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大洋變為五大洋,南大洋能夠被稱作大洋嗎
沒有大洋中脊,不配稱之為大洋。那麼大洋的區劃規范是啥?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這一認同權威性嗎?教材和全球地圖會更改嗎?在悠長的地質年代裡,大洋經歷了怎麼的分分合合,將來又會造成怎麼的危害?
除開對地形圖和教材造成危害外,大洋的健身運動更會對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地質環境標准造成很大危害。林勇新說,北大西洋現階段處在不斷的擴大的全過程。有擴大就會有變小,與北大西洋不一樣,中國太平洋因板塊健身運動正持續變小。不論是擴張或是變小,大洋健身運動都是會產生地質環境地形地貌上的轉變。比如,2個板塊的撞擊地區常常是地震災害的多發地區,形山峰或是高原地區。假如深海跟陸上板塊撞擊便會產生海床、島湖等。而板塊分離出來則會產生生長邊界,比如東非大裂谷便是板塊擴大的結果。
在未來伴隨著科譜工作中的提升,南大洋可能被大量群眾認知能力,更需大家不斷給予維護與開發設計。
2. 是只有四大洋嗎為什麼還有一個南大洋
那大洋是指南極洲附近的大洋,也就是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靠南的部分,不是一個單獨的大洋
3. 南大洋怎樣劃分
通常,人們將地球上的水域劃分為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這種劃分方法是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水域的南界一直向南劃定到南極洲的邊緣。但是,圍繞著南極洲的水域是一個完整的、獨立於其他大洋的環極水圈,人們就將這個環極水圈稱為南大洋,又稱世界上第五洋。
對於南大洋的北界問題,科學家們也達成了一致:南大洋的北界應定在南極輻合帶。所謂南極輻合帶,指的是向北流動的南大洋表層水與向南流動的溫暖大洋水相遇的地方,是海水溫度、鹽度的躍變帶。這條躍變帶兩邊的海洋有特別明顯的差異。具體地說就是,南極輻合帶在南緯48°~62°,這是一條十分不規則的圓圈,它在各大洋的位置上又不盡相同:在印度洋、大西洋一側約在南緯50°附近;在太平洋一側約在南緯55°~62°。同時它也並不是固定不變,它隨著季節的變化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所以,根據科學家們達成的一致意見,南大洋包括南極輻合帶以南的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南太平洋的水域,總面積為7500萬平方千米。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南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而沒有被任何大陸地塊分割開來的一個大洋。
南大洋具有獨特的水文特徵,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南大洋這樣一個巨大的水體與南半球的大氣層間的相互作用,對全球氣候有著重要的影響。
4. 南大洋的兩張面孔是什麼
南大洋的表面在冬季和夏季是明顯不同的。在每年的3月下旬,南極洲就會進入寒冷的冬季,南大洋水溫也隨之下降到零下18℃,這時候,冰就開始在大陸沿海形成,並且一層層地逐漸把南大洋表面覆蓋。
在寒冷的冬季,南大洋有時會颳起狂風。狂風捲起巨浪,把厚厚的新冰層粉碎成千萬塊小冰塊。這些小冰塊在風浪中互相碰撞磨擦,漸漸把稜角磨光,形成美麗的「荷葉冰」。隨著溫度的下降,荷葉冰又凍結成一體。之後再被風浪所破碎,然後又凍結,就這樣反復幾次,最後,南大洋表面結成厚厚的固定海冰層。到10月份,海冰層厚度達到最大,平均厚度達15~2米,越靠近大陸沿岸,海冰越厚。這期間,整個南大洋波平浪息,被厚厚的海冰層覆蓋,並與南極大陸冰蓋連成一體,於是,曾經波濤洶涌、一片蔚藍的南大洋就變成了無邊無際的白色的南冰洋了,它的脾氣也變得文靜了。此時,海冰的面積可達2000萬平方千米,從南極大陸向外延伸300~400千米,個別地區可伸展到南緯55°,把整個南大洋全部封鎖了起來,致使南極洲成為與世隔絕的神秘境地。而此時正在南極進行科考的世界各國的越冬考察隊員要在這樣的世界裡度過8個月,熬過極夜,耐心地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
而在每年的11月中旬,南大洋就會進入夏季,海冰表層開始融化,南大洋呈現出喧鬧的景象,南極從此進入一年一度的黃金季節。
在11月份,南大洋封凍的海冰開始解凍破碎,密密麻麻的大小冰塊漂浮在洋面上,數萬座與海冰層凍結一體的冰山好像從冬眠中蘇醒過來似的,開始了漂移。南大洋也露出了它湛藍的本色,開始顯示出它那大自然的威力。被海冰層壓抑了幾個月的浪濤又咆哮了,再加上狂風的推波助瀾,海浪就像一隻發了瘋的野獸,想要吞噬敢於闖入它的范圍內的一切一切。
這個時期,對各國的南極考察船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黃金季節。他們闖過暴風圈,頻繁地往來南極洲,輸送隊員,替換越冬隊員,補給物資和進行南大洋考察。
所謂暴風圈,是南極的一大風系。世界著名的西風帶,其中心位於南緯50°~60°之間的遼闊海洋上,與南極輻合帶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正如其名,在西風帶里常年刮著西風,一般風力4~6級,浪高4~5米。當受到極地氣旋影響時,浪高達10~20米,歷史上曾記錄到30多米的浪高,因此,航海家們也將這里稱為「咆哮的40°」、「瘋狂的50°」。西風帶是來往於南極的必經之路,航行在西風帶的船隻搖擺角度達20°~40°。對每個乘船赴南極的隊員來說,只有挺住西風帶的顛簸煎熬,才有希望勝利地到達南極。
正因為如此,人們就說南大洋有兩張面孔。
5. 南大洋為什麼會被踢出五大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極洋這一稱謂。
6. 南大洋有多大
這是因為南極輻合帶是一條非常明顯的自然地理邊界,其位置在南緯48~62度之間,它是一個很不規則的圓圈,在各大洋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在印度洋、大西洋一側約在南緯50度附近,在太平洋一側約在南緯55~62度之間,它的南部邊界是南極洲長達24000公里的海岸線。這樣南大洋水域的總面積就有7500萬平方公里,比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小,但比北冰洋大,名列世界第四大洋。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而沒有被任何大陸分割開來的一個大洋。
從古至今,在這個地圖上沒有標出的大洋上,有著多少艱辛危難豪邁悲壯的動人故事啊!
然而,就是這個充滿神秘的大洋,通向著地球上最令人驚奇的「謎一樣的地方」——南極大陸。
7. 南大洋在哪裡
少年朋友都知道,地球上僅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然而對南極探險家和科學家而言,「南大洋」卻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地名。可是它並沒有標記於各種地理圖集,在教科書和工具書里也找不到「南大洋」之名。南大洋究竟在何處呢?這一稱謂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於1845年把南極洲周圍的水域劃為世界第五洋,稱它為「南大洋」。可是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里,許多學者都不同意這種劃分方法,理由是把南極大陸周圍海域單獨看作一個大洋,無法確定其北部邊界。1952年,摩洛哥國際水文地理學術會議作出決定,取消使用「南大洋」的稱謂。
隨著南極熱的興起,人們對南大洋這一獨特水域有了新的認識,並找到了科學劃分南大洋北界的根據。1958年2月,在首屆國際南極科學研究委員會會議上,各國科學家一致認為,南極水域的北部邊界應以「南極輻合帶」為界。1980年10月,在第16屆SCAR會議上,正式決定把環南極洲的水域稱為「南大洋」。
為什麼如此劃定?這是因為南極輻合帶是一條非常明顯的自然地理邊界,其位置在南緯48~62度之間,它是一個很不規則的圓圈,在各大洋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在印度洋、大西洋一側約在南緯50度附近,在太平洋一側約在南緯55~62度之間,它的南部邊界是南極洲長達24000公里的海岸線。這樣南大洋水域的總面積就有7500萬平方公里,比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小,但比北冰洋大,名列世界第四大洋。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而沒有被任何大陸分割開來的一個大洋。
從古至今,在這個地圖上沒有標出的大洋上,有著多少艱辛危難豪邁悲壯的動人故事啊!
然而,就是這個充滿神秘的大洋,通向著地球上最令人驚奇的「謎一樣的地方」——南極大陸。
8. 南大洋的基本資料有哪些
南大洋在地球上有著非常特殊的位置。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很重要的關系,南大洋的北界為南極幅合帶——水溫、鹽度急劇變化的界限,位於南緯48°~62°之間,這條線也是南大洋冰緣平均分布的界線。重要的是,南大洋的面積約為75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而沒有被任何大陸分割的大洋。它具有獨特的水文特徵,不但生物量豐富,而且對全球的氣候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9. 南大洋究竟在何處呢
這一稱謂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於1845年把南極洲周圍的水域劃為世界第五洋,稱它為「南大洋」。可是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里,許多學者都不同意這種劃分方法,理由是把南極大陸周圍海域單獨看作一個大洋,無法確定其北部邊界。1952年,摩洛哥國際水文地理學術會議作出決定,取消使用「南大洋」的稱謂。
隨著南極熱的興起,人們對南大洋這一獨特水域有了新的認識,並找到了科學劃分南大洋北界的根據。1958年2月,在首屆國際南極科學研究委員會會議上,各國科學家一致認為,南極水域的北部邊界應以「南極輻合帶」為界。1980年10月,在第16屆SCAR會議上,正式決定把環南極洲的水域稱為「南大洋」。這是因為南極輻合帶是一條非常明顯的自然地理邊界,其位置在南緯48~62度之間,它是一個很不規則的圓圈,在各大洋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在印度洋、大西洋一側約在南緯50度附近,在太平洋一側約在南緯55~62度之間,它的南部邊界是南極洲長達24000公里的海岸線。這樣南大洋水域的總面積就有7500萬平方公里,比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小,但比北冰洋大,名列世界第四大洋。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而沒有被任何大陸分割開來的一個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