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騙局,外匯市場的杠桿從50-500倍都是一個正常的區間
B. 外匯公司都是騙人的嗎
不全是,但是不排除有一些不法份子利用黑平台鑽空子,當然大部分都還是正規的,投資選擇平台也很重要一定要選擇有監管的,這樣才有保障。
C. 普遍來說外匯平台都有哪些騙局
目前來說,外匯存在很多不同類型的騙局,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杠桿騙局。在眾多金融監管試圖降低交易杠桿的今天,很多網上炒外匯的平台利用高杠桿來欺騙投資人。
2、低風險騙局。很多外匯交易商利用低風險來吸引消費者,甚至會做出在某某平台交易收益率百分之多少,保證不會虧錢的承諾,很多人就是相信了這些話導致最後上當受騙。3、高返佣或者高贈金騙局。現在諸多的外匯平台都會為投資人提供一定的返佣或者是贈金,有些騙子就盯上了這點。投資人在進行外匯交易時,最好是選擇正規的外匯交易商。
D. 外匯是不是杠桿也很高,可信嗎
你好!外匯現在最高的一般不超過400倍
外匯投資算是風險比較大的了
現在做外匯內盤點差比較高,賺不到什麼錢
現在國內投資者一般都是做外盤,現在外盤做的比較亂
外盤的資金是打到境外的私人賬戶里的不安全
如果你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加下我的QQ號(個人簡介裡面有)
E. 一些外匯的經濟公司提供很高的杠桿比例,有什麼風險么
比如,杠桿是1:100,該貨幣每波動一分,你的帳面就有100分的波動,就是用100倍的風險去賺100倍的利潤,技術上,止損不好做,(不可能把止損放大100倍),社會上,騙子公司好多呀,本質上,它是個負和游戲,總是收取大量的點差(手續費)
F. 炒外匯 杠桿,真的有用嗎
杠桿越大,風險越大。
如果是賺錢,那麼你就獲利大。
如果是虧損,那麼也使你容易爆倉,虧損大。
重點:大資金操作,杠桿才有效果。
G. 聽說外匯公司都是騙人的,是不是真的啊
不一定。
目前市抄場很亂襲,騙子太多把市場作亂了。所以和其他行業一樣,品牌還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品牌一些的正規平台。
H. 在銀行貸款時,他們所說的杠桿交易到底是不是騙局
杠桿貸款是銀行對個人投資與外匯提供的一種融資貸款。利用這種外匯投資貸款,客戶要在銀行存入一定數量的定期存款,這種定期存款也稱之為「原始保證金」,其作為客戶向銀行借入資金的抵押品。客戶借入資金的信用額度一般是原始存款的5至10倍,客戶從銀行提取的貸款總額不能超過銀行給他的這個信用額度
杠桿交易由於保證金(該筆小額資金)的增減不以標的資產的波動比例來運動,風險很高。譬如用5塊錢投資買進100塊錢的標的資產,如果資產增值5塊,漲到105塊,那麼你的保證金就變為5+5=10塊,也就是將5%的漲幅通過杠桿交易變成了100%的盈利,也就是20倍的杠桿。如果資產減值5塊,跌倒95塊,那麼你的保證金就變成5-5=0,也就是5%的跌幅通過杠桿交易變成了100%的虧損。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高風險的杠桿交易。但其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杠桿之外,就是買空賣空的誘惑。
I.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覺得外匯是騙局
想在這個市場上賺錢比想在股市上賺錢還要難。
說白就是在外匯市場沒有賺到錢,如果在外匯市場賺到了錢,還會有人這么說嘛?外匯本身就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但是金融市場利潤就是伴隨風險,這個風險怎麼控制是重中之重,任何時候只跟你談利潤不跟你談風險的你就要注意了;任何理財都是資金交給專業的人去打理,投資人在規避掉風險之後看的是回報;
外匯現在被大家說的難做是沒有遇到對的人,沒有找到對的方法方式,任何投資不要想著一夜暴富,高收益自然伴隨高風險;投機永遠逃不過二八定律;
投資理財這個事,永遠都是積少成多的;我自己現在做的一個項目外匯託管跟單,不需要自主交易,賬戶華爾街操盤團隊打理,月收益穩定在3%-15%。那有那麼高的收益。
目前的外匯平台絕大多數都是黑平台,坑客戶。
其實外匯並不是騙局,只是代理們以黑化的手段銷售客戶,讓客戶墜入騙局,因為貪婪而迷失了理智。
基本投資外匯的客戶虧損率高達百分之90,為什麼會有那麼高的虧損率?
第一 :不了解外匯是什麼,以為只是做多與做空罷了
第二 : 網上搜索技術就以為精通了,自行交易
第三 :沒有調整好心態,開始盈利了就以為自己分析很准確
第四 : 沒有管理好風險,手數沒根據本金大小茫然做交易
其實想在外匯市場里穩定並持續地盈利並不容易,最主要是心態!
其實吧,外匯投資歷史悠久,只不過國內發展太慢罷了。
在中世紀時期,為了使第三方結算方式更加有效(第三方指非本國的人民與機構,國家銀行等),國際銀行在歷史上出現了。
後來經歷了金本位制度時期-金匯兌本位制時期-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史密斯索尼亞協議時期-牙買加協議時期。
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問世,跨國資本流動加速,將亞、歐、美等洲時區市場連成一片。
到現在,外匯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流動性最好的金融市場,除星期六、星期天和交易中心所在國家的重大節日外,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按所處位置輪流運轉,使外匯市場能24小時不間斷的買賣各種貨幣。
截至2016年4月,全球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從 20世紀80 年代中期的每天約 700 億美元猛升至目前的5.1萬億美元,交易量是全球GDP的4倍,較期貨市場大12倍,較股票市場大27倍,較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量大53倍。其中參與外匯交易的主體包括各國央行、外匯銀行、外匯經紀商與一般個人、企業等。
各行各業都有騙子,然而由於法律管制問題,外匯行業在中國的騙局越來越多,因為監管中空,所以有很多漏洞。
大概在07年左右我們國家也開放過外匯交易,但後來就關閉了,因為我們的金融風險管控等發展太慢,做不好。所以你現在能看到國內不允許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國外大批的平台跑到國內,這中間又牽扯到語言、文化、法律等交流問題,自然中間會出很多幺蛾子。
外匯黑平台各種傳銷等不斷出現,國內的法律對他們無法管制,導致大家都覺得外匯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