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骨也有杠桿作用從哪裡表現了出來
人身上有206塊骨,其中有許多起著杠桿作用,當然這些起杠桿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動地繞支點轉動,必須受到動力的作用,這種動力來自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肌肉靠堅韌的肌健附著在骨上。例如肱二頭肌上端肌腱附著在肩胛骨上,下端肌腱附著在橈骨上,肱三頭肌上端有肌腱分別附著在肩胛骨和肱骨上,下端附著在尺骨上。
人前臂的動作最容易看清是個杠桿了,它的支點在肘關節。當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鬆弛時,前臂向上轉,引起曲肘動作;而當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鬆弛時,前臂向下轉,引起伸肘動作。很容易看出,前臂是個費力杠桿,但是肽二頭肌只要縮短一點就可以使手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可見,費了力,但省了距離。股二頭肌.當右腿向前跨步時,是右腿的髂腰肌收縮、臀大肌鬆弛,使右大腿抬起;股四頭肌鬆弛,股二頭肌收縮,使右膝彎曲。這時候,左腿由於它的髂腰肌鬆弛,臀大肌收縮,股四頭肌收縮,股二頭肌鬆弛,而伸直。
在人體中,骨在肌拉力作用下圍繞關節軸轉動,它的作用和杠桿相同,稱為骨杠桿。人體的骨杠桿運動有三種形式:
1.平衡杠桿:支點在力的作用點和重力作用點之間。如顱進行的仰頭和俯首運動。
2.省力杠桿:重力作用點在支點和力的作用點之間。如行走時提起足跟的動作,這種杠桿可以克服較大的體重。
3.速度杠桿:力的作用點在重力作用點和支點之間。如肘關節的活動,這種活動必須以較大的力才能克服較小的重力,但運動速度和范圍很大。
引自——孔玉潔 (初中物理 河南洛陽孟津初中物理一班 ) 《人體中的杠桿》
http://hnpx.cersp.com/article/browse/56736.jspx
❷ 什麼是人體的骨杠桿運動
在人體生理衛生課上已經學過,人身上有206塊骨,其中有許多起著杠桿作用,當然這些起杠桿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動地繞支點轉動,必須受到動力的作用,這種動力來自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
肌肉靠堅韌的肌腱附著在骨上。例如肱二頭肌上端肌腱附著在肩胛骨上,下端肌腱附著在橈骨上,肱三頭肌上端有肌腱分別附著在肩胛骨和肱骨上,下端附著在尺骨上。
人前臂的動作最容易看清骨的杠桿作用了,它的支點在肘關節。當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鬆弛時,前臂向上轉,引起曲肘動作;而當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鬆弛時,前臂向下轉,引起伸肘動作。前臂是個費力杠桿,但是肽二頭肌只要縮短一點就可以使手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可見,費了力,但省了距離。
在人體中,骨在肌肉拉力作用下圍繞關節軸轉動,它的作用和杠桿相同,稱為骨杠桿。人體的骨杠桿運動有三種形式:
(1)平衡杠桿:支點在力的作用點和重力作用點之間。如顱進行的仰頭和俯首運動。
(2)省力杠桿:重力作用點在支點和力的作用點之間。如行走時提起足跟的動作,這種杠桿可以克服較大的體重。
(3)速度杠桿:力的作用點在重力作用點和支點之間。如肘關節的活動,這種活動必須以較大的力才能克服較小的重力,但運動速度和范圍很大。知識點杠桿原理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即杠桿原理。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棒。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❸ 大多數骨骼肌的起止點跨過關節、並附著於骨骼上,並以關節為支點,骨為杠桿,肌肉的收縮產生動力推動骨骼
對的!【考體育理論中……小走神一下下……】
❹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影響肌肉力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肌力大小的解剖學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橫斷面 l 所謂「生理橫斷面」就是橫切一塊肌肉所有肌纖維所得橫斷面的總和。它有別於「解剖橫斷面」,後者只是簡單的沿肌肉縱軸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切割每一條肌纖維。
(二)肌肉的長度l 一根普通的肌纖維能夠縮短它安靜時長度的一半,同樣也能伸長它安靜時長度的一半。肌纖維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就是它的收縮幅度。l 肌肉收縮前的長度叫初長度。生理范圍內使肌肉的初長度拉長,除增加肌肉收縮速度和幅度外,還能增加肌肉的收縮力量。l 當肌肉發揮最大力量時的初長度稱為最佳初長度 。
(三)年齡和性別的影響
(四)肌肉起、止點位置l 肌肉起、止點位置決定了肌肉在身體上的位置,也決定了肌肉在骨杠桿上的作用點。實踐證明,止點離關節中心遠的肌肉,容易起動骨杠桿。但在使骨杠桿轉動的速度和幅度方面則較差。止點離關節中心近的肌肉,則使骨杠桿的運動速度快、幅度大。此規律只適用於起動角度小於180°的條件下。
(五)肌拉力角l 從肌肉的動點(肌肉在運動骨上的附著點)到關節中心(轉動支點)連一直線,該直線與肌拉力線之間的夾角,叫肌拉力角。肌拉力角大,則力臂就大。力臂增大,肌肉的做功效率就高。l 在進化過程中,一些大塊肌肉通過突起的骨結構,如結節、粗隆、嵴等來增大肌拉力角。尤其是籽骨,更為顯著。這樣就增大了肌肉做功的效率,即增大了轉動力矩。
❺ 人體運動大多是通過骨的杠桿運動表現出來的,在人體運動中,作為杠桿和支點的分別是()①骨 ②骨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C正確.
故答案為:C
❻ 肌肉附著點
相關考點及知識拓展
人體的運動系統
(1)運動系統主要由骨、軟骨、關節和骨骼肌等組成。其主要起支架作用、保護作用和運動作用。其中骨是運動的杠桿,關節是運動的樞紐,肌是運動的動力。
(2)運動的意義:動物的運動,既能使其找到食物,又有利於躲避敵害。其運動方式總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骨的成分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嫩,這兩種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彈性,骨骼與肌肉共同組成運動系統。
(3)運動與健康:經常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骨的營養,使骨長得更加粗壯堅固;可使關節囊和韌帶增厚、堅韌而有彈性。 人體運動的產生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會收縮,牽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運動,從而產生各種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❼ 哪些肌肉附著在兩根骨頭之上
一塊骨骼肌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牽引所附著的骨,繞關節完成運動。
骨髓肌能接受體內外的各種刺激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運動,產生相應動作。骨骼肌在運動中起動力作用,骨起杠桿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
❽ 肌肉,關節,骨三者位置關系,骨骼肌在骨上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骨頭的接頭處是關節,肌肉附著在骨頭上,分布特點是收縮肌和舒張肌分布在骨頭的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