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金地集團2018年合約銷售

金地集團2018年合約銷售

發布時間:2021-09-22 13:28:19

❶ 金地集團未來的發展前景

金地集團是除萬科和保利之外成長性比較好的房地產公司,未來金地將通過資產管理業務來開拓新的盈利源泉,重點加強基金的募集能力,提高融資能力和獨立投資能力。目前金地旗下專業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的子公司穩盛投資,有望在三年內成長為管理百億資產規模、有強大產品開發銷售能力、依照國際化標准運作、市場領先的基金管理公司。
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和金融融為一體,近十年來,中國房地產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融作為房地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與房地產業共存共榮。隨著中國金融機制的日益健全,金融對房地產的推動力量日益凸顯,房地產金融創新通過不斷整合行業上游價值鏈條,形成房地產行業新的業態模式。

❷ 金地集團怎麼樣

雖然公司業績不景氣,與同行業比,也還是算行業較好的了。市盈率14.6,第22位,算比較高了,畢竟房地產狀態不好,大家也是比較看好金地的。

❸ 金地集團呼和浩特市還招銷售嗎

金地集團呼和浩特招銷售的。

❹ 多家房企預示提前完成任務是真的嗎

10月12日,碧桂園和龍湖地產兩家房企公布了2017年9月銷售數據。碧桂園前9個月實現銷售額4281.7億元,同比增長89.8%,成為年內首家突破4000億元門檻的房企。龍湖地產1-9月累計實現簽約額1282.3億元,同比增長97%。有分析稱,2017年無疑將是房企銷售的豐收年,多家房企前三季度已經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80%以上,然而2018年或將成為房企的「考試年」。

此外,萬科在9個月時間內銷售額達3961億元,賣完了去年全年的任務量。恆大今年1-9月份累計銷售額為3660.3億元,累計銷售面積3687萬平方米。

保利地產1-9月累計銷售金額2081.59億元,同比增長32.16%,累計銷售面積1501.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24%;融創中國前9個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080.7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合同銷售金額2044.7億元,預訂銷售金額36.0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1172.9萬平方米,合約銷售均價約每平方米17740元;中海1-9月累計合約物業銷售約為港幣1714.62億元(摺合人民幣約1483.88億元),相應的累計樓面面積約為1040.07萬平方米;金地集團今年前9個月累計簽約金額1026.1億元,同比增長42.68%,累計實現簽約面積55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10%。

❺ 2020年1-7月房企地產銷售業績排名

根據中指研究院近日發表的數據報告《2020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0》來看,2020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622.2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銷售額破千億房企18家,較去年同期(15家)增加3家;百億房企125家,50億以上房企156家。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均值為468.9億元,權益銷售面積均值為353.7萬平方米。單月來看,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長率均值為25.8%,環比下降16.8%。
房企的銷售業績排名如下:
排名 企業名稱 銷售額 排名 企業名稱 銷售面積
(億元) (萬㎡)
1 碧桂園 4483 1 碧桂園 4894.9
2 中國恆大 4081.8 2 中國恆大 4594.8
3 萬科 3775 3 萬科 2330.3
4 保利發展 2730 4 保利發展 1826.3
5 融創中國 2473 5 融創中國 1778
6 中海地產 2036.6 6 綠地控股 1240
7 綠地控股 1490 7 中海地產 1129.9
8 世茂集團 1395.4 8 新城控股 1083
9 華潤置地 1348 9 金科集團 1038.9
10 招商蛇口 1335.7 10 世茂集團 793.3
11 龍湖集團 1320.8 11 龍湖集團 778.2
12 中國金茂 1243 12 華潤置地 775
13 金地集團 1225 13 陽光城 762.1
14 新城控股 1195.6 14 中南置地 737.8
15 綠城中國 1101.2 15 中國金茂 667.9
16 陽光城 1080 16 旭輝集團 646.7
17 金科集團 1027.6 17 藍光發展 618.1
18 旭輝集團 1027.2 18 招商蛇口 613.9
19 中南置地 999.7 19 金地集團 603.4
20 正榮集團 730.3 20 奧園集團 603.2
21 融信集團 725 21 富力集團 539.5
22 龍光集團 704.3 22 綠城中國 527.6
23 濱江集團 685.3 23 榮盛發展 512.4
24 雅居樂 657.1 24 佳兆業集團 502.7
25 富力集團 647.4 25 正榮集團 499.7
26 奧園集團 604.2 26 美的置業 497.8
27 佳兆業集團 603.3 27 祥生集團 495.5
28 祥生集團 602.4 28 龍光集團 479.1
29 藍光發展 601.1 29 雅居樂 472.9
30 榮盛發展 556.1 30 建業地產 418
31 新力控股 550.1 31 海倫堡 361.5
32 美的置業 546 32 中駿集團 351.3
33 禹洲集團 538.8 33 禹洲集團 328.7
34 新希望地產 529.9 34 新力控股 323.8
35 中駿集團 524.3 35 融信集團 318
36 華發股份 523.6 36 金輝集團 313.9
37 首開股份 520 37 華夏幸福 302
37 華夏幸福 520 38 中國鐵建 292.5
39 遠洋集團 508.6 39 時代中國 291.1
40 合景泰富集團 459.9 40 新希望地產 282.1
41 越秀地產 438 41 合景泰富集團 280
42 金輝集團 422.6 42 弘陽地產 279.3
43 佳源集團 420 43 佳源集團 278.4
44 弘陽地產 408 44 紅星地產 268.4
45 大悅城控股 406.3 45 寶龍地產 254.8
46 海倫堡 405.6 46 遠洋集團 254.3
47 時代中國 404.5 47 陽光大地 243.4
48 仁恆置地 400.2 48 龍記泰信 225.4
49 華宇集團 395.2 49 敏捷集團 222.7
50 東原集團 393.8 50 華宇集團 218.7
51 中國鐵建 392.1 51 東原集團 218.3
52 寶龍地產 390.2 52 華發股份 215.7
53 首創置業 370.1 53 恆泰集團 210.1
54 建業地產 337.7 54 濱江集團 205.4
55 泰禾集團 326.1 55 力高集團 205.3
56 俊發集團 315.3 56 東投地產 198.5
57 德信地產 313.3 56 領地集團 198.5
58 中國中鐵 296 58 三盛集團 194.6
59 紅星地產 283.6 59 中國中鐵 189.3
60 電建地產 275 60 正商集團 188.2
61 聯發集團 270.8 61 恆信集團 187.6
62 中交地產 267.1 62 俊發集團 185.1
63 敏捷集團 260.4 63 首開股份 182
64 三盛集團 235.1 64 彰泰集團 177.2
65 保利置業 231.9 65 當代置業 176.6
66 花樣年 223.1 66 越秀地產 175
67 石榴集團 214.1 67 花樣年 166.2
68 正商集團 202.7 68 大悅城控股 162
69 大家房產 200.3 69 大唐地產 158.3
70 華鴻嘉信 198.6 70 康橋集團 157.8
71 康橋集團 194.4 71 聯發集團 152.1
72 金隅集團 185.9 72 中奧地產 151.8
73 領地集團 185.7 73 雲星集團 147.3
74 當代置業 182.2 74 德信地產 145.2
75 大華集團 181.4 75 泰禾集團 139.6
76 金融街控股 180 76 石榴集團 139.1
77 綠都地產集團 179.6 77 中建東孚 137.6
78 大唐地產 178.2 78 電建地產 137.5
79 海爾產城創 170.2 79 中交地產 135.8
80 中冶置業 169 80 華鴻嘉信 133.4
81 中建東孚 168 81 正黃集團 128.3
82 恆泰集團 163.4 82 山東儒辰集團 128
83 朗詩綠色地產 159.2 82 保利置業 128
84 信達地產 158.2 84 澳海集團 126.2
85 方直集團 158 85 昌建集團 123.6
86 龍記泰信 156.2 86 海爾產城創 119.7
87 時代集團 151.4 87 寧夏中房集團 116.9
88 鑫苑中國 151 88 實地地產集團 116.1
89 力高集團 150.7 89 和昌集團 113.5
90 上坤集團 150.4 90 仁恆置地 112.7
91 文一地產 149.8 91 文一地產 112.3
92 保億置業 149.4 92 首創置業 110.5
93 東投地產 146 93 同信地產 107.6
94 陽光大地 145.8 94 綠都地產集團 104
95 星河控股 145 95 海成集團 103.3
96 實地地產集團 144.1 96 鑫苑中國 102.2
97 中奧地產 142.8 97 藍潤地產 101.2
98 彰泰集團 140.2 98 協信地產 99.8
98 方圓集團 140.2 98 方圓集團 99.8
100 和昌集團 139.9 100 邦泰集團 99.7

❻ 金地集團這兩個交易日為什麼跌的這么厲害

短線客獲利豐厚先撤了!
裡面的漲停板敢死隊肯定跑了!
主力借著洗盤!清洗獲利籌碼
目前看將震盪洗盤一段時間了!

❼ 金地集團為什麼漲

被2家保險公司舉牌爭奪股份!

金地集團(600383):被多次舉牌,金地集團等多股股價創新高

■今日早報
產業資本最愛零售業
近期,
產業資本對於上市公司股權的爭奪無疑成為了引爆標的公司二級市場股
價的"催化劑".
在被生命人壽多次舉牌後,金地集團近日終於爆發,股價收出罕見9連陽,累計上
漲超過20%;而同期滬指卻是連續下跌,累計跌幅超過2%.事實上,不止金地集團,農產
品,中百集團,精倫電子,工大首創,禾嘉股份等多隻被舉牌股近期股價均創出新高.
申銀萬國研究員金澤斐認為,
零售公司由於資產豐厚,現金流充沛,一直是產業
資本重點關注的領域,
尤其是在行業景氣度向下,估值受抑制時,產業資本舉牌更是
頻繁.
被生命人壽多次舉牌
金地集團股價創4年多新高
金地集團22日公告,
生命人壽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升至19.8087%(編注:含授權
表決的股份數).這表明, 在成為金地集團第一大股東後,
生命人壽並未停下增持金
地集團的步伐.
資料顯示,2013年的1月25日,生命人壽第一次公布舉牌金地集團,到2013年11月
1日,生命人壽旗下兩款產品已合計持有金地集團7.85%股權,以極細微的優勢超過金
地集團第一大股東福田投資.2013年11月5日,
福田投資聯合自然人何大江成一致行
動人,合計持股比例至8.02%,暫時保住了第一大股東位置.
此後,
生命人壽開始了閃電增持計劃.2013年11月27日,生命人壽持有金地集團
的股份表決權已達5%;今年2月11日,
生命人壽的股份表決權達到10%.4月10日,金地
集團公告稱,生命人壽持有股份表決權已經達到12.865%,成為金地集團第一大股東.
在被生命人壽多次舉牌後,金地集團股價終於有所突破,從3月21日開始,結束震
盪行情,一路上攻,近兩日更是連續上漲,前日大漲5.93%,昨日漲3.41%,報收8.50元,
創出4年多新高.
同樣被生命人壽多次舉牌的還有農產品.該股從2012年底開始震盪上行,上周五
創下近4年新高.截至到2014年3月13日,生命人壽通過二級市場合計持有農產品2.55
億股,占總股本15.001%.
零售業成高發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以來被舉牌的16家上市公司中,零售業上市公司就占據了
5家.由此可見,零售業當仁不讓成為了產業資本舉牌的高發地.
對此,中銀國際研究員唐佳睿認為,從歷史上看,零售企業股權紛爭較多,被收購
兼並可能性較大.如中興商業,鄂武商也曾先後被銀泰系舉牌.同樣,中百集團在永輝
超市舉牌前也曾被新光控股舉牌;大商股份亦被茂業系舉牌.
此外,
南寧百貨被自然人符如林舉牌,津勸業曾被中商聯舉牌,東百集團也曝出
兩大股東爭奪控股權等等.
而永輝超市是繼新光控股之後,第二家舉牌中百集團的產業資本.2013
年初,新
光控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持股比例達11.37%,一度超過武商聯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國泰君安分析師童蘭表示,
中百集團渠道價值被二級市場低估是公司近年頻頻
受到產業資本關注的重要原因.
"公司2012-2013
年市值一直在40億元上下徘徊,截至目前公司市值也僅約為50
億,對應2014 年
PS值(市銷率估值法,用總市值除以銷售額)約為0.3,仍接近超市行
業最低水平,對產業資本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童蘭稱,"我們認為,永輝的快速增持充
分說明了中百集團的渠道價值.
在國企改革及政府優化兼並收購市場環境的指導意
見的政策驅動下,中百集團或存在民營化的可能."
在今年的4個月時間里,
永輝超市均有持續從二級市場買入中百集團股份.截至
目前,永輝超市已三度舉牌.
"無論是產業資本的垂涎,
還是實際控制人通過增持對控制權的維護,雙方都凸
顯了公司的渠道價值及對公司未來經營的信心." 魏立稱.
"我們認為,
後續大股東比例低,自有物業價值高的零售上市企業都有被增持的
可能性.如人人樂,華聯綜超等零售業公司也存在被收購的可能."
唐佳睿預計.

❽ 中國房地產四大之一的金地集團,它的公司性質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國企,有人說是私企。好糾結。。

金地集團公司性質是私企。

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初創於1988年,1993年開始正式內經營房地產。2001年4月,金容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金地集團法定代表人為凌克。經營范圍包括一般經營項目是:住宅開發與銷售、商用地產開發與銷售及持有運營、房地產金融、物業服務與社區經營、以網球為核心的體育產業集群運營等。

(8)金地集團2018年合約銷售擴展閱讀

企業項目:

1、金地中心(北京)

位於北京東長安街北側、中央商務區內,由2座超百米10萬平米國際標準的甲級寫字樓和1.9萬平米的商業中心組成。高達168米的建築群,成為北京中央商務區、長安街的新地標。獲得「2006中國房地產學院年度寫字樓金獎」,「2006中國商務地產十強」稱號。

2、金地·國際花園(北京)

長安街上CBD東大門的標志性項目。2003年獲北京第三屆「理想家園」「精品樓·優秀規劃設計精品樓盤」獎,該獎被譽為「京城房地產奧斯卡」獎;被搜狐網、鳳凰衛視評為2003十大品牌地產。

❾ 金地集團現在38.99買進 前景怎麼樣

優秀的公司管理層,低調務實的營銷模式,再加上獨到的眼光,金地過去幾年走出了輝煌的業績,今年繼續保持強勢擴張態勢,大力增加土地儲備,目前公司土地儲備已達1146萬平米。近期受銀行貸款收緊、經濟適用房面向對象擴大、房屋成交量下降、市場預期調控政策出台等不利因素影響,房地產類股出現了大幅下挫,我們認為這些因素在短中期內都不改變房地產市場本身的供求關系,更不改變金地等優質公司的基本面,下挫反而帶來了好的買入機會。
●金地致力於中高端房屋的開發和銷售,針對市中心和城郊客戶對象不同,開發了"國際"和"格林"兩個系列產品,受到市場的強烈追捧,未來公司仍將以這兩個系列產品為核心,不斷的進行開發和創新,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公司積極推進以三區(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城(西安、武漢、沈陽)為中心的的發展戰略,在覆蓋的區域內積極拿地以增大土地儲備,以保證未來公司房地產開發實現快速增長。
●基於對房地產市場的繼續看好和對公司基本面的堅定看好,維持對公司的盈利預測,預計2007年、2008年和2009年EPS分別為0.98元、1.66元和2.46元,YoY增長為46.44%、68.97%和48.24%,給予公司2008年35倍PE,6個月目標價58元,"強力買入"評級。

❿ 住建部徵求意見:300萬人口以下城市不得新建250米以上建築

在今年房企七月銷售業績數據出爐之後,有房企營銷中層曾用「非常悲觀、非常嚴峻」來形容當下的房地產市場。當月,包括萬科、中海、融創、招商蛇口、綠城、綠地在內的前十房企銷售額環比均有所下降。

但這僅僅只是下半年的開局,市場形勢還不是最壞。

8月接連而至的房企中報成績單依然顯示出上半年房地產行業的一片繁榮之景,銷售額依然在增長,三道紅線依然在穩步達到標准,利潤水平雖然有所下滑,但不少大佬仍表示出信心,表達對行業利潤回歸正常的認可和欣慰。

只是,從一些標桿房企管理層隱晦的表達中仍然能窺視出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寒冬已至。近期,多數TOP50房企官方公布了8月未經審核銷售數據,沒有意外,比七月還差。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統計了33家已經發布8月未經審核銷售業績的房企銷售數據,有25家房企8月單月的銷售同比出現下滑,佔比超過75%。

「看到近期有些過熱的市場由於調控和金融政策以及市場周期性等原因,出現了回調。」一位千億房企華東公司營銷負責人表示。但在其看來,這也是市場的正常表現,回歸理性,也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尤其是目前房地產行業「總盤子」已經很大,總保持高速增長,只是簡單的市場規模擴大對行業未必是好事,因此也不必對市場過於悲觀。

  超七成房企8月銷售同比下滑

在所統計的33家房企中,8月銷售下滑的共有25家,其中8月銷售同比下滑幅度超過30%的房企共有4家,除了美的置業、中國金茂和中南建設,龍頭房企萬科也在其中。

根據萬科披露的最新業績數據顯示,8月份該公司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70.3億元,同比降36.9%,環比下降28%。銷售的同比、環比增速已經連續兩個月下滑,7月份該公司實現的合同銷售金額為515億元,同比減少了12.7%,環比下降23.9%。

萬科相關人士表示,近兩月的銷售表現主要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行業熱度趨冷、去化率下降。

「1-4月份行業的表現都不錯,但6月份後就開始往下走了,但因為去年的基數比較低,所以上半年錄得的同比增速比較高。金融政策的收緊、部分地區反復的疫情以及二手房的限價等都對銷售有影響,改善性需求、投資性需求都減少了,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可以看到,原來銷售表現較好的城市也不行了。」上述人士解釋稱。

一般而言,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不佳,一方面跟消費需求被過度透支相關,另一方面也跟政策和金融紅利消退相關聯。

一位還未發布8月銷售數據的三十強房企相關人士表示,近兩個月的銷售下滑與政策持續收緊、各熱點城市出台限購政策打補丁以及二手房市場的綜合調控政策相關。其表示,較多城市尤其是高能級城市,在過去一年內房價上漲,再結合當下調控政策密集出台,居民觀望情緒走高,導致住宅成交承壓有所下滑。

春江水暖鴨先知。去年下半年至今,國家先後實施「三線四檔」融資監管新規,且嚴格限制房地產和個人住房貸款上限,制定二手房指導價,對熱點城市房價和地價進行嚴格管控,房地產企業銷售承壓。根據全國各地、各級人民法院公告統計,截至今年七月末,遞交破產文書的房地產企業累計已達超過200家,而尚未倒下的房企只能寄希望於快速銷售回籠資金。

在采訪中,不少房企開始醞釀「金九銀十」打折季促銷活動,企圖趁著傳統銷售旺季的節點,在價格上適當讓步以吸引購房者,但對於眾多標桿房企,尤其是布局一二線城市的房企而言,則普遍明確表示不會以價換量。

在市場不樂觀的情況下,上述萬科相關人士表示,政策的限制太多,能做的舉措也不多,就是做好經營管理,降本增效。價格策略方面,不會主動降價。

在8月房企銷售普遍下行的趨勢中,也仍有個別房企實現了銷售同比增長,例如越秀地產、綠城中國、寶龍地產、首開股份、榮盛發展、首創置業等。其中,越秀地產8月單月實現銷售額126.6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65%,位居8月單月銷售漲幅榜前列。

雖然單月表現疲弱,但由於去年受疫情影響整體銷售額基數較低,因此,今年前8月房企的累計銷售成績多數依然實現了同比增長。所統計的33家房企中,僅有中國恆大前8月銷售業績同比下滑,其他均持平或同比增長。

  僅有三成房企目標完成率超65%

8月結束後,2021年僅剩下四個月時間,那麼前8月房企年度銷售目標完成情況如何?

在所統計數據中,有30家TOP50房企披露了年度銷售目標或者目標增速。前8月,目標完成率超過65%的房企共有10家,分別為首開股份、金地集團、綠城中國、金輝控股、融信中國、寶龍地產、美的置業、旭輝控股、中梁控股以及龍光集團,僅占統計樣本的三分之一。這其中,首開股份、金地集團、綠城中國和金輝控股前8月目標完成率均超過70%。

前8月目標完成率最差的三家房企分別為時代中國控股、富力地產和建業地產,目標完成率分別為54.57%、55.13%、55.19%。

在今年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不少房企管理層都表達出了對下半年市場的擔憂。中海地產董事長顏建國就指出,短期來看,房地產市場會存在一些波動的因素,包括中國經濟今年上半年比較快一點,因為去年上半年基數比較低,下半年增速有可能會適當地降低。

目前,房企對於下半年乃至全年銷售目標完成情況分成兩種觀點,一種相對悲觀,一種樂觀有信心。

萬科的相關人士就直言,因為市場不確定性高,所以公司對全年銷售目標的預期,沒有年初那麼樂觀了。

而建業地產則用調低全年銷售目標的舉動來表達了對市場的悲觀預期。在近期的業績會中,建業地產表示因受河南洪災影響,決定將其2021年合約銷售目標由原定的800億下調至700億。據此計算,截至8月份,建業地產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55.19%。

除此以外,另一種觀點則是認為,雖然市場不樂觀,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增速仍將有所回落,但全年規模有望再次增高,對行業全年銷售表現以及公司全年銷售目標完成有信心。

例如正榮地產相關人士就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透露,公司會結合「雙節」做好整合營銷活動,主要以長庫齡項目去化為主,基於經營安全,不會用貨值換規模,也不會用降價換流速。會更加註重線上精準導流,在機制上引導線上流量的線下兌現。做好存量客戶的維護及轉化。持續優化薪酬傭金改革和橫向模塊的分潤機制,真正的夯實營銷內功和一線戰鬥力。公司實現全年1500億元目標問題不大。

閱讀全文

與金地集團2018年合約銷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千元投資理財app 瀏覽:297
獲取匯率api 瀏覽:497
300685上市大約價格 瀏覽:143
山東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9
杠桿如何增力 瀏覽:672
杠桿收購的現金來源 瀏覽:758
金融運營公司 瀏覽:751
南漳農商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849
平安福保險的傭金 瀏覽:758
期貨莊家操作破解 瀏覽:533
mt4模擬賬戶設置杠桿 瀏覽:603
交易風控員 瀏覽:583
融資費用攤銷做賬 瀏覽:680
大師談外匯 瀏覽:832
公司回購股票未來如何 瀏覽:621
恆逸集團資產評估報告PDF 瀏覽:418
滾動杠桿機構的自由度 瀏覽:802
銀行存款金融服務方案 瀏覽:993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向 瀏覽:753
工行個人信用貸款簡訊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