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資本玩家之稱的徐崢,他的商業投資能力到底有多高
徐崢的商業投資能力主要體現在它在影視業上的投資。他最近投資拍攝的幾部電影基本上都是爆款,深深受到觀眾的喜愛。基本上每一部作品都在10億票房之上,也是讓徐崢賺的鍋滿盆滿。徐崢和吳京已經成為了新生一代導演中的領軍人物。泰囧,港囧,我不是葯神,後來的我們等等影視作品。都有非常好的口碑,有很好的票房。這就說明了徐崢的投資眼光非常的長遠精準,他知道哪一部作品將成為觀眾喜愛的作品。
徐崢還參與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拍攝。能夠拍攝這么具有政治意義的電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② 徐崢如何從屌絲導演到資本大鱷
電影《港囧》還未下架,導演徐崢就把1.5億裝進了自己的口袋,還間接獲得了13億收入。這一切都源於徐崢跌宕騰挪的一系列資本運作:他先是把47 .5%的凈票房收入收益權攥在自己手裡;接著入股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成為第二大股東;最後他再把47 .5%的凈票房收入收益權以1.5億元價格賣給了21控股。徐崢用一部《港囧》完成了從「屌絲導演」到「資本大鱷」的角色逆轉,同時開了「上市公司提前買斷票房凈收入收益權」的先例。「這是電影資本市場運作上的創新,這種做法會對電影創作起到促進作用」,資深影視從業者王正倫認為,這一手法很可能會被圈內電影行業所效仿。那麼,誰將有幸成為下一個「徐崢」?如何才能成為下一個「徐崢」?角色逆轉:手握電影收益的控制權2012年,徐崢作為導演推出的第一部電影《泰囧》,最終以12.67億元創下當時華語片票房紀錄。頂著《泰囧》的光環,《港囧》一路以來都是高舉高打,各家公司擠破頭地想加入《港囧》的投資行列。不過,徐崢當然不會把嘴邊的肥肉拱手讓人。最終,徐崢、陶虹夫婦成立的全資公司真樂道成為《港囧》第一出品方,另外兩個投資方則是全資出品過《泰囧》的光線影業,以及《港囧》女主角趙薇的經紀公司。業內人士透露,徐崢通過知識產權及個人服務(劇本寫作、導演及演出工作),以非現金形式投資《港囧》,並獲得47.5%的票房凈收入收益權。「徐崢在製作電影時不僅僅是導演,還擔任了投資人和出品方的角色,真正對這部電影的操盤和控制都是徐崢」,王正倫向南都分析指出,光這一點就攔截了大部分的普通導演。一般的導演只能像2012年拍《泰囧》時拚死累活的徐崢,最終拿到手的僅是為數不多的導演費,以及光線傳媒老闆王長田「賞賜」的10%利潤分成。提前套現:回籠資金推後續項目自此,資本游戲開始。9月23日晚,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宣布,與《港囧》投資方、由徐崢控股的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1 .5億元的價格向北京真樂道購買即將上映的《港囧》47.5%的票房凈收入(扣除發行成本)。這意味著,無論最終《港囧》的票房是高是低,徐崢都已經拿到了落袋為安的1 .5億元現金。這筆1 .5億的資金到位之後,真樂道將有機會快速推進接下來的項目。根據此前廣電總局的公示內容,真樂道在《港囧》之後,即將拍攝《印囧》。基於這一成功案例,王正倫認為,未來可能會有上市公司想要去嘗試買斷電影的部分票房收益權。但只有確保整個交易過程是透明、正規的,並對國內電影市場產生促進作用,才有可能完全作為正面案例被圈內人士所效仿。此外,高價賣出票房凈收入收益權,也並非想賣就能賣的。「圈內導演想要效仿徐崢的做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王正倫指出,《港囧》很大程度上是頂著《泰囧》的光環誕生的,所以說,這種做法的「前提是要有一部口碑好的電影,如果《泰囧》票房不佳,那麼上市公司也不會去冒風險買入票房凈收入收益權(即投資電影),電影票房還是存在許多未知性。」 入股上市公司:分享資本市場多重收益以47.5%的票房凈收入換得1.5億元收入推算,在徐崢心中,《港囧》的保守票房應該在9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根據目前票房分成規則,如果票房低於9億,21控股將獲得低於1 .5億的票房凈收入,投資失敗;如果票房高於9億,他們則獲得超過1.5億收入,投資成功。不過,票房無論高低,對於徐崢而言都是「賺」的。而且如果票房大賣,他還能獲得「雙重收益」。因為,在賣出票房收益權之前,徐崢入股了21控股。5月14日,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宣布,徐崢出資1 .75億元,以0 .4港元的價格買下21控股4 .38億股,成為21控股第二大股東。上市公司股價受所投資電影票房影響的先例比比皆是。2012年底《泰囧》上映前後光線股價一度飆升逾75%。2010年周星馳借殼比高集團,《西遊降魔篇》在上映前就促使其股價暴漲近50%。而《港囧》自上映以來票房十分傲人,首日破2億,公映第六天破10億。藝恩票房智庫數據顯示,截至昨日下午3點,《港囧》票房接近15億。昨日,21控股報收3.42港元,徐崢手握的21控股股票市值接近15億港元,除去1.75億入股資金,徐崢還凈賺了超過13億港元,補上當初「賤賣」票房收益權的缺口還綽綽有餘。資本市場:人脈也很重要「徐崢現今和許多電影圈內的資本機構關系很好,也是能夠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也能算是徐崢成功的一個偶然因素。」王正倫分析指出。這一偶然因素,也意味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並非人人可玩。21控股公告顯示,與徐崢一同入股21控股的還有資本大佬董平,而且董平是第一大股東,持股24%。據悉,董平是圈內知名的資本大佬,熟悉買殼、注入資產、高價拋售公司的「資本游戲」。2009年,董平將自己的影視業務裝入香港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上聯水泥,隨後改名為文化中國,2014年,他把文化中國按104億港元的估值賣給了馬雲。跟著董平「有肉吃」,這一次因「港囧」而產生的10多億直接或間接收入,僅僅是一個「前菜」。寧浩也與徐崢、董平一同入股21控股,寧浩持股與徐崢持平。根據入股協議,21控股將獲得寧浩和徐崢6年的排他性合作。當6年的合約期滿,21控股還將獲得下一個6年的優先磋商權。具體來說,未來的6年中,寧浩和徐崢將每3年導演1- 2部電影作品(以作品正式上映為准),21控股將獲得電影作品排他性投資權、製作權及在中國大陸,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優先發行權。坐擁「優質內容」的21控股被業內視為下一個阿里影業。而阿里影業借殼文化中國上市後,阿里影業的市值從53億港元一度飆升至最高800億港元。昨日收盤後,阿里影業市值為464億港元,相比之下,21控股市值僅僅是79億港元。
③ 徐崢哪個經紀公司的
美國CAA經紀公司
④ 徐崢找個老婆是上市公司叫什麼名
徐崢的老婆叫做陶虹,他們是在演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時候相識相知相愛的,而且陶虹也是特別特別出名的演員
⑤ 徐崢是如何晉升為新一代「娛樂圈」大佬的
徐崢在接受某主持人采訪時,他說自己曾到網上翻貼,看到有人提問「中國有哪些實力派男演員」,翻遍了一千多條評論,結果也沒翻到自己,心頭一陣落寞。成為一名好演員,是「文藝青年」時期徐崢的理想。
一、徐崢進入演藝圈的時間很早,而且早期的演藝之路順風順水上海少年宮為兒童劇組挑演員,這部劇一共就四個角色:教書先生、長工、老地主、小地主。頗有地主老財氣質的小徐崢被選上飾演「小地主」,從此他便有了演員夢。
徐崢飾演「小地主」,中學被選進上海市少年宮戲劇班,在同齡人放學回家趕作業的時候,徐崢便揣著作業往大劇院跑,趕著跟奚美娟這樣的「國家一級演員」搭戲。
演出結束後,另一位「國家一級演員」何政軍還得踩著自行車送他回家去。高中畢業後報考大學,徐崢的運氣才結束。他原本想要去北京求學,結果那年中央戲劇學院在上海只招收「新疆班」的學生,想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卻倒在初試階段。
最終徐崢沒能跑去北京,反倒是以專業前十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然而到了大二,他就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遭遇到了人生危機——禿頂。
一心想做個好演員的徐崢,憑借《我不是葯神》獲得一樽「金馬影帝」,以及被廣大群眾的「封神」贊譽。
僅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徐崢通過與董老闆合作,完成了資本的積累,再通過與寧浩的革命友誼,完成演員生涯的高光時刻。金錢、口碑、榮譽......盡收囊中。
更重要的是,徐崢還成功編織起了以自己為核心的資本、導演、編劇、演員網路,開拓著屬於自己的勢力范圍,已然成為新一代「娛樂圈大佬」之一。
⑥ 徐崢被23家電影公司「封殺」,如今的他要如何打破僵局
說起徐崢,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演員,不管是他出演的電視劇還是電影,在觀眾的心目中都是非常不錯的,評價也相當的高,尤其是當《我不是葯神》上映之後,徐崢也直接成為了最頂尖的演員,不過,就是這么一位優秀的演員,卻遭到了電影行業的抵制。事情還得從今年年初的疫情說起,我們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全國范圍內開始爆發新冠疫情,當時原本打算在電影院上映的十多部電影基本上都宣布撤檔,而徐崢的《囧媽》也不例外。徐崢的《囧媽》是繼《港囧》之後又一部喜劇電影,很受觀眾期待,原本《囧媽》也是在春節檔上映的,但是因為疫情原因也不得不撤檔。
事實上,有一句話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不管是誰,都是將利益放在首位的,只要徐崢能夠拍出足夠好的電影,電影院也會討好他的。
⑦ 將《囧媽》6.3億賣給位元組跳動,徐崢遭23家公司封殺,他現在怎樣了
之前由於疫情的原因,電影院損失慘重,本來有好幾部要上映的電影不得不延遲放映。但有一個人,他卻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免費」請全國觀眾看了電影,這個人就是徐崢。其實說免費也不算,徐崢將《囧媽》6.3億賣給了位元組跳動,位元組跳動也因此獲得了好名聲,兩者也實現了雙贏。
電影行業也需要創新,希望在這個行業里的從業者們能夠繼續努力!
⑧ 徐崢是哪個經紀公司
徐崢經紀公司:
上海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
徐崢,1972年4月18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8年出演話劇《股票的顏色》獲得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
⑨ 徐崢為什麼那麼有錢 演員化身導演投資人身家超20億
從最初的《人在囧途》到《泰囧》,徐崢的囧系列電影一路走來都不乏掌聲與叫好。尤其是《泰囧》以3000萬元的小製作將其推上「華語影片最高票房導演」的事業巔峰,並收獲4000萬元「大紅包」之後,徐老闆的賺錢能力和眼光不管在圈內還是圈外都讓人不敢小視。
如今,徐崢又准備乘勝追擊加拍《港囧》,著實吸引了不少關注。從演員一路走來,究竟是什麼讓徐崢成為了一個會「賺錢」的導演呢?
1.內容為王,還得接地氣
徐崢曾經在接受采訪時一語道破他電影的一大特色——接地氣。以喜劇見長的他覺得主流喜劇必須世俗,才能被中國觀眾接受,「我只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劇片,它的主題必須夠俗,因為只有世俗,涵蓋的人群面才能夠廣,才能夠被大部分的中國觀眾所接受,這是電影的主題。」
拿《泰囧》來說,為了接得到中國人的地氣,徐崢選擇了很多人都去過的泰國作為背景地。他還「希望片中的那個人物和觀眾之間有一種(聯系),觀眾可以通過影片主人公去體會他的那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是我們所熟悉的。」
徐崢的喜劇常常表現出一種聰明、狡黠和斯文。對於幽默,他有著自己的理解:「當你需要幽默的時候,你得具備比別人更高的智慧,你才能幽默。為什麼你會心地笑了,因為你覺得他比你正常的見識更高一層,多了一層,所以你覺得這是幽默的,你會想笑。」用智慧演戲並不容易,大抵徐崢電影的特殊之處也就在於此。
所以,除了「搞笑」之外,如此「智慧」的徐導肯定是不能滿足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泰囧》是部拍得比較失敗的電影,因為我原來想表現的主人公中年危機的東西被它娛樂的外表忽略掉了。」
徐崢對於電影內容質量的執念不僅在《泰囧》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中顯露出來,還能從《催眠大師》這樣的參演電影中窺得一斑。雖然並未參與投資,但徐崢還是從創作和運營的角度插手項目運轉。按徐崢的說法,有些戲他希望藉助自己的熱度和導演一起把電影做得更好。
2.做導演,更要做製片人、投資人
從演員起家,《春光燦爛豬八戒》可以說是將徐崢推向成功之路的第一部電視劇。但實際上,除了參演之外,徐崢身在其中還有另一個身份——影視投資人。
該劇拍攝時,由於前期投資人並不看好這部無厘頭的作品,承諾的投資遲遲不肯兌付。沒有錢,戲沒法兒拍,劇組一度面臨「彈盡糧絕」的局面,導演也對外發話,誰給拉來投資誰就演主角。於是,徐崢拿著自己之前演話劇的積蓄找到導演,「我要演豬八戒,這是我所有的積蓄,夠不夠?」
在做出這個決定前,徐崢認真地看過劇本,「雖然劇情比較『弱智』,但豬八戒這個人物的確非常適合我,並且這部劇的投資不多,即便收視率慘淡,收回成本的壓力也不大」。周圍人都覺得他瘋了,但電視劇播出後,收視率卻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分到徐崢手上的紅利比片酬還多出一倍,同時他也躋身國內一線喜劇演員行列。
2006年,徐崢看中了寧浩《瘋狂的石頭》的劇本,於是以零片酬出演片中配角。當時,劇組拍攝很差錢,徐崢還通過劉儀偉的關系,拉來了香港上市公司首長四方集團的投資。而後電影上映大獲全勝,徐崢順利出位,而他更大的斬獲是結識了天才導演寧浩。
2009年,徐崢搭上了武漢華旗影視公司老闆劉光偉,當時後者正在運作一部小成本電影,這個電影就是後來的《人在囧途》。這部電影投資不到800萬,最終收獲了3700萬的票房。《人在囧途》賺了錢,武漢華旗影視於是就想拍續集。當徐崢提出要導演《人在囧途2》時,卻因為與華旗的「理念發生偏差」,被踢出局。
徐崢不願向華旗妥協,帶著這個故事離開。之後他將這個故事拆散、揉碎、結合泰國元素,創作出了《人再囧途之泰囧》。接下來,《泰囧》票房井噴,徐崢的導演才能也得到了業界的肯定。
雖然好不容易坐上了「導演」之位,但徐崢卻表示不會固化自己的角色,除了做演員、做導演,還可以做製片人。他認為,中國現在最缺乏的還是職業的製片人和專業度更高的編劇。製片人不一定像導演那樣去拍片子,但他也懂電影應該怎麼拍,同時要清楚電影的內容、題材、類型,選誰來演,誰來導,這就是製片人的工作。「我在做自己電影的時候,我就是製片人。」
3.眼光要長遠,動作要迅速
對於徐崢而言,用電影的方式「觸網」其實並非首次。正是看到了互聯網對於電影行業的積極影響,以及電影作品互聯網傳統傳播模式的局限,徐崢才一再進行各種嘗試和創新。從2014年同美團合作的《心花路放》,到今天同360網路院線合作發布的《港囧》,對於電影行業來說,均是「互聯網+」化的實踐案例。
在這個電影逐漸走向互聯網全程營銷的時代,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在影視領域跑馬圈地,娛樂寶、眾籌、視頻網站等從影片融資立項到上線,一股腦地都開始有了新的玩法。而作為電影人中的弄潮兒,徐崢也不甘示弱,迅速搭上了這班「互聯網+電影」的特快列車。
不管此次有模仿「蘋果」之嫌的電影發布會最終能否轉化為《港囧》的高票房,徐崢在電影產業更深層次互聯網化之路上確實地踏出了「難能可貴」的一步。
⑩ 徐崢公司的詳細位置
是美國CAA經紀公司,地址大概是在新秀傳媒娛樂集團在北京朝陽法院附近,希望能幫到你 。 分分呢 ,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