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維維股份2017年年報什麼時間出
三月20出了
② 維維啥時能復盤
10月9日復牌,現階段公司正在商討有關股權收購的事宜。
作為一個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企業,由於剛剛以4億元的價格將雙溝酒業售還給江蘇省政府,因此正在謀劃購入新的白酒企業股權,通過參股或控股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實施多元化發展策略。
由於之前退出了雙輪酒業的收購,因此新酒業的收購對象可能是:
枝江酒業★★★★
衡水酒業★★★☆
劍南春 ★★
(以上是根據網上傳聞的頻率和數量統計的)
根據最新的公告現在已經准備收購51%的股份,將會為集團每年帶來4000萬-8000萬的收益。屬於長期利好。
③ 維維股份進軍植物蛋白飲料,靠什麼贏得年輕用戶
溝通語言年輕化
相比於傳統標准、刻板式的產品文案,維維推出的「逗」系列罐裝飲料借用時下流行「逗Bee、魔逗、戳笑點」等新鮮熱詞作為瓶身文案,一方面更為貼合年輕群體的情感喜好,另一方面也將維維全新快樂、健康的文化理念傳遞出來。
維維的「逗」系列飲料以「逗是要開心」為核心宣傳語,並創新延展出「逗是要黃金、逗是要寵你、逗是要撩你……」等趣味主題文案。在官方微博、微信上,「維小逗」、「維維豆逗樂」化身搞笑的段子手,牢牢把握年輕人群的語言風格,並藉助熱點、爆點、敏感點,將維維植物蛋白飲料的逗式語言傳遞出去。
產品包裝年輕化
從童年、青年再到中年,維維豆奶曾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作為維維家族的新成員,「逗」系列產品可謂徹底顛覆維維帶給大家的傳統印象:卡通形象組成的包裝主頁面、簡單卻不失單調的顏色搭配、足夠特立獨行的個性化表情……在敏銳捕捉年輕人群喜好的同時,一個個搞怪的形象簡直「突破了二次元」。
渠道年輕化
年輕化的產品,需要更接近年輕人群的渠道。為了讓新產品能夠更貼近用戶真實消費場景,維維一改傳統鋪貨模式,將觸角延伸到學校、電影院線、麵包房、網吧等契合主流年輕人群的地方。
不僅如此,為了滿足線上購物人群的消費習慣,維維植物蛋白飲料攜手餐飲、商超、電商(一號店、京東、天貓)等主流渠道和平台,實現消費場景的全覆蓋。
營銷年輕化
近年來,伴隨信息獲取渠道的「大爆發」,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變得越來越理性,對於眾多企業、品牌而言,營銷已經成為他們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手段。
自從2017年開始,維維植物蛋白飲料主動一改主打線下營銷的「老套路」,開始嘗試線上線下整合營銷、跨界互動等「新玩法」——1月的「一鍵維維」 ,即將開啟的4月「逗是要黃金」、6月開始籌備的「邊疆行」、8月「鳳凰衛視環球小姐選美」……
這些活動不僅融入微博、微信等用戶活躍度高的社交平台,更會將門戶網站、垂直平台、自媒體平台全部囊括其中,再加上時下正火的紅人直播、線上活動等趣味模式,可以說完成對主流年輕人群的全覆蓋。
伴隨中國經濟步入消費升級時代, 90後甚至00後快速成為飲料的主流消費人群,對於整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而言,誰抓住了這群人的「痛點」,誰就擁有了未來。
當然,對於維維這個新的入局者而言,同樣面臨者不小的挑戰。
1、同業品牌的消費場景的「入口戰」
此處所說的「入口」不是互聯網常用的「流量入口」,而是搶佔用戶的嘴(口)!
用戶在消費快消品時,在同一個消費場景、消費時間所選擇的產品是有限的,所以「入口戰」就成為飲品重要的爭奪目標,誰能讓自家的飲品進入到用戶的口中,並且形成長時間的佔領,這就成功了。
所以火鍋場景中孕育了「怕上火」的涼茶,運動場景中有功能飲料。維維植物蛋白飲料要搶占哪個場景?用戶為什麼首選維維「入口」呢?
從維維植物蛋白飲料推年輕化的形象,以及搶占校園市場看,針對年輕人的情感、趣味、關系等等進行了充足的准備,不過再解讀產品、詮釋理念、與用戶持續溝通的過程中,要讓年輕用戶清楚的認知到自己在超市購買一個XX核桃乳和維維植物蛋白飲料產品時的快速決策理由,是因為你比另一個更有營養、天然、健康?還是因為你的品牌更有趣味,且產品一樣有營養?這樣的挑戰,是接下來維維能否快速佔領年輕用戶的重中之重!
維維植物蛋白飲料同業品牌有哪些?
同業同品類:
同屬於飲料行業的植物蛋白飲料品類中的品牌,但是主打著不同原料的產品,比如露露杏仁露、六個核桃核桃乳、椰樹牌椰汁等;
同業非同品類:
同屬飲料行業,但植物蛋白飲料的非同品類品牌,比如涼茶——王老吉、可樂——可口可樂、功能飲料——紅牛;
同業同品類同原料:
此類產品基本就是同樣是用大豆開發的飲品,比如說豆漿,也同屬於植物蛋白飲料的一種。比如豆豆廚豆漿等。
2、非同業品牌的消費場景的「時間戰」
近幾年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意識到,真正要搶占的是用戶消費時間。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是固定的,在什麼時間使用什麼產品,做哪些事情,伴隨著生活、工作、娛樂等場景產生了諸多的消費場景,比如「生活+消費」的外賣消費場景、「娛樂+消費」的電影院消費場景……
在非同業品牌中,快消品企業更要認識到自身的競品已然不僅僅是那些做同類型的品牌了,就比如維維如果僅僅定義為競品是那些做植物蛋白飲料的品牌,這樣的消費市場還是太小了。主要原因是目前用戶消費習慣和場景過於分散,有幾個趨勢成為挑戰的根源:
1、用戶消費習慣:比如說星巴克等眾多咖啡品牌正在改變白領們的消費習慣,加上星享卡這樣的客戶關系管理、積分升級機制,當用戶想要喝點什麼的時候,下意識會選擇這個品牌。
2、企業服務邊界擴大:比如我們去麥當勞,其「麥咖啡」已經成為早餐、平時眾多消費者選擇的一個產品,還有一些線下消費場景中的各種跨界組合,比如服裝與飲品店、書吧與飲品店的組合場景,再有類似盒馬鮮生這樣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深受消費者喜愛,零售商品+水吧、餐吧等讓年輕人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
一方面是面臨著同業與非同業消費場景「入口戰」與「時間戰」的挑戰,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和經濟增長中面對新生代的年輕消費群體也同樣有著不小的機遇,能夠表現消費者的自身價值體現,產品包裝及傳播的價值觀是對年輕用戶「我」的個性表達,產生社群效應,就會形成這個品牌就是「我的」、「我們的」!
④ 維維股份的維維豆奶是什麼時間上市的
2016年就已經加速維維股份新品液態植物蛋白飲品維維逗奶的上市速度了,應該是2017年初的糖酒會正式向外公布的
⑤ 維維股份陷轉型困境採取什麼方法不救
近年來跨界不順的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維股份」,600300.SH),也許不得不通過頻繁出售資產來「補血」了。
12月6日晚間,維維股份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枝江酒業擬將湖北銀行近3600萬股,按每股3.08的價格轉讓給宜昌九鑫,轉讓總額為11,077萬元。轉讓後,枝江酒業可形成收益10,361.15萬元,凈利潤7,770.86萬元,維維股份增加凈利潤5,517.31萬元。而在此之前,維維股份曾多次出售旗下資產。
就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就資產出售等相關問題求證維維股份,相關公共關系負責人回復稱,「一切以上市公司的公告為准,這邊不方便發言。」
凌雁咨詢分析師林岳認為,「主業遇到發展瓶頸的維維股份,近年來的多元化轉型之路並非一路暢通,酒業板塊、茶葉等板塊表現不佳。頻繁出售旗下資產用來補充現金流,不排除有『甩包袱』、減少多元化布局、聚焦主營業務的戰略調整。」
開啟「賣賣賣」模式?
記者留意到,維維股份在2000年登陸資本市場後,開始了多元化布局。期間業務涉及乳業、白酒、房地產、茶業、貿易、金融等多個領域。「大農業、大糧食、大食品」成為該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
維維股份涉足白酒業是從2006年開始的,目前控股企業有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而枝江酒業共持有湖北銀行近3600萬股,這是枝江酒業2006年的一項投資。這次股權交易的對方是宜昌九鑫投資。通過轉讓這筆資產,枝江酒業可形成收益1.04億元,凈利潤7770.86萬元,維維股份增加凈利超過5500萬元。
記者留意到,維維股份在公告中提及,本次交易後所得款項主要用於提升企業運營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以及電商平台、廣告投放的投入等。林岳對記者說:「枝江酒業持有的銀行股份轉讓,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資本運作獲得收益,從而可以彌補枝江酒業在業務運營上需要的資金。」
同時,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指出,2017年前三個季度,維維股份旗下的兩大酒業的現金流凈額呈現虧損達1.9億元,兩家白酒子公司拖累了維維股份的現金流。目前枝江酒業處於資金斷糧階段,通過出售股權獲得的利潤,可以解決其進行企業管理、渠道建設以及廣告投入的大部分資金。
同樣在今年,維維股份出售了子公司貴州醇的土地資產。這是貴州醇名下兩宗共計464畝的土地,2012年11月取得後一直閑置。該資產的交易對方是貴州醇原來的大股東貴州興義陽光資產公司。這筆交易的對價8300萬元,交易完成後,貴州醇獲得收益2200萬元,增加上市公司凈利1200萬元。
今年9月,維維股份子公司維維創新投資還轉讓了無錫超科食品公司10%股權,轉讓對價6400萬元。這筆交易形成收益3800萬元,增加上市公司凈利2800萬元。而在去年12月,維維股份則是把盈利不理想的房地產業務剝離出去。為了出售上述房地產業務,維維股份甚至貼錢轉讓。截至今年9月30日,維維萬恆置業凈資產2543.49萬元,評估值-5375.01萬元,評估增值率-311.32%,轉讓價格為-5375.01萬元。
「維維股份每一次多元化布局都與社會產業熱點緊密相連,但是多元化的發展其實也沒有給維維股份帶來多大的效益,從目前看來,頻繁出售資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維維股份整體有『甩包袱』的可能。不過也不排除維維股份在進行減少多元化布局、聚焦主營業務的戰略調整,試圖藉助消費升級的趨勢,重新定位產品,並進行品牌升級。」林岳說。
轉型受困
「多元化轉型源於維維股份在主業上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路勝貞告訴記者,目前豆奶市場規模在300億元左右,市場主要品牌以維他奶和維維豆奶兩大品牌為主,不過新進入品牌較多,達利、黑牛豆奶等開始搶占維維豆奶的市場。維維豆奶主要立足於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渠道,在一線城市不佔據主流。維維豆奶的銷售額接近20年沒有大的增長,所以在大豆奶這個品類上,維維已經可以挖掘的空間不多。
林岳也認為,「多元化發展並未讓其找到可持續盈利的業務增長點,原來是想依仗維維豆奶的渠道及銷售網路,來實現收購品牌的發展,但是目前來看收購過來的品牌反而拖累了整體的發展。」
以白酒業務為例,根據維維股份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上都獲得了增長,但是公司的酒類產品(主要是枝江酒業)銷售收入,無論是低檔還是中高檔,均呈20%以上的降幅。另在2016年,維維股份整個酒業板塊實現營收9.9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5%。同時,白酒庫存量增加 819.19%,達4743萬元。
路勝貞對記者表示,「維維股份在收購枝江及貴州醇等產業時,恰恰處於中國白酒行業的黃金時期,單是枝江一個品牌就曾在2011年創造了20億元的營收,超過了維維豆奶本身。2010年前後,受當時大環境影響,維維股份在多元化道路上順勢而起,產生了『大農業、大糧食、大食品』綜合產業鏈發展的雄心。」
「從多元布局上看來,進軍白酒並非不能理解,娃哈哈等企業也都有類似的布局。作為區域白酒而言,其實此前枝江及貴州醇都是優質的品牌。但是,從大環境上來看,白酒行業越來越朝高端消費升級的趨勢已非常明顯。中端產品在市場上不是佔有很好的優勢,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行業特徵強烈,隨著消費升級加速,兩者競爭力逐年下滑。」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說。
記者留意到,除了「飲酒」,維維股份在「飲茶」這項轉型上也並不理想。2013年12月,維維股份以7650萬元現金收購了湖南省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財報顯示,2015年維維股份的茶類收入銳減44.79%,毛利率銳減17.23%,並未達到當時增加上市公司凈利潤1000萬元的收購目的。
「茶葉主要是由被控股的怡清源茶業自己經營,維維股份只是資本的投入。怡清源茶業在茶類市場上一直缺少一個系統的品牌戰略,也沒有大單品戰略。當維維股份收購後,怡清源茶業主打的幾款茯茶產品都處於市場的培育期,雖然耗費了大量資金投入,但是並未像雲南普洱那樣出現爆發期。因此在進軍茶業務上,維維股份並沒有達到預期中的目標。」路勝貞說。
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⑥ 維維股份2017年第一季度的凈收入是不是增長了漲了多少
3月23日各大財經媒體都有報道,第一季度增長了而且漲了不少,媒體報道的增長為9000萬元到9500萬元
⑦ 低價股的簡介
70年前,已故美國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用借來的1萬美元買入104隻1美元以下的低價股;4年後,坦伯頓將這些股票全數出售,3倍的盈利使其獲得人生第一桶金;數年後,坦伯頓如此總結自己的投資理念:買「便宜好貨」。
坦伯頓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便宜依然有好貨,低價股也能賺錢。回望上一輪998點至6124點牛市,低價股的表現明顯強於高價股;再看自去年年底以來的這輪反彈,一些股價高高在上的股票表現平平,而不少低價股卻出盡風頭。這讓投資者深切感受到低價股的威力不可小覷。
優勢1:絕對價格低 首先,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從成本考慮,在買入同樣股數的情況下,買低價股所需的資金會遠低於高價股。而且,由於A股的買入數量必須是100股的整數倍,因此對於只有數千元的小散戶而言,高價股往往在無形中設置了參與門檻。相比之下,低價股的買賣則靈活得多。 而從收益情況看,買低價股的回報率未必比高價股差。尤其是在今年以來的行情中,低價股普遍表現上佳。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手頭有5萬元資金,在5月的最後一天以3.57元的收盤價買入中國銀行(601988,股吧)(601988),則總共可買14000股,閑置資金20元。截至6月24日(本周三),中國銀行的收盤價為4.72元,投資浮盈將為1.61萬元(不考慮傭金和印花稅因素)。
而如果是在5月底以27.99元買入興業銀行(601166,股吧)(601166),則總共可買1700股,閑置資金2417元。截至6月24日興業銀行收盤價為34.99元,投資浮盈將為1.19萬元。很明顯,同樣的資金,買中國銀行的盈利高於興業銀行,低價股除了漲幅更高外,閑置資金也更少。
其次,從心理層面上說,低價股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認可,在經歷了上一輪熊市「殘殺百元股」的過程後,投資者普遍對高價股有了畏懼心理,而低價股則沒有這個方面的負擔。
另外,A股向來齊漲齊跌,尤其是在行情較好的前提下,低價股的重心不斷上移。比如,在去年下半年1664點附近,不少股票已經只有1元出頭,但是之後的大行情中,1元股、2元股陸續絕跡,甚至連低於4元的個股也寥寥無幾。這點絕對是A股特色,對比中國香港股市,永遠有「仙股」(價格低於1元的股票)存在。因此,只要行情向好,低價股必然將繼續抬高底部。
優勢2:市凈率低 據Wind統計,去年1664點時,兩市破凈(市凈率小於1,不含負值)的股票共有178家,而截至本周一,除了長春經開(600215,股吧)(600215)的股價還略低於其凈資產外,A股所有股票的價格均在凈資產上方。 一般而言,凈資產是股價的一道「底線」,當市場出現大面積破凈的局面,往往是即將見底的一個標志,相反,一旦市場進入牛市,市凈率也會水漲船高。6124點時,兩市平均市凈率超過7倍。
截至本周一,兩市A股平均市凈率為3.71倍,仍有不小上升空間,更值得關注的是,截至本周一收盤股價低於6元的240隻低價股的平均市凈率只有2.63倍,大大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其中四川長虹(600839,股吧)(600839)、安陽鋼鐵(600569,股吧)(600569)、經緯紡機(000666,股吧)(000666)、明天科技(600091,股吧)(600091)的市凈率還不到1.1倍。
低市凈率除了能封殺股價的下跌空間外,也並不妨礙上漲。如大連金牛(000961,股吧)(000961),1664點時的市凈率是0.77,但目前該股的股價已由彼時的3元漲至本周超過16元,漲幅逾500%。長城電腦(000066,股吧)(000066)、高淳陶瓷(600562,股吧)(600562)、上海汽車(600104,股吧)(600104)等一度破凈的低市凈率股票也在近期的行情中表現驚艷。
最近漲幅甚好的鋼鐵股也昭示了這一點。以寶鋼股份(600019,股吧)(600019)為例,該股近半年多來一直徘徊在凈資產附近,但近期持續走強,截至本周四該股在6月已經上漲超過20%。
另外,市凈率不高的萊鋼股份(600102)近期也漲勢凌厲,6月23日(本周二)的漲停使其一舉突破10元大關,從龍虎榜來看,當日前五名的買入席位中前三位為機構席位,可見機構也已介入市凈率低、前期滯漲嚴重的低價股。
優勢3:超跌效應大 去年的大跌,使得不少個股股價嚴重超跌。從6124點到1664點,上證綜指下跌73%。兩市1581隻有交易記錄的A股中,530隻的跌幅大於大盤,跌幅超過80%的個股也達到374隻。如果以從個股最高點到最低點的落差來算,超跌幅度將更為恐怖。 但經過近8個月的反彈,一些超跌的個股已經有了較大的漲幅,截至6月24日,當時跌幅超過90%的雲南銅業(000878,股吧)(000878)已上漲223%,從不到7元漲至21元。又如焦作萬方(000612,股吧)(000612)、株治集團(600691),漲幅都超過200%。
在統計中我們發現,去年超跌的個股在這輪反彈中,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截至本周三,在157隻當時跌幅超過80%的個股中,有41隻個股股價漲幅在2倍以上,漲幅超過100%的只有136隻。其中萊茵生物(002166,股吧)(002166)股價由不到6元漲至6月18日(上周四)收盤時最高的35元。而這些超跌反彈的個股中有46隻個股在1664點時股價低於3元。
由此可見,股指反彈過程中,那些超跌個股的爆發力非常強。從統計中,我們發現一些去年跌幅嚴重的個股,目前距離高位仍有相當距離。截至本周一,相對2007年10月16日6124點高位跌幅仍超過70%的低價股還有*ST鋅業(000751)、ST東盛(600771)、ST金泰(600385)、漳澤電力(000767,股吧)(000767)、ST東航(600115)等。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股價超過6124點當日收盤價的股票已有約300隻,接近所有A股的兩成。隨著行情的深入,低價超跌股後市將有望迎來巨大的上升空間。
優勢4:填權效應強 高送轉是每年必炒題材。還記得中兵光電(600435)么?這家在年報中10轉增10的公司是今年最早爆發的個股,並帶領高送轉概念股集體走強。1月15日分紅方案公布後,該股1個月內上漲了100%,完成了完整的搶權行情。所謂搶權,是指股票高送轉方案出台後再除權前炒高股價,坐享送轉股。 而蘇寧電器(002024)則是在今年4月高送轉除權後,出現了填權行情。所謂填權,是指股票在除權除息後的一段時間里,被炒至除權前的價格。
一般而言,搶權和填權行情兩者至少必有其一,並與市場氛圍密切相關。在上述240隻低價股中,維維股份(600300,股吧)(600300)、大橡塑(600346,股吧)(600346)、迪馬股份(600565,股吧)(600565)、中捷股份(002021,股吧)(600565)的送轉比例都超過10轉(送)8,並已於前期完成了除權。
其中迪馬股份曾於2006年6月13日實行過一次10送10的送股方案,近一年後,迪馬股份的股價回到了除權之前,完成了填權。也就是說,盡管當時的除權令迪馬股份成為低價股,但除權後的低價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迪馬股份股價上漲的空間。當然,迪馬股份的填權過程比較順利的前提是當時的A股正是調整向上、處在一輪牛市開始之際。
而現在迪馬股份的情形和它彼時情況部分相近:行情上升之勢確立,股價在除權之後成為低價股,如果說之前迪馬股份的經歷具有借鑒意義的話,那麼現在低價的迪馬股份將來填權的過程也許會給股價帶來一定的上漲空間。
相對而言,對於原本就是低價股的個股來說,如果仍然含權(即有送轉預案但尚未完成除權),由於除權後其理論上將成為更低價股,股價的上漲空間也將更大。
經理財一周報統計,申華控股(600653)是上述240隻低價股中唯一一隻有轉增股方案但尚未實施的個股。截至6月24日收盤,申華控股收報於4.69元,若以當天的收盤價計算,按照10轉增2的方案,除權後的股價為3.9元,而如此股價在目前的股票中算是為數不多的低價股了,值得投資者關注。
優勢5:重組題材多 低價股中不少都是業績極差的股票,但其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重組預期的炒作。一旦完成重組,「山雞也能變鳳凰」,上市公司可能迎來脫胎換骨,隨之而來的是股價的節節高升。 來看幾則最近的例子。首先是還沒有止住連續漲停步伐的*ST九發(600180)。本周三,*ST九發的重組方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雖然重組方案還欠證監會「一錘定音」,但自4月20日復牌後,*ST九發截至本周四已經連續21個漲停,而且每天都是開盤即死封漲停板,資金對該股的追捧可見一斑。經過重組後,*ST九發將由主營食用菌的A股「蘑菇大王」變身為房地產公司。
最近因重組預期而漲勢兇猛的低價股還有高淳陶瓷(600562),該股由停牌前的7.5元漲至6月24日收盤時的21.5元,這期間出現了11個漲停。
主業還未轉身,股價先行。低價股很多時候受到資金青睞,重要的一點便是炒重組預期。小投入、大回報亦是有重組預期的低價股受到投資者熱捧的重要原因。
經理財一周報統計,在上述240隻低價股中,共有42隻股票存在重組預期,也就是說每6隻低價股中就有1隻個股有可能進行資產重組,這還不包括有重組傳聞的公司。
可見,低價股中具有重組預期的個股的比例不小。而且,這些股票大多價格較低,置換成本不高,有利於吸引重組方。
優勢6:機構易認可 2009年以來上證指數上漲了近1200點,有趣的是迄今為止今年新發基金也超過了1200億元。對於尚未來得及完成建倉的基金和部分踏空資金來說,其選擇介入的目標也很可能就是低價股。一來,這樣可以避免介入已被拉高的股票替人抬轎;二來,低價股中也有不少大盤藍籌股,吸納資金的容量不小。 目前低價股中,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中信銀行(601998,股吧)(601998)、上港集團(600018,股吧)(600018)、中國南車(601766,股吧)(601766)、中海集運(601866,股吧)(601866)的總股本都超過100億股,十分適合大資金的入駐,這些股票也大多是機構常駐的品種。
事實上,從一季報來看,已經有一些機構「潛伏」到低價股中。如濟南鋼鐵(600022,股吧)(600022),一季度有5隻基金新進其前十大流通股東,海南高速(000886,股吧)(0000886)有5隻基金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華電國際(600027,股吧)(600027)有4隻基金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
而根據Wind統計,3月份至今共有20隻股票型基金、9隻混合型基金成立。其中,股票型基金共募集519.85億元,混合型基金募集123.19億元。
由於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分別在60%~90%、30%~80%之間,由此推算,股票型基金入市資金量在311.91億元~467.87億元;混合型基金入市資金量在36.96億元~98.55億元,即偏股型基金入市資金量為348.87億元~566.42億元。
目前A股市場確實存在局部泡沫,因此有觀點認為,新資金很可能更偏向於買入股價不高,但後市業績會轉好的低價股。
優勢7:復甦空間大 價格是價值的體現,低價股股價之所以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業績拖累。去年以來,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不少低價股的業績受到嚴重沖擊。 據Wind統計,上述240隻低價股中,去年有162隻發布過年報業績預告,其中共有127隻個股的業績下滑,如此就不難解釋其價格為何處於市場末端。從近期的中報預告來看,這些低價股中公布中報預告的有84隻,其中預增的個股有2隻,扭虧的有5隻,略增的有3隻,續盈的有1隻。
雖然,從公布的業績還不能看出低價股業績大幅好轉,但是國家統計局本周表示,中國經濟已呈現出比較明顯的止跌回升之勢,下階段經濟可望企穩向好。那麼隨著宏觀經濟的轉好,低價股的基本面也將逐步改善,而其股價也能隨之上漲。
而且,相較於績優股,績差股的業績基數低,其中又有不少股票也是曾經的績優藍籌,一旦行業出現拐點,這些公司的業績上升空間會非常大。最為明顯的就是汽車股,隨著近幾個月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售市場,汽車股的業績有望出現大幅增長。
當然,由於一些行業處於經濟產業鏈的中下游,因此其行業轉好仍需時日,那麼該行業所對應的股票上漲也會相應慢些,不過,其後勁卻可能十足。比如鋼鐵股,從上一輪牛市的表現看,鋼鐵股的後勁不容小覷。如酒鋼宏興(600307,股吧)(600307),2007年年初時的股價在5元左右,而到了10月,股價已瘋漲至36元。
還有一些行業由於受到外需影響較大,如航運業、紡織服裝等,這些行業所在的低價股股價回升同樣需要時間。
⑧ 維維豆奶今年主推什麼
2016歲末年初,圍繞維維股份植物蛋白飲料系列產品即將登陸全國市場的消息不斷爆出,日前,維維新聞發言人菜田在記者媒體采訪時高調宣布,維維股份植物蛋白飲料目前正在全國鋪貨,不久全國主要城市各大商超甚至餐飲店將迎來一個「熟悉的新面孔」——維維植物蛋白飲料。據悉,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該產品已在國內部分市場進行樣板市場測試,市場反應熱烈,此番正式開始全國市場運作,維維股份將植物蛋白飲料2017年銷售目標確定為5億。菜田信心十足地表示,實現銷售目標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