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上市為什麼會稀釋股權
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後,股本增多了,股東人數增加了,相應的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降低了,所以叫稀釋股權。
B. 如何在股權被稀釋的同時保持控制權和經營權的統一
http://ke..com/view/3309396.htm
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
C. 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不失控制權合並報表怎樣編
假設已考慮完分紅會計處理,只考慮分紅轉增資本的情況
1)個別報表,若持股比例下降,個別報表仍按成本法核算,假設母公司沒參與增資,則個別報表無需做賬務處理。
2)合並報表層面,由於持股比例下降但仍能行使控制權,則屬於在不喪失控制權的前提下部分處置子公司股權。應按《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2014年修訂)》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處理。在合並報表層面調整權益(通常為資本公積)的金額=外部股東增資額-增資日B公司的增資後凈資產*(1-持股比例)。
註:合並報表應用指南:子公司的其他股東對子公司進行增資,由此稀釋了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權比例,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按照增資前的母公司股權比例計算其在增資前子公司賬面凈資產中的份額,該份額與增資後按母公司持股比例計算的在增資後子公司賬面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D. 借殼上市,非上市公司得到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之後是如何把非上市公司的業務注入到上市公司中的呢
是通過購買資產。例如A公司收購上市公司B,獲得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60個月內,B上市公司購買A的資產達到B控制權發生變更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報告資產總額的100%以上,或者購買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營業收入達到B控制權發生變更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報告營業收入的100%以上,或者購買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凈利潤達到B控制權發生變更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報告凈利潤的100%以上的,或者購買的資產凈額達到B控制權發生變更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報告資產凈額的100%以上,或者為購買資產發行的股份占上市公司首次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的董事會決議前一個交易日的股份的比例達到100%以上的,均構成借殼上市。
上市公司通過購買非上市公司的資產,讓上市公司的殼實際上注入的是非上市公司業務,所以就叫借殼上市。
希望採納!
E. 公司上市之後持有股權比例被稀釋會對公司的實際控制產生影響嗎
上市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可以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另一方面股權流失會被其他控股股東趁機兼並
F. 資金入股,技術入股,公司上市之後,股份被稀釋的問題
如果公司要增資,吸引新投資者,的確存在原股東股權被稀釋的這種狀況。當然,在對新股東投資所佔股權比例的處理上,由於公司是基於原股東的投資和長期經營才形成今天的狀況,所以,拿新股東的出資額和原股東的原始出資額按比例劃分是不合適的,通常新股東的出資額實際所佔投資的比例要大於其實際享有的股權比例。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原股東的股權作大幅稀釋。其次,你可以根據情況對公司章程作一些調整,包括董事的產生以及董事長、總經理人員的產生做一些調整,如果一方委派的董事為董事長,另一方委派總經理。總之盡量確保所有的股東都有權利進入董事會或者管理層,從而形成有效制約。一旦這個方案定下來,可以約定對其調整必須全體股東同意方可調整。
G. 關於股權及融資後的稀釋問題
從理論上來講,您的這種稀釋方式是沒問題的,也就是說每一個股東的加入,都會導致原有股東全體的比例的縮小。但是從您的估值上來看,您的公司發展潛力應該不錯,那麼遲情況下,您的風頭可能會要求有反稀釋條款,並且要求有股權激勵預留的條款,甚至會要求優先投資的條款,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那麼股權激勵的稀釋,可能會參考這些要素,變得稍微復雜一點,但是總體上來講,你們這個演算法和基本的邏輯,是沒有問題的。
H. 高分/ 上市公司對控制權在20%以下的子公司在合並報表中是怎麼處理。
這個在合並報表和個別報表裡沒有差異,因為不具有控制權,除非是特殊版情況,要不不會納入權合並報表范圍。因為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不具有重大影響,所以採用成本法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里核算。凈利潤凈資產都不體現。分紅記作投資收益。
I. 進行股權激勵的公司,如何在股權被稀釋的同時保持控制權和經營權的統一
只要在給予激勵對象的過程中採用虛擬股份激勵,那就可以盡可能的減少股份的稀釋,總的老說就是要保持一個適當的激勵度。
J. 公司對公司之間持股比例達到多少才可以合並報表
半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