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匯兌損益怎麼調整
一、匯兌損益可以在期末進行調整(月末、季末或年末)
分錄
1、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溢
貸:銀行存款(外幣賬戶)
2、匯兌收益
借:銀行存款(外幣賬戶)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二、到了期末,到銀行查詢當日匯率,以這個匯率為基準調整匯兌損益。
(1)關聯方匯率調整擴展閱讀: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
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
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
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
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② 關於年底對美金應付賬戶匯率調整的分錄
1、年底調整匯兌損益的原則:
只對貨幣性賬戶調整匯兌損益,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及各項往來款,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等。
(1)用年末以上賬戶的原幣金額乘以年末匯率,算出年末本位幣金額a,
(2)記錄未調整匯兌損益前以上科目已記錄的本位幣金額b;
(3)將金額a與金額b的差軋至「財務費用——匯兌損益」科目,看做借方或貸方哪個方向分錄能平就可以了。
如:借:應收賬款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貸:應付賬款
做該分錄後,應收賬款外幣戶增加後,余額為外幣余額按年末匯率計算出的本位幣金額;應付賬款外幣戶增加後,余額也為外幣余額按年末匯率計算出來的本位幣金額。
2、以上往來及現金、銀行存款匯兌損益調整,在年末做一張憑證就可以了,無需分開做賬。
③ 記賬匯率與調整匯率有什麼區別具體在財務軟體中如何處理以及匯兌損益處理是什麼時候做謝
記賬匯率與調整匯率有什麼區別?
記賬匯率一般是採用前1個月月末的外匯基準匯率作為企業的記賬匯率,而這一匯率也是每個月月末進行調匯的匯率。
具體在財務軟體中如何處理?
在月末時,因為你用是財務軟體,所以你只要在結匯界面,輸入當月最後一天的基準匯率,系統會自動進行相關科目調匯處理的。
以及匯兌損益處理是什麼時候做?
在每個月月末最後一天,也就是結轉損益前做的。
希望能幫助到您!
④ 請問兩國貨幣匯率如何決定和調整
有兩種理論用來解釋匯率的決定問題
一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指出,貨幣匯率應該按照每個國家之間的相對物價為標准,也就是說,兩個貨幣的匯率應該等於這兩個國家的物價水平(以一固定攬子的貨物和服務來計算)的比例。因此,如果物價上升或出現通脹,貨幣就應該貶值,得到相應的補償。
二是匯率評價理論
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指出,在匯率和利率之間應該有套戥的機會。它的意思是,一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都應該會隨著利率的改變而被抵消。比方說,如果美元利率比日圓利率高的話,那麼根據利率平價理論,美元兌日圓應該會下跌。它的理據是,由於持有日圓要付出利息,所以投資者便需要通過匯率下跌來得到相應的補償。
⑤ 求以下關於外幣折算的分錄
太長了題目,人家會沒耐心去看,應該是你的作業吧?還是自己慢慢消化吧,做出來後就能明白了。
⑥ 應付賬款月末匯率調整要按單位進行明細調整嗎
應付賬款余額么調匯率。調整搖桿單位進行明細調整呢?
⑦ 不同國家之間的匯率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調整,誰在調整,以什麼為憑據說要調整了,通過什麼手段來調整
股市波動而調整,央行在調整.具體手段不清楚!
⑧ 記賬匯率與調整匯率有什麼區別具體在財務軟體中如何處理以及匯兌損益處理是什麼時候做
記賬匯率是某些企業為做賬方便而設定的一個固定匯率,通常是周期修訂的(比如一年或者半年);
而賬面匯率,則是以交易當天的相應匯率為准,隨著市場匯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形成了「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⑨ 如何做會計分錄,調整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⑩ 匯兌損益是怎麼調整的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
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
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