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馬偉明院士與上市公司

馬偉明院士與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1-09-25 17:36:07

1. 馬偉明是誰

2. 真被中國院士說中了!1000億元核航母爛尾,丟人丟到家,事實是怎樣的

素來被稱之為「大國標配」的航母,在各國的軍事部署中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遼寧號的改造成功以及獨立自主研製航母即將下水,都給中國的航母事業增光添彩。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美國的航母事業自然也要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美軍已經下水6年的新一代福特號核動力航母,何時形成戰鬥力至今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3. 馬偉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馬偉明少將央視披露超級工程領先美國十年以上與國內很多重大科研課題不同,馬院士帶領的團隊始終從國家戰略高度和海軍裝備發展需求出發,很多後來突破彎道超車的重大關鍵技術課題,最初幾乎都是自己選題立項,在初始階段不被同行看好的情況下,頂著壓力,以軍人的血性和責任擔當一路走來的。

4. 上將給他打傘,排名副省之前,這位教授什麼來頭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

他34歲破格晉升教授,38歲成為博士生導師,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軍委兩次為他記一等功。他42歲晉升海軍少將軍銜,崗位級別是專業技術一級,待遇相當於中央軍委委員級別。

馬偉明還是中國科協副主席和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大上當選中候補的得票數比一些現任省長還要高。在中央委員會中,像他這樣不擔任行政職務的成員,屈指可數。

拿話機者為馬偉明


看到這張照片,也有人說馬教授怎麼這么生猛,讓領導給自己打傘。事實上,一心埋在學問里的馬教授確實有一種倔勁:對科研中的困難往前沖,對撲面而來的榮譽繞著走。

他曾當選全國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排名緊隨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之後,是軍隊系統當選的唯一科技專家。消息傳來,全校上下一派歡飲鼓舞,可他卻連授獎大會都不願出席。經海軍和總政領導層層做工作,好不容易才把他勸上了進京的列車。然而,在隨後的巡迴報告中,他僅走了兩地就「請假」了。

有一次,新聞單位對他的事跡進行采訪報道,他卻一直躲著記者,實在逃不脫了,便談了一大堆自己的缺點和毛病。「要講實話,」他說,「我也不是看了某個英雄的故事才立志干這一番事業的。如果硬要這么說,那是扯蛋。」搞得一群京城老記哭笑不得。

時任海軍司令員的石雲生上將專程到學校現場辦公。在知名專家教授座談會上,馬偉明一開口就揭短:「前幾天,為協調科研中的一件小事,我專門寫了報告送到機關,樓上樓下跑了一天半,畫了7個圈還沒辦成。」弄得在座的各位領導臉上火辣辣的。

馬偉明就是典型的「一根筋」:心直,口快。處理社會生活問題與破解科學之謎都是一個套路:直線型思維。要好的朋友常常戲謔他:「高智商,低情商。」可正是這樣的「高智商,低情商」,讓他創造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上世紀90年代初,海軍向國外某公司進口一套發電機,馬偉明提出該設備存在問題,對方卻傲慢地不屑一顧。這件事刺激了馬偉明,他帶領團隊,用僅有的3萬5千元,在洗臉間改造成的簡陋實驗室里搞研究,經過1800多個日日夜夜的反復試驗,終於發明了帶穩定繞組的多相整流發電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馬偉明再次去找該公司,對方的首席專家狡辯說:「你們的理論太離奇,我們聽不懂。」馬偉明一字一板地說:「先生,我們是在討論科學,你不懂,我可以教你!」這句話火葯味太濃,翻譯當時有些拿不準,馬偉明堅決地說:「照直譯!再加一句:我分文不收,免費教!」此話一出,對方馬上認慫,不得不將原來視為核心機密的整套設計圖紙送中方審查,並花高價購買我們的專利。

馬偉明曾打算製造一個同時發出直流電與交流電的發電機,供潛艇使用。電機界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全世界都沒有做出來」、「 西方發達國家都認為這條路是走不通的」。脾氣犟的馬偉明偏說:「落後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外國能做到中國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經過16年刻苦攻關,終於製造出世界上首台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他又馬不停蹄,集中力量攻克第三代集成化發電系統。這一成果先於美國研製成功,確立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類似的成果馬偉明還有十幾項,幾乎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的電力技術提升了好幾個層次,且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專心致志是馬偉明搞科研的唯一秘訣,每項成果的背後,都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坐冷板凳」。他和團隊一工作起來就不分晝夜,大年初一也是在實驗室過。馬偉明的父親得了癌症,他給老爺子聯系好醫院做手術,後來忙得忘了這回事,直到老爺子發了火才想起來上醫院。為了攻克一項國際頂尖的技術,馬偉明甚至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率領實驗室的一幫中青年專家,苦幹兩年,最終大獲成功。他多次表示,為了出成果,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上。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心甘情願做一匹駕轅拉套的馬,為了國家利益和國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目前,我國正在製造第一艘國產航母,其作戰能力能否取得飛躍,電磁彈射器的上艦問題是關鍵。自2002年開始,馬偉明帶領團隊開始對電磁彈射器原理樣機進行科研攻關,於2008年完成,隨後又馬上啟動更尖端技術的研發。2015年時,馬偉明表示,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實踐多次也很順利,有信心運用到現實當中去。他還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輸美國,甚至更為先進!

官方報道慣例並不等於墨守成規。教授排在官員之前,體現了對高級知識分子的尊重。2015年1月,雜交水稻超高產農機農藝融合示範項目在長沙正式啟動,當地媒體的報道中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名字排在了湖南省副省長張碩輔的前面。2010年底,錢學森生平事跡展在甘肅開幕,新華網的報道中,錢學森長子、解放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錢永剛的名字,列在甘肅省副省長郝遠前面。官方對這些頂尖專家學者的肯定與倚重,正是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良好氛圍的體現,可謂一種「特殊榮譽」。

資料來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新華網、中國青年網、中國廣播網、觀察者網、澎湃新聞、環球網等

5. 馬偉明院士夫人

馬偉明(1960年4月6日出生),男,中國工程院院士、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江蘇省鎮江市揚中人。1978年畢業於揚中縣中學(今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獲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6. 如何看待馬偉明院士主導的國產無軸泵推核潛艇服役

潛艇無軸泵推,就是取消機械傳動的傳動軸,使用電機控制,由於省去了傳動軸,潛艇的機械雜訊沒有了,更加安靜,而且電線的布置更方便,更節約地方無軸泵推技術和模擬鯊魚皮技術,都是下一代的潛艇推進技術,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使用該技術的潛艇。 國內的馬偉明院士所領導的團隊,目前正在進行該技術的攻關,已初見成效。有望在下一代國產潛艇上應用此技術。目前已經服役的潛艇,使用的是泵噴技術,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潛艇和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潛艇,而無軸泵推是超導技術的一種衍生應用,比泵噴技術還要先進一代。一種無軸驅動式集成電機泵噴推進器水力模型的設計方法,可設計敞水效率與七葉大側斜槳相當、輻射雜訊更低、電機與泵噴完全集成的推進器。泵流體通道水力參數選型設計、前置定子和後置葉輪葉片的參數化三元逆向設計、無氣隙泵噴敞水性能校核、集成電機泵噴推進、空化、雜訊性能和強度校核。本發明設計了一型由內嵌電機定子的肥厚型導管、電機環形轉子、氣隙、前置定子和後置葉輪組成的泵噴。推進效率0.589、功率3.7MW,能夠推進航速16節的潛器。定子葉片數13葉、葉輪葉片數9葉,均採用NACA16翼型厚度分布,且葉輪具有大側斜。本發明可直接用於實現水下潛器無軸電力推進,設計方法也適用於有軸式泵噴和魚雷後置定子式集成電機泵噴設計。

7. 有人說馬偉明可比肩錢學森,他到底厲害在哪些地方

人物榮譽馬偉明先後獲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第三屆和第五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國家發明創業特等獎”及“當代發明家”等榮譽稱號,他領銜的科研團隊獲“國家創新研究先進群體”。
馬偉明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國家專利4項。
1996年入選首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獲“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9年獲第二屆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
2002年7月,中央軍委給馬偉明記一等功。
2011年12月,為表彰他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突出貢獻,中央軍委主席簽署通令,為他記一等功。
2015年11月,獲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級別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7年1月,馬偉明被評為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簽署命令:授予馬偉明同志“八一勛章”。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8. 馬偉明的事例

馬偉明(1960.4.6-)。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江蘇省鎮江市揚中人。1978年畢業於揚中縣中學(今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獲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導。
個人履歷
1960年12月生,江蘇揚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1987年於海軍工程學院獲船舶電氣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3年至1996年在清華大學攻讀並獲電機專業博士學位。 96年評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99年獲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章,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5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兼任第五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造船學會理事,武漢市科協副主席,武漢造船學會副理事長。
社會貢獻
長期致力於獨立系統集成化發供電、電力電子、電力系統電磁兼容、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技術等領域的研究。 創建並發展了十二相發電機供電系統的基礎理論體系,攻克了系統中穩定性預測、固有振盪抑制、復合故障診斷、短路保護等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關健技術難題,研製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 提出M相/N相雙繞組電力集成新原理,研製出交直流雙繞組電力集成供電系統,為國際首創; 研製成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潛艇AIP發供電系統; 在獨立電力系統電磁傳導干擾預測理論和抑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國家專利4項,出版專著2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 致力於獨立發供電系統研究。創建並發展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的基礎理論體系,攻克系統中穩定性預測、固有振盪抑制、復合故障診斷、短路保護等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德國有關公司購買其穩定裝置專利),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已裝備應用,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提出三相/十二相雙繞組電力集成新原理,據此研製出艇用交直流混合發供電系統。在獨立電力系統電磁傳導干擾預測理論和抑制技術上取得突破,完成了運載工具不同供電系統電磁兼容研製。上述成果既有理論創新和發展,又解決工程中關鍵技術難題,並得到應用,取得了重大的成績。還獲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國家專利4項。出版專著2部,在國內外一級專業刊物發表論文61篇,撰寫研究報告36份。主持建成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領導的課題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資助。培養博士、碩士50名。放棄國外高薪聘任,三度婉拒行政領導職務,全心投入科研和教學第一線,為國防建設和學科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將軍院士
在很多人看來,馬偉明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科學家:他34歲時破格晉升教授,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42歲晉升海軍少將軍銜。這一切,源自於他在科研領域創下的一連串「世界第一」,以及為我海軍裝備現代化做出的突出貢獻。 馬偉明在國際上第一個提出「電力集成」的技術思想,也就是用一台電機,同時發出交流和直流兩種電。這樣就可以用最少的設備,為艦艇提供最強大的電力供應。國內外學術界原先都認為這不可能。海軍工程大學副教授肖飛:「這個技術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必須進行完全的原創。」 馬偉明帶領幾個年輕人幹了起來。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嚴光成:「當時他把一個水房改造成實驗室,經費只有一萬元,課題組只有5個人。每一年春節都是實驗室度過的。他就是靠兩個字:信念!」 馬偉明十年磨一劍,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台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他說:「這里肯定有風險,沒有風險也就沒有創新。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武器裝備的戰鬥力和它的綜合性能指標。」 馬偉明和他的團隊在電機工程、電磁兼容技術等領域,先後攻克重大難題近千個,其中20多項成果世界首創。我海軍新型作戰艦艇採用這些新裝備後,作戰效能明顯提升。海軍工程大學政委鄭亨斌:「馬偉明創新人才群體,緊貼海軍裝備發展的需求確定研究課題,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自主創新,合力攻關。」

閱讀全文

與馬偉明院士與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安福保險的傭金 瀏覽:758
期貨莊家操作破解 瀏覽:533
mt4模擬賬戶設置杠桿 瀏覽:603
交易風控員 瀏覽:583
融資費用攤銷做賬 瀏覽:680
大師談外匯 瀏覽:832
公司回購股票未來如何 瀏覽:621
恆逸集團資產評估報告PDF 瀏覽:418
滾動杠桿機構的自由度 瀏覽:802
銀行存款金融服務方案 瀏覽:993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向 瀏覽:753
工行個人信用貸款簡訊 瀏覽:129
昆明外匯招聘信息 瀏覽:482
支付寶帳戶可以付外匯 瀏覽:33
歐元英鎊匯率2014年 瀏覽:757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事業部 瀏覽:148
外匯中轉行都在哪國 瀏覽:54
貴金屬二級考試 瀏覽:431
融資租賃費增值稅 瀏覽:360
中國銀行外匯實時查詢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