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琳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請你幫她設計一個實驗數據記錄表格.(2)杠桿在傾斜一定
(1)表格中要有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還要有實驗次數.
|
㈡ 六年級上冊科學一單元第三課杠桿類工具的研究第8頁杠桿類別記錄表怎麼填
省力杠桿
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
㈢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已知杠桿處於平衡狀態,請在記錄表中填上恰當的數值.
(1)根據F 1 L 1 =F 2 L 2 ,第1次實驗中的F 1 =
(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為:3、0.1、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
㈣ 下表是小王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記錄的部分測量結果,請在表中空格處填入適當的值.(每個
根據F 1 L 1 =F 2 L 2 ,第一次試驗中的L 2 =
假設每個鉤碼重0.5N,每小格長度1cm,則在支點兩側的鉤碼下方分別再掛一個等重的鉤碼後, 左邊:1.5N×3cm=4.5N?cm,右邊2N×2cm=4N?cm ∵左邊>右邊 ∴不平衡,左端下降. 故答案為:阻力臂:4cm;動力:2N;觀點:杠桿將逆時針轉動. |
㈤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張強同學的實驗記錄如表所示.楊明同學對其進行了評估:(1)這三組
(1)②; (2)0.04; (3)F 1 l 1 =F 2 l 2 |
㈥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張強同學的實驗記錄如表所示.楊明同學對其進行了評估: 實驗序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只有實驗序號2,不符合杠桿平衡條件,所以實驗序號2的一組數據有誤.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1N×l1=2N×0.02cm,
所以,l1=0.04cm.
根據三組數據得,杠桿平衡條件為:F1l1=F2l2.
故答案為:2;0.04;F1l1=F2l2.
㈦ 同學們利用圖1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記錄的數據如下: (1)寫出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具體過
(1)過程:分別計算出動力×動力臂(或F 1 ·L 1 )分別計算出阻力×阻力臂(或F 2 ·L 2 ) 第一組 1N×15cm =15N·cm 15N × 10cm=15N·cm 第二組 2N×25cm=50N·cm 25N × 20cm=50N·cm 第三組 3N×20cm=60N·cm 4N × 15cm=60N·cm 經過比較每一組的動力和動力臂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乘積都相等 驗證的結果:經驗證可得出杠桿平衡時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2)做法:甲不動,乙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乙不動,甲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 (或乙不動,甲蹬地,減小甲對蹺蹺板的壓力) 條件:使蹺蹺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
㈧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㈨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張強同學的實驗記錄如表所示.楊明同學對其進行了評估: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只有實驗序號2,不符合杠桿平衡條件,所以實驗序號2的一組數據有誤.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1N×l 1 =2N×0.02cm, 所以,l 1 =0.04cm. 根據三組數據得,杠桿平衡條件為:F 1 l 1 =F 2 l 2 . 故答案為:2;0.04;F 1 l 1 =F 2 l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