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業績承諾完成不了,不進行補償怎麼處理
開除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貳』 股東支付的業績對賭補償是否屬於非經常性損益
上市公司收到業績對賭補償款的會計處理,實務界現行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權益交易觀,即將收到的業績對賭補償款計入「資本公積」。蘇寧環球,海潤光伏,鑫茂科技等公司採用。二是損益交易觀,即將收到的業績對賭補償款計入「營業外收入」。如高新興科技、量子高科、陽普醫療等。在理論界,除上述兩種方法外,還有看跌期權觀和估值調整觀兩種思路。看跌期權觀在理論界受到追捧,將對賭協議投資方支付的價款拆分出一部分單獨作為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工具(看跌期權)」予以計量確認。但由於市場條件不成熟以及計算復雜度較高而未被實務界採用。估值調整觀則是從「對賭協議」的本名「估值調整機制」中來,將收到的業績對賭補償款直接沖減「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然而其因有違背會計准則之嫌,尚未受到事務所等相關機構的認可。
請參考
『叄』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關於業績承諾採取股份補償還是現金補償
理論上兩種方法都行但股份補償的懲罰更重一些,最近最兩年的重組股份補償多一些,尤其是評估增值幅度較大的現金補償的也不少,ST北亞、ST東碳、ST丹化都是12年過會的,都用的是現金補償
『肆』 如何入賬 業績不達標 母公司賠償小股東
這相當於對賭協議。母公司賠償的這1千萬不屬於違約金,而是因對賭協議中預定的或有事項發生而賠付的「賭資」。該項支出與母公司取得收入無關,不管入什麼科目都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會計上可以考慮入營業外支出。
如果該項賠付是一次性的,且在協議中明確約定以退回股權轉讓差價的形式支付,也可考慮作為股權轉讓收益的沖減或折讓,記入「投資收益」借方。但能否稅前扣除要看與稅務局的溝通與協調順不順暢了。
『伍』 股權激勵中取消或結算的會計處理
舉例說明一下:經股東會批准,甲公司2012年1月1日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其主要內容為:甲公司向100名管理人員每人授予1萬股股票期權,行權條件為甲公司2012年度實現的凈利潤較前1年增長6%,截止2013年12月31日2個會計年度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7%,截止2014年12月31日3個會計年度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8%;從達到上述業績條件的當年末起,即可以6元每股購買1萬股甲公司股票,從而獲益,行權期為3年。具體資料如下:
(1)甲公司2012年度實現的凈利潤較前1年增長5%,本年度有1名管理人員離職。該年末,甲公司預計截止2013年12月31日2個會計年度平均凈利潤增長率將達到7%,未來1年將有3名管理人員離職。公司估計該期權在2012年1月1日的公允價值為每股12元,2012年12月31日為每股12.5元。
【分析】2012年可行權條件為凈利潤較前1年增長6%,實際增長為5%,沒有達到可行權條件,但預計2013年將達到可行權條件。
2012年末確認的管理費用=(100-1-3)×1×12×1/2 =576(萬元)
借:管理費用576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76
(2)2013年度,甲公司有5名管理人員離職,實現的凈利潤較前1年增長7%。該年末,甲公司預計截止2014年12月31日3個會計年度平均凈利潤增長率將達到10%,未來1年將有8名管理人員離職。2013年12月31日該期權的公允價值為每股13元。
【分析】2013年度可行權條件為2個會計年度平均凈利潤增長率7%,實際為(5%+7%)/2=6%,沒有達到可行權條件,但預計2014年將達到可行權條件。
2013年末確認的管理費用=(100-1-5-8)×1×12×2/3-576=112(萬元)
借:管理費用112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12
(3)2014年4月20日,甲公司經股東會批准取消原授予管理人員的股權激勵計劃,同時以現金補償原授予股票期權且尚未離職的甲公司管理人員1 200萬元。2014年初至取消股權激勵計劃前,甲公司有2名管理人員離職。2014年4月20日該期權的公允價值為每股8元。
【分析】2014年4月20日因為股權激勵計劃取消應確認的管理費用=(100-1-5-2)×1×12×3/3-(576+112)=416(萬元)
借:管理費用416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416
以現金補償1 200萬元高於該權益工具在回購日公允價值1104萬元的部分,應該計入當期費用(管理費用)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76+112+416)1 104
管理費用96
貸:銀行存款 1 200
『陸』 協議收到業績補償款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A公司於2013年向C公司收購其持有的B公司57%的股權,並於年底前完成收購行為,A公司自2014年合並B公司報表,收購後C公司持有B公司43%股權。A、C不是關聯方,構成非同一控制下合並。
雙方在收購協議中約定,B公司2014年需完成凈利潤2000萬元,如未完成差額部分由C公司用現金向B公司補足。2014年B公司經審計後的凈利潤為1200萬,2015年3月C公司按約定將差額款800萬元用現金補足至B公司。
觀點一:根據對賭協議規定,A公司收到的補償款屬於或有對價范疇。按照企業合並准則講解規定,當企業合並合同或協議中提供了根據未來或有事項的發生而對合並成本進行調整時,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項》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確認的支出也應作為企業合並成本的一部分。在購買日因未來事項發生的可能性較小、金額無法可靠計量等原因導致有關調整金額未包括在企業合並成本中,未來期間因合並合同或協議中約定的事項很可能發生、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符合有關確認條件的,應對企業合並成本進行相應調整。
觀點二:標的企業原股東補償給上市公司,其或有對價屬於《企業會計准則第22 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中的金融工具,應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化產生的利得和損失可按該准則規定計入當期損益。本案例對賭補償可視為看跌期權,在合並日其公允價值為0。2014年對賭未完成,則該看跌期權公允價值變為800萬。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2010年講解)第二十一章以及中國證監會《2012年上市公司執行會計准則監管報告》關於或有對價的規定,該或有對價形成的資產屬於金融工具,其後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化計入當期損益。標的企業原股東補償給標的企業與補償給上市公司,其實二者沒有本質區別。拋開法律主體,運用合並報表會計主體的整體觀,子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的部分包含在合並報表內。因此均應計入當期損益。
觀點三:根據財政部2008年發布的財會函【2008】60號、《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監管問答(2009第2期)》(證監會會計部函【2009】60號)、《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第六條解答,控股股東和少數股東的業績補償視同權益性交易計入資本公積,其他非關聯方業績補償視同或有對價,該或有對價形成的資產屬於金融工具,其後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化計入當期損益。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3號-企業合並》正文第58段,「購買日後購買方所確認的或有對價公允價值的某些變動,可能是由於購買方在購買日後獲得了有關購買日就存在的事實和環境的信息。」這些屬於計量期間的調整。「然而,購買日後發生的事項導致的改變不屬於計量期間的調整,比如滿足特定收益目標、達到特定的股價或研發項目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等。」我們認為,案例中所述業績補償不屬於觀點一所述對企業合並成本進行調整的情況。
實務中,出於謹慎性考慮採用觀點三進行會計處理的上市公司較多。標的企業原股東置換股份後成為上市公司少數股東,根據對賭協議補償給上市公司,或者出售股份後雖然不是上市公司少數股東但仍是標的企業少數股東,根據對賭協議補償給標的企業,這兩種情況在實務中爭議較大。上市公司合並交易未完成之前,交易對手與上市公司並無關聯關系,之後才成為少數股東,其負有的補償義務與身份並無多大關系,更多的是基於對賭協議的約定。因為其身份的改變而否定其交易實質,理論依據似乎不夠充分。
『柒』 業績補償是計入資本公積嗎
一、資本溢價(股本溢價)
資本溢價是收到者的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佔份額的。形成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原因有:溢價發行股票、者超額繳入資本等。
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主要包括下列幾個項目:
(一)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在被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讓時,轉銷與之相關的資本公積,計入當期損益。
(三)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性房地產時,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處置該項性房地產時,轉銷與其相關的資本公積,計入當期損益。
(四)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務的,應按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在行權日,根據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記「股本」(「實收資本」)或「庫存股」,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捌』 子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未達到業績承諾收到母公司的補償款如何做分錄
DR:銀行存款
CR:資本公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