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三駕馬車
1999年9月25日,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G20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第四次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會議主題:復甦和新開端。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五次二十國集團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關於G20創始情況 二十國集團 (Group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 宗旨: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 成員國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運作方式 二十國集團以非正式的部長級會議形式運行,不設常設秘書處,主席採取輪換制。該集團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每年的部長級例會一般與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相銜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舉行。會議由主席國及一些國際機構和外部專家提供秘書服務和支持,並可根據需要成立工作小組,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評審和提出對策建議。 特邀代表 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G20與中國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並於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編輯本段峰會規模 歐盟、美中日俄韓;德英法意加;澳大利亞,南非 印度 印尼、巴西、沙特、墨西哥 土耳其 阿根廷 20國"G20" 另加 荷蘭 西班牙 等 歐盟 成員國 列席--- G20 升級為 全球金融峰會 國民生產總值 佔全球 90%,人口占 全球總人口 2.2/3 貿易 佔世界80% (包括歐盟內部貿易)G20究竟是一種什麼類型的國際機制? 根據G20在1999年誕生時發表的首份《G20公報》,「G20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一種非正式對話的新機制」。從這段話中可看出,G20隸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但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IMF、WB等正式國際機制不同,它是一種非正式國際機制。 非正式性是G20機制的性質,這就決定了G20在秘書處建設、議題建設、機制架構、與非成員國關系等方面必須採取與「非正式性」相配套的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廓清我們關於如何開展G20建章立制工作的一些困惑。 在秘書處建設方面,現狀是每年的輪值主席國都會設立「臨時秘書處」,並將前一次主席國和後一次主席國的成員都吸收進來,組成所謂「三駕馬車」。存有爭議的是要不要設立「常設秘書處」。 有學者認為,「三駕馬車」的秘書處制度安排仍然不能滿足峰會籌備和峰會成果落實的要求,應該建立常設秘書處來提高G20機制有效性。但如果從「G20非正式機制的本質特徵」出發,G20建立常設秘書處的建議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色和優勢就在於它擺脫了傳統國際組織的官僚制束縛,由輪值主席國設立臨時秘書處的做法,可以實現秘書處與主辦國的良好協調;二是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內的非正式機制,G20可以通過增強與IMF等正式機制的互動,組建「正式機制+非正式機制」的「機制復合體」,來克服沒有常設秘書處的不足。 在議題建設方面,現狀是每年的輪值主席國設置峰會的議題,保持議題的開放和靈活,時刻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討論影響「當下」國際環境的熱點問題。存有爭議的是G20要不要縮小議題范圍,集中討論幾個核心問題,如金融、貿易等。 有學者擔心G20議題廣泛容易導致峰會不能集中突破取得成果。但如果從G20本質上是非正式機制的特徵出發,「集中議題」的建議也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徵決定了G20的主要目標是在大國之間謀求共識,議題之間相互關聯的特點,決定了保持議題開放更有利於領導人統籌各項議題,通過「議題聯系」來建立解決問題的共識;二是其他專門性的正式國際組織可以參與G20峰會,如本次會議邀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來參加,由它們負責具體議題領域達成協議的執行,讓領導人將更多時間集中於各問題統籌達成共識的「務虛」層面。 在機制架構方面,作為一個非正式會議的體系,目前G20已經形成了「峰會-協調人會議-部長級會議-工作組會議」的機制架構,但過於集中在「峰會層面」,其他層次的會議有待進一步加強。峰會事務協調人作為領導人參加G20機制的「全權代理人」,理應在峰會會前籌備和會後成果落實中發揮更大作用,召開更多的峰會協調人會議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部長級會議目前主要是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勞工部長會議,但隨著G20更多地涉及貿易、環境、能源等議題,應該考慮召開G20貿易部長會議、環境部長會議、能源部長會議等,為峰會取得成功奠定扎實的部長級會議支撐。 在與非成員國關系方面,雖然是一種非正式對話,但由於來自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構成的「豪華陣容」,還是使得不少國家質疑「為什麼是這二十個經濟體來決定關涉到60億人民的世界經濟大局」,因此保持與非G20成員國的良好互動,對G20機制的合法性與有效性至關重要。但行為體參與集體行動的數量與效率本身就是個悖論,數量越多,效率越低,因而在不降低效率的情況下,增加更多成員國參與G20進程的辦法可能包括:一是增加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際組織領導人在G20中的作用,如聯合國秘書長、七十七國集團輪值主席等;二是增加各地區集團和聯盟領導人在G20中的影響力,如東盟領導人、非盟領導人等,這樣有可能在成員數量與機制有效性之間實現「帕累托最優」。
2. 經濟學的三駕馬車
經濟學的三駕馬車即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指的是投資、消費、出口。
從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終需求─投資、消費、凈出口這三種需求之和,因此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正是指投資、消費和出口。
1、內需是指內部需求,即就是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
2、投資是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包括發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是輔助性的擴大內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
(2)20國集團三架馬車擴展閱讀
世界經濟組織三駕馬車指的是世貿組織(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集團(WBG,World Bank Group):
1、世界銀行集團: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通稱。是聯合國經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機構。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3、世貿組織:中文簡稱是世貿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3. G20峰會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會議,為什麼影響那麼大
根據G20在1999年誕生時發表的首份《G20公報》,「G20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一種非正式對話的新機制」。從這段話中可看出,G20隸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但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IMF、WB等正式國際機制不同,它是一種非正式國際機制。
非正式性是G20機制的性質,這就決定了G20在秘書處建設、議題建設、機制架構、與非成員國關系等方面必須採取與「非正式性」相配套的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廓清我們關於如何開展G20建章立制工作的一些困惑。
在秘書處建設方面,現狀是每年的輪值主席國都會設立「臨時秘書處」,並將前一次主席國和後一次主席國的成員都吸收進來,組成所謂「三駕馬車」。存有爭議的是要不要設立「常設秘書處」。
有學者認為,「三駕馬車」的秘書處制度安排仍然不能滿足峰會籌備和峰會成果落實的要求,應該建立常設秘書處來提高G20機制有效性。但如果從「G20非正式機制的本質特徵」出發,G20建立常設秘書處的建議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色和優勢就在於它擺脫了傳統國際組織的官僚制束縛,由輪值主席國設立臨時秘書處的做法,可以實現秘書處與主辦國的良好協調;二是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內的非正式機制,G20可以通過增強與IMF等正式機制的互動,組建「正式機制+非正式機制」的「機制復合體」,來克服沒有常設秘書處的不足。
在議題建設方面,現狀是每年的輪值主席國設置峰會的議題,保持議題的開放和靈活,時刻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討論影響「當下」國際環境的熱點問題。存有爭議的是G20要不要縮小議題范圍,集中討論幾個核心問題,如金融、貿易等。
有學者擔心G20議題廣泛容易導致峰會不能集中突破取得成果。但如果從G20本質上是非正式機制的特徵出發,「集中議題」的建議也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徵決定了G20的主要目標是在大國之間謀求共識,議題之間相互關聯的特點,決定了保持議題開放更有利於領導人統籌各項議題,通過「議題聯系」來建立解決問題的共識;二是其他專門性的正式國際組織可以參與G20峰會,如本次會議邀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來參加,由它們負責具體議題領域達成協議的執行,讓領導人將更多時間集中於各問題統籌達成共識的「務虛」層面。
在機制架構方面,作為一個非正式會議的體系,現今G20已經形成了「峰會-協調人會議-部長級會議-工作組會議」的機制架構,但過於集中在「峰會層面」,其他層次的會議有待進一步加強。峰會事務協調人作為領導人參加G20機制的「全權代理人」,理應在峰會會前籌備和會後成果落實中發揮更大作用,召開更多的峰會協調人會議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部長級會議主要是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勞工部長會議,但隨著G20更多地涉及貿易、環境、能源等議題,應該考慮召開G20貿易部長會議、環境部長會議、能源部長會議等,為峰會取得成功奠定扎實的部長級會議支撐。
在與非成員國關系方面,雖然是一種非正式對話,但由於來自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構成的「豪華陣容」,還是使得不少國家質疑「為什麼是這二十個經濟體來決定關涉到60億人民的世界經濟大局」,因此保持與非G20成員國的良好互動,對G20機制的合法性與有效性至關重要。但行為體參與集體行動的數量與效率本身就是個悖論,數量越多,效率越低,因而在不降低效率的情況下,增加更多成員國參與G20進程的辦法可能包括:一是增加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際組織領導人在G20中的作用,如聯合國秘書長、七十七國集團輪值主席等;二是增加各地區集團和聯盟領導人在G20中的影響力,如東盟領導人、非盟領導人等,這樣有可能在成員數量與機制有效性之間實現「帕累托最優」。
本次峰會是日本首次輪值二十國集團主席國。隨著會期臨近,富士山、紅日、櫻花……由這些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日本元素構成的峰會會標在大阪市內隨處可見,記者剛剛拿到的大阪峰會記者證上也印著同樣的標識。
本次會議在日本大阪舉行
4. 現代國家治理的三駕馬車是指什麼
黨的執政、國家機構的履職和人民群眾的依法管理這「三駕馬車」.
5. 國家金融 三駕馬車 指什麼
銀行,證券,保險,,,我的答案是最准確的
6. 二十世紀未中國經濟的三大馬車是什麼
投資、消費、外貿都是拉動增長的動力源,俗稱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從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終需求─投資、消費、凈出口這三種需求之和,因此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
在這「三駕馬車」中,雖然投資增速出現回落,消費和進出口卻出現了較快增長,兩者不僅彌補了投資增速減緩對經濟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還多創造了一部分需求,拉動了經濟速度的加快。
7. 歐洲國家所說的三駕馬車,是指什麼
是指歐盟輪值主席國、歐盟委員會、候任主席國。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賽爾。歐盟的最高決策和執行機構是部長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的代表輪流擔任,任期半年,其所代表的國家通常被稱為「歐盟輪值主席國」。
歐盟的常設機構和執行機構是歐盟委員。歐盟委員會由二十人組成,其中一位是負責對外關系委員。歐盟『三駕馬車』的外長是指歐盟輪值主席外長、歐盟委員會負責對外關系委員或歐盟負責外交事務的代表和候任主席國外長。
歐洲共同體的基礎文件《羅馬條約》規定其宗旨是:在歐洲各國人民之間建立不斷的、愈益密切的、聯合的基礎,清除分裂歐洲的壁壘,保證各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和就業的條件,並通過共同貿易政策促進國際交換。
在修改《羅馬條約》的《歐洲單一文件》中強調:歐共體及歐洲合作旨在共同切實促進歐洲團結的發展,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