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預付賬款如何調整匯兌損益
預收、預付款項不是《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所定義的貨幣性項目。相應地,對於支付/收取外幣的預收、預付款項,在期末無需像貨幣性項目一樣進行匯兌損益調整。
當預付款項轉為存貨時,或者預收款項結轉收入時,應按照當初支付預付款項或者收取預收款項時的匯率結轉,而不能按照存貨或者收入確認之日的匯率進行結轉。
《〈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應用指南》規定:「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貨幣性項目分為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貨幣性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貨幣性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由於預付款項通常將通過收取固定數量、規格的存貨(非貨幣性項目)的方式進行結算,預收款項通常將會通過交付固定數量、規格的存貨(非貨幣性項目)的方式進行結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對價均為非貨幣性項目,該對價的公允價值即標的存貨在未來結算日的公允價值,而不是一個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因此預收、預付款項不是貨幣性項目,而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應用指南》規定:「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由於已在交易發生日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表日不應改變其原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因此,對預收、預付款項,期末不應按現行匯率調整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當預付款項轉為存貨時,屬於資產形態的轉化,但這一過程中未涉及資產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的轉移,因此不應確認損益,直接以預付款項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轉入存貨的初始計量金額中。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和《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對「收入」的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從這一定義可以推論出:收入的金額應當是根據相應的經濟利益流入的金額來計量的。在預收款銷售方式中,經濟利益的流入在收到預收款項的環節就已經完成,因此由預收款項結轉收入的金額也應當按照當初該筆預收款項收到時確認的記賬本位幣金額(即按照當初收到預收款項時的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來確定。
從另一角度講,企業在根據一項以外幣計價結算的采購合同支付外幣預付款項之後,或者在根據一項以外幣計價結算的銷售合同收取外幣預收款項之後,該項預付、預收款項就不再面臨由未來匯率變動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這也可以證明預收、預付款項不是貨幣性項目,無需在期末進行匯兌損益調整。
2. 境外付匯一萬美元,匯率6.15,我公司負擔稅款,進預付賬款時時直接入61500還是把稅款都算上入賬
應該算入的,不然它會直接扣除手續
3. 預收預付款項要不要計算匯兌差額
預收預付款項兩者都是非貨幣性項目,應無需進行匯率調整。除非原先的購銷合同已經不再履行,確定將要退款。
但此時應當首先將預收預付款項轉入其他應付款或其他應收款,再按照其他應付款或其他應收款進行匯率調整。
准則規定,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毫無疑問,按照準則來做,是不用做匯兌損益的
理想情況下,購進的每一筆存貨與每一筆預付賬款均能一 一對應,此時不做匯兌損益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實務中,每批報關進口的貨物可能無法正好對應某一合同,此時需要對每一批報關進口的貨物按合同進行拆分,對應各自的合同價格,沖相應的預付款,這樣做就增加了財務的負擔。
其實所匯兌損益的結果就是,本應進原材料成本的最後做了匯兌收益或匯兌損失
最終對損益的影響是一樣的,但中間過程不一樣,對期間損益的影響也不一樣。當匯率波動較大且預付款金額也較大的情況,這種不一致會更加明顯。
4. 預付賬款需要年末匯率調整嗎
只要是外幣核算的,
年末時都需要進行匯率調整的。
5. 去年有一筆預付款,請問今年做賬用什麼匯率
這要看去年付的時候是用什麼幣種記賬的,財務規定是人民幣記賬,如果是固定匯率就用固定匯率記賬,如果是浮動匯率就按照付款當日實際支付人民幣記賬。
6. 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嗎
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是否調整匯兌損益,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屬於外幣貨幣性項目,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不需要調整。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規定: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由此可知外幣貨幣性項目需要調整匯兌損益,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則不需要。而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的劃分,要視為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如預付賬款,若合同約定供貨方提供固定數額而不是固定金額的商品,不會受貨幣購買力變動的影響,屬非貨幣性項目。如合同約定供貨方提供固定金額而不是固定數額的商品,商品的數量隨物價的變動而變化,預付賬款就會受購買力變動的影響,這時就屬於貨幣性項目。
同樣,預收賬款也要根據供需雙方合同的規定作出判斷。
因此,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外幣余額是否調整匯兌損益,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6)預付賬款匯率擴展閱讀:
需要調整匯兌損益的款項:
對於外幣核算的科目,不是有的外幣交易款項都需要調整匯兌損益的。只對貨幣性項目調整。貨幣性項目分為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
貨幣性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貨幣性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即企業調整匯兌損益時只針對上述的兩類進行調整。
還有一些雖然也是外幣核算的,但不需要進行調整:如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這些項目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即業務發生時就按當時的匯率確定其成本了。
交易性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其匯率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也不需要調整。以外幣投資作為資本的,按交易發生時的匯率折算,也不需要調整。
7. 預付外匯賬款匯兌損益的賬務處理
是要做匯兌損益的,只要你的預付賬款還掛在賬上。
借/貸:預付賬款
借/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當月期末匯率—你匯款時的匯率)*100
其實要是金額小的話,年中、和年末做一次就行了,但肯定是要做的。
8. 外匯 預付款比例如何計算的
外匯預付款比例計算公式為:凈值/已用預付款*100%
外匯預付款比例是投資人倉位的風險最為直接的反應,外匯預付款比例越大,說明倉位可承受風險的能力也就越高,在交易的時候也越不容易爆倉。一旦外匯預付款比例降為100%之後,投資人的賬戶就會發生爆倉。
通常情況下,建設倉位,倉位的保證金占總資金的10%到20%是最好的。例如投資人總資金是100美元,倉位保證金最好不要超過20美元。也就是外匯預付款的比例在5000%比較好。
事實上,外匯預付款比例是不需要投資人進行計算的。投資人在MT4上建倉的時候,會有直接的外匯預付款比例的顯示,投資人只需要按照外匯預付款比例的大小來建立倉位就可以了。
(8)預付賬款匯率擴展閱讀:
外匯交易注意事項:
1、要對投資產品進行了解,可以通過材料,書籍,網路等方式進行了解。外匯交易可以提供模擬交易進行提前熟悉市場,僅需要下載好交易軟體,根據自己的可用閑余資金注冊同等的交易賬戶,專做一到三個品種。
2、模擬交易一定要進行不斷的練習,形成交易模式,不要隨心所欲下單, 虧損完了之後再重新申請帳戶。
3、模擬交易的目的是為了讓客戶熟悉市場,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為什麼下單,為什麼平倉,倉位控制以及下單的模式形成。交易是需要不斷練習的一個過程,熟練,精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預付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比例
9. 我公司出口貨物一批收預付款後發貨,我的銷售收入應在什麼時候記賬匯率如何執行
預收款後發貨的情況,收入在發貨時候確認。
收預收款分錄: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金額根據預收款當月1日的匯率折算。
發貨確認收入時(貨款已經全部預收的情況):借:預付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金額也是按當月1日匯率折算。
結匯時:
借:銀行存款-本幣 (實際收到的人民幣金額)
貸:銀行存款-外幣(結匯的外幣金額*當月1日匯率)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兩者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