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斜拉力分析
讀圖可知,若彈簧測力計向右傾斜時,拉力不再與杠桿垂直,這樣力臂會相應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會相應增大,才能使杠桿仍保持平衡.
故選A.
B. 如何使杠桿傾斜
(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若右端偏高,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設杠桿的分度值為 L,一個鉤碼的重為G,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得,
4G×3L=nG×4L,
解得:n=3(個).
當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杠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為OC,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力臂變小,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拉力F會變大.
故答案為:(1)杠桿傾斜,則應將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傾斜;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2)3;變大;拉力的力臂變小.
C. 杠桿彈簧測力計向左上方拉
答案:A 解析: 不管向左上方拉,還是向右上方拉,動力臂均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變大.
D. 杠桿拉力方向
因為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為了便於測量力臂,在使用杠桿之前,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這樣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長;
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mg=100×10 -3 kg×10N/kg=1N
設每個小格的長度為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3G×4L=nG×3L
解得:n=4
改在C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則:
3G×4L=F×2L
解得:F=6G
則F=6×1N=6N
若將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則拉力的力臂減小,其他條件不變,則拉力變大.
故答案為:豎直向下;平衡螺母;水平;4;6;變大.
E. 均勻杠桿垂直向上拉。
不變 始終是重力的一半 因為拉力臂始終是重力臂的二倍 而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
F. 垂直拉杠桿的力會變嗎
垂直於杠桿讀數最小,平行於杠桿讀數最大,如果力足夠大平行於杠桿時可以連支點都拉掉!
G. 實驗時,杠桿傾斜,應該調節什麼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需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1)當杠桿左端向上傾斜時,可將左端螺母向左調節,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節.
(2)杠桿如圖所示平衡後,若使彈簧測力計由斜上方拉動改為豎直向上拉,當杠桿重新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傾斜拉動時的讀數要小(填「大」或「小」).
考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專題:應用題;圖析法;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杠桿的調節和天平的調節一樣,完全類似於生活中的「蹺蹺板」游戲,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拉力方向傾斜時,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力臂不等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
解答:解:(1)當杠桿左端向上傾斜時,說明杠桿左端較輕,右端較重,為使杠桿平衡,可將左端螺母向左調節,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節.
(2)當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動力臂小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動力臂變大,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
故答案為:左;左;小.
點評:(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和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操作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合理運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同時明確拉力傾斜時力臂會變小,是解決此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細節.
H. 在杠桿上彈簧測力計能斜著拉嗎
可以,但會費力
I. 杠桿豎直向上拉的過程中,f如何變化
F始終與杠杠垂直,動力臂等於杠桿長度,動力臂不變,
重物的重力G是阻力,阻力不變,在拉杠杠向上運動過程中,阻力臂增大,
由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動力F增大;
故選A.
J. 杠桿豎直向上和斜向上所用力大小是否一樣
不一樣!豎直向上用力,這個拉力的力臂與杠桿重合(如左圖),斜向上用力,這個拉力的力臂不在杠桿上(如右圖),它比豎直向上用力時的力臂要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