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
金融危機下縮水的錢是金融資產的縮水,實際上是虛擬資產的價值回歸問題.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被曝曬的結果.給一個原創案例,也許對你有啟發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金融危機下縮水的錢是金融資產的縮水,實際上是虛擬資產的價值回歸問題.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被曝曬的結果.給一個原創案例,也許對你有啟發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② 經濟危機的是如何產生的
解析美國金融風暴之原因篇:六因素推動危機爆發
師子奇
自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險浮現開始,次貸危機開始逐漸顯現。2008年9月15日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同一天,美國銀行以約4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華爾街投行美林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的信用評級下調。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稱,美國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那麼,這場危機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美國連續17次加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長久以來的經濟政策導致了鮮明的兩極分化,自1971年8月15日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掛鉤,世界逐步進入跨國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來,資本全球調度導致美元濫發,1971年至今,全球基礎貨幣供應量呈數十倍增長,全球物價飛漲,世界平均通脹水平日益增加,由此導致的貧富分化問題也逐漸惡化,次貸危機的深層次根源,實際就是兩極分化的結果。正是由於處於社會底層民眾經濟條件差,甚至沒有住房,寬松的次級貸款政策極大的點燃了民眾購房的熱情,推動了美國房市的繁榮,吹大了美國房市泡沫。然而,當貸款優惠時間結束。貧困的民眾無法償付房貸的時候,這一龐大的金融鏈條便開始從根部斷裂,並最終導致次貸危機的爆發。
當然,即便有豐厚的貸款優惠政策,如果出於社會下層的貧苦民眾能夠冷靜的看待,這場危機或許也能避免,然而人性的弱點致使這些民眾在當時美國經濟一片大好,房市節節攀高的環境下,忽視了自己的生存條件,高估了自己的償付能力。甚至有相當部分的貧苦民眾貸款購房是為了在繁榮的房市中炒房掙錢。華爾街金融巨頭更是把人性的弱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對財富的貪婪追求、在金融操作過程中的種種欺詐,正是導致這場危機爆發並廣泛傳播的根本原因。美國人理查德-比特納2008年7月出版的《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僅從書名就一針見血的揭示了次貸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書中所描繪的篡改信用、放大收入等行為極大的擾亂了信貸市場,為了獲得更多的貸款以及更大的利益,從普通民眾到金融機構,這種欺詐行為蔓延在金融領域的各個角落。
持續升溫的美國房價在2004年時上漲幅度比正常情況高出了30%,美國總體房價比實際價值高出15%以上。鑒於此,自2004年6月起,在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的影響下,美國房市開始逐步降溫。穆迪2008年3月19日發布公告稱,用於衡量美國商業房地產價格的穆迪/REAL商用物業價格指數1月份下降0.6%,美國房價連續下滑已經逐漸扭轉了美國過去幾年房價的持續上漲幅度。至此,美國房市逐漸萎靡、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並逐步蔓延到與次貸相關的金融市場各個角落。因此可以說,美國政府的利率政策正是導致次貸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六大因素推動「百年一遇」金融危機爆發
從表象上看,有相當多的因素促使了這場次貸危機的爆發。
1.寬松的信貸條件和日益膨脹的住房泡沫
格林斯潘曾被譽為「世上最偉大央行行長」,他在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創造了輝煌的紀錄,美國經濟在他的帶領下出現了長達十年的持續增長。在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科技股泡沫破滅以及「9-11」恐怖襲擊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機時,格林斯潘的寬松貨幣政策使美國經濟得以很快擺脫困境,但是,在他退休兩年後,經濟界卻發出這樣的疑問:格林斯潘實際上是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
住房貸款本應當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按揭貸款的提供者要求借款者既要有充足的收入又要有一大筆存款來支付首付。可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獲取住房貸款變得極其容易。為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網路泡沫破滅,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布希在格林斯潘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減稅政策,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並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過低的利率引發了寬松信貸,也直接刺激了民眾的貸款投資熱潮,越來越多的生活狀況不穩定的民眾通過銀行貸款加入到購房者的行列中,「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房屋價格節節攀高的環境下,即便是無力償貸賣掉房屋,自己也不會吃虧。」正是市場對美國房市前景普遍預期過高,極大的刺激了美國房市,房價在1996年至2006年飛漲了大約85%,為次貸危機的爆發埋下了種子。格林斯潘在2007年12月12日出版的《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首度承認他任職期間施行的低利率政策可能助長了美國房地產泡沫。
2.華爾街對金融衍生品的濫用
美國的金融衍生品在近幾年發展很快,其復雜程度也日益加劇,以至於連投資大師巴菲特都弄不明白。在巴菲特看來,衍生工具是金融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正常意義上來說,提供按揭貸款的銀行通常都把按揭貸款當作一種優良資產持有到期並賺取相應月利潤以及銀行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這樣做在獲取相應利潤的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這種金融產品一開始並不適合華爾街的運作,因此在將按揭貸款證券化並產生第一隻CDO(擔保債務權證)之前,這類產品並沒有獲得華爾街的青睞,CDO的出現使得資產證券化產品風險劃分更細致,投資受益率也更高,同時也極大地激起了華爾街的熱情。打著金融創新的口號,華爾街大舉涉足次貸領域,並迅速推高其規模。2004年,全球CDO發行量為1570億美元,到了2006年,這一規模達到5520億美元。
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華爾街投行將原始的金融產品分割、打包、組合開發出多種金融產品,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出售給不同風險偏好的金融機構或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最初的金融產品被放大為高出自身價值幾倍或十幾倍的金融衍生品,極大地拉長了交易鏈條。從本質上看,這類金融衍生品並沒有降低投資的風險,它僅僅是將風險進行轉移,而且隨著金融衍生品的不斷開發,風險在無限分散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隱蔽,越來越難以察覺。以至到後來,買家看到的這類金融產品,除了投行提供的數字以外,根本無法判斷資產的質量。
因為CDO等金融衍生品蘊含的巨大利潤,美國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參與其中,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等,都大量持有CDO等債券,無論美國本土還是海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了對這種金融產品近乎瘋狂的追求。美國房地產的泡沫,也通過這類金融衍生品將風險擴散到了全球范圍,這也正是次貸危機為什麼能夠波及到全球范圍的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它的確擁有活躍交易,分散風險的功能,但如果不加監管控制的濫用,它憑借杠桿效應掀起金融波瀾的能力便會顯現。一旦危機爆發,金融衍生品的這種杠桿效應以及風險的分散性,必將極大地擴張危機的廣度和深度。在過去的十年當中,華爾街投行在金融衍生品上「玩」得過火了。
3.華爾街激進的財務政策和僥幸心理
流動性過剩致使資本不斷湧入美國住房市場,為了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也為了不致讓這些日益膨脹的資本影響次貸市場發展,華爾街以瘋狂放貸作為解決方案,花樣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現,極大刺激了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按揭貸款的流程變得日益簡單,有的按揭依據完全憑借借款者自己填報的虛假收入作為依託,甚至有的按揭貸款額竟然大於實際總房價。至此,借貸標准變得名存實亡,2006年的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當房市蕭條,次級貸款者無資金償還債務的時候,危機便以極快的速度蔓延開來。
華爾街在財務上過於激進,這也直接導致了困境的生成。在無限放大的利益面前,華爾街日益變得瘋狂。在對CDO的追逐中,華爾街日益提高資產權益比率,與此相對應的是,各家投行的杠桿率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大。2003年底,美林的資產是其所有者權益的17.9倍,而到了2007年中期,美林的資產達到了其所有者權益的27.8倍。受危機影響最深的雷曼兄弟,同期杠桿率甚至高達31.7倍。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令公司領導者喪失了理智,雷曼兄弟便是華爾街的一個縮影。就在2007年貝爾斯登、美林紛紛為減值做准備的時候,雷曼兄弟首席執行官福爾德爾仍然堅定地說:「我們的目標股價是200美元。」當2007年夏天次貸危機發生之後,福爾德仍然固執地認為抄底的時機已到,大量購進與次貸相關的金融產品,這直接加速了雷曼最終的破產。
不可否認,華爾街不可能覺察不到近幾年如日中天的次貸市場上的風險,但是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致使華爾街普遍蔓延著一種僥幸心理,這也是導致華爾街眾多金融巨頭折戟沉沙的原因之一。直到2008年6月,福爾德爾仍然對外宣稱雷曼兄弟資本和流動性狀況處於前所未有的強勁水平。
4.監管機構的失職與政策的失誤
次貸危機產生的深層制度原因就在於對金融監管存在缺陷,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次貸及各類衍生產品的發行規模和數量沒有控制,監管力度的鬆懈以及對市場潛在金融風險的忽視,都是監管不力的表現。放鬆監管一向是格林斯牌所推崇的管理之道,也正是他擔任美聯儲主席的這段時間里,美國央行降低了抵押貸款的標准,導致相當一部分信用或生存狀況不佳的貸款人以低廉的成本通過貸款購買房屋;美國監管機構對市場評級機構監管不嚴,也導致了評級機構在對次貸相關產品評級時的主觀性,在大范圍調低次貸相關產品的評級時,極大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加深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最終導致全球范圍內的恐慌。
自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監管機構放寬對銀行和證券公司的監管之後,銀行和證券公司可以合法地把很多虧損的投資科目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以達到迷惑投資者的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監管機構本應當從現實出發制定新的更加詳盡的規定,以打擊這種有害金融市場的行為。但是遺憾的是,監管機構的失職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這類對市場有害的行為,並為最終危機的爆發釀下了惡果。
③ 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以及的經濟杠桿
以美國為首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正影響著中國,中國人面臨著從來未有經濟挑戰!
解決美國所帶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本人認為我們應該,認真地學習一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從思想上認清這場經濟戰爭的性質。中國社會主義與美國資本主義是兩個不同的陣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性經濟。中國人可以為世界人民作貢獻、伸援手,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最好不要轉入這個泥潭之中。我們要堅定的走國家社會主義。
國家社會主義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家一伸手,我 們能讓高峽出平湖,大家再出手,十個、八個航母也沒什麼!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土,大家同心,其力斷金,大家心齊,泰山可移!當然我們歷來是以休養生息、不惹事生非為已任。面對當今開放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們應該把國家社會主義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來重新認識:
(1)、消除重復過多或產能過剩的企業,要加大中大型國有企業的重組兼並力度,確保他們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要加大這些企業的審計、監督和防腐敗力度,國有企業是當前社會最不公平、腐敗最多的地方。
(2)、給力中小型企業。只要他們是創新的、不污染的、有發展潛力的,各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國家再放低要求,讓他們進入創業板或再建三板市場,讓他們也能通過市場獲得更多的資金來源,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
(3)、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哪裡有我們希望的一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能使更多的人在哪裡安居樂業,我們必須不斷地改變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前期的村村通很多是不合格的,道路建設應納入國家的規劃建設,不光要有,更要有質量,還要有田間通,方便農民生產、出勤,有利於機械化運作;水利是國計民生,國家正在大手筆計劃實施;要加大農村湖泊、小河流的整治建設,還老百姓一個清潔的水源世界;要加大農村的教育、文化建設投入;把城市和農村的污染同時納入環保規劃;沿伸城鄉公交線;加大農村的反腐敗建設,這里也是一個腐敗的地方。
(4)、集中國家社會主義力量,合理布局,再在中國大地上建設一批中大型城市,限制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的無限放大,加速各城際高速、高鐵建設。
國家社會主義,是一個強大的基石。我們只要把有利於國家安全,老百姓幸福的事做好;把有利於 經濟發展,有利於環保,造福後代的事一步一步做到位 ,利用 國家社會主義可以利用一切有用資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家、地區或組織和全國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協力,有什麼事能難倒中國人呢?! 對付世界性經濟危機,認真建設國家社會主義,利用這個大好機會把自己國家建設強大!
④ 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實質是什麼比如這次美國金融危機/次貸危機..
你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給人們最為重要的經驗是什麼?它一語中的:是中國過度生產,美國過度消費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的矛盾的總爆發。而造成這種模式特點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元霸權。美元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支付手段、結算工具、價值儲藏手段、計價單位可以支配整個貨幣體系。美國必定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貨幣特權」攫取鑄幣稅收入,並以此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因為它可以無限制地發行,以降低其原有價值。美國經濟學家<超級帝國主義>一書的作者邁克爾•赫德森在書中認為,這種用美元霸權不僅剝削窮國,還剝削富國中央銀行的帝國主義相對於向窮國投資獲得超額利潤的帝國主義來說,是超級帝國主義。換句話說,就是濫印鈔票,撈取錢財。聽上去道理就這么簡單明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最顯明的一個例證就是:從1985年美國簽訂「廣場協議」,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給日本造成損失就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其程度之烈,可見一斑。
在「全球化經濟」的旗幟下,中國過度生產,搞外向型經濟。由於其經濟發展長期依靠資源,走低工資路線,造成內需嚴重不足,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進一步尋求外需,再回過頭來壓低國內工資,形成外需越擴越大,內需越縮越小的惡性循環圈。外需比例過大,勢必把主動權交給國外。他們可以挑起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獲得更低的價。在產業鏈中,我們處於製造這一最末端,只能聽命於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訂單規劃、運輸、零售等前面幾端,賺取最小比例的利潤。一有風吹草動,比如這次危機,他們就會停止采購,擱置我們的產能,使我們發生經濟動盪,進而引發危機。這次危機爆發,外需減弱,造成中國企業存貨堆積,產能過剩、工人失業,所有這一切,在內需和外需的關繫上,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刻反省嗎?為此,作者在書的末尾響亮地提出了民富國強、啟動內需的口號。我們高興地看到,最近政府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民生保障緊急提上議事日程、廉租房等出台、醫改方案通過,而將公共產品市場化,銷售給居民獲取市場收益的無良做法將被停止。
此書另一個不同凡響之處還在於它以鐵一般的事實,鐵一般的邏輯證實:金融危機不是什麼美國金融監管不力,也不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消費心理習慣不一樣,而完完全全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騙局,其目的就在於騙取全世界人民的財富。為什麼鼓勵還不起債的窮人買房,在推行房貸過程中,那些加強監管的人為什麼反而遭到奚落和羞辱?美國領導人為何一再粉飾和掩蓋危機真相?林林總總的疑惑只能得出一個答案:讓全世界為美國埋單。始作俑者,正是那個被吹捧為神人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而還不起貸款的窮人只是這場騙局中可憐的道具而已。
危機爆發了,騙局卻還在繼續。全世界都虧錢了,錢到哪去了?「如果是一場自然災難,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全輸,但是如果一場災難是人為製造的,一定有潛在的大贏家,通常就是危機製造者。」(本書第57頁)「通過次級債等方式,把風險與成本轉嫁給了全世界,等金融危機過後,人們會發現,全世界對次級債等金融衍生品的購買,不僅幫助美國打造了公共住房體系,而且幫助美國擠壓了房地產中的泡沫,還承擔了擠壓泡沫的絕大部份成本和風險。」(本書第85頁)如果人們對「騙局」這一表述還有所疑惑的話,那麼作者進一步揭示了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雷曼兄弟而救貝爾斯登和AIG的內在原因:無非就是雷曼兄弟身上有著世界各地的拆借資金。而且更可惡的是,明明已經破產,還掙扎了好幾個月,拚命借錢,滿世界拉人墊背。既如此,為何要救?狼是永遠不會把吞到嘴裡的肉再吐出來的。
此書再一個不同凡響之處就在於提出了資源為王的口號。錢是什麼?無非就是物物交換的中介。美元霸權可以通過濫印鈔票,不斷貶值,攫取財富。唯有資源,是貨真價實的財富。它有二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石油、有色金屬、煤炭、森林等自然資源;一個是科技人材與知識產品。前一階段,在危機爆發前以及危機初期,全球通貨膨脹,石油漲到什麼程度?147美元!現在雖然下降回40美元上下,但這只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資源價格總的是不斷上升的。其道理很簡單,就在於這些資源一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不可再生,越用越少,並且很快就用完了。可是長期以來,國外是采購礦山、儲存礦產。中國卻是賤賣礦產資源。貴州、雲南、遼寧金礦被嚴重賤賣,真是令人扼腕,痛得人心直發顫!為此,作者建議中國企業趁著這次危機,應該低價收購礦產,儲備大量商品。
摘自作者:金鼎鼎<<振聾發聵,針針見血>>
2004年的預言:我國會發生經濟危機嗎?
作者:譚根林
我國會發生經濟危機嗎?
關於經濟危機,馬克思說它的原因是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性之間的矛盾。從制度上講,我國已經實行了私有制,因此,我國已經有經濟危機存在的基礎。從我國的經濟實踐來看。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26年了,這26年已經為我國出現經濟危機准備了充分的條件。
人的經濟循環運動可以分解為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可以復合為經濟循環運動。人類的產品循環運動,不管存在還是不存在所有制,它都一定存在的,因為人要生存,就必須有維持生存的產品,產品又是產品循環運動的動力,這個動力一方面讓環境要素不斷轉換為產品,另一方面,使產品不斷退化為環境要素(具體的理論在我的現實經濟學里,下同)。與產品的循環運動不同,貨幣的循環運動是以所有制為基礎的,沒有所有制,就沒有貨幣,更不會有貨幣的循環運動。
貨幣的循環運動一方面使影子貨幣不斷轉換為貨幣,另一方面,貨幣不斷轉換為影子貨幣。貨幣的職能有兩個,一個是貨幣的基礎職能,貨幣的基礎職能是:貨幣是財富分配的工具。貨幣的另一個職能是衍生職能。
根據這些理論來分析我國現在的經濟實踐,其結論是:我國在5年內將發生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的破壞力,將超過文化大革命,這次經濟危機發生後,人們會對我國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進行一次反思。那麼為什麼我國在5年內會發生經濟危機呢?
一、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基礎:市場經濟。
必須指出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水火不相容的。我國實行的市場經濟不僅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為糟糕的是,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市場經濟使人沒有了道德,也沒有了誠信。人是靠道德和誠信粘合成社會的,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道德和誠信,這個社會將會出現生存災難。有人說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我不知道這些人所說的法制經濟是什麼法制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礎是私有制,沒有私有制,就沒有市場經濟。私有制的存在,為私有財產的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礎,這個基礎是人積累財富的根據。想想看,沒有私有制,我們怎麼能夠「積累財富」?人們通過什麼來積累財富?是勞動嗎?當然不是,如果是勞動積累財富,那些辛辛苦苦的工人、農民,他們為什麼不會成富豪呢?是通過創造財富嗎?當然不是,不然,那些創造財富的人為什麼成不了富豪呢?
人們是靠市場來積累財富的,人們靠市場積累財富可以和創造財富無關,因為人們通過市場,可以合法地參加財富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參加財富分配的人,完全可以不參加財富的創造或只參加少量的財富創造。比如,蘋果生產商一年生產蘋果10噸,當進行第一次分配時,生產商分得蘋果10噸,工人分得貨幣3萬元。工人用自己分配的貨幣對蘋果進行第二次分配,如果蘋果2元一斤,3萬元可以分得蘋果7。5噸。由於我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某投機商通過各種手段從金融機構借得4萬元,將10噸蘋果全部買下,這時,市場的需求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投機需求,一部分是工人的實際需求。由於投機商的介入,工人無法從生產商那裡分配蘋果,他們只能到投機商這里來分配蘋果,如果投機商每斤蘋果賣3元,工人3萬元就只能在投機商這里分到5噸蘋果。這個例子是不是告訴我們:創造財富的人不擁有財富,而不創造財富的人擁有財富?
那麼,為什麼市場經濟是我國即將來臨的經濟危機的基礎呢?在前面我提到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在沒有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的經濟活動可以只有產品的循環運動,在有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的經濟活動必然可以分解為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產品的循環運動由企業來完成,貨幣的循環運動由金融機構來完成。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的循環運動構成產業鏈,產業鏈可以構成產業網,產業網和金融體系構成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貨幣的循環運動連成金融鏈,金融鏈可以連成金融網,金融網就是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是什麼將生產要素粘合在一起的呢?是貨幣。沒有貨幣,企業馬上就會瓦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貨幣,一方面它可以是企業生產要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是企業生產要素的分解劑。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現在在香港和國內兩個市場拚命發股票的某家公司未來的命運就可以知道了。
二、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條件:兩極分化。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貨幣一方面是生產要素的黏合劑,另一方面又是生產要素的分解劑。那麼,在什麼條件下,貨幣會成為生產要素(企業)的分解劑呢?這個條件就是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由於富人不創造相應的財富,所以,貧富兩極分化的過程,一方面是產品市場極度繁榮的過程,另一方面是企業不斷破產、不斷產生的過程。
1、市場的極度繁榮。
我們現在的市場是極度的繁榮,什麼都有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我國的貧富兩極分化是聯系在一起的。我上面說過,貨幣是一種分配的手段,在一個沒有投機經濟的社會(見我寫的《投機經濟》),分配只有兩次,一次是產品的生產,另一次是產品的分配。在一個投機經濟的社會,分配有可能是10次,甚至20次。由於投機分子通過投機控制了貨幣,同時把產品的價格抬高(見前面的例子),真正有需要的人,就沒有錢來買市場上的產品(馬克思說的生產的相對過剩),這時,一方面有需要的人買不起產品,另一方面產品賣不出去,產品賣不出去不就被一天天地擺在市場上,你說市場能不極度繁榮嗎?
富豪是怎麼變富的呢?他們是通過投機變富的。富豪投機的領域很多,在產品市場,他們倒賣產品,在資本市場,他們資本運作,在不動產市場,他們哄抬價格。通過這些投機活動,他們控制了貨幣,使有真正需要的廣大人民買不起產品,正是廣大的人民買不起產品,才使產品市場極度繁榮。
2、企業不斷破產、不斷產生。
由於富豪控制了貨幣,一方面消費者買不起產品,另一方面企業賣不出產品。企業賣不出產品,企業不就要破產嗎?可是,我們的企業有很多是國有企業,如果讓國有企業破產,一方面,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失去工作,另一方面企業的主管部門沒有面子。當然,他們會說不讓國有企業破產是為了工人的飯碗,其實,這是借口。值得一提的是:國有企業的破產,不是因為國有企業有問題,而是國有企業存在的環境市場經濟有問題。要讓國有企業不破產,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向銀行借,另一個是向股票市場發股票。向銀行借的結果是借出一大堆不良資產,另外,我國貨幣的供應和GDP比為2:1,而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比率為1:1,很有意思。向股民發行的結果是:一方面產生了一批資本運作的高手(嚴格地講他們是搞關系的高手),另一方面產生一大批套牢的股民。
我國本來應該出現一大批破產的企業,可實際破產的數量沒有那麼多,這些企業,隨著金融體系的變化和股票市場的變化,它們中的大多數,還是要在將來破產的,它們的破產為我國5年內的經濟危機准備著條件。
投機份子有了貨幣以後,他們會有做「一番事業」的沖動,這時,新的企業會不斷產生。投機分子做企業可不是傳統意義的企業,他們會繼續他們的資本運作把戲,直到我國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的那一天。
三、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徵兆:我們的社會已經犯病
我們的社會已經犯病。那麼我們的社會有那些病徵呢?我們社會的病徵是粘合社會的最基礎的東西,如道德、誠信等已經被破壞。為了貨幣,人們可以做任何事情。社會犯病,是未來我國經濟危機破壞力極強的根本原因。
四、我國經濟危機的引子。
我國的經濟危機會從貨幣的循環運動開始,由於貨幣的集中,一方面,企業沒有足夠的貨幣,它們要維持生產,只能通過融資,融資一方面產生不良資產,另一方面,使生產相對過剩。另一方面,消費者沒有足夠的貨幣,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當不良資產使金融機構破產時,金融鏈會斷裂,金融鏈的斷裂會導致金融網的破裂,金融網的破裂,將會使貨幣的循環運動發生障礙,進而影響產品的循環運動。
我國經濟危機的引子還可能來自於我國的體制。有的政府部門,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根據錯誤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擴大投資。投資的擴大,一方面會增加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會增加影子貨幣轉換為貨幣的速度和規模,當政府投資的項目不能回收貨幣時,這些投資首先會影響貨幣的循環運動,接著就是產品的循環運動。
我們已經處在經濟危機的火山口上,那麼,我們的經濟危機可不可以避免呢?如果我們要避免經濟危機,我們首先要放棄的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有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利用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來發展經濟,但市場經濟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它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破壞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減少經濟活動中的投機活動,投機活動能夠控制住,貧富差距自然可以縮小,那種試圖通過增加就業來縮小貧富差距的想法是錯誤的,兩極分化的根源一是私有制,二是投機活動。
建立正確的經濟學體系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的經濟活動。經濟學的任務是協調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管理人的經濟活動。管理人的經濟活動的基礎是描述人的經濟活動。只有正確地描述人的經濟活動才能管理人的經濟活動,西方經濟學是錯誤的,它的錯誤不僅在於它的邏輯起點,也在於它的邏輯體系。如果我們還迷信西方經濟學那些東西,它帶給我們的只能是災難,因為我們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就是市場經濟實踐的結果。
註:社科院網站2004年的網頁曾介紹這篇文章:
http://www.cass.net.cn/file/2004123130479.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810/54192.html
⑤ 請問經濟危機的真正意義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
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
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⑥ 為什麼會有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運行原理是什麼
經濟危機的定義:指資本主義社會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過剩的危機,具體表現是:大量商品找不到銷路,許多企業倒閉,生產下降,失業增多,整個社會經濟陷入癱瘓和混亂狀態。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經濟危機跟金融危機時兩個完全不同哦的概念,引起的原因和表現方式都不相同。 這次的危機時典型的金融危機,從美國的次貸危機衍生出來波及到世界各國。冰島的是金融系統崩塌引起的國家破產。 中國目前的情況還好,因為國內的金融系統不是很開放,即使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依靠我們國內的自身力量是完全可以消耗掉的。 之所以股市會一直往下跌,是因為投資者對這個市場失去了信心,在股市中表現了出來。 金融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演變成經濟危機的。大概程序是金融業先是受到沖擊,主要是由於過度金融創新和監管不力導致了銀行業出現大量的壞賬和不良資產,由於民眾對其沒有信心就會出現擠兌,都爭先恐後去銀行取款,銀行承受不了這個壓力時就會出現破產。破產出現,失業增加,就會影響到民眾的日常消費,繼而會對一些製造生產零售業造成影響,這些企業就是所謂的實體經濟。這時就有可能產生經濟危機了,最壞的表現就是市場供大於求,民眾的消費願望和消費能力大大下降,造成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變緩。 當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產生沖擊時,就是需要各個國家和政府高度警惕的時候了,要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拿出應對方案來救市,盡量縮短金融危機的時間,避免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過度。 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不是狹義上的經濟危機,雖然這也是經濟運行不良的表現。 經濟危機特指的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引起的產品總量持續增加,最終超過了市場的消化能力而導致的銷售不暢,並且這種局面不是某一家,是整個社會普遍出現這種情況。進而工廠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市場凋敝;整個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瓦解,國家也會引發政治危機和革命。
⑦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和經濟危機的區別在哪裡
都是翻譯過來的詞,其實就是美元毛了的意思,夠通俗吧。經濟危機的面就廣了,任何和經濟有關的危機都是,比如糧油危機也是經濟危機之一,金融危機就是錢的危機,這個概念其實不準確,應該更確切的說是信貸危機。至於繼續的問題,你可以去我的網路空間看看,有你要找的信息!
⑧ 關於經濟危機的哲學原理
經濟危機的哲學原理: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其自身的固有矛盾慢慢地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其固有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其本身已不能憑其政治經濟制度解決化解這種矛盾時經濟危機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