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現在對美國的匯率多少
若是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查詢匯率可以通過招行主頁,右側實時金融信息-外匯實時匯率查詢牌價,匯率實時波動,僅供參考,可以看到2011年02月16日及以後每天的數據。
② 各國的匯率是多少換成人民幣後是幾比幾
實時匯率表更新時間:2015/9/17 單位:人民幣/100外幣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③ 人民幣與各國的匯率是多少
1美元對人民幣6.6729元
1歐元對人民幣9.3357元
100日元對人民幣8.2214元
1港元對人民幣0.85962元
1英鎊對人民幣10.4775元
人民幣1元對0.46482林吉特。
④ 各國的匯率是怎麼定的
匯率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匯率下跌可以反映貨幣的一種貶值
我現在在讀金融,通俗解釋一下吧:
《假如》一模一樣的兩個物品,一個生產在中國,價格6塊,另一個生產在美國,價格1美元,所以說,一美元等於6元,匯率就是6:1=6
匯率的高低是由
1、利率(決定性作用);2、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基本因素);3、通貨膨脹;4、經濟增長速度; 主要影響的。
1、利率:我國利率提高,將導致我國貨幣升值,反之,我國貨幣貶值;
2、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在國際貿易中,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按上面的《假如》,比如一共支出了5塊錢,一共收入1美元,則凈收入是1美元減去5塊錢等於1塊錢),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3、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時候,是不是感覺錢沒有以前值錢了?按上面的《假如》來說,就是現在的6塊錢其實比不上原來的6塊,即是說比不上1美元,所以說,通貨膨脹會導致我國貨幣匯率下跌
4、經濟增長速度:根據凱恩斯(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的觀點,GDP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反之貶值;
所以關於現在的人民幣貶值。。。樓主應該明白了。。。
希望能夠幫到你~要是我沒說明白,歡迎樓主追問哈~
⑤ 各個國家通用的貨幣名稱及匯率
最新匯率:1美元對人民幣.6227元,1歐元對人民幣8.8065元,100日元對人民幣8.1260元,1港元對人民幣0.85093元, 1英鎊對人民幣10.2182元,人民幣1元對0.46649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4.6205俄羅斯盧布。Currency 各國貨幣名稱 Name名稱 Country or Places 國家或地區 Afghani阿富汗尼 Afghanistan阿富汗 bath銖 Thailand泰國 balboa巴波亞 Panama巴拿馬 aolivar博利瓦 Venezuela委內瑞拉 colon(哥斯大黎加)科郎 Costa Rica哥斯大黎加 colon(薩爾瓦多)科郎 El Salvador薩爾瓦多 cordoba科多巴 Nicaragua尼加拉瓜 cruzeiro克魯賽羅 brazil巴西 dalasi達拉西 Gambia甘比亞 dinar(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Algeria阿爾及利亞 dinar(伊拉克)第納爾 Iraq伊拉克dinar(約旦)第納爾 Jordan約旦 dinar(科威特)第納爾 Kuwait科威特dinar(利比亞)第納爾 Libya利比亞 dinar(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第納爾 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Yemen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 dinar(突尼西亞)第納爾 Tunisia突尼西亞 dinar(南斯拉夫)第納爾 Yugoslavia南斯拉夫dirham迪拉姆 Morocco摩洛哥 dollar(澳大利亞)元 Australia澳大利亞 dollar(巴哈馬)元 Bahamas巴哈馬 dollar(百慕大)元 Bermuda百慕大 dollar(加拿大)元 Canada加拿大 dollar衣索比亞)元 Ethiopia衣索比亞 dollar(斐濟)元 Fiji斐濟 dollar(蓋亞那)元 Guyana蓋亞那 dollar(香港)元 Hongkong香港 dollar(牙買加)元 Jamaica牙買加 dollar(賴比瑞亞)元 Liberia賴比瑞亞 dollar(馬來西亞)元 Malaysia馬來西亞 dollar(紐西蘭)元 NewZealand 紐西蘭 dollar(新加坡)元 Singapore新加坡 dollar(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dollar(美國)元 USA美國 dong(越南)盾 DBVN越南民主共和國 drachma德拉克馬 Greece希臘 escudo(智利)埃斯庫多 Chili智利 escudo(葡萄牙)埃斯庫多 Portugal葡萄牙forint福林 Hungary匈牙利 franc(比利時)法郎 Belgium比利時 franc(蒲隆地)法郎 Burundi蒲隆地 franc(法國) 法郎France法國franc(盧森堡)法郎Luxemb(o)urg 盧森堡franc(馬爾加什)法郎The Malagasy Republic馬爾加什共和國franc(馬里)法郎Mali馬里franc(盧安達)法郎 Rwanda盧安達franc(瑞士)法郎Switzerland瑞士gourde古德Haiti海地guarani瓜拉尼Paraguay巴拉圭Guilder(或florin)(荷蘭)盾Netherlands荷蘭kip基普Laos寮國koruna(捷克)克朗Czechoslovakia捷克斯洛伐克krona(冰島)克朗Iceland冰島krona(瑞典)克朗Sweden瑞典krone(丹麥)克朗Denmark丹麥krone(挪威)克朗Norway挪威kwacha(馬拉維)克瓦查Malawi馬拉維kwacha(尚比亞)克瓦查Zambia尚比亞kyat(緬甸)元Burma緬甸lek列克Albania阿爾巴尼亞lempira倫皮拉Honras宏都拉斯leone利昂Sierra Leone獅子山leu列伊Romania羅馬尼亞lev列弗Bulgaria保加利亞lira(義大利)里拉Italy義大利Lira(土耳其)里拉(或鎊)Turkey土耳其Mark(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馬克GFR德意志聯邦共和國Markka(芬蘭)馬克Finland芬蘭Naira奈拉Nigeria 奈及利亞new cedi新塞地Ghana迦納Ouguiya烏吉亞Mauritania茅利塔尼亞pa'anga邦加Tonga湯加Peseta比塞塔Spain西班牙peso(阿根廷)比索Argentina阿根廷peso(玻利維亞)比索Bolivia玻利維亞peso(哥倫比亞)比索Colombia哥倫比亞peso(古巴)比索Cuba古巴peso(多米尼加)比索The Dominican Republic多明尼加peso(墨西哥)比索Mexico墨西哥peso(菲律賓)比索Philippines菲律賓peso(烏拉圭)比索Uruguay烏拉圭pound(塞普勒斯)鎊Cyprus塞普勒斯pound(埃及)鎊Egypt埃及pound(英國)鎊Great Britain英國pound(愛爾蘭)鎊Ireland愛爾蘭pound(黎巴嫩)鎊Lebanon黎巴嫩pound(馬爾他)鎊Malta馬爾他pound(蘇丹)鎊Sudan蘇丹pound(敘利亞)鎊Syria敘利亞quetzal格查爾Guatemala瓜地馬拉Renminbiyuan人民幣元China中國rial(伊朗)里亞爾Iran伊朗riel瑞爾Cambodia柬埔寨riyal(沙烏地阿拉伯)里亞爾Saudi Arabia沙烏地阿拉伯riyal(阿拉伯葉門共和國)里亞爾The Arab Republic of Yemen阿拉伯葉門共和國rouble盧布USSR俄羅斯rupee(印度)盧比India印度rupee(模里西斯)盧比Mauritius模里西斯rupee(尼泊爾)盧比Nepal尼泊爾rupee(巴基斯坦)盧比Pakistan巴基斯坦rupee(斯里蘭卡)盧比Sri Lanka斯里蘭卡rupiah(印度尼西亞)盧比(或盾)Indonesia印度尼西亞schilling(奧地利)先令Austria(奧地利)shilling(肯亞)先令Kenya(肯亞)shilling(坦尚尼亞)先令坦尚尼亞shilling(烏干達)先令烏干達sol索爾秘魯Somali shilling索馬里先令Somali索馬里sucre蘇克雷Ecuador厄瓜多syli西里syli幾內亞tugrik圖格里克Mongolia蒙古won(朝鮮)圓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⑥ 各國的匯率 一元等於那個國的多少
www.safe.gov.cn自己去找吧
⑦ 各國之間貨幣的匯率是怎麼得出來的
國際,不同區域,貨幣區,商品交換不是實物,交易媒介貨幣等價物不同,那就存在匯率問題了。金本位,銀本位這個問題不明顯,因為金銀可以化了重鑄。如果世界統一貨幣也不會有這個問題,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最初的匯率形成於二戰後期,那時,有四十幾個國家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開了一個金融會議。會議的一項核心決議就是確定了。該體系確定了固定匯率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成員國的匯率與美元掛鉤。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政府財政惡化,大量發行美元。各國依照體系要求兌換黃金。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黃金兌換義務。美元同黃金的直接關系也就此終結。
在之後的時間里,各國的購買力有所變化再加上美國經濟的崩壞,『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下來的固定匯率肯定是不可行的。
於是就出現了購買力決定匯率,購買力平價論:兩種貨幣的匯率主要是由這兩國貨幣各自在本國的購買力之比,即購買力平價來決定。絕對購買力:就是物價水平的倒數,缺陷就是價格沒法用精確的標准統一。進一步又提出相對購買力:是把兩國的即期和報告期的價格之比和即期的匯率來反映我報告期的匯率。它解釋了匯率長期變動的根本原因:匯率取決於貨幣的對內價值。
匯率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貿易平衡。
⑧ 人民幣匯率各國一覽表
1元人民幣=0.1549美元
1元人民幣=0.1278歐元回
1元人民幣=0.1105英鎊
1元人民幣=11.4554俄羅斯盧布
1元人民幣=1.201港元答
1元人民幣=16.3319日元
1元人民幣=171.02788韓元
1元人民幣=0.1969澳元
1元人民幣=0.1953加元
1元人民幣=0.569阿聯酋迪拉
1元人民幣=13.796阿根廷比索
1元人民幣=0.1549美元
⑨ 各國匯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我們平時從報紙上讀到的都是名義匯率-E.
名義匯率是一國貨幣跟另一國貨幣的價格之比.比如美元對德國馬克是1.43DM/$或0.70$/DM.簡單地說,就是一個美元可以換算成多少個馬克.我們平時到銀行去兌換就是按照名義匯率折算. 在本節及以後的章節中,我們通常以一單位外國貨幣換多少本國貨幣的形式來表示名義匯率.比如 8.26Yuan/$等. 這樣的話, 如果E上升,也就意味著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兌換更多本國貨幣,那麼我們說本國貨幣貶值;反之如果E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名義匯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但是這里我們想討論的是匯率跟宏觀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名義匯率里我們看不到什麼關系,所以對於宏觀經濟學學生而言,名義匯率並不是我們特別關心的. 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時候進出口商關心的不僅僅是我的錢能換成國外多少錢,更在於我的錢能從你那兒買多少東西.如果我1塊錢可以兌換成你100個外幣,但是你國內的東西價格比我國內貴200倍,那我還是不能從你那兒進口東西.所以國內國外的價格在這里必須考慮進去. 怎麼考慮? 假如我現在手裡有1塊錢人民幣,國內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如果我兌換成美元, 那麼我可以得到 1/E 美元. 國外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EP* 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換句話說, 中國 1/P單位的貨物可以換得 1/EP*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那也就是說, 1個單位的美國貨物可以換成 EP*/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這個概念就是十分重要的實際匯率 RER.
另一個角度看實際匯率: 同樣一件貨物,中國賣P/單位,美國賣P*/單位,換算成人民幣就是EP*/單位.那麼實際匯率其實就是同一件貨物外國用本國貨幣衡量的價格與本國價格之比.這樣進出口商就容易比較了:比如,汽車進口商需要決定是否進口汽車.他先看本國汽車市場價格P,然後看美國汽車市場價格P*,並將之換成EP*人民幣,與本國價格P對比,如果高於本國價格,那麼就不進口.如果實際匯率上升,意味著1單位外國貨物換的本國貨物多了,那麼自然本國匯率貶值;反之RER下降本國匯率升值. 這個跟名義匯率一樣. 用我們的第二個角度考慮,如果實際匯率上升,那麼同一樣東西外國賣得價格更高了,進口商利潤空間減小,從而進口數量減少, 所以對本國進口商來說實際匯率貶值有害,而反之對本國出口商有利. 注意: 1. 我們討論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都是談的實際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理由開篇已經說過; 2. 雖然實際匯率貶值使進口數量Q(m)減少,但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下的進口總額V(m)=Q(m)EP*=Q(m)*RER*P.現在Q下降,但RER上升,所以難以判斷進口總額的變化方向.事實上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本國貨幣貶值期間,出口總額固然上升,但與之同時進口總額也有所上升.這就是因為Q(m)並沒有減少太多,由於這些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進口依賴度很高.
以上的實際匯率是兩國之間的匯率,我們稱之為"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但是我們知道,客觀世界中一個國家在跟許許多多國家進行貿易,那就有許許多多個雙邊實際匯率.這對我們的經濟分析是十分麻煩的.能不能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多邊實際匯率 Muit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 呢? 我們說可以. 比方說建立一個中國跟其貿易夥伴之間的多邊實際匯率. 中國跟美國之間有一個雙邊實際匯率可以根據RER(US)=EP*/P計算得到,同樣中國跟英國之間的雙邊實際匯率RER(ENG)也可以計算出來,跟印度RER(IND),跟韓國RER(KOR),跟伊拉克RER(IRA)等等都可以計算.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佔中國向世界總出口的a%,出口到英國的占總出口b%,出口到印度的佔c%,韓國的d%,伊拉克的e%.那麼中國對世界的雙邊實際匯率(其實就是中國的多邊實際匯率MRER,衡量的是一個單位世界貨物可以換成多少單位的中國同樣的貨物)就是加權平均:
MRER=RER(US)a%+RER(ENG)b%+RER(IND)c%+RER(KORE)d%+RER(IRA)e%
這樣算出的是出口方面的多邊實際匯率,進口同樣可以算出.為了方便起見,經濟學家取進口多邊實際匯率和出口多邊實際匯率的平均作為最終一個國家的多邊實際匯率.
總結: 實際匯率上升,說明國外貨物貴了,本國匯率貶值,對出口有利,對進口有損;實際匯率下降,說明本國貨物相對貴了,本國匯率升值,對進口有利,對出口有損.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將名義匯率E跟宏觀經濟參數之一利率聯系起來的模型.這是名義匯率跟宏觀經濟分析之間的一個橋梁,沒有它,我們將無法具體分析名義匯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假設你現在有1美元,你可以有兩個選擇如何投資這個1美元.第一,你可以購買美國債券,這樣你一年可以獲得(1+i(t))美元;第二,你可以先換成1/E(t)馬克,然後購買德國債券,這樣一年後可以獲得(1+i*(t))/E(t)馬克,然後換成美金,你期望得到Ee(t+1)(1+i*(t))/E(t)的美元.其中Ee(t+1)是對時間段(t+1)匯率的預期.根據無投機市場條件,你在美國的投資回報應該等於你在德國的投資回報.所以,我們有這樣的公式:
1+i(t)=Ee(t+1)(1+i*(t))/E(t),由數學估算我們可以近似得到:
i(t)=i*(t)+(Ee-E)/E
這就是著名的UIP條件等式(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雖然簡單,卻十分重要.比如,它可以解釋金融危機的發生.如果人們對一個國家預期貨幣將會貶值,那麼Ee上升,要保持這個等式,要麼本國利率i(t)提高,要麼現在的匯率E也要上升,也就是貶值.這正是我們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所看到的.該等式另一個意思是,如果兩國匯率採用的是盯牢制,比如人民幣盯住美元維持匯率在一穩定范圍,那麼E不變,同時如果人們相信中國能夠盯牢美元,那麼人們的匯率預期Ee也變化不大,這樣的話,我們從等式中可以判斷,兩國的利率走向應該大致一樣.這在實際生活中是被驗證了的.
⑩ 世界各國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在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1).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2).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3).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4).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