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爾的主要股東及股東背景
青島海爾創立於1984年,期間換過很多的股東,現在主要股東有:
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3%,海爾實際管理者。我們也可以認為是青島海爾的一部分。企業法人是青島海爾新經濟咨詢公司,以及海爾集團。
海爾集團公司,占股19.60%,海爾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虛實融合通路商。企業出資人屬於青島市第二輕工業局,屬於國企。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占股8.94%,經營香港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乃認可的結算機構。是香港政府直接持股創立。
青島海爾創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占股2.93,
其餘都是一些基金公司,私募公募基金占股都很少。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四組合占股1.53%,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05L-FH002滬占股1.68.
由於是上市公司,股權比較復雜,只能知道排名前十的股東。
② 中國有哪些國有企業私有化
國際金融公司的報告稱,1996年,中國有11.4萬家國有企業,2005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2.7萬。超過70%的公司部分或者全部私有化。不過26%的這類公司已經合並或者破產清盤。
海爾不是國企,很多人認為海爾是國企,是源於郎咸平對海爾的誤解,由於很多人都閱讀了郎咸平的文章,於是便「以訛傳訛」了。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一個集體企業,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干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由於海爾的成功,成為了國企私有化進程中,很多國企效仿的榜樣。因此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海爾是國企轉型而來。
③ 求海爾 中商銀行 康佳的開創歷史以及現今的狀況
· 一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18年來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86大門類130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1年,資產總額397億元, 負債總額281億元。2011年,海爾集團積極推進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創新,並取得良好的市場業績。2011年,海爾實現全球營業額約1509億元,是1984年創業時的4萬倍。利稅總額122億元,其中利潤總額75.2億元。
海爾集團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其中國外2個,分別位於美國和巴基斯坦;國內8個,其中5個在青島,合肥、大連、武漢各有一個,海外工廠13個)。營銷網點58800個,服務網點11976個。在國內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份額均達到30%左右;在海外市場,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10家大連鎖店的9家。
二、康佳集團成立於1980年5月21日,前身是「廣東光明華僑電子工業公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誕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初始投資4300萬港元。1991年,康佳集團改組為中外公眾股份制公司。1992年,康佳A、B股股票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現有總資產近百億元、凈資產近四十億元、總股本12.04億股,華僑城集團為第一大股東。
康佳集團主要從事彩色電視機、手機、白色家電、生活電器、LED、機頂盒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兼及精密模具、注塑件、高頻頭、印製板、變壓器及手機電池等配套業務,是中國領先的電子信息企業。
康佳集團始終堅持「科技興企」的發展思路,致力於成為國際化的高科技企業,全面推行集成化產品研發管理體制,建立了研究院——開發中心——專業設計所的三級研發體系,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產品研發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康佳集團著力於實施「卓越製造工程」,通過資本運營方式,在海內外構建了布局合理的生產經營格局,年總生產能力達2500萬台。康佳建立了一流的質量測試系統和環保控制體系,在全國彩電行業中首家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國際、國內雙重認證,康佳彩電多次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彩電和冰箱也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首批免檢產品,並榮獲了2006年度深圳市市長質量獎。
康佳集團擁有覆蓋面廣、服務完善的營銷服務網路,在國內建立了50多個營銷分公司、數百個銷售經營部及3000多個維修服務網點,海外業務也已拓展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康佳彩電國內零售市場佔有率連續六年位居第一,手機也進入國產品牌三甲行列,「KONKA康佳」商標被國家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並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品牌價值達150多億元。
2011年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有所下降,銷售凈利率有所降低。由於國內彩電、手機業務競爭激烈,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同時受各地最低工資標准上調、CPI上漲、融資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成本和費用有所增加,導致今年前三季度本公司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今年第四季度,本公司彩電業務通過運營效率提升、市場拓展以及產品結構優化,使得今年第四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綜合2011年全年看,盈利能力仍較2010年度有所下降。
2011年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162.18億元,同比下降5.2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497.28萬元,同比下降70.25%;
三、至於中商銀行屬於大的范疇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根本沒有叫中商銀行的銀行。
④ 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海爾電器」是青島海爾集團的股票還是它子公司股票
是有區別的!
青島海爾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3年10月12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並於11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青島海爾,股票代碼:600690。上市十多年來,公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營業務收入由上市初的6.8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52.99億元,在股本大比例擴張的情況下,2004年實現每股收益0.309元。同時,公司由原先只生產電冰箱這一個產品擴展到目前涉及電冰箱、空調、冷櫃、系列小家電、滾筒洗衣機、電腦板、注塑件、電子商務等業務。公司良好的業績也漸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公司掛牌證「青島海爾」連續入圍上證180指數和道中88指數,連續入選「上市公司50強」、「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在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與國際最具權威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共同對2001年度「中國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評選的當中,青島海爾一枝獨秀,得票高居榜首,是證券市場藍籌績優股的典型代表。
公司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狠抓產品質量,繼在全國家電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1認證後,又先後通過了ISO14001環保認證、美國UL、加拿大CSA、德國VDE和GS、歐盟CE等近20項認證,這使海爾產品不出廠就可獲得國際認證,是真正的世界級產品供應商。
公司上市之前,生產用資金主要靠企業自身積累及銀行貸款,但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其所能提供的資金已不能滿足公司正常發展的需要。 公司抓住93年國家大力發展證券市場之機,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69億元,分別投資於出口冰箱技術改造項目、出口冰箱配套設施改造項目、無氟冰箱技術引進項目、多規格定尺料精密沖裁中試基地項目、大型精密注塑中試基地項目、海爾工業園沖壓基地項目、海爾工業園模具中試基地項目、中意合作生產潔廚具項目、風直冷蒸發器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使公司生產能力及技術含量有了大幅提高,為以後冰箱生產上規模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改制上市也使公司從根本上轉變了經營機制,企業的產權關系也更加明晰。股票上市後,公司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結構,理順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關系,並在公司內部形成了股東、員工、用戶互動的價值鏈,使公司的發展目標與股東的投資回報有效的結合起來。 股票上市後,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優勢,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整合市場資源,在公開發行股票後,又先後進行了四次再融資,整合了市場資源,極大的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96年公司配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無氟冷櫃項目的生產,該項目投產後使海爾在冷櫃行業的生產能力大大增強,為海爾在下世紀初進一步拓展世界冷櫃市場奠定了基礎,並為公司保持無氟技術的領先地位以及向相關領域拓展,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1997年公司配股募集資金用於青島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島海爾電冰箱(國際)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以及小家電項目。這些項目的投入生產,使海爾公司在穩步擴大銷售額,占據冰箱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海爾的名牌效應,形成小家電這一新的利潤增長點。 99年公司配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出口大型冰箱生產項目、出口洗碗機項目、出口燃氣灶項目、建立國際物流中心、收購章丘電機廠、模糊控制電子模塊項目。這些項目的投產有力推動公司的國際化進程,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2001年公司實施A股增發,利用募集資金及部分自有資金共20億元,收購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74.45%的股權。通過整合空調這一高盈利業務,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利於公司開展規模化經營,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入世後的進一步擴張創造條件。除此之外,還將完善白色家電概念,增強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有助於實現產品多元化戰略,降低經營風險。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自發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公司將一如繼往地以創中國的世界名牌為已任,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保持高速穩定的發展,給投資者以滿意的業績回報。
——————————————————————————
海爾電器
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旗下之一間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碼為「1169」,並於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為現用名。本集團主要業務包括生產及銷售行動電話,以「海爾」品牌名稱製造及銷售之洗衣機等。
發展沿革
1、2000年9月和10月,海爾集團與中建電訊在香港及青島分別成立了飛馬香港和飛馬青島兩家手機合資企業;
2、2001年12月,海爾集團將其擁有的49%飛馬香港的股權注入1169;同時,中建電訊亦將其持有的51%飛馬香港和49%飛馬青島的股權注入1169,因此1169擁有飛馬香港100%的股權與飛馬青島49%的股權;而海爾集團獲取1169股權比例為22%;
3、2002年10月,海爾集團將其飛馬青島剩餘15.5%的股權注入1169,使海爾集團在1169的股權提高至29.9%;
4、2005年1月,海爾集團將其飛馬青島剩餘35.5%的股權與其下洗衣機的大部分資產注入1169,注資完成後集團控股1169比例為50.3%;
5、2005年2月,海爾中建更名為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後直至目前,海爾集團持有1169股權比例為50.3%。
業務介紹
手機業務
本集團於2004年推出了一系列嶄新產品,如具備26萬像素的TFT顯示器匹配OLED彩色分支顯示器先進功能、長達十八天超常備用時間、畫中畫功能、來電呼喚及短訊防火牆等功能的手機。此外,本集團亦成為國內首個提供130萬像素數碼相機電話的製造商。一如海爾集團過往於白色家電及電子市場創下之佳績,「海爾」品牌亦在手機市場被廣泛認同為優質品牌,贏得消費者青睞。
洗衣機業務
本集團製造及銷售「海爾」品牌洗衣機,2004年表現非常理想。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按照中國洗衣機市場銷售額計算所得,「海爾」品牌的市場份額一直持續上升,由2003年的31%提升至34%。2004年共推出了43款新型號洗衣機,廣受市場歡迎,進一步鞏固了本集團的市場領導地位。
前景展望
本集團的管理層對中國手機和洗衣機市場的長遠潛力充滿信心,並對本集團在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的實力深感樂觀。盡管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本集團手機和洗衣機業務的市場份額及知名度正與日俱增,業務量也隨著「海爾」品牌的優勢不斷壯大。
正如2004年注資通函所述,海爾集團有意將本公司打造成為其旗艦上市公司,並通過本公司將其白色家電業務上市,致力成為全球三大白色家電巨擘之一。
⑤ 誰能告訴我 海爾集團的產權,海爾集團到底誰是最大股東
海爾集團董事長是最大股東
⑥ 聯想和海爾這樣的集團為什麼沒上市啊,不知道是不是我沒看到,股東代碼
聯想,在香港上市,代碼00992
海爾,在上海上市,代碼600690
⑦ 青島海爾2009年第二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09年中期
股東名稱 持股數(萬股) 持股比例 股份性質 增減變化
中國建設銀行-銀華核心價值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2,207.99 1.65% 流通A股 29.88%
中國工商銀行-上投摩根內需動力證券投資基金 1,837.70 1.37% 流通A股 -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05L-FH002滬 1,817.57 1.36% 流通A股 -
中國工商銀行-中銀持續增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1,746.07 1.30% 流通A股 -37.97%
青島海爾創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1,450.51 1.08% 流通A股 -
中國農業銀行-交銀施羅德成長股票證券投資基金 1,358.00 1.02% 流通A股 -
中國農業銀行-益民創新優勢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1,237.83 0.93% 流通A股 37.26%
青島市二輕集體企業聯社 1,236.47 0.92% 流通A股 -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 1,182.05 0.88% 流通A股 -47.13%
中國工商銀行-華安中小盤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1,000.79 0.75% 流通A股 -
合計持有15,074.97萬股,占總股本11.26%,較上期減少1,301.46萬股。占總股本0.97%
⑧ 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提出的"人單合一"的模式是以什麼為中心
「人單合一」全稱「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人」即為員工,「單」即是市場目標,並不僅是狹義的訂單,而是廣義的用戶需求。「人單合一」即讓員工與用戶融為一體。而「雙贏」則體現為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員工成為了自主創新的主體,由此形成了企業與員工之間關系的一個新格局。即由原來員工聽企業的,現在變成員工聽用戶的、企業聽員工的為用戶創新的方案。
人單合一雙贏的本質是:我的用戶我創造,我的增值我分享。也就是說,員工有權根據市場的變化自主決策,員工有權根據為用戶創造的價值自己決定收入。
以人為核心啦,既以員工為核心也以消費者為核心。
⑨ 海爾集團是否有一個叫張海的股東
應該長得也很寒慘吧,今天就遇到了一個人自稱是海爾分公司的經理張海,還說自己的錢包丟了需要幫助,我想應該是個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