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危機中的匯率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大量拋售諸如泰銖之類的貨幣,而泰國又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能夠回收市場上供過於求的泰銖,所以導致兌美元匯率下降。
B. 日本匯率為什麼在金融危機下反而漲呢
不是它漲,而是美圓跌得更厲害,在一個JPY/USD的圖表裡,美圓和日元都跌,那它要怎麼顯示出來,一個貨幣的漲跌都有另一個貨幣來做比較
C. 日本金融危機是怎麼形成的<關鍵點是什麼>
形成原因是泡沫經濟過於嚴重。
日本人不切實際的追求財富帶來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紀90年代初嚴重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把握不當和滯後的調整機制也難逃其責,日本國內的銀行和金融市場鼓勵投機氛圍、發放低息貸款、貸款的審核不力等給日本嚴重的經濟危機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當利率從持續多年的2%調整到3.25%,當時日本央行行長是主張刺破泡沫的強硬派,又把利率調高到4.25%,人們對日本經濟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當時許多大經濟炒家紛紛拋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都瘋狂的拋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勢又造成了債券和房地產市場市值嚴重萎縮,作為債權人的銀行強烈要求債務人企業和投機者個人增加保證金或是還清貸款,債務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產當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貶值,許多中小型銀行都相繼破產,企業融資形式受到嚴重威脅,很多企業不得不申請破產,日本經濟似乎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這場經濟危機對日本國內帶來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業幾乎崩潰,一場經濟危機領日本沉睡了20年。
D. 20年前,日本金融危機,日元貶值了多少
20年前也就是1990年左右,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先聲明一下,既然你問的是失去的十年這段時間,這次經濟大蕭條的產生原因以及蕭條的發展和之後的經濟復甦我就不啰嗦了。
概況:進入90年代後,日本經濟問題開始顯露。股票、房地產市值下滑不止,幾年後均跌下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以上,國民資產大幅縮水。
所謂的貶值與增值,匯率的變化:日元匯率10年內狂跌(最大達到146日元兌1美元)+ 暴漲(最大達到79.75日元兌1美元)各種飄忽不定。
股市:日經(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井公布的反映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變動的股票價格平均措數。該指數的前身為1950年9月開始編制的「東證修正平均股價」。)指數跌到了1萬點以下,失業率增加到5.3%,每年都有上萬家企業倒閉。1997年,在金融風暴沖擊下,一些老牌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相繼倒閉。這種情況愈發加劇了人們對經濟前景的擔心,錢包越攥越緊,企業更不敢投資。
房價:例如,到了1997年,住宅用地價格比最高價時下降了52%,商業用地下降了74%。金融機構放出的貸款有去無回,呆賬、壞賬成為天文數字。
總結:舉國上下的這種心理致使日本個人消費、設備和住宅投資水平大大降低,從而嚴重地制約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E.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機以前的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和現在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是多少最好是有出處。
1985年9月21日,美元兌日元1:240.10(22日簽訂廣場協議),9月底,1:216.5;1985年12月31日,1:200.25;1988年1月底,1:120.18;1995年,1:79.70(歷史低點)。今天美圓兌換日圓1:78.031為歷史新低(許多金融軟體與網站都有歷史數據可以查詢。)
可見本幣貶值並非伴隨著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是有經濟危機造成的,所以不能只說金融危機而不談經濟危機。)有許多更深層的原因,與資本主義的制度有密切關系,這種制度缺陷導致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爆發。
至於經濟危機中,由於資本投資風險的增加,確實可能導致資本外逃,引發,危機國的貨幣被拋售而換取美圓等流通更廣的貨幣,所以危機國貨幣會貶值。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F. 問一下亞洲金融危機時亞洲各國匯率的變化情況
這個可以嗎?
G. 1997年金融危機以前.美元和日圓對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1美元等於8.2元人民幣
1美元=113日元
H. 日本的金融危機是哪年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
廣場協議漫畫
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5%。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當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當時的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金融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