企業感受到經濟環境驟變帶來的沖擊。2009年春節剛過,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等政府機構即聯合發出號召,希望企業通過加強管理、技術創新主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盡最大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
即將在2009年7月1日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也要求廣大國有企業加強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在內的機制建設,明確崗位職責,加強績效考核,控制運營風險。而剛剛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4月下旬剛剛落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了「四個必須」的觀點:公司治理必須要有新的進展;企業的組織構架必須做出重大的改革;企業的信息系統必須進行新的升級;員工隊伍的素質必須得到新的提高。
這種經濟環境的影響必然帶來企業間的重組、並購等組織調整和轉型升級。在經濟轉型和組織調整期,企業的重要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其重點在於加強集團管控,以推動企業內部管理提升和組織績效管控。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便自然從「財」、「物」過渡到「人」。
需求的變化決定了管理軟體的發展趨勢,HR軟體成了那些管理思想先進、防範風險意識強的集團企業的熱門話題,人力資源管理開始進入一個新的信息化階段,用友eHR軟體近三年每年138%的復合增長率也能直接體現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
精細化管理、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提升企業績效都離不開e-HR軟體的強勁支持, e-HR信息化的需求便在企業內部競爭力、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得到空前激發,正在帶動管理軟體市場迎來新一輪的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