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太平洋保險公司股票在香港嗎
太平洋保險旗下設有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在美國投資設有中國太平洋(美國)服務公司,在倫敦和紐約設有代表處。1998年公司與荷蘭國際集團合資設立的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
② 中國太平保險是上市公司嗎
中國太平保險是上市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其品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929年創立的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1年創立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太平」,於1929年在上海創立,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保險品牌,也是唯一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中管金融機構,是中國保險業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
2000年,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011年中國太平列入中組部管理。2013年,中國太平同步完成重組改制和整體上市 。2018年7月19日,中國太平高質量進入《財富》世界500強,躋身全球頂級企業俱樂部。
(2)保險香港上市公司嗎擴展閱讀:
中國太平源自中國保險、太平保險、民安保險三大民族品牌,創立於1929年,[13]從立足滬上,潮湧香江,到揚帆海外,再到回歸祖國大陸,匯聚了一條中國民族保險業發展的歷史長河。
概括地講,發展歷程大致分五個階段:
(一)1929年-1949年:創辦發展時期
1929年11月,太平水火保險公司由「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銀行獨資在上海創建,1934年後開始集團化經營,並逐漸發展為解放前我國規模最大的華商保險企業之一。1935年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 。1938年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
1931年11月,中國保險由中國銀行撥資於上海成立,機構遍及境內主要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尼拉、西貢、暹羅等地建立分支機構。
1943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的地下黨機構廣大華行創辦民安產物保險。1949年10月,由民安產物保險香港分公司改製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二)1949年-1979年:改組和海外專營時期
1956年,太平保險與新豐保險合並。同年,"中國保險"和"太平保險"相繼由上海遷冊北京,成為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附屬公司。期間,專門經營境外業務。
1958年,根據國家統一安排,中國太平品牌三大血脈之「太平保險」和「中國保險」停辦國內業務,與「香港民安」一起專營境外業務,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服務,同時為國家積累外匯資金。
(三)1980年-1997年:境外擴展時期
1979年4月,國務院決定「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中國保險、太平保險和民安保險當時的母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也開始加大海外發展力度,設立了一系列金融保險附屬公司。
1992年,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對港澳地區附屬公司進行統一管理。集團近半數子公司於此間創辦,集團經營領域進一步擴展。
(四)1998年-2009年:集團化經營時期
1998年,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撤銷,由其持股的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給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保險集團)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集團化經營拉開帷幕。2001年,太平人壽、太平財險相繼在國內復業。2002年8月,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2008年,為應對「金融海嘯」沖擊,中國太平啟動了以建立客戶為中心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和可持續盈利模式為目標的綜合改革。2009年5月7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集團公司。
(五)2011年至今:列入中央管理時期
2011年10月,中國太平正式列入中央管理 。2012年提出「三年再造一個新太平」戰略目標。2013年7月,完成重組改制和整體上市,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4年,中國太平總保費、總資產、凈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實現三年翻番。
2015年,中國太平開始實施精品戰略,掀開打造「最具特色和潛力的精品保險公司」篇章。2018年7月19日,首次高質量進入世界500強。
2018年9月4日,中央決定羅熹同志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③ 有外資的保險上市公司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兩者區別主要在於中資和外資哪個處於控股地位,國內保險公司國有控股,又稱「國有獨資保險公司」,是由國家或政府投資設立的保險經營組織;外資保險公司主要是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商獨資保險公司、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由中國保監會批准設立。
外資保險公司之所以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是因為有著強大的資金支持,並且產品具有創新性,多樣化,符合大家的需求,隨著外資保險公司的發展,也能夠提高國內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促使其不斷進行創新。外資保險公司與現有的國內保險公司形成的合資公司也能不斷擴大規模,產生規模經濟,不斷繁榮中國的金融市場。
④ 中華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
2015年11月30日,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億股股份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北金所」)掛牌,掛牌總價格103.2億元人民幣。上述股份分為5個標的分別掛牌:標的一30億股股份,掛牌價格51.6億元;標的二和三各10億股股份,掛牌價格各17.2億元;標的四和五各5億股股份,掛牌價格各8.6億元。
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86年7月,是由國家財政部、農業部專項撥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成立,是我國第二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保險公司,也是全國唯一一家以「中華」冠名的保險公司。公司旗下設有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財險」),壽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正在申請籌備中)。中華財險的注冊資本金為146.4億元人民幣,居行業前列,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達到償付能力充足Ⅱ類公司標准。2013年,中華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97.12億元,居國內財險行業第五名。中華財險公司已在全國設立了1家總公司,25家分公司(含廈門),208家中支公司,1186家支公司,706家營銷服務部,獲批分公司營業總部1家,機構總計2126家,員工35000餘人。
根據北金所公告,該項目將在11月30日至12月25日期間公開徵集意向受讓方。掛牌期滿後,如果徵集到一個意向受讓方,將採取協議方式成交,如果徵集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向受讓方,將採取競價方式成交。
⑤ 友幫保險為什麼在香港上市,不在美國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事情:美國友邦保險和友邦保險現在不是同一家公司。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 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附屬公司。但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務危機,多次要求美國政府出手拯救。
因此,美國國際集團在香港的分公司友邦保險在2009年2月28日完成法律重組,將美國國際集團在亞太地區的眾多保險業務合並組成友邦保險集團,重組後的友邦保險公司資產超過600億美元。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其綜合的償付能力比率平均超過監管規定之200%。
美國國際集團AIG於3月2日宣布,若得到監管機構批准,友邦保險將被置於一個特定成立的獨立法定機構下。這一法定機構將向美國國際集團發行普通股,並向紐約聯儲銀行發行優先股。該機構的成立得使友邦保險可獲定位為一家獨立營運的機構。
友邦重組獨立之後,標准普爾(Standard & Poor』s)確認了友邦保險『A+』的財務實力評級,並將其移出「信用觀察名單」。從標准普爾改進友邦保險的評級來看,友邦保險脫離AIG取得了良好的反應。
之後,2010年10月29日,友邦保險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號為 「1299」);其美國預托證券(一級)於場外交易市場進行買賣(交易編號為 「AAGIY」)。
看到這里就明白啦,友邦保險香港分公司本身就是為了脫離美國AIG集團,發展亞洲業務,又怎麼會在美國上市呢,肯定選擇香港上市啦。
⑥ 香港巨頭保險公司有哪些
香港巨頭保險公司其實就是世界巨頭保險公司了,香港是自由貿易區,如果您有購買香港保險的意向可以私信咨詢更細致的
⑦ 目前保險公司上市的有幾家
1.大陸交易所上市的有: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平安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新華保險。
2.香港地區上市的有:友邦保險(AIA),中國太平保險,中國財險H股(2328.hg),中國財險H股(2328.hg)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民安控股H股(1389.hg)真正出資方是有著「國字型大小」背景的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⑧ 保險 香港上市公司
首次公開發行的過程和效果
第一、香港上市的時間可控性很高。這主要受益於香港上市有一套明確規范的程序,加之監管機構獨立透明、廉潔高效,專業機構質素高,公司一般在6-12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過程。上市時間可控意味著企業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市時機。我們曾幫一家國內著名的零售連鎖企業物美股份2003年在香港上市,整個上市過程用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趕在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面對外資開放之前,為公司籌集了一大筆資金,用以發展網路,以抵抗外資零售業的沖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物美股份是北京地區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
第二、在估值方面,香港市場對內地金融、新能源、消費品行業的接受程度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現很多香港估值高於內地A股估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銀行、保險、新能源等行業板塊。最近有多家先A後H股上市的成功案例(例如:農業銀行)以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金風科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宣布進行H股增發的現象,更從側面說明香港在估值水平總體上並不比內地股市差。
第三、對於一些擁有品牌和國際業務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給予公司一個藉助上市過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宣傳和推廣公司業務的機會。第四、香港的監管機構、投資者和媒體公眾都對上市公司的企業管制和內部控制有較高的要求,這會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使公司的股東和管理層長期獲益。
上市後的各項便利
第一、香港上市後的再融資非常便利,通常是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不需要額外的行政審批。
第二、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資手段極為眾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轉債、認股證、高息債、杠桿融資等等。其實在香港資本市場,除個別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的規模都超過了首次公開發行的規模,這突顯了再融資的便利,也為優秀企業和像渣打銀行這樣融資產品全面的國際性銀行提供了廣闊的業務空間。
第三、控股股東禁售期僅為6個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
第四、兼並收購的便利。香港上市公司運用股票作為並購工具的作法比較普遍,並且是市場化運作,無需行政審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台進行國際並購,其便利性也優於涉及跨境審批的A股公司平台。
第五、香港上市公司得到來自於國際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員廣泛和資深的研究覆蓋。通過與國際投行和國際投資者的密切交往,可以為公司提供更國際化的視野。
所以香港成為中國公司上市最多的海外市場,群英薈萃,中國的行業龍頭很多是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票在香港的地位舉足輕重,以2009年度為例,中資企業佔了香港股票交易總額的72%,市值佔了58%,新股集資佔了83%。渣打2009年度完成的香港上市案例全部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香港股票市場也就此成為國際資金投資中國股票的最主要場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