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俄羅斯匯率崩盤股市

俄羅斯匯率崩盤股市

發布時間:2021-03-29 14:37:35

『壹』 俄羅斯的股市怎麼樣了崩盤了嗎

答:確實是崩盤了
4月10日,俄羅斯股市和匯率遭雙殺,RTS指數暴跌超過12%,創有史以來版最大跌權幅,說崩盤也不為過;盧布對美元匯率重挫2.69%,創2016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更慘的是在港股上市的俄鋁,今日跌幅更是高達50%,直接遭遇腰斬,市值單日跌去近300億人民幣。
主要原因是美國這次的反世界貿易的腳步並不是僅僅針對中國一家,俄羅斯的很多企業和個人也遭到了美國的制裁,從而導致了俄羅斯股市、匯市、期貨市場的全面崩盤。

『貳』 俄羅斯股市匯率為什麼遭雙殺

美國新一輪對俄制裁來襲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財政部4月6日宣布,將對一批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以回應俄羅斯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惡意行為」。
美國公布的新一輪制裁影響,俄羅斯9日遭遇「股匯雙殺」。截至發稿,俄羅斯RTS指數(又稱「莫斯科指數」,該指數的樣本是莫斯科交易所的50大上市公司股票)下跌超11%,Moex指數(俄羅斯股票基準指數)跌超9%;盧布兌美元下跌2.6%,創2016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

『叄』 在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俄羅斯政府面對國際炒家提前採取的擴大匯率浮動的措施,是怎麼奏效的,為什麼

舉個例子,假如我國實行浮動匯率,然後美國大炒家來炒作人民幣,經過他們的一炒,我們的人民幣肯定貶值,如果實行浮動匯率,那相對於美元來說,我們的貨幣必然面對二次貶值。當我們的貨幣大量貶值後,我們的出口將會相當受益,在國際上受到追捧,從而可以通過出口來填補經濟的損失,拉動經濟增長,這是能保證度過經濟危機的一個辦法,比如小日本,他們就長期保持低匯率。但是這樣的後果是導致其他國家的本國經濟受到沖擊,因為中國便宜貨大量涌進,必然沖擊本國產業。所以為什麼在98年,中國發誓人民幣不會貶值,這是拯救亞洲的行為,可以說犧牲了自己,在國際上贏得了贊譽,樹立了一個大國的形象和該有的擔當。

『肆』 若人民幣匯率崩盤了,對股市會怎麼影響

對股市的影響到可忽略不計了,因為,到那時人們更關心對政權會產生什麼什麼…

『伍』 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匯率暴跌13%是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比如原來1美元可以兌換100盧布,那麼現在1美元就可以兌換113盧布了
近期盧布的貶值非常厲害,主要還是因為美國針對俄羅斯,壓制了國際石油的價格,導致石油價格連續下滑,俄羅斯作為石油出口大國受其影響,盧布貶值超過了17%

『陸』 9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誰來說下全過程 詳細點

俄羅斯金融危機
【內容提要】文中較詳細地分析了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的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的起因、政府應對政策、後果。指出根本原因是俄本身經濟虛弱;具體誘因則略有不同。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的,由東亞金融危機引起的;第二、三次則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誤,引起對其不信任所致,國際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場也是產生全球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程與原因
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了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其特點是,金融大波動的間隔越來越短,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最終導致兩屆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產生全球效應。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三次金融大風波的根本原因是由於長期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導致生產萎縮,經濟虛弱,財政拮據,一直靠出賣資源、舉借內外債支撐。但具體誘因,則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的,由東亞金融危機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則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誤,引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國際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場也是產生全球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風波發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間。
本來,俄羅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療法」改革後到1996年生產連續下降,到1997年才出現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俄於1996年起對外資開放,人們看好俄金融市場,紛紛投資股市和債市,因股價上升潛力大,回報率高。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間,股票回報率平均高達1倍以上;國債的回報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個月的短期國債,兌現快。1997年是俄經濟轉軌以來吸入外資最多的一年。俄從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資237.5億美元,其中1997年即達100多億美元。但是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只佔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資本投資,來得快,走得也快,這就埋下了隱患。1997年10月間,外資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國債交易額。
1997年7月泰國首先爆發的金融危機對俄金融市場的影響還不大,因8~9月間還有大量外資湧入。及至10月韓國大爆發金融危機立即對俄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因在俄金融市場中韓資佔有一定比重。韓本國發生金融危機,韓資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國之急,其他外國投資者也紛紛跟進,結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間由於大量拋售股票,股價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債市和匯市,後者也紛紛告急。當時央行拿出35億美元拯救債市,以維持國債的收益率吸住外資。雖然國債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資依然撤走了100億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動發生在1998年5月~6月間。這次大波動的誘因則主要是國內的「信任危機」引起的。這次至少抽走資金140億美元。具體原因主要是3條。
一是,長達月余的政府危機引起投資者對俄政局的不安。1997年3月23日總統出於政治考慮,突然解散切爾諾梅爾金政府及解除其總理職務,引致政府、總統與杜馬在新總理任命問題上的爭斗。經過三次杜馬表決才勉強通過基里延科總理的任命。在這一個月政府危機期間,經濟領導受到很大影響,政府少收稅款30億美元,使拮據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時,由於新任命總理基里延科年輕,資歷淺,缺乏財團、政黨的支持和治國經驗,人們對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時已有部分投資者開始撤離。
二是,俄羅斯嚴重的財政、債務危機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資者的心理恐慌。其實,俄自1992年以來一直存在財政赤字,由於政府採取發行國債、舉借外債、拖延支付等所謂「軟赤字」辦法加以彌補,再加上償付債息不包括在預算支出內,因此公布的財政赤字不高(除1994年赤字佔GDP10.7%外,其餘年份均在3%~4.6%之間)[2]民眾不甚了解其實際嚴重程度(實際在8%~10%之間). 1998年大筆債務陸續到期,拖欠需要償還,新政府要承擔償債任務,責任重大,才公布了財政債務危機的嚴重情況。俄羅斯生產一直下降,財政收入基礎越來越小;再加上稅種過多,稅率過高,引致企業稅務過重,因此逃稅現象十分普遍,幾乎一半單位偷、漏稅;拖欠工資額不斷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億盧布,總數達700億盧布。國際能源價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億~70億美元。俄為支撐經濟生活運轉,不得不大量借新債還舊債,而且要借更多新債。除還內債外,還要彌補財政缺口,於是債務越滾越多,形成債務金字塔。到基里延科接任總理時,俄內債達700億美元(其中國債達4500億盧布), 外債達1300億美元。1998年預算中償舊債和補赤字加在一起,占國家開支的58%。當時財長承認,今年至少需再借100~150億美元才能渡過難關。
三是,議會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起這次金融市場波動的導火線。「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國家杜馬又專門通過關於該公司股票處置法,規定外資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份額不得超過25%。這樣一來,引起外資對俄政府的不信任,紛紛拋售股票。這個公司的股票在兩周內下跌40%,別的股票也跟著下跌25%~40%。受此影響,國債價格急劇下滑,收益率被迫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還債的負擔。美元兌盧布的匯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過俄央行規定的最高限額6.1850。而且,這次私有化政策變動已影響後續私有化的推行。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石油公司擬出售75%股份而無人問津。當然,這也與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暴跌、人們不看好石油生產有關。
面對上述不斷發生的金融市場動盪,基政府當時採取的對策主要有以下三條。
首先,保盧布,辦法是提高利率。央行將貼現率由5月19日的30%不斷上調至5月27日的150%。短短8天,提高了4倍。6月4日起曾降至60%,但不久又上調至110%。同時拋售美元干預匯率,外匯儲備由年初的200億美元減少到150億美元。
其次,由舉借內債轉向舉借外債。俄從1993年到1998年5月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但代價很大。據報道,財政從市場每籌1盧布資金就要花費12盧布的代價,而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的利息一般無如此之高,故而俄於1996年11月起大規模發行歐洲債券,並已籌得約45億美元,1998年擬再發行60億歐洲債券。1998年7月13日又從IMF為首的西方大國金融機構借到226個億美元的貸款。
第三,延長整個債務的償還期,以緩解還債高峰。俄當時的內外債務總額不算高,還未超過GDP的44%。其主要問題是還債集中,短期債務缺乏償債能力,當時俄債務構成中絕大多數是借期不到一年的短債,近三年間將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由於3~4月間的政府危機,增加了居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購買國債大量減少。1998年4月俄發行國債不到200億盧布,而當月還本付息高達367億盧布,借新債已抵不上還舊債,財政更加緊張。當時測算,1998年下半年內每月需歸還310億盧布,如新的國債乏人購買,稅收又困難,則還債額要超過國家月收入的40%。因此必須改變還債的期限結構,用借長期新債來歸還短期舊債,以錯開還債高峰。IMF原承諾年內將分3期先提供148億美元,無疑對俄推遲還債高峰起一定作用。原以為,俄這次金融危機由於IMF和西方大國出手支援可能得以緩解,至少能穩定半年。殊不料,不到一個月,於8月中又爆發了更為嚴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動,而且導致基里延科新政府的垮台。
這次金融大波動的直接誘因是由於基政府貿然推行三項強硬的穩定金融措施,導致投資者對政府的信心喪失,葉利欽再次臨陣換馬,更加劇了危機的嚴重程度。
8月1日基政府推出穩定金融的經濟綱領,投資者對其能否產生預期效果,信心不足。因社會經濟形勢已相當嚴峻,政府的增收節支措施難以立竿見影,反映在債券上外資不願購買俄有價證券,相反還拋售手中的證券。俄報稱為「黑色星期一」的8月10日那天,世界證券市場上,原蘇聯欠外國商業銀行的舊債券的價格跌至面值的36%,俄新發行的歐洲債券只值一半。8月11日,俄國內證券市場的短期國債券收益率激增至100%。俄政府為增強投資者信心,對8月12日到期的國債進行清償。財政部將7月13日從IMF得到的48億美元貸款中撥出10億美元用於清償,餘下38億美元增加外匯儲備。原以為當天付出的53億盧布中會有一部分再購債券而回籠。殊不知,債民不但未購新債券,還將大部分清償款用於購進美元,其餘則或撤出市場,或留在手中以待時機。第二天(8月13日)國際大炒家索羅斯在報刊上公然敦促俄政府盧布貶值15%~25%。當天,俄國際文傳電訊社計算的100種工業股票價格指數大跌,跌到僅及年初的26%, 跌掉74%。若干外資銀行預期盧布貶值,紛紛要求俄銀行提前還貸。在這期間美國的標准-蒲耳氏計算機統計服務公司和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都宣布降低對俄外債以及俄主要銀行和大工業集團的信譽評估等級。同時,7月份稅收只徵收到120億盧布,而執行預算每月不少於200億盧布,缺口很大。在這些內外壓力下,政府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眼看國債券又將陸續到期,年底前政府需償還內外債240億美元,而當時外匯儲備僅為170億美元,不夠還債,更難以干預外匯市場。政府在此內外交困形勢下,就貿然決定,於8月17日推出了三項強硬的應急措施,即:第一項,擴大盧布匯率浮動區間,調低盧布匯率的上限到9.5∶1。這實際上是將盧布兌美元的匯率由6.295貶至9.5,貶值50%以上,市場有此預期,以後盧布匯率必然大跌,10天內跌到20~21∶1,將穩定了3年多的盧布匯率一下沖垮了。
第二項延期90天償還到期的外債,估計有150億美元。
第三項轉換內債償還期,將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價值達200億美元的國債轉換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國債。在轉換結束前,國債市場暫停交易。
這三項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輿論大嘩,股票大跌而停擺,盧布匯率猛跌,後來,央行乾脆宣布任由盧布自由浮動,老百姓擠提盧布以兌進美元,或者搶購消費品。盧布匯率失守,股市更是一瀉千里。到8月28日,俄國際文傳電訊社綜合指數所包括的100種股票的市價已跌至159.2億美元,比年初的1033.56億美元,下跌85%,後來乾脆停業,變成一文不值。
[編輯本段]後果
俄羅斯這次金融大風波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使本國已是困難重重的經濟雪上加霜,還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
首先,國內居民存款損失一半。進口商品價格上漲2~3倍,國產品也連帶成倍上漲。9月份,消費物價上升40%,超過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為轉型以來的最高。居民實際工資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處於貧困線以下。整個經濟下降5%,工業--5.2%,農業--10%,外貿--16.1%.
其次,大批商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損失慘重。西方報刊已驚呼「俄羅斯金融寡頭們的沒落」。它們前期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較低的外債,估計共約300億美元,兌為盧布後,購進高回報率的國債券。現在盧布貶值,國債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轉換為低利、長期,里外損失巨大。僅金融七巨頭之一的SBS-農業銀行當時就握有相當於10億美元的國家短期債券,頃刻之間不值幾文。據估計,商業銀行中有一半瀕臨破產。俄羅斯的SBS-農業銀行和國際商業銀行已被暫時置於中央銀行管理之下,其餘幾家大銀行不得不將自己的商業賬戶轉移到俄羅斯儲蓄銀行。由於普里馬科夫出任總理,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頭與政治關系基本被割斷,勢力大為削弱。
第三,俄羅斯金融危機波及歐美、拉美,形成全球效應。本來,俄國經濟經過連續6年下降,在世界經濟中已微不足道,它的GDP僅佔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場規模也很小。到1997年股市最興旺的8月的日成交額也不過1億美元。這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也無足輕重。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配角可撼動全球經濟,引發歐美發達國家的驚慌呢?這里有三個原因。
一是,由於從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幾乎都相繼出了問題,使國際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紛紛撤資避險,形成連鎖反應,俄羅斯當然也在其中。8月俄羅斯金融市場崩潰後,9月上旬短短兩周內,巴西也出現外資撤走140億美元、外匯存底從700億美元減到500億美元的金融危機。下次將輪到誰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關注熱點。
二是,美國對沖基金染指俄羅斯金融市場,並在俄8月17日那次匯市大跌、股市崩盤、國債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損失。這是造成全球效應的一個最主要原因。現已獲悉,外國投資者在俄那次金融大風波中約損失330億美元,其中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即對沖基金)虧損25億美元,索羅斯量子對沖基金虧損20億美元,美國銀行家信託公司虧損4.88億美元,現已面臨被德意志銀行合並的可能。現行的對沖基金借巨資進行金融投機,一旦失利,提供貸款的銀行即聞訊逼債,甚至驚動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來的「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驚恐,形成連鎖反應。
三是,德國是俄羅斯的最大債權國,俄羅斯出現由金融危機引起的信用危機很快波及德國乃至歐洲。俄迄今已欠德國750億馬克(約合444億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俄羅斯金融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影響德國債權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動。其沖擊波也傳到了歐洲金融市場,如法蘭克福股市上的DAX比價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市的CAC40指數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蘇黎世股市下跌1.6%,等等。
俄羅斯金融危機把俄羅斯經濟推向深淵,1998年經濟下降已成定局,估計1999年經濟還將下降。這是壞事,但這也可能促使俄轉變經濟改革和發展道路,拋棄貨幣主義一套作法,成為俄絕處逢生的轉機。從普里馬科夫3個多月來的作為看,只要以後政局穩定,是有可能出現轉機的。
內容如下:1998年8月,俄羅斯媒體中"Default"這個外來詞成為當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單詞。金融危機對俄羅斯造成的沖擊是巨大的,不但盧布對美元比價暴跌,居民儲蓄大幅縮水,也實際上摧毀了整個俄羅斯脆弱的金融體系。

俄羅斯前中央銀行行長謝爾蓋·杜比寧回憶說,1997年10月,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此後連續10個月,俄羅斯為生存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當時國家大量發行國家債券,向市場投放大量外匯,結果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存底急劇減少。

這樣,俄羅斯政府就面臨兩難選擇:或者繼續維持"貨幣走廊"的匯率浮動政策,或者支持債券市場。俄羅斯政府最後選擇了前者,但金融局勢並沒有好轉,盧布開始大幅度貶值。當時俄羅斯有一家很著名的銀行,叫做SBS農業銀行,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居民開始大量收購外匯,一天之內俄羅斯居民僅在SBS銀行就拋出了5千萬美元的盧布。銀行前總裁亞歷山大·斯摩棱斯基說,當時甚至出現了一筆購買5美元的業務:一位俄羅斯老太太在領到退休金後,馬上跑到銀行,把微薄的退休金換成了美元。

杜比寧認為,如果不是當年居民大面積的擠兌風潮,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不會如此深重。他說,當時很多人有種幻覺,似乎盧布貶值和金融危機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但是當盧布急劇貶值的時候,沒有人會購買新的國家債券,這樣為了彌補財政危機,俄羅斯政府只能從中央銀行以貸款方式拿到錢。再往下就是惡性通貨膨脹,通膨率達到五位數,發行貨幣的票面價值以"萬"為單位,很類似今日的辛巴威。

據中央銀行數字,1998年俄羅斯資本凈流出量為110億美元,資本流出的結果是俄羅斯無力維持6盧布兌換1美元的匯率水平,於是迫不得已宣布盧布貶值。當年在俄羅斯財政部負責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阿列克謝·庫德林說,俄羅斯當時沒有採取預防性的貨幣貶值政策,因為俄政府把希望寄託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身上,希望能夠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外匯支持,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曾出售援助過波蘭。但這一次俄羅斯顯然失算了。

還在俄羅斯政府宣布破產前,在98年8月初,聯邦政府召集俄羅斯銀行和金融界人士開會,當時的總理基里延科、政府高官丘拜斯、杜比寧、亞歷克薩申科等人列席。政府官員們見不一致,有時甚至截然相反,令銀行和金融界巨頭們也無所適從。杜比寧後來回憶說,中央銀行在7月份時曾建議將所有國家債券兌換成美元,而只有不超過10%的趙券持有人對此表示同意。

當聯邦政府和國家銀行開始同信貸機構開始談判後,聞風而動的金融界陷入恐慌,一時間政府和銀行算不清楚誰到底欠誰的錢,欠錢的數額是多少。俄羅斯政府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政府無力償還如此數量的國家債券。聯邦政府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債務重組,但是債務重組的對象只有兩家銀行,俄羅斯中央銀行和俄羅斯儲蓄銀行,因為這二者手持的國家債券數量綜合超過總數量的50%。其他信貸機構和個人手中的國家債券將由聯邦政府分期償還。但是這一決定遭到了眾多信貸機構的一致反對,他們要求所有的債權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

最初代表俄羅斯政府和債券持有者進行談判的是第一副總理尤里·馬斯柳科夫,後來是主管稅務的部長鮑里斯·費奧多羅夫。等到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卡西亞諾夫開始主持談判後,談判才取得了進展。卡西亞諾夫曾成功地將倫敦俱樂部債務重組,他擔任俄羅斯政府談判代表後,將債權人分為兩組,一組以德意志銀行為代表,另一組以J.P.摩根公司為代表。

談判進程異常艱苦,債權人之間的意見也不統一。俄羅斯政府最後逐一說服了債權人接受俄羅斯的債務重組方案。債權人最終還是承擔了一部分損失,凡是持有年收入17%盧布債券的公司遭受的外匯折算損失不超過10%,同樣在八月初購買俄羅斯國家債券(年收益率為30-70%的債券)的債權人將獲得的外匯折算收益率為3-4%。最後的結果是,平均算下來,原來進入債券市場,希望獲得50%回報率的投資人只回收了7-8%的盧布盈餘,個別投資人進入市場時計算的年投資回報率高達160%,但結果只回收了盧布結算的票面價值的本金。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眾多銀行收到國家債券的高額回報誘惑,於是紛紛向西方銀行貸款,用外匯貸款大筆購進國家債券。所以很多銀行在8月17日聯邦政府宣布無力償還債券後,這些銀行不但資金短缺,同樣也無力償還西方銀行的貸款。

根據當時的政策規定,俄羅斯大型銀行必須購買俄羅斯國家債券,購買額不得少於5000億舊盧布,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周,俄羅斯儲蓄銀行動用巨資購進國家債券,這筆資金相當於銀行吸收的所有儲蓄存款總額。

杜比寧說,如果俄羅斯銀行資金流動體系被摧毀,那麼此前脆弱的金融體系本身也隨之被摧毀。當儲戶們在銀行門口排起長隊,紛紛要求提款時,只有阿爾法銀行一家動用股東們的資金,滿足儲戶們的提款要求,而其他銀行紛紛宣布倒閉,實際上沒有完成對儲戶的商業承諾。

在98年金融危機中,受害最深的還不是俄羅斯國家債券的持有者,而是以盧布為收支貨幣的普通民眾。金融危機導致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動盪,俄羅斯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所以要把民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來考量,是此後歷屆俄羅斯政府領導人得到的一個重要歷史教訓。

『柒』 俄羅斯匯率暴跌對人民影響及對策

俄羅斯盧布匯率暴跌 中國公民會受到哪些影響?_楓網
http://www.laoren.com/lrbxw/2014/414854_2.shtml

『捌』 俄羅斯盧布匯率大幅度波動發生的過程原因和後果

您好,回答的內容較多,本想一到兩句話來概括,但很難做到精簡,請慢閱!

首先,我們來介紹俄羅斯這個國家,俄羅斯有遼闊的國土和豐富的資源,但是近現代以來這並不足以讓它成為一個經濟強國。無論帝俄時代還是蘇聯和現代俄羅斯,軍事和重工業的強大,都掩蓋不了它是一個經濟上的二流國家。

2014年以來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跌幅已經超過50%,對此俄羅斯央行採取種種應對措施,俄央行又是忙著加息、又是忙著正回購,還放棄了對盧布交易區間的干預,但難阻止盧布匯率一路下滑。一個國家貨幣的匯率對內是對本國商品的購買力,對外表現為匯率,既對其他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如1美元=60盧布,美元對盧布的匯率就是60,如果1美元=80盧布,就表示盧布對美元匯率貶值。通常情況下,哪些因素決定一國貨幣的匯率呢?往宏大的方面說就是這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和信譽,往具體的說就是這個國家的貨幣在市場上的供應量,貨幣的匯率其實就是貨幣的價格,因此,盧布貶值無外乎供求這兩種因素造成的,要麼是供應的盧布相對多了,要麼是需求的美元相對少了。

俄羅斯盧布匯率大幅貶值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強占克里米亞半島,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集體制裁,導致大量資本外流,這些以美元計價的國際資本大量出逃,造成市場上美元減少,盧布貶值在所難免。
第二, 國際油價暴跌將近50%,市場對依賴石油出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俄羅斯經濟看空,主動撤出俄羅斯市場,造成資本的進一步外流。
第三, 俄羅斯國內經濟長期滯漲,今年的經濟增速估計不到1%,而通脹率可能要突破10%,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長期沒有增長的經濟體內做生意是一個考驗,很多經受不住俄羅斯經濟寒冬的投資者自然會選擇撤離。
第四, 美元近期的升值也是盧布匯率相對貶值的一個原因,資金會選擇去追逐美元而放棄盧布,進一步加劇盧布供應的相對過剩。

後果:

根據標普的分析,2008年,俄羅斯在油價平均每桶55美元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預算平衡,現在需要每桶110美元,而當前60美元左右的油價對於俄羅斯來說顯然不夠。石油收入減少,對外支付外債的資金就會緊張,對內維持老百姓福利的資金支出也會面臨壓力,危險的信號已經出現,近期醫療工作者在莫斯科舉行了小規模抗議,譴責莫斯科大約28家診所被關停,1萬名醫療工作人員被解僱。隨著盧布的貶值,俄羅斯人開始囤積消費品。

油價暴跌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更嚴重的是俄羅斯經濟內部的通貨膨脹,高油價讓俄羅斯享受了幾年的好日子,但也貽誤了改革的好時機,至今俄羅斯經濟結構依然單一,主要靠出口資源來賺取外匯,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滯後,經濟增長疲軟。加上全球經濟危機下,俄羅斯從2009年進行多次降息,放鬆貨幣,造成通貨膨脹,以至於經濟進入「滯漲」階段,今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可能不足1%,而通貨膨脹突破10%,這些因素都傷害投資者對俄羅斯的信心。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同時,俄羅斯對主要西方國家進行反制裁,禁止進口多個國家的商品,造成俄國國內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進一步推高了通脹。

目前通脹高企的情況下,俄羅斯基準利率已經加到17%,這對於俄國內企業的發展十分不利,並有可能引發債務危機。在應對盧布貶值方面,俄羅斯放棄了對盧布波動空間的干預,這樣可以防止外匯儲備的大量流失,讓俄羅斯保持一定的主動性。但是如果俄羅斯經濟狀況持續惡化,不排除會通過印鈔票的方式償還債務和支撐經濟運行,到時候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在所難免。

望採納!

『玖』 請問中國會和俄羅斯一樣匯率崩盤嗎請說明理由

不會,因為中國和俄羅斯不一樣,俄羅斯什麼東西除了石油天然氣之類的東西基本都靠進口,中國什麼東西都有,就算不進口損失也不大,俄羅斯經濟接近崩盤是因為西方和美國對他進行制裁,再加上石油價格一直走低,俄羅斯唯一值錢的東西變得不值錢了,所以盧布才會跌成這樣

『拾』 俄羅斯盧布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俄羅斯盧布暴跌主要是指2014年12月份的盧布大跌。美元對盧布匯率一度突破80的歷史高位。其暴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際油價的暴跌。油價大跌,Osakovskiy的分析認為俄羅斯2015年GDP可能出現1.5%的萎縮,同時俄羅斯2014年的通脹水平可能達到5%。
2、西方對於俄羅斯的制裁。由於俄羅斯的對克里米亞保持強硬態度,導致西方及美國不滿。開始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主要是農產品和食品領域的制裁,同時凍結俄羅斯官員的資金。西方制裁也迫使俄羅斯的投資環境發生改變。制裁帶來的風險不但對俄羅斯企業造成影響,還可能影響在俄羅斯投資的外資企業。
3、強勢美元對新興市場的影響。2014美元一度強勢,世界只有美國存在加息預期,其餘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是降息保增長,這一度促使美元強勢,不僅盧布,黃金、白銀,其他有色金屬,能源產品因為美元強勢也出現了大幅下跌。

各方面的影響導致市場對於盧布的擔憂加劇,資本外逃的風險也將加大,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進一步升溫,盧布的暴跌便在所難免。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匯率崩盤股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淮安市上市公司 瀏覽:70
唯一上市信託 瀏覽:14
銀行業存款金融機構 瀏覽:100
石油期貨交易費率 瀏覽:702
炒白銀是期貨的一種嗎 瀏覽:203
2015證券論文題目 瀏覽:558
2019年中科曙光股東大會 瀏覽:620
國美蘇寧融資模式全面解讀 瀏覽:126
紅塔證券的外匯 瀏覽:503
股票發行結束日 瀏覽:292
安徽農金銀行理財安全嗎 瀏覽:648
外匯期貨案例分析結論 瀏覽:18
黑龍江農業融資擔保公司是國企嗎 瀏覽:860
證券營業部年度總結 瀏覽:862
外匯投資第一通話術 瀏覽:888
黃金etf持倉量變化說明了什麼意思 瀏覽:456
高回報p2p交易 瀏覽:384
金融公司司歌 瀏覽:800
外匯指標雲帶怎麼使用 瀏覽:970
建行的外匯有杠桿嘛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