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兩國貨幣匯率如何決定和調整
有兩種理論用來解釋匯率的決定問題
一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指出,貨幣匯率應該按照每個國家之間的相對物價為標准,也就是說,兩個貨幣的匯率應該等於這兩個國家的物價水平(以一固定攬子的貨物和服務來計算)的比例。因此,如果物價上升或出現通脹,貨幣就應該貶值,得到相應的補償。
二是匯率評價理論
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指出,在匯率和利率之間應該有套戥的機會。它的意思是,一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都應該會隨著利率的改變而被抵消。比方說,如果美元利率比日圓利率高的話,那麼根據利率平價理論,美元兌日圓應該會下跌。它的理據是,由於持有日圓要付出利息,所以投資者便需要通過匯率下跌來得到相應的補償。
㈡ 貨幣匯率由什麼決定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 ,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即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
影響貨幣匯率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一,對貨幣的需求取決於該國的情況。
二,國家中央銀行創造的貨幣供應量。
三,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會影響其匯率。
㈢ 匯率是怎麼定的
這個就是個比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看哪個貨幣值錢。最初的時候是按照每個國家貨幣含金量的大小來制定的,不過現在已經幾乎脫離了這個原因。現在決定匯率的因素大體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還有本國貨幣在世界上的需求,以及外匯在本國的供給等等。
在2005年7月20日以前,我國使用的是固定匯率制度。就是盯住美元,匯率沒有相對美元來說沒有變化。但是以後,我國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現在使用的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就是盯住一籃子貨幣,在一定的空間內按照市場的供求情況波動。
人民銀行按照以上因素定出參考的中間價格。
在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匯率完全是根據市場情況所決定的
㈣ 匯率中怎麼決定的
決定匯率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機制
1.購買力平價,又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指匯率取決於以不同貨幣衡量的可貿易商品的價格之比,即不同貨幣對可貿易商品的購買力之比。這一理論的基礎是「一價定律」,即假定世界市場是統一的,那麼在不同國家每一種商品的價格應該趨同。絕對購買力的假設條件過於嚴格,即使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很快,但統一的全球市場仍遠未建立。相對購買力平價指出,由於各國間存在交易成本,同時各國的貿易商品和不可貿易商品的權重存在差異,因此各國的物價水平以同一種貨幣計算時並不完全相等。這種理論認為,決定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國家間通貨膨脹率的差異,如果本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外國,則本幣會貶值。然而,由於物價指數的選擇不同,商品分類的主觀性和差異性都會導致不同的購買力平價,甚至是對購買力平價的扭曲。這種理論在檢驗的過程中主觀性太強,在理論上假設過於嚴格,因此只能是作為決定中長期均衡匯率的參考。國際上,有的學者根據購買力平價認為人民幣需要升值36%甚至50%以上,這難以令人信服。
2.國際收支理論認為,在外匯市場上,國際收支順差表現為外匯的供給大於外匯的需求,則外幣貶值,本幣升值;國際收支逆差變現為外匯的供給小於外匯需求,則外幣升值,本幣貶值。但國際收支狀況是否會影響匯率,要看國際收支的順差(逆差)的性質。短期、臨時和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可以輕易地被國際資金的流動、相對利率和通貨膨脹率、政府在外匯市場的干預和其他因素所抵消。長期巨額的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會導致本幣對外幣匯率的大幅變動。例如,當前美元貶值,就是美國貿易逆差不斷積累,並達到了不可持續狀態的結果。
3.利率平價認為,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的利率之差;利率高的貨幣遠期會貼水,利率低的貨幣遠期會升水。這是因為,當兩個國家的利率存在差異,市場上的投資者會通過套利行為獲取收益,匯率的變動也會反映在而套利行為之中。利率平價,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被廣泛運用於外匯交易中。但在實踐中,實際匯率變動與利率平價存在一定的偏離,它反映了交易成本、外匯管制以及各種風險因素。利率平價,從資金流動的角度指出了匯率與利率之間的密切關系,有助於對外匯市場匯率形成機制的認識和了解;也為央行對外匯市場的調節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4.超調理論注重分析匯率的短期變化和預期因素對匯率變動的影響。由於金融市場調節快於實體經濟的調節,所以經濟調節的任務主要由金融市場承擔。短期內利率的超調會引起匯率的超調,但長期商品價格的調整會使匯率達到一個長期均衡水平。
如果從中長期判斷匯率走勢,主要應該看一國國際收支的基本趨勢。此外,一些學者相信一國在經濟處於長期增長時期,匯率有升值的壓力。如果從短期來判斷匯率走勢,應主要觀察各國的宏觀政策和宏觀指標,如利率、通貨膨脹率等。在極短的時間(數周或數天)內判斷匯率走勢,應更多關注市場上的資金動向及各種信息對人們預期的影響
㈤ 貨幣的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決定貨幣的匯率因素:
一、國際收支
在投資理財中,國際收支狀況是一國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長與外國貨幣供應的增加,順差國的匯率就上升;反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它的貨幣匯率就下降。
二、經濟增長率
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往往構成匯率變動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對外貿易和外匯市場交易活動的調整。一般而言,經濟增長加速,國內需求水平提高,會引起更多的進口,從而造成本國貨幣匯率向下的壓力。
三、通貨膨脹
一國貨幣價值的總水平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影響著一國商品、勞務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由於通貨膨脹,國內物價上漲,一般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的增加。這些調整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和該國貨幣在國際上的信用地位,導致匯價下跌。
四、財政赤字
政府的財政赤字常常用作預測匯率變化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國家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會導致匯率的自動下浮。
五、利率
利率下降,國內資本流出;利率上升,國外資本流入。這種由兩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動是國際資金流動的一種主要方式。資本流動將引起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從而對匯率發生影響。在通常情況下,一國利率提高、信用緊縮,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則引起貨幣的貶值。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高利率。
㈥ 匯率是怎麼確定的,由誰確定的
匯率不是誰確定的,是實在存在的一個東西。
兩個島,互相分隔,永不見面。A島發行貨幣,1塊錢買1個雞蛋。B島也發行貨幣,1塊錢買2個雞蛋。有一天,科技突然發達了,可以通船了,然後他們互相知道了對方的存在,然後就去貿易啊(換東西嘛,總有土特產的)。
但發現各自有各自的貨幣,不通用啊,怎麼辦?然後發現兩個島上都產雞蛋,就以雞蛋為標准。發現這個匯率確定為2:1最合適,誰也不吃虧。
至於匯率為什麼會變呢,因為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情況啊。你想嘛,如果A島的人想歪招,拚命印不值錢的鈔票,然後去買B島辛辛苦苦生產的雞蛋,B島不就吃大虧了?所以啊,匯率是浮動的。如果A島亂印鈔票,這個匯率可能就會變成10:1,或者100:1,或者更高。這樣,才可以保證公平啊。
(6)如何決定貨幣匯率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8]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㈦ 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如何確定的
簡單的說:匯率就是財富的比值
我和你說的通俗一點吧
很久以前,A國和B國相互貿易往來,都是用貴金屬做貨幣,假如都是成色一樣的金幣做貨幣,那麼,就不存在兌換的問題,匯率就是1:1
後來A國想了壞點子,把黃金的成色全都換成了原來的一般,那麼B國的商人也不傻,他們到A國來兌換的時候就一個B幣換2個A幣,這樣匯率就是2:1,於是就產生了匯率的概念。
後來,時代在發展啊,到了紙幣時代了,那一張破紙值什麼錢啊,其實啊,紙幣是國家信用,那國家信用靠什麼來支撐呢?一是靠國家所擁有的財富,二靠政局的穩定與否,簡單的理解所有貨幣價值=國家財富價值,那麼匯率就是以下公式;
匯率=A國財富價值/B國財富價值=A國單位貨幣價值/B單位國貨幣價值
貨單位幣價值=國家財富/單位貨幣數量
看什麼影響匯率,就看什麼影響國家財富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AB兩國要相互貿易哦,不可以閉關鎖國嘛,A國從B國年底一盤算,掙了錢,貿易順差。那麼就是A國財富增加,B國財富減少,那麼比如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導致貨幣價值提高,即A幣更值錢,反之變理解
二、國民收入。比如年底一盤算,AB兩國貿易收支相等,大家都沒有賺到,但是A國人們勤勞無比,GDP猛增,而B國能就發展不利,GDP沒有變。那麼就是A國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單位貨幣數量也沒變,導致單位貨幣價值提高,匯率發生變化。A幣走強,更加值錢了。反之便可理解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比如年底一盤算,AB兩國貿易收支相等,大家都沒有賺到,AB兩國的國家財富也沒有變化,可是A國人民銀行腦袋一發熱,把市場的貨幣量提高了一倍,就是說單位貨幣數量增加一倍,自然就是通貨膨脹拉,那直接導致單位貨幣價值變成原來的1/2,錢不值錢了,那麼導致匯率發生變動,A幣走低,匯率也走低,反之就理解
四,利率水平的差異。假如AB所有情況都一樣,但是A國利率比B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B國人為了獲的高利息,把錢到存到A國去了。以較少的利息獲得較大的財富增加,導致單位貨幣價值提高,匯率發生變動,A幣走強,匯率走高。反之便可理解
五,政治局面和社會是否穩定,這個很容易理解,社會動盪,導致財富消失和外逃,社會財富減少,單位貨幣價值減少,匯率發生變動。
㈧ 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人民幣匯率是由外匯市場、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決定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K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