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股票除權後走出填滿權行情
中聯重科、雲南白葯
Ⅱ 水十條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水十條概念股龍頭解析
水十條或下月出台鐵腕治污成新常態
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被稱為「水十條」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在年前獲得國務院常委會通過,有望在下月出台。經過多輪修改的「水十條」將在污水處理、工業廢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進行強力監管並啟動嚴格問責制,鐵腕治污將進入「新常態」。
上述權威人士告訴記者,下一步環保部將陸續出台配套措施、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即將出台的「水十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專項整治造紙、印染、化工等重點行業;加快水價改革,完善污水處理費、排污費和水資源費等收費政策;健全稅收政策;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促進多元投資等。
「相比已經得到足夠重視的空氣污染問題,從長期危害性和治理難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更值得關注。」該人士告訴記者,下一步環保部將全面落實「水十條」,源頭治理將成為重點,特別是將著力對地表與地下、陸上與海洋污染共同治理,並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等制度,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保護、治理和修復。「環境違法和環境執法方面啟動強力問責機制,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上述人士說。據《經濟參考報》(來源:齊魯晚報)
水十條概念股一覽
編者按: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大眾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度明顯提高,業界普遍認為,作為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我國有望再掀起一輪環保風潮,二級市場預計也將受益。
昨日,環保板塊集體暴漲,成為了A股市場表現最為出眾的板塊。早上股市一開盤,不少環保概念股就已經封在了漲停板上,根據數據顯示,截至收盤,菲達環保、先河環保、龍凈環保等13隻環保股漲停。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提出,這是環保行業繼2013年上半年之後又一次大級別投資機會,絕非簡單的反彈行情,之前滯漲時所欠缺的高等級催化劑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從此次環保板塊的炒作來看,除塵類和環境監測類子板塊的上市公司尤其受到資金關注。除塵類上市龍凈環保、菲達環保、科林環保全線漲停;監測類的子板塊也非常火熱,聚光科技、華測檢測等也都漲停。
中域投資總經理袁鵬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環保確實面臨一個可持續的偏中長期的二級市場機會,過去一年裡,環保股走勢都比較弱,有估值的問題、有訂單的問題,原因在於環保面臨的阻力很大。但目前我國的環保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未來在環保方面的執行力可能會加強,各項政策也會密集出台,對違規企業也會加大處罰力度。
而後續還有哪些環保股有望繼續火熱呢?博道投資高級分析師矯健認為,天然氣對燃煤的替代可能更是當務之急,因此泛天然氣管網板塊可能最受益,一方面天然氣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加大,行業增速在加快,另一方面天然氣價格正在逐步理順,在促進終端消費的同時,擴大了天然氣管網運營的價差,約束了「兩桶油」的壟斷利潤。
與此同時,今年春節前夕,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環保部副部長翟青透露,被稱為「水十條」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前已經進入報批程序。東莞證券研報指出,在「水十條」即將出台的利好預期下,環保板塊尤其是水處理板塊在政策出台前後預計有反復活躍的表現。建議繼續積極關注受益於政策催化的水處理板塊和估值較低的細分行業龍頭個股。A股市場中,相關水處理和水務板塊個股包括碧水源、興蓉投資、國中水務。(每日經濟新聞)
環保行業動態點評:兩會臨近,「水十條」呼之欲出
類別:行業研究 機構: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黃秀瑜 日期:2015-02-27
事件:
節後水務板塊和環保板塊表現活躍。
點評:兩會即將召開,環保或將成為熱議話題。
全國兩會將於下周召開。據報道,在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眾多省市紛紛下調2015年GDP增長目標,將節能減排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從地方兩會的議題來看,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環境治理依然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全國兩會臨近,環保或將成為熱議話題,市場對環保板塊的關注度隨之上升。
「水十條」出台預期不斷升溫。
據環保部消息顯示,「水十條」已經報批,並獲得審議通過,但遲遲未有出台,有可能將在兩會期間出台。因此,隨著兩會臨近,「水十條」出台的預期也不斷升溫。在利好政策的預期下,近期環保板塊表現活躍,尤其是水務板塊和水處理板塊領漲。
投資建議:
繼續積極關注受益於政策催化的水處理板塊重點個股。
兩會臨近,市場對環保板塊的關注度已經上升。我們維持此前的觀點,在「水十條」即將出台的利好預期下,環保板塊尤其是水處理板塊在政策出台前後預計有反復活躍的表現。建議繼續積極關注受益於政策催化的水處理板塊和估值較低的細分行業龍頭個股。「水十條」出台將有利於促進污水處理市場擴容,加之近期污水處理收費標准上調,利好污水處理運營類公司。水務板塊估值相對較低,政策利好和水價改革預期催生板塊估值提升。建議短期重點關注受益於政策催化的水處理板塊和水務板塊個股:碧水源、興蓉投資、武漢控股、國中水務,關注成長性明確、估值較低的環保細分行業龍頭個股:桑德環境、國電清新、雪迪龍、東江環保。
風險提示。
成長股系統風險,政策出台低於預期。
碧水源:14年利潤增長10-30%,提速有待增發完成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員:郁威,徐穎真 日期:2015-02-03
14年凈利潤預增10%-30%
碧水源發布14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10%-30%,對應EPS0.83-0.99元,低於市場預期(瑞銀證券預測利潤增長48%,Wind一致預期預測增長44%)。公司第二期股權激勵行權條件是14年利潤增長不低於25%。
非公開增發可能成為業績增速的分水嶺,預計15年增長加速
公司去年12月公告擬非公開增發融資不超過79億元,披露了總計98億元的募集資金投向項目,其中僅16億元是純EPC項目。從14年行業的趨勢和包括碧水源在內的龍頭公司訂單構成來看,環保企業投資運營污水廠(BOT/PPP)的模式已確立為行業趨勢。我們認為增發完成後,碧水源不僅可以完成募投項目,更加充足的資金儲備以及新股東可能帶來的影響力都有助於公司獲取更多項目。我們預計15年是污水行業投資的高峰期,碧水源有望增長加速。
看好碧水源PPP背景下的輕資產模式
碧水源以往奉行輕資產模式,市場擔心PPP環境下公司資本沉澱於運營項目,影響利潤增速。我們的觀點:1)資產變重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因此非公開增發後公司有望加快增長;2)相比其他許多工程類公司,碧水源相對有資金優勢;3)我們認為PPP模式下碧水源會主要把運營資產放在下屬公司,母公司仍以提供膜技術工程和產品為主,通過母公司、合資公司和項目多級貸款,最大程度發揮資金效用,碧水源仍能保持較高的資產回報率和利潤增速。
估值:目標價39.7元,「買入」評級
我們參考A股水處理設備與工程公司平均估值並給予10%折價,基於34倍2014年PE得出目標價39.7元。
Ⅲ 行業的主力
主力一般是根據具體的政策的,農業股來說,荃銀高科比較好,環保板塊也要具體分的,有空氣,水務等很多方面,比如巴安水務,不錯。
Ⅳ 公用事業股票有哪些
自來水、煤氣、公交等行業。
公用事業股票兩大優勢:
一是估值的優勢。目前公用事業股雖然經過前期的上漲之後,動態市盈率也有所提升,但作為公用事業板塊核心電力股的2007年加權平均市盈率也不過只有28倍,依然低於A股市場平均47倍的水平,如此就形成了極強的窪地效應。
二是估值的想像空間。公用事業股的控股股東大多擁有雄厚的優質資產,所以,在注資預期上,公用事業股更有可能成為注資等主題的熱門股。
如建投能源、國電電力的定向增發就是典型。更何況,隨著股權激勵機制的落實,管理層也有動力,利用公用事業股極強的現金流優勢,四處收購優質項目,也有望獲得外延式擴張所帶來的業績快速增長的優勢,這有利於提升公用事業股的估值溢價和投資機會。
公用事業股還面臨著一個新的投資動力,那就是價格提升所帶來的業績增長預期。
(4)巴安水務股東擴展閱讀:
股票相關術語:股票代碼
股票名字前的字母含義:
指數名字前的「G」是指「貢」字,也就是「貢獻」的意思。你點一下可以看見所有股票對該指數的漲跌貢獻度。
股票名字前面「L」是指「聯」,也就是指關聯品種,是指該股可能有B股、H股,或者是債券、權證什麼的。
股票名稱中的英文含義:
分紅類:
XR,表示該股已除權,購買這樣的股票後將不再享有分紅的權利;
DR,表示除權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不再享有送股派息的權利;
XD,表示股票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後將不再享有派息的權利。
其他類:
ST,這是對連續兩個會計年度都出現虧損的公司施行的特別處理。ST即為虧損股。
*ST,是連續三年虧損,有退市風險的意思,購買這樣的股票要有比較好的基本面分析能力。
N,新股上市首日的名稱前都會加一個字母N,即英文NEW的意思。
S*ST,指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進行退市預警和還沒有完成股改。
SST,指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進行的特別處理和還沒有完成股改。
S,還沒有進行或完成股改的股票。
Ⅳ 水務概念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水務概念龍頭:
首創股份:發展方向定位於中國水務市場,專注於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兩大領域,主要業務涵蓋城市自來水生產、供水、排水等各個生產和供給領域,公司經過五年的發展,已經在北京、深圳、馬鞍山、餘姚、青島等城市進行了水務投資,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對國內重點城市的戰略布局,參股控股的水務項目遍及國內8個省區和13個城市,服務人口超過1500萬,發展潛力相當可觀。作為為國內污水處理領域的龍頭,公司控股的京城水務公司污水處理能力120萬噸,佔北京市目前總處理能力的近80%,是目前國內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公司。與此同時,公司還全資擁有京通快速路30年的收費經營權,公路業務將給公司帶來穩定的收益。
萬邦達:於1998年在北京成立,公司的宗旨是通過獨立、創新、專業的知識為客戶提供專家級的水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以滿足客戶的業務需要。公司提供的是多專業、全面性的工程建設服務,包括可行性研究、設計、采購、現場監管、施工、調試運轉、項目管理、到委託運營。該公司既能為項目提供全面的系統服務,也能彈性的提供個別階段和個別專業的技術服務。經過十年的發展,北京萬邦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一家以其設計與項目管理服務享譽工業水處理系統服務行業,被美譽為工業水系統醫生。
中山公用: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997年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交易。2007年7月,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通過吸收合並大股東中山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暨向5家鄉鎮供水公司定向增發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資產規模和資本實力,作為一家公用事業類大型上市公司,中山公用集團環保水務板塊包括供水和污水處理兩項主要業務,擁有九家參、控股供水子公司及六家供水分公司,供水覆蓋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管網長度達3800公里,日供水能力達175萬立方米;擁有一家污水處理公司,污水日處理能力達30萬立方米,規劃日處理能力達65萬立方米。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現有資源,改善了中山市水體水質和人居環境,為中山市環保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巴安水務: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工業水處理、市政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天燃氣調壓站與分布式能源四大板塊,是一家專業從事環保能源領域的智能化、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秉承以電力市場為基礎,以工業和市政為兩翼的一體化戰略方針,具體體現為環保能源領域技術研發、系統設計、系統集成、系統安裝、調試、EPC交鑰匙工程和BT、BOT工程項目等。在十多年來形成的「多技術路線、多產品類型、多行業應用」的巴安經營模式下,公司堅持「在發展中聚焦,在守成中創新」的發展原則,秉持「深耕水務事業,改善我們的環境」的理念。
國中水務:國中水務一直立足於成為水務產業系統服務提供商,即在環保和水務領域進行項目投資、工程建設、設備製造、運營服務、技術開發及咨詢。國中水務將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將投資、建設、運營和技術融為一體,謀求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打造我國水務行業資產最優,競爭力最強的大型專業化水務公司。
碧水源: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碧水源)創建於2001年,注冊資本88576.8866 萬元,由歸國留學人員創辦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國家首批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第三批創新型試點企業、首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型企業、科技奧運先進集體,致力於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雙重難題。
瀚藍環境:廣州瀚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海神實驗飼料廠是一家專門從事農業技術、生物技術、環保技術、節能技術、能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種苗的培育與病害防治、飼料及水產預混料的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公司致力於農業技術開發、研究和生產。公司的主要技術開發團隊,在生物質發電、微生物技術、環保應用、新型環保飼料等方面擁有幾十項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循環經濟產業開發是公司的主要優勢。
重慶水務:重慶水務即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簡稱重慶水務,公司股票代碼601158 ,是重慶市最大的供排水公司,擁有重慶市政府授予的供排水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期30年,在特許經營區域范圍內,獨家從事供排水服務。本集團具有供排水一體、廠網一體、產業鏈完整的特點。目前,在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本集團在供排水一體化經營方面位居前列。
投資請謹慎
Ⅵ 菲達環保是否持有巨化股份的股票
經查相關股票的基本資料,菲達環保與巨化股份,屬於同一個大股東,同屬於浙江省國資委實際控制,但相互之間沒有互相持有股份。
Ⅶ 誰有上海的上市公司名單
分析如下:
上海共有國企上市公司113家,其中,39家公司凈利潤連續三年同比正增長;回餘下74家公答司中,7家公司凈利潤連續三年同比負增長,分別為華虹計通、寶鋼股份、*ST新梅、上海能源、三愛富、*ST中企、海立股份。
上海上市公司總覽:總共有274家公司,數據為截至2017.10
(7)巴安水務股東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章第五節[1]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參考資料:網路:上市公司)
Ⅷ 環保龍頭股有哪些
1、先河環保: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創新能力最強的環境監測儀器專業生產企業之一。公司主要致力於為高端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根據客戶要求提供環境監測設施運營服務。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污水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煙氣在線自動監測系統、酸雨自動監測系統等五大在線監測系統以及數字應急監測車等。
2、龍凈環保:公司是我國環境保護除塵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內機電一體化專業設計製造除塵裝置和煙氣脫硫裝置等大氣污染治理設備及其他環保產品的大型研發生產基地,企業實力和產品的產銷量位居行業龍頭地位。
公司引進了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多項技術,主要產品包括電除塵器、煙氣脫硫裝置、氣力輸送裝置等,技術水平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並居國內領先地位。
公司產品遍布全國,在電力、冶金等眾多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並出口日本、泰國等十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
3、菲達環保: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環保機械科研生產企業,環保產業中唯一的中國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也是中國最早進入大氣污染防治設備行業的企業之一,其電力設備電除塵器綜合市場佔有率為25。
4、中電環保: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工業水處理系統解決方案及系統設計、非標設備集成和工程承包等業務的環保企業,服務於火電、石化、煤化工和冶金等行業,在電力環保水處理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5、神霧環保:公司是工業爐窯節能環保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產品主要應用於電石、鐵合金、鋼鐵、建材、有色等行業。
6、中原環保: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經營城市污水處理和集中供熱等業務,公司下轄王新莊水務、西區供熱兩個分公司以及登封水務、登封熱力、新密熱力、開封同生工業水務、鄭州上街水務等五個子公司。
7、巴安水務: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環保水處理業務,為電力、石化等大型工業項目和市政水務項目提供持續創新的智能化、全方位水處理技術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公司。
公司緊緊圍繞著國家發改委提倡的「節能、節水、環保」的政策主題,巴安與時俱進,順應國家發展的潮流,利用人才優勢,在電力行業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得到了業內外專家、同行的贊許。
(8)巴安水務股東擴展閱讀:
環保行業後續仍可關注兩點:
1、業績為王,關注PPP項目的不斷落地而帶來的業績持續高增長。從16年年報來看,部分個股已經享受到PPP項目落地而帶來的業績高增,未來PPP的不斷落地仍將帶來業績高增長。
2、環保政策的不斷推進促使行業發展變化,後續的行業催化仍然存在,政策不斷驅動,土壤修復、水環境治理、環衛服務等領域因為未來無論是政策空間還是行業空間都是非常可觀,同時雄安新區的成立也將帶動水環境治理的重視。
網路-環保概念股
Ⅸ 施正榮的尚德內幕
裁員、減產、GSF反擔保騙局、尚德電力股價跌至1美元面對退市壓力、辭去CEO……2012年,對於曾經的光伏巨頭—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來說四面楚歌;2013年,恐怕也將是尚德最關鍵的「危急存亡之秋也」。80%以上的負債率,以及即將於3月到期的5.75億美元的可轉債,是尚德必須直面的難關。
此前,關於無錫市政府與施正榮博弈的討論甚囂塵上。其中被議論最多的說法是—無錫市政府將出手對尚德進行援助,代價是施正榮以全部個人資產做無限責任擔保,但這一方案未能獲得施正榮的支持。
接近無錫尚德的知情人士稱,施正榮和無錫市政府在暗戰中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平衡—自施正榮在2012年8月卸任尚德電力CEO之後,無錫國聯集團可能將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接盤無錫尚德,以解尚德電力5.75億美元可轉債到期的燃眉之急。無錫尚德是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的子公司,也是其最為核心的資產和主要經營實體。
「現在國聯集團已經組成工作服務小組進入尚德辦公,各大銀行債權人也進駐尚德以尋找更好的拯救尚德方案。」上述知情人士稱。
此項方案雖未塵埃落定,但若最後接盤的真是國聯集團,那麼對尚德來說可謂一個輪回。早在2001年1月無錫尚德成立之時,無錫國聯集團的子公司無錫國聯信託投資公司就曾聯手江蘇小天鵝集團、無錫高新技術投資公司、無錫水星集團、無錫市創業投資公司、無錫山禾集團等諸多國企共同出資600萬美元入股無錫尚德,持有無錫尚德75%的股份;而施正榮則以40萬美元現金和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持有無錫尚德25%的股份。2005年,為了便於海外上市,施正榮通過一系列財技引進過橋貸款和海外投資機構(如高盛、龍科投資、法國Natexis等)對無錫尚德的國有股權進行收購,無錫國聯集團也在此時與其他國有股權一起退出。
在這一個輪回中,大眾眼前這位靠陽光發財的施正榮,從「新能源教父」、「中國首富」的榮譽中走下神壇;但與此同時,公眾目光之外、處在隱蔽處的施正榮,其實已經搭建了屬於自己的私人商業王國。在這個私人王國中,施正榮的妻子、朋友、老鄉各守一隅,只有越過他們,才能瞥見施正榮的隱形財富。 「施正榮完全可以再造一個尚德。」上述知情人士稱,「但是從另一個方向看,如果沒有施正榮自己這些私人企業,尚德現在的境況可能也不會這么慘淡。」在尚德電力上市之後的6年時間里,施將數十億美元的財產納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2006年12月30日,一家名為「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下稱「亞洲硅業」)的企業在青海省注冊成立。根據記者獲得的青海省商務廳文件顯示,這家公司由亞洲硅業有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以下稱「亞洲硅業(BVI)」」和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其中亞洲硅業(BVI)出資4750萬美元,持有95%的股份,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出資250萬美元,持有5%的股份。
這是一家從事多晶硅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看上去,這家企業與施正榮本人並無關聯,但日後證明從一開始這家企業就由施完全控制。
據知情人士透露,亞洲硅業首任董事長王體虎與施正榮相識於澳大利亞留學期間。尚德內部通訊錄顯示,2006年和2007年王體虎還同時擔任尚德的副總裁,主要負責硅材料和高效太陽電池開發研究。
其餘董事會成員包括張宇鑫、沙俊濤、郭恩來和張治民。其中張宇鑫以及之後的董事長繼任者張維國都與施正榮本人過從甚密。
張宇鑫是亞洲硅業(BVI)的法人代表,曾任職於華夏證券投資銀行部、西南證券投資銀行部,後成立上海道傑投資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總經理、上海道傑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而在私人關繫上,張宇鑫是施正榮妻子張唯的親屬。在尚德IPO之前,他曾是施正榮的主要財務顧問,並主導了尚德IPO之前施正榮從無錫市國有股權中接盤股份的資本運作。
成立僅3個月後,2007年3月15日,亞洲硅業董事會成員發生變更。沙俊濤和郭恩來離任董事,張維國和廖暉成為亞洲硅業董事會成員,並由張維國出任亞洲硅業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此時亞洲硅業的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會主席張維國及董事張宇鑫、王體虎、廖暉和張治民。
張維國也是施氏家族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曾任無錫市風險投資公司投資部經理。尚德電力的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彼時張維國為尚德的第五大股東,持股33.3萬股。
施正榮真正以管理者的身份走到亞洲硅業的幕前源於2009年尚德對亞洲硅業的投資。
根據尚德電力年報,2009年1月,尚德電力從亞洲硅業一位「退出的股東」手中以81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12.5%股份。同年10月,尚德電力又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尚德電力為這20%的股權總計支付1750萬美元。從亞洲硅業相對簡單的股權結構可看出,這一「退出的股東」顯然來自亞洲硅業(BVI),之後證明亞洲硅業(BVI)的最終控制人其實是施正榮。
記者從BVI登記處獲得一份2006年注冊資料顯示,亞洲硅業(BVI)的首任董事其實為施正榮和他的妻子張唯。也就是說,從亞洲硅業創立時起,施就參與其中,但是在2009年以前卻一直隱藏在張宇鑫背後,從未對尚德的股東方、提供貸款的銀行等機構和資本市場上其他參與者進行披露。
直到尚德電力2009年開始投資亞洲硅業之後,施正榮得以退去亞洲硅業(BVI)掌舵人的幕後身份,以尚德電力董事會主席的公開身份走到台前。
由於尚德的投資,2009年1月8日亞洲硅業的董事會成員進一步發生變化。通過這次董事會成員的變化則可對施正榮的布局略窺一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1月8日,張宇鑫和廖暉退出亞洲硅業董事會。新任董事會成員包括施正榮、陳秋鳴、王體虎、張維國和張治民。在這次人事更替之後,施正榮成為亞洲硅業的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
2009年5月18日,亞洲硅業通過董事會決議,由亞洲硅業(BVI)購得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手中所持有的5%股權,由此,亞洲硅業由亞洲硅業(BVI)和尚德共同持有。作為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方面代表的董事張治民因此退出董事會。
施正榮的另一位私交好友也在此次交易後正式出山—新晉董事成員陳秋鳴,曾任職於江蘇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991年後移居澳大利亞並在澳大利亞與施正榮相識。2008年,陳秋鳴受到施正榮的邀約回國,主要職責就是打理施正榮的私人財富。許多業內人士都將陳秋鳴看作在張宇鑫之後的新任財務顧問和投資軍師。
「僅僅憑借尚德12.5%的股權,施正榮卻得以成為亞洲硅業的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這可能嗎?這些都是施正榮布的局而已。」 一位前尚德電力員工說。而在進行這一系列運作之後,亞洲硅業的董事局完全由施正榮的「自己人」組成。 亞洲硅業自成立開始一直與尚德保持著親密的合作關系。
2007年1月,亞洲硅業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獲得了來自尚德一份大單:尚德與其簽訂了長達16年期限的15億美元無條件支付合約,用來購買高純度多晶硅材料;而根據亞洲硅業的官方網站顯示,直到2008年12月31日,亞洲硅業的第一爐多晶硅才正式出爐。
在此期間,雖然亞洲硅業並未對尚德供貨,但是尚德仍對這家上游供應商進行輸血。根據尚德年報,2008年尚德電力共向亞洲硅業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而預付賬款方面,2007年到2008年間尚德電力共向亞洲硅業提供了6120萬美元預付賬款,但是這時亞洲硅業還未真正實現多晶硅生產,對尚德的供貨直到2009年上半年才開始進行。更為有趣的是,在2009年亞洲硅業開始供貨之後,亞洲硅業迅速成為尚德電力的三大主要供應商之一。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生意上的合作之外,尚德電力還從人力上對亞洲硅業進行幫助:「尚德方面的財務人員一直在幫助亞洲硅業路演,向銀行獲得貸款。」而憑借尚德的大額訂單,亞洲硅業先後獲得了來自銀行的貸款(至少包括一筆由尚德電力擔保的5億元人民幣來自渣打銀行的貸款)和青海當地政府的補貼作為資金補充。
尚德電力2009年開始投資亞洲硅業之後, 尚德投資後對亞洲硅業的輸血並沒有停止。在產品購買上,尚德依然不遺餘力,2010年一年便從亞洲硅業采購了7690萬美元的多晶硅,並且為亞洲硅業提供了8240萬美元的預付款。
「施正榮在為自己創造財富方面太有一手了。外界通常不太注意,所以幾乎意識不到施正榮在背後的運作,但是若是將這些交易連起來看,便會發現其中蹊蹺之處。」上述前尚德電力員工稱。
他所說的蹊蹺交易,即尚德電力對亞洲硅業投資的退出和施正榮本人的進入—2009年10月尚德電力加大對亞洲硅業的投資,其持股比例提升至20%;2010年12月,「由於戰略調整」,尚德電力又將這20%的股權以2390萬美元的價格轉手賣出,尚德在這筆投資中凈賺640萬美元。
接手20%股權的買家,「是鍾曉林創立的江南資本,」上述接近尚德電力的知情人士稱。這一消息尚德電力從未進行披露,記者也未能從尚德電力處獲得證實,而江南資本作為一家PE,其背後真正的投資主體並不好預測。
但是股權轉讓的故事仍在繼續,轉讓的投資主體漸漸浮出水面。
2011年5月,施正榮宣布,由他個人控制的家族信託—D&M科技(D&M Technologies)收購了亞洲硅業91.3%的股權,亞洲硅業至此正式成為尚德的關聯方。而且奇怪的是,從2010年12月尚德退出亞洲硅業之後到2011年5月施正榮的家族信託接手亞洲硅業的5個月時間中,施正榮仍然任亞洲硅業的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並無更換。
2011年底,尚德已經陷入光伏危局——彼時尚德的負債率為79%,短期借債為15.73億美元;但是作為尚德的上游供應商,亞洲硅業卻獨善其身,資產負債率僅為36.7%,短期借債為0元。
在光伏行業整體陷入泥沼的現實環境中,亞洲硅業的業績表現離不開尚德的支持:成立的5年中,尚德至少為其提供了15億美元無條件支付合約、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5億元人民幣擔保和近億美元的預付款項,並且在很長時間中是它唯一的客戶。2011年7月,尚德還與亞洲硅業簽訂了新的多晶硅購買合同,即自2012年起在9年內向亞洲硅業購買63300噸多晶硅。 除了亞洲硅業之外,施正榮還成立了另外一家私人公司—輝煌硅科技投資(香港)公司「BVI公司,下稱輝煌硅科技(BVI)」。
從BVI登記處獲得的信息顯示,輝煌硅科技也是2006年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控制人是施正榮和張唯。這一信息同樣鮮少人知。「施最早的想法是,亞洲硅業生產多晶硅後賣給輝煌硅能源。而輝煌主要生產矽片,再賣給尚德。」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環球企業?家》。
只是輝煌硅能源最終並未向亞洲硅業那麼成功。在輝煌硅能源,施正榮遭遇人際關系滑鐵盧,輝煌硅能源也走向了分家的結局。
與亞洲硅業類似,輝煌硅科技(BVI)於2007年在施的家鄉江蘇省揚中市油坊鎮建立了輝煌硅能源(鎮江)有限公司(下稱輝煌硅能源)。記者獲得的輝煌硅能源2008年度審計材料顯示,輝煌硅能源是由香港德懿有限公司出資組建的外商獨資企業,公司成立於2007年12月。而香港德懿有限公司正是輝煌硅科技(BVI)全資擁有的子公司。
但是此前,坊間流傳更廣泛的說法是,輝煌硅能源是由香港輝煌硅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尚德、環太硅科技於2007年共同出資成立。對此說法,記者在查閱尚德電力公開資料時並未發現證據。
在輝煌硅能源創立之初,董事會成員由吳美蓉(兼董事局主席)、王藝澄、李仲盈三人構成。吳美蓉和李仲盈均是施正榮的老鄉,且分別為輝煌硅科技(BVI)兩個香港子公司(香港德懿有限公司、香港Rising Prosperity有限公司)的董事。
2008年5月,尚德電力對輝煌硅科技(BVI)進行投資,以2140萬美元的代價接手「某退出股東」購得輝煌硅能源18%的股權。吸引注資後的輝煌硅能源與亞洲硅業如出一轍,同樣進行了董事會的變更—吳美蓉繼續出任董事長,董事成員則包括施正榮、錢曉雲、張怡(時任尚德CFO)和陳秋鳴。
尚德電力亦是在輝煌硅科技(BVI)成立初期就開始與之進行交易。2007年,尚德為輝煌硅科技(BVI)提供了1080萬美元保證金;2008年,除了以2140萬美元從輝煌硅科技(BVI)股東手中購得股權之外,尚德電力還從輝煌硅科技(BVI)及其子公司處購買了6370萬美元的原材料。除此之外,尚德電力還與其簽定了兩份矽片購買合約,分別為從2008年9月開始的5個月期購買協議和從2009年8月開始的3年期購買協議,合約價接近3億美元。
2009年5月,輝煌硅能源與鎮江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環太」)合並,輝煌硅能源更名為「鎮江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合並後,香港德懿有限公司占合並公司注冊資本的64.99%,照耀香港有限公司佔28.72%,江蘇環太肥料有限公司佔6.29%.原環太硅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祿寶出任合並公司董事長,董事則仍由施正榮、錢曉雲、張怡、陳秋鳴組成。
王祿寶與施正榮同為揚中人,在合作之前已相熟近10年,據知情人士透露,施正榮甚至是引導王祿寶進入光伏產業的領路人。施正榮對兩人在環太上的合作原本充滿期待,但是蜜月期尚未滿一年,硝煙就已彌漫。「環太和輝煌硅能源的分家真應了那句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老闆們最早合作時都能同甘共苦,但是看到利益時卻都拼得你死我活。」一位揚中環太麾下的員工稱。
2010年6月,環太和輝煌硅能源選擇分手。在環太退出後,據知情人透露,輝煌硅能源的控制權被分成兩部分,其中尚德電力控股29%,而代表施正榮個人的力量的佔71%.輝煌硅能源的實體同時被拆分成兩家公司—榮德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和榮德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其中前者為大家所熟知—「是施博士的公司,榮和德分別取自施正榮和尚德,」上述揚中環太麾下員工稱。但是後一家榮德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卻從未出現在報表和公眾眼中。
榮德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在施正榮的家庭財富版圖中占據何種地位尚未可知,但是記者查閱這兩家公司的《法團成立表格》時發現,創辦成員雖是以不同基金名稱出現,但創辦地址均為BVI同一地址,提交人地址亦完全相同,而且首任董事均為施正榮的妻子張唯。
到了2010年下半年,國內光伏行業始終受到歐洲各國補貼下調消息的困擾不甚樂觀。這時,尚德電力稱為了發展上游拓展產業鏈,將以1.23億美元的價格對榮德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進行全資收購,榮德新能源成為尚德的全資子公司。 除了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之外,施氏家族的私人財富地圖也已延伸到私募投資領域。2008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尚理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尚理投資」)即是其中之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尚理投資的法人代表為施正榮的妻子張唯,董事兼總經理為上文提及的陳秋鳴。
2012年尚理投資最為亮眼的表現在投資華錄百納上。在華錄百納上市之前,尚理投資持有華錄百納10%股份;2012年2月華錄百納上市,尚理投資獲得的賬面回報高達16倍。
除了在文化產業的投資之外,2010年上市的豫金剛石和2011年9月上市的巴安水務上市前投資人名單中,尚理資本都在其列。巧合的是,在巴安水務的上市前股東名單中,施正榮前任軍師張宇鑫所創立的上海道傑投資有限公司也在其中。
而在2009年時,尚理投資還曾連同雅戈爾投資有限公司、無錫新區創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無錫領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領峰基金),投資無錫新區及周邊地區的新能源、環保節能、生物醫葯、物聯網、文化創意產業、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項目。
盡管從未在尚德公開披露過,尚理投資與施正榮的關系在業內人士看來其實已經接近公開。但是,除了尚理投資和在實業領域的亞洲硅業和輝煌硅能源之外,施正榮究竟還有多少隱形財富卻很難獲知,而在施氏家族財富聚集的過程中,尚德電力也並非那麼無辜。
「施正榮個人財富的累積,很多尚德電力的高層都知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上述接近尚德的知情人士稱,「亞洲硅業創立初期,尚德財務部門的同事們需要幫他們爭取銀行的資金資助、做路演,在這樣的情況下,尚德電力能完全置身事外毫不知情嗎?GSF(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反擔保事件爆發以後,誰的騙局誰是誰非尚德高層都心知肚明。」
除了經營困局之外,尚德電力還要不斷面對法律訴訟。GSF反擔保事件爆發後,美國律師事務所便狀告尚德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對尚德提起集體訴訟;義大利法院則指控尚德在義大利非法修建太陽能發電廠詐取政府補貼,對尚德提出刑事訴訟。
而《環球企業家》了解到,2012年年底,又有尚德電力股東在美國起訴尚德高管,稱「公司高管為實現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達16.8億美元投資資金,資金使用用途包括給尚德電力CEO個人公司提供無息貸款等」。記者向代理此訴訟的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求證時獲知,此訴訟已立案,調查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